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中专 » 中职教师人文素养

中职教师人文素养

发布时间: 2021-03-22 05:51:29

1、看完人文素养(中职十二五)的读后感

读后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就是在你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写出你的感受来。
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一部分就象一个帽子或引子一样,交代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这一部分一般来说要简明、开门见山,不要饶圈子。只要概括性说出感受就可以了。
第二部分:具体的感受过程。写法应采用边叙边议的方法,叙就是叙述所看的书报的感人的情节,议就是抒发我们的感受。要有层次有顺序把感一步一步推向顶点。叙述时要简述,抓住要点,不要抄原文。议论要真实得体,这样才能感人。这其实就是议论文的论述部分。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部分就是要把感受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把感受落到实处。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同书报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比较,找出差别,提出改进的方法或建议。

2、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传递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承载着传播祖国语言文化的重大意义,对富有深刻文化韵味的中国文化传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同时担负着民族人文精神建构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的重大社会使命。中职生要想在强手如林、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不仅要具有听说读写等基础语文应用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交际应变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我们中职教学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启发式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引导式的符合学科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它的主要教学特点在于“启发”二字上,主要遵循的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指导思想,力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掌握知识的方法。例如在学习《亡人逸事》一文时,为了能让学生在“不太使人感伤的断片”中,理解作者对亡妻的愧疚、自责与深挚的思念之情,笔者运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理解。笔者设计了以下提问:(1)请大家阅读课文,看一看文中具体地写了亡妻生前哪些逸事?(2)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妻子具有怎样的性格、品质,作者对她又有着怎样的情感呢?(3)既然作者对妻子的情感如此之深,为什么要距离亡妻离世已经12年才写文悼念呢?(4)文章又为何要以“一丝幸福的笑容”作为结尾?通过大家的分析和讨论,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课文的情节,能够更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中国劳动妇女身上所具有的传统美德,收获感动,收获健康的爱情观。而这也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人文涵养的深度认识与思考。
二、“输出式”教学方法,引导人文素养内化
“输出式”教学是基于要素教育理论的教学方式,它主要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输出”,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精神内化体现在输出的作品之中。现阶段中职语文教学中采用的“输出式”教学形式一般包括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这些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的精神内化与情感因素的锻炼,更能够改善中职生交际能力以及书面表达能力差的弱点。
例如在《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一文的教学中,可采用“输出式”的教法:课文中一共写了蔡元培先生待人接物上的四件小事,让学生上讲台即兴表演这四个场景。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达到理解蔡元培先生呕心沥血培育学生君子品格,以及亲身实践自由平等思想的大儒精神,推行学术自由不畏强权的改革家气魄的目的。这样对课文进行“输出式”的拓展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探索课文内在的人文精神的积极性,不仅使得语文课堂更富有生趣,还深化了课文的内涵学习,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自我表达的机会,使他们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营造人文环境
现代教学设备给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创造更多彩的学习情境,从而实现最优化的教学实践过程。单纯依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口耳相传,并不能够充分地表现出教材中所表述的那种情感,而透过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方法,却能够达到细化教材情境的作用,能够更加深入地传递人文精神,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过程为例,笔者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比学习来掌握婉约派和豪放派的特点,掌握宋词的鉴赏技巧,品味宋词的语言。但是如何品味诗词的风格,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而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能够更加细化诗词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触摸诗词中所包含的人文素养和情怀。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开端通过课件展示书法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激发学生的兴趣;再通过播放本文的音频朗读,配合课件展示长江波涛汹涌的浪涛声,让学生们先行感受其中的情感,然后教师再细致带领学生进行诗词鉴赏。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了主观的自我认知,紧接着在教师的领导下,对课文有了客观的认识,对诗词所包含的人文素养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总的来说,提高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首先打好扎实的语文知识功底。教师通过不断地引导、启发,设立更细致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并通过“输出式”教学,强化对知识的训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整体能力上得到发展。

3、中职学生人文素养

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我们没有选择,那就认真地教吧,可是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所谓的良苦用心,多数情况是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自言自语,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此,现在的中职语文课堂越来越沉闷,中职语文教学像掉了“魂”了。难怪有老师感叹:做语文老师难,做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更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大家只能像鲁迅笔下的那个九斤老太太一样发出无奈的感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中职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哪里?我认为就是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而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激活中职语文教材。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蕴含了某些教学方法。好的语文教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的死气沉沉与中职语文教材有很大关系。
一、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弊端
中职语文教材改版次数很少,有一部分课文比较经典,但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已经很陈旧了,有些课文说教痕迹很重,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考虑,缺乏时代精神,不适应青少年年龄特点和需求,教材中很少有反映中职学生现实生活的作品。有些课文难度较大,比如《谏太宗十思疏》、《谋攻》等文言文。课文中只有古代的、过去的“人”和“事”,没有“现代人”,没有“自己”,没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没有当今的社会图景和种种矛盾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像《包身工》、《风景谈》、《雄关赋》这些所谓的名家名篇,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不大,教师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只会适得其反,并且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
从课程安排来看,长期以来,语文课在中职课程安排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多每周有四五节左右。不管什么专业,都使用着统一的中职语文教材,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最后进行统一的毕业考试。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学生文化底子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仍然进行着整齐划一的教学。本来应该非常丰富的语文课程内容,被这些“装订”成册的限定,也“装订”成了统一模式。
因为没有普通中学的升学压力,多数教师也就把上课当作了一种简单重复的职业,照本宣科,把“教教材”当作了终极任务,把语文学习和讲授课文划上了等号,每学期按时完成了教学计划也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学生学到东西没有就看自己的造化了。这样,就造成了相当数量的中职语文老师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水平在一种有依赖的情形下,在低层次上的持久徘徊,很难形成自我的超越和提高,更多的情况是越教越熟,而不是越教越好。
中职语文教材的弊端日渐明显,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教师自言自语地讲授教材的日子也该结束了。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鉴于以上情况,与其坐等中职语文教材的改版,还不如从改变自己入手,改变自己的教材观,自己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教材。
二、重新解读语文教材的含义
语文教材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范例性”, 即把语文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语言文学的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的作用就是例子。当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念,靳玉乐就认为:“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这种观点除了将教材理解为范例,更主要的还准确的说出了教材对教学的作用,“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范例教学理论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范例教学,又称为“示范方式教学”、“范例性教学”等,根据瓦格舍因的理论主张,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按照克拉夫基的说法,“范例教学是这样的教学(授课):它使学生能够依*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首先要把语文教材当作好的、清楚的、典型的“范例”或“话题”,教学活动就是以教材“范例”为中介从而让学生进行交往,获得发展的过程,“教教材”不是教学活动的终结。如果把语文教材当作“范例”或“话题”,必然或对我们的教学方式带来变革。用范例教学来激活教材,激活课堂,赋予教材和课堂以新的内涵和活力,使教学过程不再是忠实地传递预设的知识和观念的过程,而是以课程为中介在具体情境中进行对话,建构意义的双边过程,中职语文课堂沉闷的现状一定会有所改观。
三、重构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范例
中职语文教材在实际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显示出了种种不适,这就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开发课程资源,重新构建中职语文教材,突显它的“范例性”。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创造性地发挥激活教材,发挥教材的“范例性”?
1.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大胆裁剪教材。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中职语文教材就应该突出“基础”和“应用”原则。选择经典的教材范例,要作到“心中有学生”,“范例”要适应学生的基本经验和生活实际,适应学生的智力的“最近发展区”。中职学生多数都是初中“分流生”,初中学习生活对他们来说是一段很失败的经历,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本来是想有所改变的。可是,职业学校除了学习专业,文化学习和以前没什么两样,反而更深更难了,他们自然望而却步。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虽然大多数中职学生比较厌学,行为习惯差,其实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向善向上的美好愿望。语文教师的任务应该是去发掘和开启他们的这种愿望,并让他们有自己的成功体验。
在教学中,我大胆裁剪教材。首先,根据学生水平选教材内容。一方面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知识和职业生活必需的有关的内容,使课文成为学习的范例而非要掌握的内容,强调单元主旨,引导教师使用单元教学法等新教法。另一方面适当降低知识难度,以“必需”与“够用”为原则,摒弃那些与中职生实际需要关系不大的语文知识,保留对中职生语文能力提高确实有用的内容。汉字方面:识字大于写字,在大纲要求掌握的常用字基础上,适当扩大识字量;词汇方面:强化用词练习,淡化背词义式的释词;阅读方面:增加阅读量,注意培养语感,减少文章分析;写作方面:提倡实用性写作,不过高要求创作性写作;口语交际方面:加强具有职业背景和导向的听说练习;文言文学习方面:减少古汉语知识的灌输,选用优秀、短小、生动、可读性强、易于背诵的作品。
其次,适当增加时文。中职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组元的,为了方便教学,我在征求学生意见后,舍弃那些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又时代久远,与中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太大的经典作品。拓展教材范围,从《读者》、《散文》等优秀刊物中选择有时代感、亲和力和实用意义的不同题材、体裁的作品以及具有不同文化内涵、文化背景的中外作品入选。对反映时代风貌和科技发展成果的新人新作也大胆选用。然后对裁剪后的课文和时文进行整合,根据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教学。有时是对于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根据单元要求确立一个专题,综合起来进行单元目标教学;有时,是将两篇课文并起来,进行对比教学;有时,就单篇课文开展质疑、讨论或讲读式的教学,或是让学生在老师指点下的自学,如此等等。
2.结合专业学习整合范例,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高语文教学,它是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服务的,是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阶段的语文主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从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层面来要求中职学生是不现实的。因此,在组织教学时,在教材内容的安排取舍上,打破固有的单元模式,淡化文体分类,以语文基础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为组元依据。重视应用语文的学习,加强根据专业特点强化了“应用语文”的教学,选取适用于中职学校主要专业的常用文体,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同时,尝试打破学科界限,尽量贴近专业需求,将教材和专业进行有机的整合。我在给外事专业学生进行“讲解”这一口语训练时,正好他们刚学了茶艺表演,于是,我决定借茶艺表演作为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专业体验中感到“讲解”知识的重要性,激起对这一知识学习的欲望。这样的范例教学更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基本经验的形成与智力发展。
3.增加教材内容的开放性,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语文学习内容应该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学科知识的巩固、运用与验证,也应有来自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学习。语文的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课文是范本,是师生对话的“话题”,而非学习的全部内容。语言的学习应当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语言材料背景下进行。理科的学习是在学生弄懂基本原理后“举一反三”,应用原理解决类似问题,语文的学习恰恰相反,应当在学生接触了足够的语言材料后归纳提炼出语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是“举三反一”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搜集更多的范例,在生活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这些范例可以是教师的某种情绪,学生的一篇习作,或者是网上的一个消息,它能使学生形成一种学习的共鸣,激发起他们在课外自己去学习的积极性。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学的源头——教材有了“活水”,自然会给教学带来一股清新的活力。当然,也不是说,有了一本理想的中职语文教材,就一劳永逸,其实,中职语文教材的“范例性”恰恰给教师在“用教材”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中职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具备开发语文课程的能力,合理地、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用出个性化的风格和特点,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同时还要求中职教师在教学中有宽阔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充分尊重学生对教材范例的认识,允许学生对某一问题发表不同的看法,甚至包括错误、荒唐的观点。
绘画有灵魂,音乐有灵魂,建筑有灵魂,文学有灵魂。同样,语文教材也有灵魂,这就需要我们用对学生的热情,对语文的激情,对事业的痴情去激活它,设计它,开发它。当我们把语文教材当作一篇篇有血有肉、“活”的“范例”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会渐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
明又一村”的佳境!

4、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如何渗透人文素养的培养

中职语文教学越来越陷入一种困境: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本来就差,这是个不争的事实,面对激烈的生源竞争,我们没有选择,那就认真地教吧,可是学生根本不理解教师的所谓的良苦用心,多数情况是教学双边活动成了教师在讲台上自言自语,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正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因此,现在的中职语文课堂越来越沉闷,中职语文教学像掉了“魂”了。难怪有老师感叹:做语文老师难,做一名中职语文教师更难!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大家只能像鲁迅笔下的那个九斤老太太一样发出无奈的感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中职语文教学的灵魂在哪里?我认为就是改变这种沉闷的课堂气氛,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活力的语文教学才是有灵魂的教学,而激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是激活中职语文教材。任何一套语文教材都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蕴含了某些教学方法。好的语文教材可以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相长,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从某种程度上说,中职语文教学的死气沉沉与中职语文教材有很大关系。
一、现行中职语文教材的弊端
中职语文教材改版次数很少,有一部分课文比较经典,但总体来说课程内容已经很陈旧了,有些课文说教痕迹很重,缺乏对学生职业教育的考虑,缺乏时代精神,不适应青少年年龄特点和需求,教材中很少有反映中职学生现实生活的作品。有些课文难度较大,比如《谏太宗十思疏》、《谋攻》等文言文。课文中只有古代的、过去的“人”和“事”,没有“现代人”,没有“自己”,没有学生自己感兴趣的生活,没有当今的社会图景和种种矛盾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像《包身工》、《风景谈》、《雄关赋》这些所谓的名家名篇,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不大,教师如果只是一厢情愿地将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只会适得其反,并且使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
从课程安排来看,长期以来,语文课在中职课程安排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大多每周有四五节左右。不管什么专业,都使用着统一的中职语文教材,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最后进行统一的毕业考试。教学中,我们忽略了学生文化底子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仍然进行着整齐划一的教学。本来应该非常丰富的语文课程内容,被这些“装订”成册的限定,也“装订”成了统一模式。
因为没有普通中学的升学压力,多数教师也就把上课当作了一种简单重复的职业,照本宣科,把“教教材”当作了终极任务,把语文学习和讲授课文划上了等号,每学期按时完成了教学计划也就大功告成了,至于学生学到东西没有就看自己的造化了。这样,就造成了相当数量的中职语文老师的知识水平、思想水平、教学水平在一种有依赖的情形下,在低层次上的持久徘徊,很难形成自我的超越和提高,更多的情况是越教越熟,而不是越教越好。
中职语文教材的弊端日渐明显,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中职学生,中职语文教师自言自语地讲授教材的日子也该结束了。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鉴于以上情况,与其坐等中职语文教材的改版,还不如从改变自己入手,改变自己的教材观,自己创造性的使用现有教材。
二、重新解读语文教材的含义
语文教材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范例性”, 即把语文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语言文学的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的作用就是例子。当代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理念,靳玉乐就认为:“随着新课程的发展,教材的观念呈现出新的转向,这种转向的基本特征是‘范例性’,即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不是学生必须完成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构建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这种观点除了将教材理解为范例,更主要的还准确的说出了教材对教学的作用,“它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话题’本身,而是为了通过以话题为中介进行交往,获得发展。”
范例教学理论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兴盛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德国范例教学理论,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与前苏联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教学理论和美国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并列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之一。范例教学,又称为“示范方式教学”、“范例性教学”等,根据瓦格舍因的理论主张,范例就是“隐含着本质因素、根本因素、基础因素的典型事例”。“范例教学”就是根据好的、特别清楚的、典型的事例进行的教学和学习。按照克拉夫基的说法,“范例教学是这样的教学(授课):它使学生能够依*特殊(例子)来掌握一般,并借助这种一般独立地进行学习”。
由此可见,语文教师首

5、如何加强中职学校素质教育

衡水科技工程学校电子电工系(053000)郑晓霞
【摘要】中职教育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理论探讨与研究尚不深入,观念、理念仍存在着种种误区。其中,全面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所认同。因此,职业教育要革新传统观念,强化全面素质教育。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到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素质教育现状实践
职业教育是与经济建设联系密切的教育领域,对中国工业生产、社会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事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国职业教育起步晚,理论探讨与研究尚不深入,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为广大职业教育者所认同。因此,职业教育要革新传统观念,强化全面素质教育。
1 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中等职业学校也不例外。素质教育实施以来,中职学校作为一种重要载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1.1 对素质教育内涵缺乏深刻理解。中职学校的学生多是升学中淘汰分流下来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一是家庭经济困难;二是学习困难;三是习惯不;四是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者”;五是单亲家庭子女。很多是文化基础不好、怕考试、甚至厌学、不自信的学生。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和发展,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也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培养,不重视人才素质教育的现象。只重视技能要求,不问综合素质的“职业应试教育”,造成了中职学校师生的人才观的认识错位。教师把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等同于专业技能的培养,把教育过程等同于就业培训过程,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认为到学校来就是学技术的,有了一技之长就能走天下,只要能学会技术,就等于有了饭碗,就等于有了在社会上谋生的全部本领。
1.2 实施素质教育的合力难以形成。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是推进主体,学校是实施主体,家庭和社会需要广泛参与并密切配合。
1.3 教师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的高低必将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只有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对学生进行开发式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教师了解当今技术开发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专业技术的前沿,引导鼓励学生勇敢探索;只有教师自身具备不断学习提高的能力,才能教会学生如何学习。
2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
2.1 深化对素质教育的研究,与时俱进,赋予素质教育新内涵。历史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素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中职学校应组织自己的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攻关的力度。要充分认识到中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长期性;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与基本理念;要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容;要充分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决定了素质教育实践的广度。
2.2 建设德艺双馨、素质全面的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素质的途径为:树立终身学习观,在教育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在职培训,提高在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严格教学管理,实行新老结对,促进年轻教师迅速成长;校企结合,深入社会,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待遇,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
2.3 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体系,做到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要想培养出“既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具备远大的个人理想和良好的道德风尚”的中职毕业生,必须在课程设置上科学安排,做到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所谓的“人文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并不意味着文理学科课时相同,更不意味着削弱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养,而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的需要开设相应的人文科学讲座。
2.4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针对中职学生的状况及需求,应通过学生会、社团等组织大量丰富多彩的学生业余文化活动。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高雅的业余爱好和团队协作精神。
2.5 建设优美、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环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也是一个文化氛围。校园的文化环境作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和途径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学生的道德情操、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和价值观密切相关的。

6、浅谈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82

1、职业道德的内容反映了鲜明的职业要求。职业道德总是要鲜明地表达职业义务、职业责任以及职业行为上的道德准则。2、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往往比较具体、灵活、多样。它总是从本职业的交流活动的实际出发,采用制度、守则、公约、承诺、誓言、条例,以至标语口号之类的形式,这些灵活的形式既易于为从业人员所接受和实行,而且易于形成一种职业的道德习惯。3、职业道职业道德是指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一定职业范围内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等方面的行为标准和要求。

7、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有哪些 网页设计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院校(机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认真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学习宣传活动,帮助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措施。依据《专业标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指标。
教育部
2013年9月20日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为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特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是履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要经过系统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要具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经历或实践经验并达到一定的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师德为先
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关爱学生,团结协作。以人格魅力、学识魅力、职业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指导者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二)学生为本
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职业教育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潜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有所长,全面发展。
(三)能力为重
在教学和育人过程中,把专业理论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四)终身学习
学习专业知识、职业教育理论与职业技能,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与经验;参与职业实践活动,了解产业发展、行业需求和职业岗位变化,不断跟进技术进步和工艺更新;优化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

维度

领域

基本要求









(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规。
2.理解职业教育工作的意义,把立德树人作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
3.认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
4.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二)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5.关爱学生,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人身与生命安全。
6.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引导和教育学生。
7.信任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育教学态度与行为

8.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理念,将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与品德养成相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
9.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
10.营造勇于探索、积极实践、敢于创新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文素养、规范意识和创新意识。
1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职业习惯。

(四)个人修养与行为

12.富有爱心、责任心,具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的坚定信念。
13.坚持实践导向,身体力行,做中教,做中学。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