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中专 » 中职培养定位

中职培养定位

发布时间: 2021-03-23 19:35:52

1、中等职业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

现今中职学校的学生个性存在着很大差异,其性格容易变化,正处在心理叛逆期,兴趣也会随之发生强烈的变化,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负面因素会趁机侵入,最终可能会扼杀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甚至走上歧途。因此中职教育应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首先,教学要顺应学生的本性,从学生的个性心理出发培养学生。(一)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去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个别特性,发现他们个性中的智力强项和特长差异,针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闪光点、智力强项,学会赏识学生,学会尊重学生。(三)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自由的教育环境,同时为每位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强化教学过程,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一)分层管理,细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分层培养的模式。(二)引导教学,注重过程。中等职业教育应提供宽松的教学模式,以素质教育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三)个性教学,人尽其智。中等职业教育以学习实际技术为目的,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中职生个性化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人的智能差异客观存在,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因此个性化培养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扬长避短,培养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发挥个人的禀赋特长,使学生充分发展。
首先,以情感教育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正确处理青春期心理问题,让他们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完善人格;开展感恩和爱心教育,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形成良好的品质。
其次,以社团活动丰富个性化成长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以社团为载体,利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经常性地举办各类活动;搞好社会实践活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要求写出调查报告,进行评比、展示,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
再次,以技能实践助力学生专业能力提升。要注重结合学生个人的兴趣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养;要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团队精神和职业规范,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劳动态度和敬业精神。
最后,“四自”管理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我们按照“自知、自信、自律、自觉”的“四自”要求,创新管理方式方法,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个性化指导中职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
一份“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其意义绝不仅是帮助个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拟定一生的发展方向。
但目前许多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着一些误区:急功近利,有些学生对自身的优缺点没有做过清醒的分析,看到社会上什么职业收入高就想从事该职业,也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目光短浅,一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仅仅局限于参加招聘会找工作时,其实它也需要中职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借助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断地进修来逐步接近和达到。
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以四年制的中职学生为例,一年级完成专业的初步了解和自我定位;二年级深入了解各就业方向,完成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锁定目标单位群;三年级上学期顺利通过招聘进入目标单位,然后在为期一年半的实习阶段中,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初步完成从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
在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中职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因此,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指导教师将学生的优缺点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有效地进行对接,灵活运用学生的所有优势,最终为学生“量身定做”出一份个性鲜明的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设计需要注意:首先,职业发展目标应该具有可行性,目标要和自身条件匹配;其次,职业发展路径应该灵活,应该有替代选择,建立在个人的专长和兴趣之上;最后,要合理地设计发展阶段,逐步达到目标岗位的能力需求。

2、作为一名中职生应该怎样给自己的博客定位

所谓中职生就是在中职学校念过书或毕业的学生,在以下几种学校中读过书的都可称为中职生。
——中等专业学校(简称“中专”)。这类学校以招初高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两年或三年。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或三年,培养目标是中级技术工人。
——职业高级中学(简称“职业高中”)。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成人中等专业学校(简称“成人中专”)。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已经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其他机构(教学点)

3、刘景忠:职校教师该如何为自己的角色定位

很多职校教师比较明确的是“教师”身份,但常常忽略甚至忘记的是“职业学校”这个定语。职业学校学生与其他类型教育学生相比有着太多、太大的不同。但职业学校学生绝不是差生的代名词,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对他们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在职业学校教师中,存在这样一些负面情绪:对一些学生感到无语,对一些学生感到失望,对一些学生想到放弃,对一些学生非常厌恶。客观地说,职校教师有上述这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因为我们不能不承认一个现实:在同龄人中,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是相对不优秀的。他们中有的学习习惯不好,有的自律性较差,有的还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更多的中职学生表现为方向不明、动力不足、浑浑噩噩、无所用心。承认职校教师这些负面情绪的合理性,并不等于同意让职校教师陷入这些情绪而不能自拔。职校教师如何从上述负面情绪中摆脱出来,是我们必须正视并须努力加以解决的关系到职教生态的一个重大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与思考,一个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我们是干什么的?我们为什么会在这里工作?我们为什么会面对这样的学生?笔者认为,职业学校教师出现了定位不准的问题。职业学校教师首先要把自己与其他类型的教师区别开来,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职业学校教师,是专门从事职业教育的。强调这一点并非多余,因为职业学校教师定位不准的种种表现,绝大多数都与这一点有关。我们比较明确的是我们的“教师”身份,但我们常常忽略甚至忘记的是“职业学校”这个定语。缺少了“职业学校”这个定语,我们就只剩下“教师”这个身份。“教师”与“职业学校教师”显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因为职业学校的学生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学生相比有着太多、太大的不同,这一点无须赘述。但我想说的是:不论职业学校学生素质如何、表现如何,他们就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没有了他们,我们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更何况,职业学校学生绝不是差生的代名词,对于他们,不同的评价标准和培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职业学校教师定位不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无法正确看待学生。应该如何看待我们的学生?我有三点看法:一是中职学生的过去,是由社会、家庭、教育三方面共同铸就的。无论他们现在是什么样子,需要对他们的今天负责的都不应只是他们自己。二是中职学生的现在,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特点鲜明、可塑性很强的,他们将走向何方,我们责任重大。三是中职学生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但他们必须担当起责任。定位不准的教师从一开始就无法接受“职校生厌学情绪较为严重”这一现实。因此,他们对学生的过去没有同情心,对学生的现在非常不满意,对学生的未来也不抱有多大希望。第二,无法耐心对待学生。人的发展是个渐进的过程,有时候还会有反复,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在职校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但是,由于定位不准,许多职业学校教师往往习惯于在管理、约束、限制学生的言行上下功夫。这些做法常常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这些做法显然不是真正的教育。正如教育学者张文质所说:“教育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立竿见影的背后可能就是反教育的行为,所有反教育的行为都立竿见影。”第三,无法避免职业倦怠。职业学校教师丢掉了“职业学校”这个定语,以普通教师的身份从事职业教育,必然遭遇诸多碰壁和困惑,碰壁绕不开,困惑解不了,职业倦怠必然而生。当前,许多职业学校教师感到身心疲惫,具有挫败感、无力感,无不与定位不准有关。定位准确的职业学校教师一定会有下列表现。第一,他们对待学生具有同情心。这些教师认为,每一位职校生,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生命个体,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成长经历。因此,必须首先做到尊重学生,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换位思考,唤醒自己对学生的同情心。第二,他们对学生的成长变化具有耐心。这些教师清醒地知道,要想让学生重塑信心,转变对学习、生活乃至人生的态度,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这一过程是缓慢的、持久的,做教师的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坚持认为,职业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聆听花开的声音。同时,加强管理与思想教育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因为他们知道,脱离思想教育的管理,必然是反教育的;脱离管理的思想教育必然是空洞无效的。第三,他们对学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质。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既不会有同情心,也不会有耐心。1.他们精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备好课、上好课本来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在职业学校中,精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其意义远远大于“尽到了责任”,因为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中来,是改善职教生态最直接、最有效的贡献。2.管理好课堂的责任。管不好课堂,或不管理课堂,在职业学校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定位准确的教师把管理好课堂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管理好课堂,他们千方百计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和管理智慧。3.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的责任。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原本是学校教育的基本方向,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职责,是对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但是,由于教育的功利化倾向愈来愈严重,这一基本方向早已偏离、基本职责早已丧失、基本要求早已落空。定位准确的教师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潜在上进心的,都是有着生长愿望的生命个体。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潜在的上进心激发出来,为学生的成长愿望提供条件、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人们常说,“海伦·凯勒常有,莎莉文不常有”,在职业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我甚至极端地认为,职业学校教师的榜样不是斯霞、不是于漪、不是李镇西,也不是张文质、钱理群这些教育名家和教学名师,而是莎莉文这样的把自己的终生都献给了海伦·凯勒的奉献者。没有莎莉文,自然没有海伦的成功;但没有海伦,同样也就没有莎莉文充实而不平凡的一生。4.保护每一个学生天分的责任。从天分、想象力、好奇心、兴趣爱好的角度看,中职生来职业学校前,已经被压制得非常厉害了。到了职业学校后,定位准确的教师努力做到的是:让学生残留的一点点天分、想象力、好奇心、兴趣爱好保持下去,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找回,能找回多少是多少。这些教师是学生天分的保护者、开发者、激励者,而不是破坏者、扼杀者、打击者。综上所述,职业学校教师的准确定位,是他们走向职业成功、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关键因素。(刘景忠)刘景忠,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和教育教学管理经验。

4、作为一个中职生需要培养一个什么的目标?

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做人,另一方面是教会学生做事。
做人,应重视德育,从养成教育抓起,做事,应重视知识技能,从技能训练抓起。

5、中职学校在高职院校审批通过前做好哪些工作

中等职业来学校教师资格证条源件:
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以及以上学历,并应具有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者中级以上人工技术等级。对确有特殊技艺者,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其学历要求可放宽到高中毕业。

6、中职学生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

作为一名 中职生 ,首先我们需要学好自己的专业技术,培养自己的道德素质,培养一些基本的 社会能力 。

7、针对中职教育现状国家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政策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 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要准确

中职学校要想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首先要解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笔者认为,中职教育应定位于培养“高素质、强技能、宽适应、复合
型”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才目标上,并以能力为本位,将其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以“肯干、够用、会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肯干”体现了德育标准;
“够用”体现了专业要求;“会学”体现了发展潜力。并按照“适应市场,服务社会,立足当地,适度超前”的发展思路,重点在培养宽基础、复合型、智能型人才
架构上下功夫;把学生培养成为“艰苦行业留得住,实操、管理都能干,转岗换位适应快,经过努力上得去”的复合型人才。而且,要发挥中职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
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基础牢,后劲足”的优势。只有这样,中职生才能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二)、构建的中职教育模式要科学

要实现培养目标,必须摒弃传统的中职学校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中职教育应把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放在首位,
尤其要综合考虑人才的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素质的培养;注意对他们进行忧患意识、责任心与使命感的教育,以及承受挫折能力、生存竞争能力、就业创业能力
的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既有敬业精神,又有创业潜能的新世纪人才。具体的措施如下:

1.活化办学机制,因材施教,实施多层次、多规格的培养模式。中职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允许部分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实施同门进、多门
出、多层次、多规格、上下分流的三级(普高类、中职类、高职类)的“双学籍、双文凭”培养模式。应在统一招收初中毕业生(同门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自愿
的原则;既可按普高模式培养,也可按中职模式培养。按普高模式培养学生,在前两年的普高课程学习结束后,又可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再次分流。不愿意参加高
考或高考未被录取却又想读中专的,根据个性特长选定专业,再按中职模式培养。继续中职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考核合格后拿中专文凭;成绩优秀的,按高
职模式培养;进入第四年的高职课程学习,考核合格的拿高职文凭(多门出)。这种因材施教的三级培养模式,不仅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良好学
风的形成,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达到人尽其才,智尽其用的目的。另外,也能满足经济社会对人才
不同层次的需求。

2.中职培养模式的构建,应立足于“前一年打基础,后两年育专长”。中职前一年按“必需”、“够用”原则,依专业大类构建课程体系,优化课
程结构;使中职学生具备“宽专业、厚基础”的知识水平和基本技能。尤其要加强英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本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后两年根据市场经
济人才需求预测提供的信息,确定专业方向;按需增设专门化及新技术的选修课程。精选课程内容,强化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的培养要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并结合
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择业的可能性,进行专门化方向的岗位实习,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就业上岗能力。提倡“一个文凭多个证书”,充分利用第二课堂进行实操训
练,使中职学生具备专业大类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水平。

3.中职学校的教育必须综合考虑学生择业、生存、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处于新世纪的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新世纪人才;而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应是全方位、立体的;应把服务社会、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即做人重人格,做事重效能。

(三)、中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合理

“发展是硬道理”,“适者生存,强者发展”。从这意义上来说,专业建设的优劣决定了转型期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如何应对当前职业教育的严峻挑战,应采取什么措施进行改革和发展,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1.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专业设置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和职业与
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
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

2.专业改革应坚持“宽口径,多方向”原则,培养“复合型”人才。“宽口径”专业的课程结构优点是:弹性强、有后劲、上手快、转岗换岗适应性强,即使学生
毕业前与岗位技能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但配以“多方向”辅助,即在同一专业中,针对就业市场分解出若干个专业方向,供学生毕业前一年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爱
好,选择一个专业方向,以完成上岗前的技能准备;也能使学生毕业后有较广的择业途径和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专业增设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中职学校各有自己的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因此,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本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
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其他中职学校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中职学校现有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
部优势和“名牌”效应。

4.专业建设应“长短结合,软硬兼施”。长线专业建设必须以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为依托,短线专业应根据产业结构变化而开设。长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基础牢,
信誉好”,即应拥有先进的实验、实习设备设施基础,合理的师资结构基础,宽厚的课程体系和优化的课程结构基础,以及丰富的专业图书资料基础,且在社会上要
有“拳头”专业的良好信誉。短线专业建设要立足于“灵活、适用”,即办学灵活,能依市场经济的变化而变化,能起到补充、辅助“长线”专业的作用。另外,专
业建设还要做到“软硬兼施,双管齐下”,既重“硬件”建设,又重“软件”投资。在专业设置研究、师资队伍建设和学风、师德建设方面要舍得花钱,要放宽眼
量,避免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要重视这些“隐性资产”的建设与管理。这样才能发挥“一流硬件”作用,培养出“一流”人才。

(四)、中职教育的改革力度要加大

中等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就业教育,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必须是以市场需要为中心。在专业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围绕市场旋转。
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和效益、满足市场需要是当前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中职学校教育应把培养适应"广泛就业需要"的多功能复合应用型人才做为己任,在
新形势下,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增加学生的就业岗位,提高其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教法改革——突出教法的适用性。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现状,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增强中职教育的实效性。针对现有中职学生结构复杂,参差
不齐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考核方式,摸底学生的入学基础和能力状况;结合中职学生自身的努力目标,分别进行“学习型”、
“技能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因材施教,分类教学”,让各层次学生可以“量力而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确立学习目标,挖掘中职学生潜在能
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

对“学习型”,主要是进行学历教育,为该类中职学生升高职打基础。对“技能型”,主要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智
能,使他们能够掌握和运用一些原理和实验手段,学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对“服务型”,主要面向企业中一般操作工,可以通过基础与特色模块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尤其强调了职业技能的培训。教师要尽可能把
教学过程设计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型模式,着力营造“情感共鸣沟通,信息反馈畅通,思维活泼流畅,创造精神涌动”的最佳意境。在学习
过程中对不同层次中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及时给予鼓励,以充分调动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课程改革——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中职教育专业和课程必须根据地方及企业需要设置,这也是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当中职教育满足了地
方和企业需要,才能得到支持;有了支持,中职教育发展才有坚实的基础。课程的基础性是强调传授给中职学生的普通文化知识以及专业基础知识,实用性是强调传
授中职学生专业技能;既能为中职学生长远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为中职学生毕业后的谋生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课程设置中还要突出对中职学生“关键能力”的
培养,即学生胜任工作岗位的必备能力。由于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和组织劳动的变化,这要求劳动者能独立地进行学习、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
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能力以外,劳动者还应具其他多种能力,如自主学习的能力、社交能力、职业道德、责任感和组织纪律等等。教学过程中,惟有这样,中职学
校才能受到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欢迎。当中职学校受到欢迎时,中职学校也就有了发展的原动力。

3、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应该突出以下几点:1、提高教师素质,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职业责任感以及执教的基本技能、技巧。
2、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有两年以上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经验,并且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之间的
密切联系。3、突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社会发展不需要读死书的书呆子,尤其对中职学生而言;掌握专业技能为就业打基础已成了求学主要目的。这就对专
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可以进行理论教学还要能进行实践指导。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职业学校要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中职学校需要切实加强教师的技术业务的培训。学校应该建立起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支持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进行
见习和工作实践;每年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前往企业实地调查、学习,进行自身知识的更新,获得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第一手材料;重点提高中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和
教育教学能力,同时了解企业需求及相关岗位从业人员要求。进修教师还可以结合企业实际进行现有教材、尤其是实训教材的编写,让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
更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同时可以聘请生产和服务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形成具有“双师”型素质的师资队
伍,为培养出市场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学校建设改革——突出校企合作订单式办学。由于职业技术教育对师资、设备要求的特殊性,单靠职业学校本身是难以解决师资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的问题的。
只有通过联合办学的方法,才能解决;校企合作进行订单式办学已是大势所趋。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可以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
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了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学校要依
靠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在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和教育教学指导中的作用,及时根据市场需求、企业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和进行合理的课程
设置,适时的教学内容安排。学校应与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人才供求合作关系,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鼓励毕业生到校外实习基地参加“顶岗实习”,
使校外实习基地真正成为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为了使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更好地接轨,学校还可以引导部分优秀企业在学校设立冠名班;这些企业在取得毕业生优
先招聘权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如为冠名班学生提供下厂实习机会,提供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冠名班提供一定数量的奖学金等。

5、政府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对中职教育教学方法改革进行监控和统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尽早把教学方法改革同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同纳入中
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充分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改革试点提供倾斜政策,鼓励在教学中运用新方法。建议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开发研制中职
教育教学方法,把教学方法改革纳入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轨道,以巩固和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五)、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要切合实际

生源就是财源,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共识。中职招生问题是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关键性问题。

为了扩大办学规模,广纳生源,中职学校可通过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周边学校保持联系和接触。通过当地党政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不断拓展办学的新思路、新时
空,使中职教育的办学走出窘迫的困境。实现多层次、多规格办学,搞活招生机制,面向社会服务。总之,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办什么专业,培养什么人
才,并逐渐向终身学习体系发展;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此外,目前正在试办的综合高中所采取的“延后分流”的办法也很值得中职学校借鉴。其做法是:绝大多数
初中毕业生可以满足上普通高中或综合高中的意愿,融通普高和职业学校的资源,优势互补,让学生在高中的二、三年级根据志向和个人素质自由选择普教课程或职
教课程,逐渐由学校分流过渡到课程分流。有些中职学校也有自己的初中部,其初中毕业生,完全可以参照上述做法广纳生源。

中职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创出“名牌产品”。要根据本校的优势,依据专业设置的近期和远期规划;按照“紧贴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充分考虑学校办学条
件、办出特色”的原则,确定作为学校的拳头专业和特色专业;使学校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中职学校也只有靠提高教学质量,打造教育品牌才能吸引和留住 学生。
希望可以帮到您,谢谢。

8、什么是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

“3+4”分段培养模式试点,即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3年,经考核测试合格后转段进入本科院校学习4年。

该项工作旨在围绕国家和我省重点产业急需的专业领域,打通中职与本科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快构建我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河北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同时,中职与本科教育衔接贯通式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也有助于提升我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良好的就业来“倒逼”一些高校及时、科学、动态地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

(8)中职培养定位扩展资料

试点中职学校选择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根据培养本科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确定试点专业,试点专业为省级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试点本科院校选择有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经验的省属本科院校。

试点本科院校同步优先确定为河北省“地方本科转型示范学校”试点。2014年,对中职与普通本科衔接进行小范围试点,选择4所中职学校,对应2所本科院校开展“3+4”分段培养模式试点。2015年以后,在总结试点工作基础上对试点院校范围进行动态调整。

9、中职生该如何培养与提升你的职业能力?

去和你职业有关的企业做一些零工

10、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如何体现专业培养目标

一、围绕专业教学目标设置课程1.实行专业教学目标管理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原则是认真遵循教育部颁发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充分了解本地区经济、行业特点和社会发展需求,明确专业定位,实行专业教学目标管理。因此,首先要根据专业实际确定以职业面向、理论知识、岗位能力、成绩评定、职业资格证书等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学目标。在目标设定中,要明确学校、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设定的目标要有总目标及分解目标,分解目标应围绕总目标来设定,为实现总目标服务。尤其是以学科为单位设定专业技能目标,各个专业的学生入学即了解《专业技能目标手册》的全部内容,在学习实践中遵循该目标,每个学期末学校组织集中检验学生技能达标情况。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