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职中专 » 中职校本教材的编写

中职校本教材的编写

发布时间: 2021-02-20 21:48:18

1、问题教学校本教材范例

这要参考课标才能找到你的答案。因为你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不明确。

2、浅谈如何编写校本教材

进行课程改革,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编写校本教材。笔者认为这是个很好的项回目,出于对此项目的关心,本人就答如何编写校本教材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所谓校本教材就是以校为本,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自己的办学指导思想,按照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自行开发出来的特色课程。能否开发好校本教材,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资源能否充分利用,也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鉴于此,笔者谈一点自己的观点:一、校本教材的编写首先要体现学校的传统与特色每一个学校由于办学历史、环境、师资及管理方式的不同,必然形成各自的传统,校本教材的编写应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体现学校特色。笔者所在学校是一个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完全中学。虽然建校时间不是很长,但却是完全中学中开展各类课程全、课程开展较好、经验丰富的一所学校,目前在完全中学中,校本教材是我们的传统与特色。学校一直以来非常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而校本教材的编写则更是一大特色。二、校本教材的编写应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校本教材的编写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而应是通过精心设计方案,扎扎实实的、通过反复论证的。我校校本教材的编写要特别注重与课题研究的紧密结合,做到理论研究与实践操

3、如何编写校本教材?(编写的具体流程)

1、网查阅有关资料,翻阅校本行动研究和校本课程开发有关专著,了解有关编写校本教材的先例;2、向学生了解他们对课程题材方面的需求。3、着手写作时,没有前人成功的范例可供借鉴,可以选择有关课程行动研究和校本行动研究的有关理论为指导有用的想法:(1)我遇到一个问题,我发现我的教育价值在我的实践中遭到否定;(2)我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3)我按照方案行动;(4)我评价我的行动效果;(5)我根据我的评价调整我的问题、设想以及行动。

4、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在教材编写吗?

答: 校本课程建设的重点不是在教材编写
节日快乐
合家欢乐

5、怎样编写校本教材

编辑老师:您好! 我是一名特殊学校的老师,由于学校里中、重度弱智儿童的增多,学校原先使用的教材已不太适应现在学生的实际状况,校长提出让我重新编写教材,作为校本课程使用。我不知道怎样着手做这件事情,能帮帮我吗? 山东杨军杨军老师:您好! 编写教材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不仅要求编写者有扎实宽厚的课程理论基础、丰富的本学科教学实践经验,还必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社会发展需求有清楚的了解,因此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能参与此项工作,既是艰难的挑战,也是一个锻炼自己才能的极好机会。在此给你一些建议,供参考。 首先应确定课程的目标。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所以特殊学校课程的编写者要时刻关注有关特殊儿童的各种研究,特别是有关特殊儿童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水平与情感形成、社会化过程与个性养成等方面的研究,运用这些研究成果作为课程编写的依据。同时,学生又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里的,制定课程目标时,也必须考虑到学生适应社会环境所必须的基本知识、技能、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等,通常的做法是将社会生活划分为健康、家庭、休闲娱乐、职业、消费等若干个方面,在每一个...... (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赞

6、校本教材编写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编写校本教材实际上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校本教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校本教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以帮助人们寻找编写校本教材的方法。一、 校本教材建设的现实问题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在学校教材的建设上几经周折,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异常艰难,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校本教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校本教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校本教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校本教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校本教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其二,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经过我们调查,许多地方也都想过编写校本教材,然而学校多数老师对此都兴趣不大。其原因在于,校本教材的内容自然多为校本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其三,校本教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校本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校本教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校本教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二、校本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只是我们所了解的表面现象,在这些现象后面存在着深层的原因,弄清楚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何为校本?为何要编写校本教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开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以为校本就是民间的一般风俗习惯,一般的民间工艺和技艺。然而,当我们与当地教师和村民讨论此问题时才发现,村民们对学校的期望并非仅仅传递本土文化的一般技艺,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迫切的,人们希望自己小孩走出大山,出去见世面的想法远大于学习本乡本土的文化内容。同时,村民们又担心孩子离开家乡后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我们认真思考了,校本教材也是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了解村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哪些文化内容,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东西。只有那些深深嵌入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内容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才是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必须考虑的东西。无论学生走到哪里,这样的校本教材内容都能深深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未来。  (二)事实上,是否合理地选择校本教材的内容正好反映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如果我们仅仅以自己是专家自居去选择教材的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判定什么是有用的内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教材内容就没有尊重别人文化。我们应该将尊重当地文化看作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当地文化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因为文化是人为了生存和幸福生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摒除自己的小聪明,理解当地人的生活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理解当地人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理解当地人做事做人的风格与特点,理解当地人对自己的定位与对生命的理解,正是对他们千百年来的历史的承认与尊重。  (三)尊重乡民正是我们对人类文化尊重的具体体现。许多人谈起文化资源总是忘掉人。其实,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中要突出人;同样,文化也造就了人,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再造者。我们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反映对当地人的尊重,并把这种尊重与人类的尊重衔接起来,从地方的文化景观上升或延伸到国家、人类的文明中去。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感到自身的人类角色,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  (四)尊重学生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到充实与激动。充实就是要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后自己有所提高和进步;激动是在充实的基础之上的心理体念,是在掌握和学到了新的知识后的愉快。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自信地主动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为目标,以学生获取未来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和自尊为目标。  (五)尊重教师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功的必须条件。我们知道,学校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中心,乡村教师大都为当地人所组成,即使有少数教师不是本乡人,他们也是本地人。教师正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代表,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员。他们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家长与村民们需要什么。他们也了解地方需要什么,外地与当地的差距在哪儿,当地的优势与劣势。尊重教师便是了解地方需要的最好方式,也是校本教材编写成功的保证。  (六)尊重人性-人的信念乃校本教材建设的精神。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都贯穿着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可谓编写教材的逻辑中轴,或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编撰人员的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实际上,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我们对人的信念的坚定程度。人的信念就是我们编写者们自己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幸福的理解,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对人的生命质量的理解。对人的尊重直接表现为我们要积极地欣赏与敬重校本文化、校本文化的创造者――校本人。他们就是人的组成者,就是人类的存在形式。对人的信念就是对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承认与尊重。以人为本,不是空虚的口号,而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承认,以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价值与幸福为本。校本教材的理念便在于此。三、校本教材编写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上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此思路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由此我们发现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校本教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我们只不过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我们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我们只是本小组的组织者与服务者,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发展学方面的知识信息,解答编写教材的原因,组织共同讨论、认定文明成果、集中搜集资料等工作。当然,我们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搜集文化资料,但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学生的角色。  (三)实施平等、互学的工作方式――参与式。校本教材的整个编写工作都是开放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每个人都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参与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每个人都在工作中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村中的老太太也都知道大家在干什么,自己在此工作中的价值,例如,为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故事,唱词等,也可以为其他参与人烧茶、送水。工作的过程便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村民们在此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工作中学到了许多,甚至让我们说话的用词都变得更加文明、更加贴切。  (四)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与梳理的原则是――尊重。此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校本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第二,努力保持校本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校本教材的重视与喜爱。第三,校本教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五)对教材的使用采取自愿原则。教材编写结束后,我们将这些教材无偿地送给学校,与学校教职工一块讨论如何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师对本教材的需求来自行决定其使用,如地理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自然科学课教师,他们都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采用了本教材。他们发现,通过校本教材最方便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原有的认识经验或知识,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记忆,学生自动地形成了学习小组,科学小组和艺术小组。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直接参与了教材建设的实践,撰写了有关校本教材改革的理论文章,总结概括了从事校本教材建设的经验,论述了课程论和教材论中的各类重要问题,构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思想体系。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和系统总结。我们所有的参与者也更加明确了作为研究者自身的位置与责任,形成了平等的工作作风,宽容与尊重的处事方法,大家感触多多,收获多多。

7、校本教材编写分几步完成

编写校本教材实际上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个主要方面,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校本教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校本教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校本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初步的分析,以帮助人们寻找编写校本教材的方法。
一、 校本教材建设的现实问题
  建国以来,国家教育部在学校教材的建设上几经周折,校本教材建设更是异常艰难,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校本教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校本教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校本教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校本教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校本教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其二,校本教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经过我们调查,许多地方也都想过编写校本教材,然而学校多数老师对此都兴趣不大。其原因在于,校本教材的内容自然多为校本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校本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其三,校本教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校本教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校本教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校本教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
二、校本教材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问题只是我们所了解的表面现象,在这些现象后面存在着深层的原因,弄清楚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
  (一)何为校本?为何要编写校本教材?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开始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也没有注意这个问题,以为校本就是民间的一般风俗习惯,一般的民间工艺和技艺。然而,当我们与当地教师和村民讨论此问题时才发现,村民们对学校的期望并非仅仅传递本土文化的一般技艺,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是迫切的,人们希望自己小孩走出大山,出去见世面的想法远大于学习本乡本土的文化内容。同时,村民们又担心孩子离开家乡后忘记自己的祖宗,忘记生养自己的土地。所以,我们认真思考了,校本教材也是教材,是课程建设的一个方面,必须了解村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哪些文化内容,知道哪些是最重要的东西。只有那些深深嵌入人们心目中的文化内容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也才是我们编写校本教材必须考虑的东西。无论学生走到哪里,这样的校本教材内容都能深深地影响和帮助学生的未来。
  (二)事实上,是否合理地选择校本教材的内容正好反映了我们对当地文化的尊重。如果我们仅仅以自己是专家自居去选择教材的内容,用自己的眼光去判定什么是有用的内容,什么是无用的东西,那么这样的教材内容就没有尊重别人文化。我们应该将尊重当地文化看作是对人类文化的尊重,当地文化就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缩影或者说是人类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因为文化是人为了生存和幸福生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摒除自己的小聪明,理解当地人的生活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理解当地人千百年来对大自然的理解与认识,理解当地人做事做人的风格与特点,理解当地人对自己的定位与对生命的理解,正是对他们千百年来的历史的承认与尊重。
  (三)尊重乡民正是我们对人类文化尊重的具体体现。许多人谈起文化资源总是忘掉人。其实,人是文化中最重要的因素,没有人也就没有了文化,文化是人创造的,本土文化中要突出人;同样,文化也造就了人,每个人都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再造者。我们的校本教材一定要反映对当地人的尊重,并把这种尊重与人类的尊重衔接起来,从地方的文化景观上升或延伸到国家、人类的文明中去。这样,才能让学习者感到自身的人类角色,建立自我,建立自尊,建立自信。
  (四)尊重学生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校本教材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生,是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够感到充实与激动。充实就是要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让学生感到通过学习后自己有所提高和进步;激动是在充实的基础之上的心理体念,是在掌握和学到了新的知识后的愉快。这就要求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必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以学生能自信地主动地学习其他学科课程为目标,以学生获取未来创造自己幸福生活的能力和自尊为目标。
  (五)尊重教师是校本教材建设必须成功的必须条件。我们知道,学校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中心,乡村教师大都为当地人所组成,即使有少数教师不是本乡人,他们也是本地人。教师正是每个地方文明的代表,也是地方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员。他们最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家长与村民们需要什么。他们也了解地方需要什么,外地与当地的差距在哪儿,当地的优势与劣势。尊重教师便是了解地方需要的最好方式,也是校本教材编写成功的保证。
  (六)尊重人性-人的信念乃校本教材建设的精神。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都贯穿着一种信念,这个信念可谓编写教材的逻辑中轴,或指导思想。这就是我们编撰人员的对人性的理解与尊重。实际上,对人性的尊重反映了我们对人的信念的坚定程度。人的信念就是我们编写者们自己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幸福的理解,对人的生命的理解,对人的生命质量的理解。对人的尊重直接表现为我们要积极地欣赏与敬重校本文化、校本文化的创造者――校本人。他们就是人的组成者,就是人类的存在形式。对人的信念就是对他们中的每一个个体的承认与尊重。以人为本,不是空虚的口号,而是对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承认,以每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生命价值与幸福为本。校本教材的理念便在于此。
三、校本教材编写的途径与方法
  根据上面的认识与理解,我们在编写校本教材时,主要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此思路要求我们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由此我们发现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校本教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我们只不过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我们校本教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我们只是本小组的组织者与服务者,为他们提供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发展学方面的知识信息,解答编写教材的原因,组织共同讨论、认定文明成果、集中搜集资料等工作。当然,我们也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搜集文化资料,但在这方面我们只是学生的角色。
  (三)实施平等、互学的工作方式――参与式。校本教材的整个编写工作都是开放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我们想做什么,每个人都了解我们在做什么。所有的人都是参与者,都可以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每个人都在工作中探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甚至村中的老太太也都知道大家在干什么,自己在此工作中的价值,例如,为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故事,唱词等,也可以为其他参与人烧茶、送水。工作的过程便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过程,村民们在此过程中学到了知识,教师在工作中学到了许多,甚至让我们说话的用词都变得更加文明、更加贴切。
  (四)我们对教材内容的筛选与梳理的原则是――尊重。此原则主要体现在:第一,校本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第二,努力保持校本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校本教材的重视与喜爱。第三,校本教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五)对教材的使用采取自愿原则。教材编写结束后,我们将这些教材无偿地送给学校,与学校教职工一块讨论如何使用。根据各学科教师对本教材的需求来自行决定其使用,如地理教师、语文教师、数学教师、自然科学课教师,他们都不同程度和不同时期采用了本教材。他们发现,通过校本教材最方便找到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原有的认识经验或知识,这大大加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记忆,学生自动地形成了学习小组,科学小组和艺术小组。
  总之,通过对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直接参与了教材建设的实践,撰写了有关校本教材改革的理论文章,总结概括了从事校本教材建设的经验,论述了课程论和教材论中的各类重要问题,构建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基本思想体系。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和系统总结。我们所有的参与者也更加明确了作为研究者自身的位置与责任,形成了平等的工作作风,宽容与尊重的处事方法,大家感触多多,收获多多。

8、校本教材的编写范围(小学阶段)?

123456789 886

9、校本课程怎么写

类似于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只要补充校本教材的编撰诞生的情况以及目标纲要等介绍。
例:
————中学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一、 设计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日益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多样化和个性化呼声日益强烈,教育的均衡化与优质化已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发展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随着课程权利的再分配和学校自主权的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将会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精神。为了全面实施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进一步搞好课题研究工作,根据课改精神,编制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二、 指导思想
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从我校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出发,本着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开发新教育资源,依靠本校教师、专家、领导与家长共同开发的原则开发具有龙实中特色的校本课程,以体现个体差异,全面育人的开发宗旨,为学生提供品德形成与人格发展、潜能开发与认知发展、身体与心理发展、艺术审美、综合实践等方面的学习经历,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三、 开发目标
1、学校层面目标:
①、建立起规范和完善的龙湾区实验中学课程体系;
②、探索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方法;
③、打造出学校的校本品牌课程和特色课程。
2、教师层面目标:
①、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课程观的教师队伍;
②、培养一批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综合性人才队伍;
③、
3、学生层面目标:
①、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独立自信;
②、让学生掌握某项技能,学会探究,使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
③、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格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环境。
四、 开发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为主体,自主开发和发展的课程,应充分体现学校特色;体现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体现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导。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限定选修与自主选修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充分发掘学校现有和将要拥有的课程资源。
5、实效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中,学校不强调每门课程都必须有绝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强调对学生有启发性,学有所思,注意结果的有效性、针对性。
五、 课程结构与门类
(一) 课程结构
根据课改精神,学校将全部课程整合为基础性课程(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校本课程分为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
1、基础性课程
基础性课程由国家、地方统一开发并组织实施,强调促进学生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最基本要求。它是由各学习领域体现共同要求的学科课程组成,主要分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和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地方课程等学科,是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
2、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学校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学生现状以及学生、学校、社会未来发展的要求所开发的各种在本校实施的课程。它由限定选修课程和自主修课程两部分组成。
(1)、限定选修课程由基础性课程延伸的学科拓展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各类专题教育组成。是学生限定选择修习的课程。
(2)、自主选修课程由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科课程与活动组成,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的开发,采取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新编校本课程的方法。在研究中,将本地区、校内外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社会资源融入学科课程之中,通过改编、补充、拓展和新编等方式开发校本课程。教育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本地区的社会资源包括三大块,即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发展;学校资源包括校园环境、教师特点、学生特长;家庭资源包括家长特长、家庭特点、家庭环境等。这些内容可以是综合的,也可以是主题性的。开发内容分为以下七大类。
1、科学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无线电测向、电子制作、电脑网络、天文地理观测、软件制作、能源环保、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双语综合、科学实验等。
2、人文素养类课程
内容选择:古典文学名著赏析、寻根、现代文阅读鉴赏与分析、美在文学中、中国民俗文化选讲等。
3、艺术类课程
内容选择:文学、电影、电视欣赏、中西方美术欣赏、歌舞、乐器、陶艺、书法、绘画等。
4、身心健康类课程
内容选择:定向越野、武术、田径、体操、球类、棋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与咨询等。
5、学习生活技能类课程
内容选择:植物栽培、插花、交际礼仪、时装设计、家政服务、摄影摄像等。
6、文化活动与专题教育类
内容选择:四季八节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青春期教育等。
7、综合实践类课程
内容选择:探究性学习、社区服务、青年志愿者、参观、考察等。
六、校本课程教材编写要求:
1、校本教材以活动形式为主,资料袋形式为辅,不统一要求编写系统性的知识册,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1)自编教材;(2)选编教材;(3)选用优秀教材;(4)拓宽现有教材。
2、校本教材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内容组织要强化活动设计和实践应用,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教材内容应尽力图文并茂,并通过简要案例、对比分析、逻辑演绎等手段,促进学生理解内容。内容表述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语言生动。
3、教材编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开发适合学生特点的电子教材,形成文字印刷教材、电子视听教材以及网络课程资源相结合的一体化教材。关注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材内容的互动性和生成性。教材编制要重视开发和合理利用本区域所具有的教育资源
附:校本教材评审表
教材编著评审表

教材名称 类型
编著人 总字数 页数 适用年级
课时总数 学生要求
类别 项目 占全书比例% 特色特点简介(字左右)

评 自己撰写内容
网上下载内容
参照同类著作
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意见:

签名:
年 月 日

七、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1、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
主 任:1人
副主任:2人
委 员:由专家、校长、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等若干人组成。
主要职责:选择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材;审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重大决策;负责制订校本课程开发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检查与督导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情况等。
2、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组 长:校长
副组长:分管副校长
成 员:各科室主任、各学科教研组长、学科骨干教师。
主要职责:统筹规划学校的校本课程;制定保证校本课程实施的相关制度;组织教师的培训: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管理;审议、评价校本教材。
3、教务处职责:
(1)开展学生选课指导,负责指导学生选择科目;
(2)提供课程菜单、课程介绍、课程表及教学常规与过程管理等工作;
(3)建立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学生学习评价的组织与统计。
4、教科室职责:
(1)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组织教师申报课程;
(2)组织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对申报的课程进行评审,做出评价意见;
(3)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负责教师的教学评价。
5、教研组长职责:
(1) 组织落实本组教师的校本课程开发、申报与实施工作。
(2) 召集组员定期研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确定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
(3) 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6、授课教师职责:
(1)撰写《课程纲要》,编写校本教材;
(2)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按步实施、教务处随机听课、测评;
(3)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学生考勤记录;
(4)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的课时与教学目标。
(5)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在活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资料。
(6)认真写好教学反思,及时总结经验。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时设置:每周设2-3课时校本课程。
2、限定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3、自主选修课程实施流程:

八、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的自主权,这就决定课程评价必然是一种内部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特色的突显,这就决定了评价的多元性;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决定课程评价的过程性。校本课程的评价着眼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要从指导思想,师生参与程度,创造性的发挥学校办学育人的特色等方面,对校本课程和学生发展进行评价。
1、评价中的“三坚持”与“三原则”
“三坚持”: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逐步建立电子化学生成长记录册,侧重学生的学习态度、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分析性、发展性评价,同时要逐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三原则”:即“参与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强调课时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同时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并自觉参与评价。
过程性原则:校本课程学习评价要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激励性原则: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色,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学力发展。
2、校本课程评价的三个方面
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审美育人的办学特色,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课程纲要(教材)、课程实施、学生学业成绩。
课程纲要评价的要素主要有:课程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目标是否明确清楚;课程内容的选择是否合适,所需的课程资源是否能够有效收取,内容的设计是否具体有弹性;课程组织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等。
课程实施评价:主要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的准备、教学方式、教学态度、等方面的评价。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问卷、座谈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归入业务档案。主要是四看:一看学生选择该科的人数;二看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三看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反映;四看学生问卷、座谈的结果,从而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方法等方面取得成绩作出评价,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评价主要是三看:“一看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作好考勤记录;二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极性、参与状况等用‘优秀、良好、一般、差’等形式记录在案;三看学生的学习成果,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活动等形式展示,成绩记入成长档案中。”
评价的形式多样,一般可采取以下“四结合”的形式,即教师的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口头报告、学习活动表现,平时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形式。
九、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和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2、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3、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奖励机制,确保经费的及时划拨,
4、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室和校园网站建设,为校本课程实施提供必备的物质条件。
5、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利用网络等各种载体大力宣传校本课程,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争取社会各界、社区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