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专和大学
1、中专与大学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不仅是一个级别的问题,大学下面还有学院,大专,比中学稍低一些是中专。不知道对不对??
2、二十年前的中专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
20年前的"中专学历"和现在的中专学历有着本质的区别。 20年前的中专学历,要是跟现在的学历相比,基本上可以算得上现在的985、211等重点院校。而且,对于那个时候的农村孩子来说,大部分在农村的孩子都会愿意选择考上中专,因为可以享受、入城市户口,包分配就业等等优势。
(1)当年的“中专学历”不一般。
但是那个时候的中专学校并不是很好考,一般要排名在全县的前50名以上,才有希望考上。所以说当时的中专学历的含金量是很高的。20多年前的中专,在学历上虽然比不上现在的本科以上学历。但是从当时的政策来看,只要考上了,其含金量不亚于现在的本科学历。当时中专的招生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且当时考中专的难度比现在高考生考上重点大学的难度还要大。
另外中专的录取名额,不会像现在那么多。举个例子,它跟现在的清华北大在某个地区的录取名额限定在一定范围之内是一样的道理。与此同时,和重点高中相比,当时考中专的分数比它还高。据说所以当时要是有谁家的孩子考上中专,其家人在别人面前是很有面子的。
(2)当年中专毕业后的待遇。
据说在20多年前只有考不上中专的人,才会选择去读高中,可见中专学历的重要性。例如,有一些当年的中专生的回忆说,他们上中专的时候是免学费的,而且在学校里面可以包吃包住,毕业后还包分配就业,待遇是我们现在的学校所不能比较的,可以说,一部分相当于现在的重点本科师范生(免费师范生)。当时很多家长的观念就是,考上中专,他们的孩子就可以早点毕业,早点出来工作,而且可以吃商品粮,还可以获得很多人的羡慕,在外面别人也看得起,所以都会建议自己的孩子去读,当时的中专生基本上都是优等生,有很多毕业后会选择在各个地区教书。
总体来说,20年前的中专学历和现在的中专学历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内涵不一样。因为在当时的制度下,中专生的待遇很不错。而且在当时,中专学生毕业后,都是可以享受分配就业、、单位编制、上城市户口等等这些优势。所以对于当时的人而言,考中专是首选,很多人中专毕业会选择当老师、工程师等等。据了解,当年的那批中专生,现在应该已经是单位的领导或者管理层管理层级别了。有一些人,可能还选择继续学习深造,现在应该已经是公司里的董事级别了。
3、现在的大学生水平和以前的中专差不多吧?
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一抓一大把,以前考上中专的人没那么多.
4、中专和大学有什么不一样的?
主要是学历层次不同,另外学习专业知识的难度不同。
5、中专和大专分别是什么意思?
中专:
即中等专业学校,其招生列入国家统招计划,毕业由人事局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开具的就业报到证(以前称派遣证),有整套人事干部档案手续。
在中等专业学校或一些高等学校里面设置的中专部就读至毕业的学生(称中专生)都属于中专学历。学生在校主要学习中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进行文化课的学习。通常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结束后进行,与对应专业的高等学校(高等专科和本科)专业知识是承接、递进关系。
中专是我国专业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是高级中等教育的一部分,每年为社会提供大量专业人才。目前的中专有公办与民办之分,有普通中专和成人中专之分。
大专:
大专即专科,一般指大学专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的学历层次之一。在中国,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和高专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专科层次不颁发学位证书,只颁发专科毕业证书。
专科学历主要分为全日制专科和非全日制专科两种。全日制专科通常是由全国各地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进行招生的,学制3年,学生在校学习。非全日制专科主要分为成人高等教育等多种类型,没有固定修业年限,学生既可以在相关教育机构学习也可以自学。
拓展资料:
从我国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的水平看,专科教育不能少。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大量的低水平的生产力需要提高。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从事科技转化和应用的人才相当缺乏。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正处在工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这个发展阶段需求量最大的是 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等专科和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如美国高等教育注册人数普及化程度已达到适龄人口的50~60%,而其中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学生人数则占了40%左右。
6、二十年前的中专是现在的哪个学历?
这个问题准确的说不是二十年前的中专,而应该是二十六年前的中专。
那时候的中专可比现在的本科还金贵,毕业后国家直接包分配,劳动关系属于干部性质,像我表姐夫,就是九十年代的中专生,70后生人,中专毕业后分配到镇上的财务局,现在是一个小干部,权利很大,年薪至少二十万左右。而现在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等到大学毕业后,都需要自行找工作,国家不再分配工作。
我身边有很多熟悉的70后,在九十年代都是中专生,都是中专毕业后国家包分配,然后现在的大部分人要么是在事业单位上班,要么就是公务员,即使不是在事业单位,但很多人都是有高级职称的,在企业里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目,像什么高级经济师,工程师,会计师,统计师,建造师,政工师等等,比现在本科生研究生还厉害!
我们都知道自国家有政策大学可以扩招后,大学生已经不值钱了,但是当年的中专生可不扩招。他们生活条件都不差,比我们80后的本科生强得多得多,所以说,二十多年前的中专比现在任何学历都要值钱。
中专最牛的时候,应该是整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最初的两年。
那个时候,大学的录取率是极其低的!主要教育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孩子上。而中专则成为广大农村孩子的首选。考上中专便是一步登天,上城市户口、分配工作、干部编制。直接一步到位,从此人生开挂!
但是,那时候中专真心不好考。全县上万考生,前50名才有希望考上!可见那时候的中专生有多强悍!
如果拿现在的学历参考,本科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了。他们如果放在现在,基本都可以上985、211高校。
事实上,当年那批中专生,大多是单位的领导了。有的能够与时俱进进修高学历的,都已经是高级领导干部了!
26年前考上中专,一旦收到录取通知书,就立马迁户口;一旦顺利毕业,就立马包分配;一毕业分配,就是编制内的成员,很多用人单位抢着要,其逼格之饱满让人叹为观止。就好比中师毕业生,在当年要是哪所小学来了一名中师毕业生,估计哪所学校的校长的嘴巴会咧得像大括号似的,合都合不上。
现在的高考升学率是出奇的高,上中专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稍微学习好一点的都去了一、二本,专科录取结束后学生就绝无仅有了。所以,现在的大学生,无论你现在是211大学毕业的高材生,还是985毕业的学霸,都没资格瞧不起30年前考上中专的父辈,以他们的智商,想考到你现在的学校,不过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7、以前,考中专是不是比考大学难???
是的,我是1984年初中毕业。当时只有全校前40名的学生才有资格考中专。我的名次是37名,我没有去考中专,名额让给我老师的小孩。
8、80年代的高中中专生算大学生吗?
嗯~ 算是中等教育学历 因为高中和中专学历都属于中等教育 中专属于技能学历教育 高中主要是基础理论知识培养,让他们能参加高考进入高等教育。 所以你也可以说是高中毕业生也可以说是中专毕业生。但是不算是大学毕业生
9、为什么有人说现在大学生水平下降,跟二十年前的大专、中专差不多?
我想应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现象,这个是管中窥豹,个人的见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吧:
1、招生数量的差异:不用说78年开始恢复高考后的本科录取人数,就是90年前的全国大学录取招生人数仅仅是现在本科达线的几分之一(大约1/3---1/5)而已.不是现在的高中学生水平高,而是当年本科录取人数少。八、九十年代,教育质量较高的学校,高考班级50名学生中仅有15-25名左右的同学会被本科录取,差的班级,也许只有3-5名学生被录取,录取率是极低的。这是当年教育资源不足的结果,不是那些学生的智力水平达不到,所以被专科、中专学校录取。同样滴,中专、专科的教育资源也是不足的,所以,录取线也很高,,录取比例很低,很多人达不到分数线,不被录取,农村的去务农,城市的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成为企业的骨干;但是,这些人的智商不因高考落榜比现在的上榜生低。在同龄人中也是很有前途的,这也是很多当年落榜生后来多次参与高考或者弃考后在事业上仍然很有成绩的重要原因之一!
2、知识面的差异:大学是一个在基础知识上继续升华的殿堂,随着年龄的增加、高中前各个学习阶段知识的积累,理解力增强,应用类或者研究类的学习是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记得我们上大学时,开学老师的第一课就是告诉我们:你们是将来社会的重要人才,大学是培养高级的管理或者研究人才的地方,我们的目标不是糊口吃饭、挣钱,二是掌握知识为企业或者单位创造价值,为此,大学的课程科目设置非常全面,比如纺织工程,就把从大学语文、应用英语、基础电工、高等物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力学、有机化学、会计、管理、历史、等辅助课程及纺织专业的全部专业课程排的满满的,4年下来,除了几次校外实习外,全部是在校学习、在校办工厂实习。之所以这样说,是我的大学班主任亲口告诉我,你们当年的专业课程,现在的本科班,只有不到一半了,很多专业课,都是概论而已。当然,我可能是以偏概全了。
3、社会环境的差异:新时代的孩子,没有吃过很多苦,尤其是城市的孩子和发达地区的农村孩子,上学时和工作后,喊苦喊累,没有认识到全面掌握学习知识的意义,只是很被动的去学习,所有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找到一份挣钱不错的工作,工作是为了挣钱,虽然他们天然拥有社会发展的红利,可是,也沾染了社会便利或者功利的社会习气,新的读书无用论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在工作上,毕业后找不到跟自己想所学的专业工作或者自己专业的工作挣钱少、辛苦,耳濡目染,他们更在乎如何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找到挣钱的工作,并不在乎掌握了多少知识。况且,上北大的去卖肉、研究生去做城管等等极端的例子在社会上发酵,让人唏嘘。所以,现在的大学生养尊处优又充满焦虑,知识面窄、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低的现象,也是扩大招生后,群体现象的表现,也就是人数多了,你看到的大学生正好是表现不太好的那几个,精英你没看到,其实,当代真正的精英学生的比例,的确是不太高,也就是与当年80年代被录取的数量比率差不多。
群民都可以去读大学,你看到的就是群众,好坏不一;其实,个人认为,大学,还是应该实施精英教育的!不是精英,就去读专业的、成为专一的,在那个行业里做专家也不错。没必要把大学教育弄成普及高中教育一样,没有选拔出尖子,把教育资源浪费、也把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给弄丢!
10、30年前的中专学校后来都改成了什么大学?
一般情况下合并或升格为高职高专的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