对大学生专业的教育
1、大学生对自己专业的看法的论文
我曾经讨论过,美国大学生选专业,也越来越趋向实用。其中学企业治理类的最多,占了学生人数的24%以上。但是,看看精英大学,比如哈佛、耶 鲁、普林斯顿等等,却不追这个风。比如,耶鲁最流行的专业是历史,普林斯顿最热门的专业是政治学,哈佛最热门的是社会科学。而在我们这里,一流大学的中文 系,一天到晚觉得自己不实用,挖空心思开设什么编辑专业,甚至秘书专业来迎合市场,把大学变成了技术学校。许多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学生选专业时,是在误人子弟。
选自己喜欢的,避免一些“扯淡专业”
我对考生的劝告有两个:第一,选自己喜欢的专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了你只有在自己有激情的领域中才能出人头地。第二,尽可能避免一些“扯淡专 业”,比如管理类,法学类。这些专业要求的分数高不说,教育内容近乎垃圾。对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则要认真考虑。特别是文史类的传统学科,假如师资 强,录取分数低,自己也喜欢,报考就会一本万利。哪怕将来做生意,上这些专业也有优势。
为什么这样说?大学性质已经发生变化。过去的大学属于少数人。一个本科文凭,就是专业证书了。如今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多如牛毛。人家不会因为你拿了一个本科文凭就把你当成专业人才。所以,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专业人才的人,大学选专业,不应该考虑毕业后立刻专业对口,而要考虑什么样的专业能够为 你的研究生教育做好预备。
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
也正因为如此,大学本科教育就变成了通才教育,着重练习分析性的头脑、见识和趣味,并培养基本的人文关怀和人品。在这些方面,历史、文学等非实用专业更接近通才教育的目标。
我对我的学生说:你想做生意就学管理类,但你拿一个本科文凭怎么能进入管理阶层呢?你还得进管理学院读研究生。但是,想考管理学院的研究生, 本科学管理只能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好的管理学院,一般不愿意录取学管理出身的本科生。他们嫌这样的学生只有技术学校训练出来的狭隘手艺,没有广阔的 视野和气度,成不了大器。本科越学管理,越妨碍你成为企业精英。
非实用专业教育,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为什么非实用的专业比实用的专业要好?因为非实用的专业教育能够挣脱狭隘的功利要求,培养学生广阔的视野和分析能力,使他们更有适应能力。
比如我碰见一个六十岁上下的软件设计师。他事业非常成功,早已独立开公司。他大学学的是文科,研究生是学雕塑的。他现在还搞雕塑,其作品有进 博物馆的水平了。但是,因为搞雕塑无法养家,年轻时到计算机公司打工,现学软件设计,一下子就成为专业人才。他告诉我,他们这一代,大学里没有软件设计之 类的专业,但是毕业后遇到这样的新生事物,现炒现卖,非常成功。在他这一代干这个行当成功的,学艺术的非凡多。理由大概是这些人更有想象力。
如今,软件设计规范化,专业化。年青一代科班出身的,训练出来的技术很好,但设计的产品经常缺乏想象力。特别是如今这行当纯技术的环节纷纷外 包给印度。你技术好也可能丢工作。而他是艺术家型的设计师,善于在和本地公司的人际接触中,了解用户的产品需求,并有富于想象力的构思。这是远在印度的工 匠型人才无法替代的。所以他仍旧是个不倒翁。
比如我讲古希腊史,让学生讨论雅典和斯巴达哪种制度更适合当时的社会。我强调:即使你们毕业后去做生意,这样的讨论也是要害性的训练。比如, 沃尔玛派你到一个生疏国家开分店。你必须有能力分析:在当地特别的社会和制度框架中,哪一种组织形态最适合生存?人文教育能够把人类的经验提高到一个抽象 化的高度来思索,为培养各个领域的一流人才打下了基础。而我们这里,许多一流学生打破头争着进管理,法学类的本科专业,实在是教育和人才的浪费。
第一,宜虚不宜实。我们没有通才教育的大学。但是作为学生,可以选择最接近通才教育的专业。历史,文学,社会科学等等“没用的专业”,常常会提供最好的大学教育。大学生没有社会经验,以后的前途也不好猜测。他们不需要学得太详细,而要学会在抽象的层面思考社会和人类事物。具体技能要到工作后有了具体需要时现学。抽象地掌握人类事物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则是学习任何具体技能的基础。在美国,大学质量越好,这些没有用的专业的分量和比例就越大。
第二,宜冷不宜热。高度专业化的大学教育是垃圾,热门专业也就是酷暑中的速朽垃圾。如今有许多热门专业,如财经类,管理类,法律类,传播类等等,招生人数多,师生比例太低,常常一个老师对付几十甚至上百的学生。冷门专业学生少,和老师一对一交流的机会多。另外,热门专业多是新学科,老师常常半路出家,甚至滥竽充数。进这个门求学,不免自己骗自己。而一些冷门的传统学科,究竟积累。碰到有真才实学的老师的机会也大些。
第三,即使进了接近通才教育的科目,也不要作专业的奴隶。我在北大中文系读大一时就有个极端的哲学:专业训练就是奴役。真正的大学教育,是追寻自己人生和社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绝不可能被人为的专业划分所限制。所以,我常常逃课。比如跳过本系的文学理论,去听张广达教授的中国通史。我认为在1980年代初在北大学文史不听张先生的课就算白来了。当时追寻的问题,是中国为什么长期贫穷落后。现在看来,这也许是个假问题。因为中国十八世纪以前不能说是贫穷落后。但是,这是那个时代我内心的声音。现在我阴差阳错终于以历史为专业,也多亏那时对专业的反叛
2、当前大学生的教育现状
度文库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大学教育 改革措施
目前大学教育的现状、原因、改革措施与未来前景
VIP专享文档 2020-06-15 6页
前言:大学生,应该是一群拥有智慧、创造力、有思想、有追求、有远大抱负、有着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管理者、主人公、社会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人群,有着自己的价值观,有着前卫的眼光、有着引导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能力和责任。可是就是本来应该是这样的一群人却成啃老一族、社会的负担,没能祈祷自己的作用,没有展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他们手握真理却撞得头破血流,他们拥有一颗单纯善良的心灵却被社会伤的血肉模糊,他们曾经被社会选出来却逐渐被社会所看不起所淘汰.......不能不说是一种深深的悲哀。作为大学生的一员,我觉得大学生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了我们自己也为这个社会去去反思,为这些不合理不科学去抗争和呼吁。
正文:作为一个体验者和当事人,我觉得我有自己的视角去发现问题,希望老师能够认真去看去思考。毕竟这不是一个个体的行为和做法,它以及更成为了一种现象。任何现象的产生一定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原因,必定有着其社会原因、个人原因、群体原因、老师
的原因。
大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
● 目标、理想太过高大、丰满,现实却很残酷、骨感。缺乏对自己客观、清醒系统、全面的认识,缺乏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不踏实,好逸恶劳,干着老年人也可以干的事,提前进入养老模式。目标大但是空,没有具体的谋划,没有实践的勇气和行动。我们只看重结果是成还是败,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特质。
● 学与用的割裂、分离严重。学了东西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创造价值,学而不用是一种浪费。不是说专门开设一门实践课或者实验课,专门挑出来,而是说在老师的平时讲课之中稍微或者下意识的介绍一些某些知识点的具体用途和发展前景,告诉我们怎么用、什么地方能用到,让我们相信和意识到这些东西是有用的。只有让我们看到价值和用处,才能够乐于、愿意去学。这个社会最终需要的不是一个会做题能考高分的学生,而是有着创造力、有思想、踏实、理智、敢于担当、乐观高尚人的才。绝对不是一个只懂得机械重复、照本宣科、不懂变通的书呆子。在学校的一切殊荣,当一个人走出校园的那一天就已经变得无足轻重,最多是缅怀一下自己的大学没白过。但是如果对这些东西看得太重、放不下还可能成为我们人生的障碍。
● 考研与深造目标不明确,不坚定。喜欢跟风喜欢看别人怎么做然后自己随大流,缺少或者没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与需要,不知道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盲从而且缺乏自信。
● 社会环境和大学里营造的环境不够健康。大环境促使大学生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一部分不够自信、不够成熟、不能够拥有健全的判断机制的学生相信了,然后去影响身边的同学.....
● 游戏成风、精思想缺乏、精神极度空虚,不思进取,缺少上进心,从高中的吃肉的“狼”被驯化成为了现在需要饲养甚至强制喂食的“羊”。老师和学校没能够及时发现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缺乏“有效”的沟通,没能够及时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他们逐渐被环境改变,变得浮躁、不踏实、缺乏反思和发现问题能力和意识。而且目前中国很少有人去呼唤和唤醒这一群人,知名的专家学者,都在陈述、放大这个问题本身,现在还没有哪个有哪个影响力人站出来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缺少梦想和适当的危机感。
● 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需要去干什么,没找到自己的位置,对自己的定位存在着严重失误。很少有人懂得感恩(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同学、感恩父母),很少有人懂得尊重(不尊重别人、不尊重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学习的动机不对(不清楚自己究竟为了谁学的、学了这些东西能做什么、为什么要去学、不知道要学到什么程度)。我认为正确的态度为了完善自己的人生、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绝对不是为了父母的期盼、同学羡慕的目光、拿奖学金。那些从长远来看,注定只能是浮云,是副产品。可悲而且可怕的是好像大家潜意识里都是在舍本求末、本末倒置。我们这个时代的大学生,没有我们以为的那么好但是也没有的人说的那么烂,我们还在不断进步、成长,我们有着理由去犯错、荒唐,应该得到原谅,但是绝对不能成为我们自我放纵、自我原谅的理由和借口,否则我们真的只能被同情而永远得不到应有的的尊重。我们没有学会从一件事的本身去收获快乐,而总是盯着结果不放,没看到、没有想过从经历中收获。
● 学校缺乏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虽然开了一些课,但是远远不够,而且学生和老师都没当回事。试问,一个不成熟、人格不健全、心理不健康、缺乏自信、不懂得与人相处的人学了再多东西、成绩再好、再能考试再有能力又有多大的作用?人是群居动物,总要面对社会、面对他人、面对领导、面对同事。这个社会情商不高的人是很难生存的很好,智商高情商不高的人只适合去研究所一个人面对没有感情的东西一辈子(但是这类人很少能够做出恨的成就,因为科学的最终问题是哲学问题,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必定是一个哲学家,而哲学家都是一群情商高到爆表的怪物)
● 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了解不够深入不够透彻。属于那种一知半解的状态,老师说的很少、很大、很空泛,不具体。学生只能够从学长、家人、网络媒体那里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心理学表明人们《尤其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好的信息本能的过滤掉,对于不好的信息记得特别清楚,我们是一个喜欢批判的民族,而且喜欢把问题放大,这样好像是一种民族劣根,原因我也不知道,但是我能明显的感觉到)。
● 关于学生会、社团开展的很多活动,老师没当回事,学生也没当回事。没有意识到他们的价值和意义。某些活动表面化、形式化,组织者和参与者的心态有问题,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应该怎么样去做,总是被别人逼迫着甚至还有反抗(基本上没有人考虑过自己反抗的到底是什么,反抗的对不对,很少有人告诉我们什么对与错)。很多时候,不是活动没有价值和意义,而是大家发现不了,又没有人来引导和表达,于是大家自然而然的觉得自己没有收获纯粹是浪费时间。学校看重结果和数量更多一点,缺乏从学生角度思考学生到底要的是什么,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对学生的哪些能力有好处。
● 大学生缺乏对社会的全面的认识,抗拒、恐惧社会。因为未知,因为不确定,导致大家觉得还是学校比较好,不会有那么多潜规则、只要努力做认真学了就能得到认可。因为未知、因为恐惧、因为没有人逼迫,所以大家都做了鸵鸟,开始逃避,开始自我欺骗自我安慰。结果都是大家都在提前养老,都在过着乌托邦的生活,不愿意走出学校,喜欢呆在“羊圈里”,做一只羊圈里比较好的那一只羊,可是那还是羊啊。
● 大学生的功利心太重,别社会上那些迂腐不成熟不正统的商业思想染黑、毒害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缺乏耐心和坚持。道德和使命感严重缺失,害怕担当,没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中国的未来交给一群不愿意担当、没有责任感的人来,中国还有好的未来吗?
● 缺乏对本土文化的学习和思考。中国目前总是在强调要弘扬本国文化,可是大部分的行为都是在喊口号,很少有人潜下心来去思考怎么样弘扬、怎么样教育我们、应该教育我们一些什么内容。我们学的基本上都是外国的理论、看的大多是外国人的研究成果、喜欢的都是韩国的潮流、花大把时间学习着美国的文化和语言。虽说知识是世界的,文化却是民族的国家的,我们很少去认真强调中华文化,总是走形式讲理论。结果社会花了大把的时间培养了一大批一大批的外国
3、大学有哪些专业的教育体系
一:理论知识能力。一个优秀的大学生必须拥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包括专业知识和非专业知识,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任何工作,无论是科学、教育研究,还是具体的实践作业,都需要丰富的理论知识。大学生用自己广阔的社会时间能力。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就应该把课堂的知识和学好,同时,要多到图书馆博览群书,增加自己的理论知识,到达充实自己的目的。二:适应环境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人综合数值的反映,它与个人的思想品德,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等密切相关。大学生毕业之后,所面临的是找工作,参加工作,然后定居。它们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所以,大学生要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只有这样,即使是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下,也能够变不利的因素为有利的因素,从而为大学生以后的事业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三:社会交际能力。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它存在于社会的任何角落,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在课本上是学不到的。大学生必须具备这个能力,它关系到大学生以后找工作的问题,而要具备很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大学生就要大胆地把握各种交流机会,培养自己与他人在心理方面的相通。同时,要做到诚实守信,人格平等。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又一项重要能力。学习、工作和社会人际交往等需要语言表达能力。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一个人,就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若要具备这一能力,当代大学生首先要敢于说,这也是练好口才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需要广泛的知识面),这是练好口才的基础;再次是要善于说话,注意什么场合说什么话,注重语言的得体,这是练好口才的关键。为此,大学生应该抽出时间阅读有关的文学著作和口才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五:动手能力。动手能力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之后是从事教育教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能力的强弱,都会影响着一个大学生的发展前途。为此,当代大学生就要勤动手,重实践,多做实事,在扎实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提高自己实际动手能力。六:竞争能力。竞争能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项活动多必备的一种心理特征,也是大学生及至人类都在追求的一种能力品质。由于当前社会是一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从而竞争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再次,我们大学生应注意几点:一、意识到竞争能力是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要意识到竞争是实力的展示,掌握的技能技巧,善于抓住机会,勇于展示自己才会在竞争社会中获胜;三要意识到竞争实际是人格的考验,所以,大学生必须在竞争社会中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才能获胜。七:沟通能力。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关键,一个具有很强沟通能力的人,能把工作做得得心应手。而培养沟通能力需要自信心和必要的技巧。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沟通中双方的互惠和相互尊重;二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观点上看问题,了解对方的思想观点;三是要积极地在矛盾和冲突中找共同点,提高沟通的技巧。但特别要注意的几点:一是对别人任意的评价;二是不恰当的询问;三是命令的语气;四是威胁的话语;五是高傲的态度;六是注意力不集中;七是言不由衷。
4、大学生如何做好对专业认知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大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认知要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不了解的话是没有办法学好自己的专业课程的。
5、大学教育应该以专业教育为主,能说明几点理由吗?
首先,读大学的意义不应该被神话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大学没有那么神圣的作用。
其次,读大学的意义因人而异,对于少数人而言是培养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对于更多的人是要学会一技之长养家糊口,当然对于中国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其实只不过是一种闲散的经历罢了,没有特殊的意义。
但是,我觉得大学应该赋予它一个牛逼的意义,让自己 强大起来的意义。上大学后,我们自主支配的时间大大增加,但对于大部分中国大学生来说,并没有支配自己的能力。大学你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任何事,但中国的大学生大部分在混日子,完了还自我安慰说混日子也是一种美好而难忘的经历。
我觉得,任何教育,归根到底都是自我教育。但中国的大学生普遍缺乏自我教育的能力,面对这个精彩的世界,就好比太监面对后宫佳丽。
教育的本质就是唤醒学生的力量,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但这件事在目前的中国大学没人干。“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话很多人都知道,被引用无数次,但我却不同意。第一,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有大师,第二,有大师的大学,那些大师也跟大部分学生没关系。
所以,想了好几年,我的结论就是,大学的意义就是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6、大学生对大学教育的看法
回答高等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我先依据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问一个问题:假如大学生在大学里仅仅是学到了一门技术或是技巧,那么这样的教育体制和专业技术学校有什么区别?
真正的高度等教育,所带给人们的,应该是除去那些教科书和试卷之外的东西。我自己接受高等教育的经历让我真切地体会到,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制度,哪怕是最为知名的高校,在教育学生方面也难以称得上合格。
现在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学生时代生活是怎么样度过的?上课——看书——考试;中间夹杂着逃课和打游戏,恋爱和旅行,社团活动以及其他,这些都没什么,看似也是正常不过的现象。上大学时,即便是中国顶级的大学,教师也经常在课上给学生划考试重点,这样的老师被学生誉为“好老师”、“一定要选他的课的老师”;大多数学校的考试,只要学生找来上届的卷子做一遍,基本上考试也就没什么太大问题,这样其实逃课也没有什么关系,而很多学生也的确是如此,之后考个比较不错的分数,由于其经常逃课也不怎么学习,最后突击两天考出个好成绩,这样的学生被周围的人,甚至是老师称之为:“头脑聪明”。
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或是教育制度给了学生不好的引导,学生会以为在这个世上所有的努力都像考试那样立竿见影;学生们也会认为,那个寄托在考卷上的分数,就是他们取得的成绩的象征——亦即是教育制度下胜者的标志。
当学生们进入社会时,发现社会上的事情,并非是现在努力马上就能见到结果的时候,他们付出努力的行为往往也会浅尝辄止;当这群学校内的“精英”走出象牙塔时,他们甚至连最基本的社群生存技能都不具备。
我国的大学对于恋爱这件事情,基本上所持的态度都是一致的:不鼓励也不支持,典型的中国式态度表现范式,就和“原则上通过”一样诡异。我之所以提到这个,是因为对于任何一个完整的人来讲,爱的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能力。不要小瞧这个“爱的能力”,很多大学生即便是到他们毕业之时,也未必懂得爱是什么,如何爱自己的恋人、父母、朋友、老师,如何爱自己身边的人。
我们的高等教育制度不教学生入何去爱,也不教受学生如何思考和批判,更不会花费心思去培养他们的独立人格。大学里的基层学生管理机构,更确切地说是管制机构,像是监督学生“学习”的行政机关,而学习的概念又是如此地狭隘,强制学生上自习并规定时间,学院自己组织考试等(这种现象很普遍,越是好学校越容易出现)。
高等教育给予学生们的空间过于狭隘,他们到了大学依旧路径依赖于高中的路,只不过因为客观原因,大学里学生们的表现更像是对高中教育体制的反叛但是最终又不得不归于屈服的表现。
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乃是大学精神之原本;高等教育留给社会必然不是立竿见影式的严格符合“投入——产出”模式的产物,高等教育的意义也不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一切对外炫耀物质财富以标榜自己学校功绩的教育工作者,均为浅薄无知的人,高等教育的本质在于发现——了解——改变世界,通过认识自己或是社会,激发出超出自己之前认知范围的能力和思想,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这不正是高等教育带给人们的最大馈赠吗。
7、谈谈你对大学生学业教育这门课程的认识和收获,以及你对这门课程有什么想法和建议
不知不觉,为期一个月的网络学习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学习,感到既紧张又充实,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收获了许多。
整个网络学习设置了八个学习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阅读、阅读测验、讨论、作业几个小的学习版块。既有逻辑严谨的理论知识,又有贴近生活的教学范例,既有知识的传授,又有实际的操作。让我们在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提高了自己的网络教育技术水平。下面是我这一个月以来的学习体会。
首先,提高了教育技术水平。通过这一个月的学习,我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教学媒体选择,教学评价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课堂上我们要能够从多个角度创设情境,化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其次,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每个模块都设置了讨论版块,向我们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平时我们工作都非常的紧张,同事之间没有多少时间进行交流,这次学习无疑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这个版块,你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供大家交流。你可以浏览小组其他成员的帖子,学习他们好的地方,取长补短。另外,你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向老师和同时请教。这次学习加强了同事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我合作学习的能力。
第三,网络学习培养了我的自学能力,这次学习没有教师的当面讲授,是学员自己通过网络进行学习,这就给自学提供了空间。
我每次都利用闲暇时间到机房进行学习,阅读每个模块给出的理论知识,然后根据要求进行发帖和做作业,力求比较好的完成每个模块的学习任务,通过这次学习,极大的提高了我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我在今后工作中进行继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网络学习更新了我的教学理念,提高了我的教育教学质量。这次网络学习,比较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不仅对学员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另外也注重对学员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的评价,这对我在教学评价方面提供了帮助,我改变了以往只注重作业成绩方面评价的教学理念。
加入了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与课堂表现方面的评价,它打破了传统考试和测验的“唯分数论”,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探究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价。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学习氛围较为浓厚,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虽然这次学习收获很多,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由于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所以只能抽出空暇时间来进行学习,而且时间安排比较紧,四天一个模块,所以就没有很多时间来深入学习理论知识,另外感觉有些知识理论性较强,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有些知识理解不够透彻。
其次,由于学习时间有限,只阅读了本组学员的帖子,没有更多时间来阅读其他组的帖子,失去了与他们学习交流的机会。
这次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的过程中,在强调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同时,学习活动始终贯穿着一些真实的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学习,学员对该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学习是否完成及其有效性的重要评估依据。
活动中大家也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此我学到很多东西。就我个人认为,以真实任务来组织学习过程,能够贴近教师的真实教学背景,从而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我们的参与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经过一个月的学习,我感到了学习的快乐。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这样的学习,因为教育信息技术更新是很快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把工作做得更好!
(7)对大学生专业的教育扩展资料
学业规划之教育价值:由外部他律走向高度自律
大学是松散型的社会组织,又以自由创新为其核心标志,学生的学业管理往往以生为本。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学业督导,以生为本容易异化为放羊甚至放纵。
上好学业规划这一课,让学生明白大学的无限开放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责任。学生在学业规划过程中学会自我定位、自我监督和自我反思,才会抛弃贪图享受的空想,走向高度自主自律的自我设计之旅,让梦想变为理想,为日后干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业规划之目标定向:专业学习与职业准备有机融合
大学生做学业规划,其目的在于预见整个校园学习生涯的全貌,从而不至于对大学学习茫然失措,也不至于整个学业虎头蛇尾。
大学生的学业规划目的,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为更高层次学习做好准备。大学阶段的课程大多数是基础性质的,还没有进入专门学问的场域。
如果学生有在大学毕业后进一步提升的需要,应当在入学之初做好规划,为高一层级的学历学习或进修做好准备,比如考研、“直博”等。三是为职业适应储备知识技能。
8、在高等学校里主要通过哪几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思想,专业技能,能力提升等方面。
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强化责任意识。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要联系中国近代史,联系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条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大学生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抓好保密教育,强化防范意识。保密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局。 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保密教育,增强大学生敌情观念和保密意识,使每个大学生在对外交往中能自觉遵守各项保密制度和规定,自觉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8)对大学生专业的教育扩展资料: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目标:
为确保城市和高校安全有序运行,培育“安全、健康、向上”的现代优秀高校毕业生,力争用3年时间,推进本市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深入发展,体现走在全国前列的示范引领效应。
一是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基本成型。安全教育贯穿大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构建资源叠加、功能复合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大学生安全教育保障机制。
二是高校安全文化氛围有效改善。提高安全教育种类覆盖率,丰富安全宣传教育形式,增强高校师生对安全发展的知行水平,营造人人自觉重视安全、人人主动遵守安全、人人努力维护安全的氛围。
9、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哪个重要???
这个应该打完了吧,现在才看到会不会太晚了?正方要着眼于我们的时代背景,我们要加强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使命感,这需要更注重思想教育;反方要着眼于思想教育是长期的,光靠对大学生的教育是行不通的,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更体现在进入社会后能创造的贡献,这需要更注重专业技能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