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中专 » 中职教育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讨

中职教育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探讨

发布时间: 2021-03-03 02:38:52

1、如何构建实习实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不断更新教育来理念,创新人自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 学校始终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立校之本。学校坚持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

2、如何改革和创新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模式

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加强硬件建设外,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办学软实力,也很重要。 近年来,随着职高对口升学名额的压缩,沿海地区农民工需求紧缺,普高持续升温,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下降,对口升学比例较低,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管理难度加大。为保证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中职学校质量管理必须针对生源素质变化,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掌握教学质量管理的主动权,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有所作为,方能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从我市教育主管部门来看,也发现了问题所在,在这方面是下了很大决心的,从我市第一次召开全市中职学校管理干部培训会的规模和重视程度可见一般。结合我市管理干部培训会精神和我校实际,本文仅就如何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校软实力,与教学质量相关的教学管理办法,课程设置及师资队伍建设这三方面进行探讨,仅供大家参考。 一、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 中职学校办学越是困难,越要重视抓教学质量,生源素质越是下降, 越要重视抓常规教学,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借鉴我市其他兄弟学校的做法,我认为在中职学校可采用“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办法,此方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且较为有效。实行 这一管理办法,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活动行为,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具体内容为:"三查"指日查,周查和阶段性教学大检查;"两评"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三兑现”指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和评选选优挂钩兑现,称为之为“三兑现”。 “三查,两评,三兑现”教学常规管理的具体做法是: (一)三查 1.日查:指一日检查,包括教学值勤检查,学生课堂学习及出勤情况检查三项。时间从早上第一节课开始至晚自习结束,每日坚持,常抓不懈。主要是检查师生到位情况,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教学环节的落实。日查对防止教学事故,制止违反教学纪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的误差,并为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管理,实现民主管理提供机会。 2.周查:周查的主要内容有:(1)教学进度 (2)实践性教学环节完成情况 (3)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等。主要以填写《教学日记》的形式进行。教务科负责对各班每周一送交的《教学日记》进行登录,统计,汇总,并公布统计结果。同时以通报的形式及时搜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以《教学信息反馈表》的形式及时向有关教师反馈,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校领导,教务科长通过经常查阅这些表格,结合巡视,听课,及时了 解教学动态,掌握教学指挥主动权。 3.阶段性检查:也称教学大检查,是一项规模较大的教学检查活动, 以其层次多,形式多,时间长,覆盖面大,涉及面广及信息量大为特征.每学期进行一至两次,一般安排在期中定期和平时不定时进行。检查的形式包括教师自查和教务科检查。 教务主任在完成对本校教师的教学检查之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向本校教师通报教学检查情况,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协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检查各教研组的教学情况,包括:(1)各专业教学计划执行情况;(2)各专业实验,实习,设计的教学与管理情况;3)教研教改,建设,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情况;(4)对带有倾向性的教学问题进行重点检查等.通过检查,掌握全校的教学动态,为宏观调控打下基础。教务处在完成教学检查之后,应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并在“教学例会”上反馈检查结果.“教学例会”每两周举行一次,由分管教学副校长主持,参加会议的有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 通过"三查",对教学进行评价,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教学质量的有效控制。 (二)两评 两评是指“听课评教”和“评优听课”。 听课评教 听课评教是教师之间互相听课,彼此之间交流教学经验,通过“评教”活动,达到取长补短,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之目的.为使听课相对集中,形成气氛,增加效果,教务科或教研室每学期均可安排一个 月时间开展“听课月”活动并与校本研修挂钩。 评优听课 评优即指评选“优质课”.评优听课是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听课评教活动,一般安排在“听课月”活动之后进行(亦可在“听课月”活动中同步进行),每学期举行一次.参评教师不受其教龄,职称, 学历等条件限制,授课内容和时间由参评教师自己选定.评委会由校领导,教务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及教师代表组成,依据《优质课评选标准》进行。有关优质课的教案或课堂设计说明,课堂教学录像立卷后存入教师业务档案,作为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的基本条件之一。 (三)三兑现 将“三查,两评”的结果与工资外收入分配,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和教师评优选先挂钩兑现称之为“三兑现”。学校在制定《奖金发放办法》, 《教师工作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及《评先选优办法》中,有机地与“三查,两评”结果挂钩,所以“三兑现”有利于激励先进,奖优罚劣,体现“四个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贡献大小不一样),有利于教学环节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三兑现”是学校依法治教,从严治校的重要举措,由于“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方法目标明确,导向正确,既有定性指标也有定量指标,便于操作,赏罚分明,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支持。 二、改革课程设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要实现这 一目标,保持这一特色,课程设置是根本.而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对教学质量影响重大。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采用三段式,即文化课,专业课,技能课的模式。但这种课程设置模式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必须改革。 本人认为必须打破原有的课程三段式,把全部课程分为“宽基础, 活模块”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部分。“宽基础”阶段所学习的内容,并不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而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活模块”阶段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或工种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以职业技能为主,这种课程模式的实施, 有利于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办专班,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校企联合调研,共同设计课程,共同确立培养目标、人才标准,共同确立教学形式,教学评价,能很好的促进学校教学模式改革,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通。学校的课程改革必须要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所以课程改革的前提是加大校企合作,课程怎么改,课程怎么设置,不由学校单方面研究决定,而是需要企业加入,学校要灵活统筹。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目前缺乏操作性强的手段。如果能大面积实施这种模块课程,就能使职教教学管理既落在实处,又便于操作,实用性较强,企业也可以拿来即用,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这种管理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实现: 第一,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管理“宽基础”阶段的课程。“宽基础”阶段所学内容,由于并不针对某一职业或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 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基本素质,成百上千个专业因此可归类为几十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的“宽基础”阶段的学习内容基本一致,即使有差异,也可通过“一纲多本”的形式解决。这一阶段课程通常在学生一年级开设。 第二,通过职业资格鉴定,管理“活模块”阶段的课程。以职业资格为导向的,且力争做到行为目标化,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学校就根据企业的需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实行“模块教学’。由于学生在一年级进行了“一纲多本”的形式学习,学起来也有一定的基础,掌握起来也较容易,学生技能得到了强化,真正实现了专业与岗位对接,能很好的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企业的“金蓝领 ”。 上述两方面的管理,不但使教学管理能落在实处,而且使教研工作也有了极强的操作性。 这种“宽基础,活模块“课程的实施,不但有利于校内教研活动的组织,而且有利于考教分离和考核社会化;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由教师自定教材,自定进度,自选考题,自己判卷等教学随意性的弊病,还有助于学校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与反馈。 三、大力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主动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中职师资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针对教师目前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特别重视“双师型”教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队伍及实 训教师队伍建设,要注意加强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老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和职责。 职业学校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对生源素质下降且呈现严重参差不齐的现实,要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生源素质的变化,实现因材施教;要加强文化基础教育,还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要面向市场,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技能培训方式改革。职业学校教师要紧跟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要不断进行教学内容改革,开发或选用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课程或教材,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用得上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这一点,上文提到的加强校企合作,也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我校与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校企合作以后,学校外聘企业专家到学校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学校选派教师到企业进行技能培训,这样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效果很好。 要让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相处,学会做人,归根到底还是要靠职业学校的教师去实施“三查,两评,三兑现”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的实施,也需要教师的理解,支持,配合和参与。 职业学校教师的大量付出,需要学校组织的体贴和关怀。学校要为教师在教学,科研,进修,职称评聘,政治进步,生活保障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

3、关于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不仅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加快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中职开始扩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中职教育走出困境,加速发展,良性循环。但在中职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受“普高热”和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影响,中职学校的招生受到很大冲击,生源素质相对降低。为在当前形势下,教育好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使他们成为具有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增强学校竞争和生存能力,我们进行了深刻思考,我们认为:当前中职教育必须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面向社会需求,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努力构建中职教育的“立交桥”,即可直接走向社会就业,又可参加对口高职、成人高考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使学生“升学有希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做人有品德”。
二、树立正确的中职教学质量观
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必须要有正确的质量观作引导。当前,对中职教学及其质量存在以下一些模糊观点。
1、教学无用观
认为中职学校既然是抓就业,只要用工单位需要学生,何时需要何时
输送。教学只是做摆设的样子而已,学时长与短,教与不教。教好与教差,都没有什么关系。
2、教学少用观
认为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上岗最多只有30%的所学知识技能用得上,因而中职学校不用教学生多少知识技能,不用认真扎实地抓教学质量。
3、单纯理论观
认为中职学校即教授理论基础知识,理论基础知识即教学质量。技能培训是用工单位的事,学校不用教,教了也白教。
4、单纯教学观
认为中职学校只管教学,不必管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修养;只管发毕
业文凭,至于学生拿到文凭能否就业,到什么地方就业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以上四种观点对中职教学的认识是片面的,它误导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方向,对于中职教学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改革严重阻碍,必须纠偏矫正。
中职学校不是不要教学质量,中职教学不能不要高的教学质量。对此,教育部曾作出过明确要求:“要坚持正确的质量观,把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胜任工作岗位要求,顺利实现就业,作为衡量中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正确而科学的中职教学质量观是什么,就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具体操作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教师素质首先要强化师德教育,提倡铸师魂、修师德、创建最佳的教师形象;提倡为人师表、奋发争先、无私奉献、敬业爱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其次是加强继续教育,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技能,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还要做到多才多艺,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第二课堂教育活动。
四、向“两个课堂”要质量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中职教学质量,必须切实抓好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中职的课堂不仅包括知识教学课堂,也包括技能培养(实践――实验、实作、实训、实习)课堂。这也就是说要向“两个课堂”要质量,要向师生的教和学要质量。因而,必须高度重视“两个课堂”,不能有所偏废,尤其不能忽视实践课堂的作用。职业学校不仅要做好常规的教学工作,开展好“两个课堂”的“合格课”、“优质课”、“精品课”的“三课”活动,更重要的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开展“两个课堂”的创新教学。这其中重要的是改革教学方法,可从缩短学生学习与就业岗位的距离出发,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学生的认知 规律 出发,运用问题探究法、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运用目标教学法、行为导向法等教学方法,训练学生的方法能力,使教学达到“教为不教”的境界;还可以通过“BTEC”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实践活动,探索“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学习与生产零距离”、“评价与生产零距离”的教学新模式,走出一条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多,我们将紧紧围绕新的社会需求,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积极转变思想观念,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4、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见习课,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牢牢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顶岗,缩短上岗试用期。为此应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考核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鼓励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5、积极探索适应中职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①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校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份较大。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中心,确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A、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际情景教学。目前在教法上仍带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任务,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师中心”是其基本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竞争品质,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学校重视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却基本没把注重培养其合作意识提上日程。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个人作业,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尺。我认为,学生只注意凭个人努力来考一个好分数,而很少注意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合作共处意识,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趋向。C、大力推广分层教学法。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差别悬殊,个性特点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不好组织。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齐头并进”的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几点: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分层次;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D、推广应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校生年龄偏小,虽然文化基础知识入学时较差,但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教材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门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这些教学点的软件,可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能力和素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素质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同时兼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①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一线性、劳动者和中初级。因此文化基础课,既要达到“必需、够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根据上述“三个结合”,细化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调整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能在实训过程得到有益的启发,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广“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体现的是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有些内容在一门课程讲授以后,在另一门课程中又重复出现,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往往是课程体系,而不是某一能力体系。“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体现为两段式,由宽基础和活模块组成,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阶段模块培养目标为核心,按模块目标体系的要求确定所设置的课程,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强调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调各门学科围绕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以实用效应为原则;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线,能力本位为中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立足于学生从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就业与终生学习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宽基础”体现的是基础本位,内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职业群,包含文化基础课、通用技能课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侧重于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职业变化和为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个岗位一个技术等级的应知应会,侧重于从业能力层次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强调针对性、应用性、现实性。③重新规划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建设,则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教特色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可考虑如下几点: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应简化,实用性应加强。7、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视角的监控与评价①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并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该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评价视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评价并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成绩高低。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如何,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这种监控、评价内容扩展的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评价,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监控、评价的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鼓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研究型”、“双师型”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导向目标,我们应逐渐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对达到、超过目标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绩突出者可给以嘉奖。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监控、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义。④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但是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因此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如学校可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5、中职教育如何搞好实训课程

这是个大问题。涉及到:专业建设、项目课程、实训条件(基础)、指导老师内等。容也涉及到课程改革等。其中专业建设、实训条件是学校层面的问题,作为实训课程授课老师主要做好:项目的设置、根据实训条件挖掘实训潜力,然后依照“理实一体”、“七个合一”的原则做好实训教学方案,设计好学生的实训工作页(又称:导学案、任务单等)。

6、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过程的质量 - 学科建设 - 学校教育管理网-School edi...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存在着办学方向模糊,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培养目标相对滞后。教学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师资结构不合理,动手能力不强,“双师型”教师奇缺,教师知识更新不够,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设置不够科学,缺乏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模式僵化、单一,教学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等种种问题,要改变目前现状,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当前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根源在于思想观念,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导。1、树立终身教育观要求将过去强调培养合格劳动者的中等职业教育扩大到对学生人生态度、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从而保证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2、树立主动适应市场的教育观①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市场经济不仅需要劳动者拥有相应的知识、技能,而且更需要劳动者拥有健全的人格、竞争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所以,市场经济要求的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绝不仅是以知识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而是以“知识、技能、能力、创造”为内涵的教学质量。树立教学质量第一的观念,就是要围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一中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②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观念。主体意识是人的自觉生存状态,是对自我、他人及社会存在的冷静思考和积极实践的态度,是竞争意识、创业意识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是充满个性的,具有高度主体意识的劳动者,只有这样的劳动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选择、批判、创造,在个人与社会的相互适应中推动社会进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一是要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观念;二是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特别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引入主体地位,推动其自身的思维运动。③市场导向的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不仅要成为育人的场所,而且也是劳动力的供给市场,整个育人过程中要做到“产销对路”。为此应该做到:A、教育目标的市场化。用人市场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就是学校的教育目标。学校必须调查用人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根据市场需要确立学校的教育目标;B、教育内容的市场化。学校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开设课程和进行课程建设,促使学生形成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从而达到使学生适应社会的教育目的;C、评价体系的市场化。学校的教育质量是由市场来检验的,因此学校应密切注意学生走上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对他们的评价,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收集相关信息,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措施,不断调整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社会需求的吻合程度。3、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目前,由于知识和技术更新速度加快,对人的基本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缺乏文化知识和素质,不仅学生自身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只有一技之长可能难以立足未来。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观,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二、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制度环境1、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制定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上落实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和办学条件的完善,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政府必须依法坚持足额拨款,同时还要多方筹集资金,多渠道地增加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投入。由于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操作型的人才,对实习、实训设备的要求高,因此要建立和健全学校的实习实训设施的投资政策,政府部门在投资过程中要兼顾基建和设备,不能把设备设施建设的任务完全交由学校来承担。2、政府和职能管理部门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政府应协调好教育部门、劳动部门以及企业、行业间的关系,理顺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①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市场要求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的调整力度,合理规划办学点和专业,搞好骨干学校和骨干专业的建设及布局调整;②落实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统筹好技术等级考核,抓住提高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③有效地实施质量监控。教育行政部门和办学实体的主管部门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监控,是确保职业教育质教学量的重要保证。这种监控既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必须执行的教学管理规范、文件和提供示范学校、示范专业,对教育教学过程实施质量管理,也可以通过教学评议、教学检查、教学水平评估、各种竞赛,辅之相应的奖惩等措施,以保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实现。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高质量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①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职业教育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的特点,强调以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为主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学校要造就高技术、强技能的学生,必须要有实践型的教师。学校教师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第一,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职业教育要强调能力本位,对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术技能必须有较高的要求,成为“双师型”教师;第二,实验能力。包括课堂演示实验、实验室指导学生实验、教研实验和技术革新实验的实践能力;第三,社会实践能力。学校教师应具备了解社会、市场、企业的实践能力,以开发学生的创业能力,指导学生顺利就业。②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创新再生产成为企业的支配力量,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中职教育也不例外。培养创新型学生的重任,必然会落到教师身上,教师只有自身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结合起来,主动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③教师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技术岗位流动性的加快,要求职教学生要有较强的岗位适应和转岗能力,这就要求职教课程不断变更,内容不断更新,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那种通过在学校一次性“充电”就可在工作中一辈子“放电”的陈旧观念。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知能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需要。学校教师除应注重教法的学习外,更强调随着企业和市场的变化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活动。④教师应具备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操作程序和实践形式,需要能敏锐发现问题,客观地研究问题,能探索、善总结的科研型教师。因此,要求教师深入钻研,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将这些理论运用到自己工作实践中去,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并将其中成功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使教师不再是机械传授现成书本知识的“教书先生”,而是集教书、科研、管理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教师。⑤教师应具备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这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主题鲜明,简明扼要,富有条理,生动有趣地把学习知识和经验方法有效地传授给学生;教师要有对知识的组织处理能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使教学适合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⑥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A、教师必须强化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各种教育教学软件以及更加先进的仪器,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效率。B、教师必须掌握基本的网络知识,具有网络操作技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教学信息,不断丰富和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C、具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这种环境不受时空限制,可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有利于培养学习者创造性的自主发现和探索,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是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学习方式。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措施①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学历层次。首先要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性的变化,制定培训内容。可坚持在职培训为主,脱产培训为辅的原则,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要下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②强化技能培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师如果缺乏技能,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操作技能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对现有专业教师加强技能培训、技能考核。做到:要求学生会的技能,自己先掌握,甚至更高一层。③按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调整师资结构。根据培养目标,学校应按照中职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要求,调整师资结构,使二者之间基本保持动态平衡,按需设岗、因岗聘人,应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鉴于专业设置及课程结构随就业市场变化而具有的多变性,教师队伍建设还应该处理好相对稳定和灵活多变的关系,保证专业教师有稳定的来源渠道。④招聘引进,加快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熟练操作技能、熟悉内蒙古地区情况,并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采用“请进来”的办法,选聘技术管理人员来校任教;优化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建立校外“兼职教师库”,建立兼职教师的流动岗;加强职前、职后培养培训,对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或转岗的教师要进行培训,对在职的教师也要年年轮训,进行再学习,以保证教师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四、提高教学过程质量的具体措施1、明确中等职业教育的方向,搞好办学定位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相比,与经济社会的发展联系得更直接、更紧密。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的方向。把握好职业教育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①培训目标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就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证明,打造面向市场的实用技术人才的竞争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就业是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立足点。②专业设置的定位。学校要瞄准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把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职业教育的突出位置;要积极改造老专业,开发新专业,打造精品专业。③办学层次的定位。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对多方面、多层次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能在第一线从事实际操作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提高教学质量,层次定位非常关键。2、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目的,是教学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结果。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核心作用和导向作用,即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的完成和落实负责。教学目标,不仅是传授新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发展,重视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健康、综合智能的培养。通过教学应使学生“学会认知”,使学生具有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从而“学会做事”;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激发每个人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潜能,使之“学会生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建设一批高水平、高仿真的实训中心。学生在实训中心可以进行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练就一手过硬的工艺技术,通过“上学如上岗,上课如上班”的模拟训练,可以达到“零距离就业”,将会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3、主动适应市场,调整专业结构学校专业设置要以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这是最基本的宗旨。但是具体来说,学校专业设置应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突出风格,强调特色,实行“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转”的策略,在专业设置上应注重以下几个问题:①专业设置应重调查研究,面向经济,适度超前。应在充分调查本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演变状况、社会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及职业与专业特点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经济的发展趋向和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规律,掌握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层次、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并适度超前确立专业方向,力求使培养的人才“学有所用,适销对路”。②实现主干专业与辐射专业贯通的滚动发展。这里强调的是专业设置的主体性—主干专业与分支性—辐射专业的贯通关系。充分发挥学校主干专业的优势,采取滚动的方式,由主干专业延伸、派生出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社会急需的辐射专业,形成专业设置“一条龙”。③专业设置应注意“创特色、扬优势”。增设专业应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开发、派生与学校已有专业基础相近又有前途的专业,特别是目前没有,而社会又急需的专业。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设备、师资基础,根据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力创特色,形成局部优势和“名牌”效应。4、增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①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目前学校技能课教学中“先学后做”的单向教学模式,贯彻“学做合一”或“工学交替”的双向程序模式。②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应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足够的比例。要改变实践教学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专业见习课,加强一、二年级学生的基本技能的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内容,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③完善资格证书制度。学校应牢牢把握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强化对学生技能的训练,使毕业生一走出校门就能上岗顶岗,缩短上岗试用期。为此应积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制度,将职业资格有关培训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根据职业技能鉴定部门的考核要求,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考核鉴定,鼓励学生获得“一张文凭、多种证书”,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5、积极探索适应中职的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主体的特点、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和各种教学方法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①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注册即可入学,学生入学成绩普遍较低。加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在校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信心不足,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较差,其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成份较大。因此,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主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注重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存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此基础上强调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能力。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②以学生能够接受为中心,确定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A、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实际情景教学。目前在教法上仍带有一定的普教色彩,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任务,学生则以接受知识为目的,“教师中心”是其基本的特点。对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重视不足,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技术技能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倾向,背离了职业教育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在实际情景中的学习,是增强学生适应性的需要,也是学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需要。B、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当今社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良好的竞争品质,还要有善于与人合作的精神。现代社会中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目前学校重视对学生竞争能力的培养,却基本没把注重培养其合作意识提上日程。如对学生的要求就是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个人作业,以考试分数作为评定个人成绩的标尺。我认为,学生只注意凭个人努力来考一个好分数,而很少注意到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和师生间的合作,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将缺乏合作共处意识,不利于其长久的发展。现在用人单位非常重视员工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因此,变革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注重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方法变革的重要趋向。C、大力推广分层教学法。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入学成绩普遍偏低,且参差不齐,差别悬殊,个性特点突出,教师们普遍反映课堂教学不好组织。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转变“齐头并进”的教学观念,实行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而且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所谓的分层教学,主要强调几点:一,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二,分层次;三,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综合各家观点,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D、推广应用现代化手段,普及使用多媒体技术。目前在校生年龄偏小,虽然文化基础知识入学时较差,但求新求异的特点比较突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学特点很受学生欢迎。伴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进步和硬件成本的下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入,其作用得到了普遍认可。多媒体教材的最大优势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图文声像并茂的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的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种刺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设计多媒体教材时,应尽量避免知识的罗列,在全面研究、分析整门课程所有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上,将那些用常规教学费时、费力、事倍功半,而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清晰、明了、简单、事半功倍的知识点挑选出来,制作这些教学点的软件,可节省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6、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中心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应树立“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新观念。能力和素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素质包括能力,能力主要是综合职业能力。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同时兼顾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①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方向。学校的各门课程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强调一线性、劳动者和中初级。因此文化基础课,既要达到“必需、够用”的基本要求,又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语文教学重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用性。对专业课教学内容要求做到“三个结合”,即与专业岗位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的文化基础、接受能力相结合,与学生继续学习和未来发展相结合。根据上述“三个结合”,细化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调整和选择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知识,提高技能水平,并能在实训过程得到有益的启发,更好地拓展思路。②推广“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加强课程综合化改革。传统的三段式课程是由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体现的是学科本位,过于重视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过程往往是以教材为中心,有些内容在一门课程讲授以后,在另一门课程中又重复出现,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知识体系往往是课程体系,而不是某一能力体系。“宽基础、活模块”模式体现为两段式,由宽基础和活模块组成,它以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培养目标分解出来的各阶段模块培养目标为核心,按模块目标体系的要求确定所设置的课程,组织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不强调各门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强调各门学科围绕培养目标的整体效应,以实用效应为原则;课程设置以文化知识为基础,专业技能为主线,能力本位为中心,重视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的培养,正确处理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立足于学生从业的需要,着眼于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就业与终生学习相结合,进行课程设置。“宽基础”体现的是基础本位,内容是面向一个职业群,甚至是几个职业群,包含文化基础课、通用技能课和一部分专业理论课,侧重于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强调为学生拓宽知识面,适应职业变化和为继续学习打基础。“活模块”体现的是能力本位,其教学内容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针对从事某一职业,某一岗位的必备知识、技能、甚至是一个岗位一个技术等级的应知应会,侧重于从业能力层次的专业能力的强化,强调针对性、应用性、现实性。③重新规划教材体系,更新教材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重要的就是教材内容的更新。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不进行改革,不进行新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教材建设,则提高教学质量、办出职教特色就无从谈起。中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和改革可考虑如下几点:教材建设要紧密联系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及社会发展领域的变革,与社会发展同步,做到与时俱进;紧密结合培养目标制定,突出职业教育特色;教材内容应简化,实用性应加强。7、构建多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形成对教学质量全方位、多视角的监控与评价①课堂理论教学与课外各教学环节的监控、评价并重。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最重要的手段,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自然也是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的主要内容。但是仅有对课堂教学的监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全面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应该把眼光同时瞄准课堂教学以外的诸教学环节,应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书育人、师德等环节的工作质量和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目标,提出评价标准,作为对教师综合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从而全方位地把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监控、评价视野,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监控、评价并重。中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能力本位教育,这就决定了其实践教学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要求在教学监控、评价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教学的监控、评价,更要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监控、评价,建立起对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全方位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才能够推动中职教育特色的形成。③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与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的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盯在教师教学工作这个狭小的范围内,只关注教师的课讲得怎么样,学生成绩高低。我们不仅要测评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如何,还应该关注教师教学工作以外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学术水平、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的自我更新能力,包括育人能力等等。这种监控、评价内容扩展的意义就在于:把以往对教师狭隘的静态的监控、评价,提升到可持续发展监控、评价的高度。它要求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个合格的“教书匠”,而是鼓励、引导他们成为一个“研究型”、“双师型”的教师。为了实现这个导向目标,我们应逐渐增加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监控、评价指标,充分体现发展性评价理念,对达到、超过目标要求或者某方面成绩突出者可给以嘉奖。对教师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性监控、评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深刻意义。④对教师的监控、评价与教育对象的监控、评价并重。传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只把目光瞄准教师,但是却对教育对象即学生的监控、评价不很重视,这是不全面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体现在培养的学生质量上,因此必须把教育对象作为重要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客体。如学校可建立用人单位人才质量信息反馈系统,主动请社会各用人单位评价学生质量,通过不断跟踪毕业生社会反映,反思与调整学校各项工作,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

7、中职实训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兴趣小组教学法、校企协作教学法、模拟教学法。

中职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基础教育的教学方法固然可以借鉴,但是在专业教学上仅仅靠那些借鉴过来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甚至是不实用的,所以,探索一些科学、实用的教学方法对发展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好处。由于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针对不同的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在从事教学活动时,在方法上都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都要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方式方法,创造出自己的授课路子和风格。不同的教学特色和授课风格可以并行,不应嵌在一个框子里,只要是效果好,质量高,就是好方法。

8、如何提高中职电工电子实训教学质量的思考

浅析如何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1 电工电子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电工电子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较广应用性的课程,目前我们的教学多采用以课堂、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接受型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
1.1 教学一般是依据教材,以该课程该课本的知识为中心。
1.2 在教学中,教师是智者,是知识的权威,是教学的中心和关键,学生从属于教师。
1.3 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不能与EDA软件充分结合。
1.4 一般采用大班授课,较少考虑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基础,学生的学习以接受知识为主。
1.5 教学条件相对封闭,教师借助一本书、一支粉笔或一个幻灯片就能维持基本的教学。
1.6 教学评价以考分为主要依据,着重考察学生的记忆力和应试能力。
可以看出,该教学方式存在着重知识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重课堂轻课外、重记忆轻运用、重教材轻阅读、重教师轻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严重缺陷,不符合建构主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无法适应当前提出的素质教育的需要。
2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课程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涉及教学内容、教材建设、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教学方法、手段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以下就各个方面分别阐述。
2.1 在教学条件上重点考察实训大纲、学生指导书等教学辅助材料建设及实训硬件设施条件,实训项目开设等内容,除在数量上符合实践教学要求,还要在质量上反映出高要求。
制定科学的实训教学大纲,实训大纲是指导课程实践的纲要。实训大纲注重科学性,从实践教学目的、教学定位、教学特色、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给出纲领性文件。制定教学大纲突出重点、难点并留有根据学科技术发展及时补充和更新的“接口”,提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措施。
2.2 教材建设。适合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是实训教学的基础。实训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等环节,最大特点是边学边练。实训方式的教材体系由文字教材和多媒体课件教材构成,且重点应放在后者。其特色是注重技能和相关知识的指导,以使学生快速理解相关知识,掌握技能要领,再通过练习获得技能。加强实训教材和指导书的建设:实训教材必须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突出实践性教学内容。指导书着重强化动手能力训练,解决实践技能问题。学校组织专业教师编写符合自己要求的实训教材和指导书,一方面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一方面能促进实训教学。我校电控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根据本校特点自己组织编写了《基础电子实训指导书》。
2.3 教学内容。任课教师把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内容、目的、实验方法和操作要领等内容融于课堂教学中,在实验室直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准备和完成实验。也就是说,任课教师既进行理论课教学,还直接指导实验教学,包括完成实验教学的准备,参加设备检修维护,批阅实训报告,掌握学生完成实验的情况和实验设备的原理性能等。这种实验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任课教师教学质量高、有影响、在长期教学工作中积累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课程。无论如何,对教师来说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有详细的备课教案和笔记、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适时引入现代教学媒体和手段、理论联系实际、注意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随时调整教法。要注重动笔、动手与动口相结合。在实训考核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口、动手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而且动笔即书写实训报告。
2.4 队伍建设。要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梯队。教学队伍中配备足够的指导教师和实验教师。
实行实验教学队伍与教学科研队伍的合理流动,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实验教学队伍为“固定与流动结合,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复合模式。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主任与副主任为副教授兼职,现有两名学历为硕士的固定工作人员,其余是一些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短期流动,切实保证了实验教学队伍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从而也保证了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行刚参加工作的硕士到实验中心锻炼一年,增强实验教师队伍的活力和竞争意识。
2.5 机制建设。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为校院两级管理及中心主任负责制,并实行开放运行机制。所有实验资源向全校师生开放,师生按照预约时间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或研究;建设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实现仪器设备管理、教学管理和师资信息管理的网络化。
2.6 教学方法上,处理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的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7 完善实训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服务质量。教务处负责学生成绩考核的调控,注意实践成绩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实践环节的考核与职业资格考试密切联系。学生成绩与教师的业务考核挂钩,尤其是实践教学成绩。教务处负责对教师业务能力考核,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考核测评。
2.8 完备实训教学文件,有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学生实训签到记录、实训报告等。
2.9 完善了实验中心的仪器使用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等。制定了“实验室工作条例”、“实验实训室学生守则定”、“学生实训考核办法”、“教学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做到实验实训内容、考核标准、实训实践、指导教师四落实,还使用采取预约制,在运行中还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保证实训室正常运转,并落实到人。
总之,学生实训的质量好坏,必然会影响学生在以后的生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在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设备的情况下,需要指导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合理的实训计划,开发合理的实训项目,教师与学生互相合作,通过实际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多管齐下共同努力,提高实训的质量。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