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英语教学理念
1、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
相对于基础教育而言,职业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性。总结起来,职业教育的本质至少应该包含四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因材施教,三是科学管理,四是文化塑造。
以人为本,一是要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以校为家、以教为乐、以师为荣的浓厚氛围。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有的学校让学生去担任班主任助理、校长助理,积极主动、科学民主地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就是极富创新的尝试,既可培养学生的主人意识、参与意识,又可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2、如何在中职学校英语课堂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
中职英语教学没教学压力,文化课,特别是英语课就不要死啃书本了。多来点日常专对话、科技、地理,哪属怕教学生唱英文歌曲。以学生为中心貌似假大空,但也是实话,学生没兴趣教学如何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个人觉得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实现教学目标。对工作在中职战线上从事文化课的教师深表同情,但也不要懈怠,越是困难的事情,哪怕你做出一点成绩都是瞩目的。建议从激发学生自信、学习兴趣着手,教教学生唱英文歌曲吧。如果你有能力,最终在学校每年搞一届英文歌曲或是英文演讲比赛,估计是全国首例了。
3、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如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随着各级 各类学校的不断扩招,职业学校学生的整体水平有所下降,因 而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而 如何尽快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构思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图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绘图的方法及识图的能 力。与以前学习的课程相比,制图课是以形象思维、空间想象 训练为主,重点和难点是实现从物到图,再从图到物的空间想 象思维的转换。根据学生的现状及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工作,讲 授制图课时,从学生都很熟悉的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等基本 几何体的三视图入手,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实物及易懂的图形, 从而培养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教师课前要精心准备、构思 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充分发挥直观教具的作用,利用实物、 模型等教学手段,结合准确、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视觉、触觉, 以及听觉都得到充分的调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我 想学和我要学的目的。 教学中,教师可将枯燥呆板的作图原理,总结成朗朗上 口、易懂好记的口诀。如圆弧连接很简单,圆心切点是关键。外 切相加内相减,圆心切点要明显;表示螵纹两种线,用手来摸 可分辨。摸得着画粗实线,摸不着画细实线。牙底为圆端视图, 细圆四分之三圈,等等。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呆板乏味的讲解 变成极富感染力的愉快体验,使学生很角易记住,并能主动应 用于绘图及识图之中。 另外,还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现代|“二的教学手段,让学 生在喜闻乐见的动画及幻灯片中弄懂复杂的内部结构,明白 零件的相互配合,清楚视图的前后关系,。学会立体的空间想 象。 二、巧设情境。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 个体差异,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收获为原则,学会应用知识为目 的,巧设情境,讲练结合。在学生做练习时,教师要准备难易程 度搭配的题型,让学生根据对所学知识掌握的情况进行选择, 让学生在听懂课的基础上,时常有体验成功的惊喜。分层次教 学使那些理解能力弱、形象思维差的学生克服了怕丢面子的 心理,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之中。从而有效地树立学习的自信 心。同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 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并 掌握自学的技巧。如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以竞赛的形 式进行识图、绘图、纠错等内容的练习,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 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又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另外,课后作业可采取多种形式,既可以是书本上的课后 练习题,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找的题,或者是将学过的知识归 纳、整理、概括出来,等等。这样,可使学生选择感兴趣并有能 力完成的题目,既有效地杜绝了作业抄袭的现象,也培养了自 学能力。 总之,面对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教师还要有强烈 的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满腔热情地对待每一名学生,让每名学 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及爱护,从而使学生成为符 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 责任编辑:王晓东王伟徐冰 浅谈中职学校英语教学 如何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张玉平 (沈阳技师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实用性较差,与学生的专 业学习相脱节,不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严重地影响了 中职学校英语教学的持续发展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深入分析学生的现状和专业特点,并采 取相应措施,从而使中职的英语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 一、明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调整英语教学目标 (1)中职教育应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 能力为基础。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而 不是知识水平,因而其核心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 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这要求其主干课程必须根据社会的需要 及时调整;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课程的设置应根据职业岗位上 职业能力的需要;基础课程应根据专业课程的需要而设置,而 且以“够用”为度;并以训练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某一具体岗位 为基础等。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 一职业所必须的实际能力。因此,作为基础课程的英语应根据 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的能力需要,以“够用”为度。 (2)调整英语教学目标。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 显著差别就是培养目标不同。前者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 务第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主。因而它要求职业学校的英 语教学要根据不同专业,在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准确 合理地定位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以提高学生在实际 工作中的英语能力。 二、编写适应不同职业或专业要求的“实用”英语学习教 材,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 .
4、中职英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摘要
首先写教学目标,现在是课改阶段上课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然后分析教材:重点和难点 三 教具 四 教学方法 五 教学过程,可分详案和简案,详案要设想每句话怎么讲比较麻烦,简案只要写一下时间安排,和每部分教师的活动和学生的活动 六 板书提纲 七 教学反馈 这样的教案就比较完整,也能及时地总结问题。 我认为写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确立教学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万不能小看了这部分,否则上课就会漫无目的,效果比较差。
5、《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答案是ABCD。
《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六大理念。一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二是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三是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四是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五是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六是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5)中职英语教学理念扩展资料: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英语教学设计理念有哪些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教师应由传授知识教学炽的“主导”转化为服务。他的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学生应以传授知识教学中的客体转化为主体,他的任务不再是接受知识,而是以主角参与学习、创造,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的含义已由平静地传授――接受活动,上升为激烈地研讨――构建活动,教师的“主导”不再是建立在学生的被动和未知的知识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发展上,它的本质在于激活学生主体,学生的主体性越强,说明教师的指导性越好。反之亦然。当前我们应提倡和坚持以课堂为学堂,以学生的思维操练为主,让学生积极动口,动手,动脑质疑和寻求解答。美国许多中学优秀教师上课只讲10分钟左右,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交流、提问和消化,教师只起组织、引导、点拨、释疑作用,很值得借鉴。
2.以学生发展为本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在教学过程中会思索、会探究、会发现、会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英语。从而形成学习、研究与创造能力。教师要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坚实基础。
3.心理换位
教师要把自己的思维水平暂“退”到与学生思维水平相方的态势,从学生接收能力的实际出发开展英语教学活动。想学生之所想,难学生之所难,乐学生之所乐。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底子,不能把学生水平估计得过高或过低,要做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创新能力,全面育人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一项重大任务就是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向21 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四种本领:一是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知识,建构知识,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二是学会实践,主要是学会创造;三是学会创作,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倡导创造性学习;四是学会生活,学会自身发展。所以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5.合理利用教材,作教材的主人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充分利用与开发英语课程资源,进一步提高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切忌生搬硬套,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指导学生参与学习。对教材可根据本校本班学生实际对其次序进行调整,进行删减或补充,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一味地教教材,要作教材的主人不作教材的奴隶。总之,只要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帮助,有好处,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水平,有利于解决“多时低效”问题的做法都是可行的。
6.注重面向全体,构建和谐课堂
我国中学教育阶段,各地各校各班学生中都存在着“两级分化”现象。这一现象一般从初二开始,特别是初二下学期。因此教师特别要要。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以利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只盯着几个优生。这样就能把好初二这一转型时期。面向全体学生,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各个层面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学困生的需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每一个层面学生都得到长足发展,“使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只有按上述理念设计自己的教学,才能跟上现代教育教学的步伐,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7、如何把企业文化融入到中职英语教学中
工学结合的本质就在于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打造企业文化来塑造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理念和行为方式能否适应未来企业的要求,能否适应企业文化,对他们能否立业成才有着重要影响。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高职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从新的视角深入探析企业文化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创设新型育人环境,从而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从文化视角看现代企业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企业的现实需求应当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里得到体现。现在,企业选才、用人乃至整体管理已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的课题。概括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要求毕业生能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迅速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是用人单位的普遍要求。毕业生进入企业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岗位上,以适应岗位的技术要求,更应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崭露头角。事实上,一些刚走上社会的毕业生,并非不具备胜任职业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而是缺乏对企业管理和人文环境的适应性,才导致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甚至被淘汰。我们需要意识到:以往高职学生在接受专业培养的过程中,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掌握知识技能上,他们很少、也很难通过学校的教学和管理行为去了解、领会到企业管理的精神,换言之,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毕业生不能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予以正视的问题。 要求毕业生富有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员工创新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断变革和创新的必要条件。只有构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才能应对变革;只有具备继续学习、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创新精神,毕业生才可适应社会的要求,才能在人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受到企业的欢迎。然而,因体制、观念等因素所限,高职院校学生创新的灵感得不到激发,创新才能得不到培育,毕业生到了重视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企业很难有突出的表现。这与现代企业所崇尚的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不相符合的。 要求毕业生有团队合作的精神和技巧。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使企业越来越注重团队合作。一个富有团队精神的企业必将能够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减少内耗、提高效率。但是,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院校对学生强调了竞争教育,却忽视了合作教育。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不足的状况亟待通过学校的培养得到改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只有适应企业环境、接受企业文化、形成合作精神、发挥创新能力,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企业,进而赢得在企业发展的机会。所以,学校再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吸收企业文化的成分,从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中吸收有价值的元素,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使高职院校园文化体现职教特色。也就是说,融入企业文化、促进文化互动已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环节中的一项要务。 二、文化的互相渗透吸纳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影响和意义 任何一种主流文化都是在多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辩证、提炼、汲取和扬弃,才形成自己具有核心意义的精神和方向的。同样,对企业文化的吸纳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的有效提升。 文化融入有利于学生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树人为本,德育为先”。在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过程中,学校注重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追求不明确,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价值选择上采取双重标准,在实践中体现出“知”与“行”的背离。现在我们倡导校企合作办学,实行工学结合,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取、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加深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与理解,纠正他们认知上的偏差。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企文化互动有助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素养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高职教育的“高”应当体现在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上,而这依赖于学校较高的人才培养水平,也依赖于对文化的吸纳。现代企业选才的依据决不仅是学生的一纸文凭或技能证书,更看重其职业素养。他们认为学生除了应具备必要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外,更应具有忠于职守、严谨负责、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和精神。实行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更容易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学生在与企业员工的交流中,学习他们高超的技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立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学生通过亲眼目睹现实生活中竞争的激烈性,会认识到“市场不相信眼泪”,从而增强竞争、效率和成才意识,炼就不怕艰难,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到企业参加大量的实践锻炼有利于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开展,学生能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企业文化可以加快学生的社会角色转化,促进学生社会心理成熟,培养作为未来职业人的全面的职业综合素养。 企业的精神文化有利于高职院校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校园精神文化。高职院校学生应懂得:许多成功的公司所倡导的价值观和制定的行为标准,常常激励着全体员工,并成为对外界的一种精神象征。海信集团提出“敬人为先、创新为魂、质量是根,情感管理”的理念,把创新作为“企业之魂”;而奇瑞汽车正是凭借艰苦奋斗的精神、自主创新的意识和“世界一流、造福人类”的大气魄才实现了迅速崛起并跻身大企业行列的奇迹。现代企业一系列优秀的管理理念和精神不仅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同时更值得在校企合作中为我所学、为我所用。借鉴与学习这些,有利于学校良好校园学习风气的形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培育人才。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交互渗透,交融,能够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并体现出高职院校特有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 透视企业文化对高职校园文化的多维影响,实现企业文化和高职校园文化的互补,应当成为当前构建、创新特色高职校园文化,推动高职院校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者有责任设计、培植一种新的复合型文化,形成一种新型育人环境,通过这种环境,去规范、协调、激励新型人才的行为,促使他们实现“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 三、高职院校应如何实现对企业文化的交流与吸纳 目前,校企合作已被公认为高职教育办学的必经之途,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相渗透、互相吸纳则是校企合作的高层次追求。在两种文化的吸纳融合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的独立品格和价值追求,更应强调教育对社会实践的适应和融入,从而铸造一种学术氛围与实践氛围相统一的高职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 正确对待文化交流中的差异与碰撞。因为需要面对竞争与淘汰,企业更加注重绩效、更加讲究实际利益,所以经济价值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而学校的职责是教育学生、服务社会、培养人、塑造人,学校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它更注重社会效益,更具有人文色彩。于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矛盾在交流过程中日益凸现。其实,碰撞和矛盾是必然的,也是有益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将逐渐社会化,只有与社会相互撞击、相互补充,才能实现相互的交融和促进。我们需要做的是发现两种文化的相通、相同之处以及文化融合的积极价值,积极思考怎样把两种文化的碰撞力,更好地转变成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持续动力,同时树立开放、宽容、理性的文化观念,构建和谐的动态结构,持续不断地发挥文化的推动力。 坚定不移地推行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必然选择,它也为文化互融提供了基本的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现在我们所推行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真实情况,领略到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与特点,为他们树立主人翁精神和敬业精神、顺利实现由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换打下基础。 营造氛围,将企业文化融入教学与管理全过程。良好的职业素养将大大促进就业进程与成效,而这种职业素养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职业文化氛围来陶冶,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对学生作长期的潜移默化。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岗位意识,这既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及校企文化交流的目的,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次,移植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念,缩短学生适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