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就业 » 以就业前景为辩题

以就业前景为辩题

发布时间: 2021-03-06 04:03:51

1、辩论赛的辩题为就业和升学哪个更重要,我作为一辩应该怎么说。

有钱了就可以学习更多的东西!没钱吃饭都饿死了,还升个屁学呀,活到老最现实的东西反驳,俗话说,钱,学到老

2、辩论赛 辩题是 大学生就业应以个人需求为导向还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我们是一个人需求为导向 怎么向对方提

大学生就业应以社会需求为主,可以说下大学生为什么要上大学?上大学的目的丰富自己只是一个方面..但是要注意..就业成材,为社会,为自己,为家庭.同时,一个时代,不同的社会时期它的需求不同,如果只是以个人爱好为主的话将会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跟不上社会的进步(及社会的需求)我们也就无法实现自己的价值,一味的追求个人爱好为主只能是一相情愿,一个人脱离了集体,也必将无发生存.我们不能否定个人爱好对就业问题的影响..毕竟你不能让一个喜欢搞文的人去当什么武术教练,这个辩题要承认个人爱好可以是就业选择的考虑因素..但是社会需要才是就业选择的指导方向才是主要的.同时也可以提我国的具体国情,就业压力等等都需要我们以社会需求为主..就想了那么多..仅供参考*_

3、关于大学生根据就业率选择专业的辩论赛

1.分析下现今的就业形势
2.讨论只根据兴趣不考虑就业率的后果
3.根据就业率选专业的好处

4、辩论赛:选专业看兴趣还是看就业前景?有利于就业前景的话题或者回答有哪些?急急急

提供一点资料 供参考

用理性投资的心态选志愿

当年易中天老师的女儿填报高考志愿时,易中天给了女儿四个原则:第一是兴趣原则,选感兴趣的专业;第二是优势原则,选最能体现自己的优势的专业;第三是创造原则,这个专业毕业以后从事的工作应该是具有创造性的,而不是做简单重复的劳动;第四是利益原则,这个专业最好还是能挣钱的。“因兴趣而有动力,因优势而有能力,因创造而有潜力,因利益创造收益”,这四个简单明了的原则值得高三考生和家长们慢慢体会和好好借鉴。

无独有偶,有“股神”美誉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在分享投资成功经验时,总结出四条“金科玉律”,其中包括:1、理性投资——利用市场的愚蠢,进行有规律地理性投资。市场上充斥着众多不理性的投资者,只有认识自己的愚蠢,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和贪婪,才能利用市场的愚蠢。2、精心选择——坚持将精力应用于寻找并精选长期稳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超级明星企业,精心分析这些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管理素质,集中投资,长期持有。3、控制风险——安全是成功的基石,注重安全首先要控制可能的风险;其次才能获得相对高的收益,才能保证投资盈利。4、拒绝盲从——投资人财富上的成功与他对投资目标的了解程度成正比,投资过程中不相信任何小道消息,坚持独立思考。

填报志愿是一次事关人生投资的重大决策,如果说衡量巴菲特投资成功的标准是赢取多少资金,那么衡量人生投资成功的标准则是赢取的人生幸福感有多少。用理性投资的心态,审慎对待高考的院校和专业选择,可以为这笔投资注入更多的理性和预见性,赋予志愿填报更清晰的目标和更多的智慧投入,从而为孩子的未来带来持久的良性发展,获取更好的长期回报。从这个意义上说,巴菲特的投资“金科玉律”带给我们不同寻常的启示。

随着就业难度的增加,上大学目前已经变成了一项典型的风险投资行为。在这项投资中,考生的投入主要包括考分、求学期间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投入。投资回报主要来源于毕业后的就业收益。能否取得这笔收益,取决于是否有相应的单位按照人才选聘的要求录用他。如果进一步细分,填报志愿的投资与回报可以分为多级:第一级的投资包括高考考分以及考前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二级的投资包括大学期间所有的学习时间和资金等投入。第一级的回报包括能否被高校录取,并获得相应的文凭、知识和技能;第二级的回报包括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相应的物质报酬和职务晋升的机会;终极回报包括整个求学和就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综合能力以及物质回报能否满足考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心理需要。因此,填报志愿的成功与否并不能简单地以能否获得高校录取通知书来衡量,应更多考虑第二级回报,尤其是终极回报能否实现来衡量。笔者将以下面的一个实例向大家作进一步分析。

有一个家庭,两个女儿,姐姐考上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日本公司,做高级软件工程师,月薪1万多。该到妹妹考大学了,父母就逼她也像姐姐一样报考计算机专业。妹妹虽然心里不愿意,但迫于父母的威严和“好心”,就听从了父母的意见。但是妹妹的学习情况并不理想,成绩不好,也越来越学不下去,一回到家就和父母发脾气、闹矛盾,甚至一年多不想跟父母说话。父母带着内疚的心情找我咨询。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妹妹的文笔非常好,而且艺术创造力也很强,作文在高中时经常在班里被老师当范文读。而父母却坚持说搞文学没出路,应当学工科,这样就可以像姐姐一样学有大好就业前景的计算机专业。结果在大学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繁重深奥,她勉强维持及格,感到无颜面对老师和同学,文学的爱好也逐渐消磨殆尽。

其实,为了高薪而不考虑兴趣和特长选择专业的做法不是理性投资该有的行为,上文父母为妹妹志愿选择运用的策略仅仅考虑第一级升学目标的实现,而忽略了第二级就业目标和终极需求目标的实现,在就读和就业时必将为这份人为的不理性埋单,实在是遗憾。

这里,我们不妨借用经济学中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分析一下理性投资的重要性。在经济学上,同一种资源在多种活动之间选择使用时,一旦将它用到某一项活动中,便将同时丧失掉将其用于其他活动的机会,不管选择哪一种活动都将有收益,机会成本指的就是那项被放弃的活动所能带来的收益。例如一家企业拥有1000万元资金,如果用于A项投资,企业可以获利100万元,但现在用于B项投资,只获利80万元,B项投资的机会成本就是A项投资的最高收益——100万元,两项投资相比较,净损失20万元。可见,机会成本是指本来可以得到,但因为选择失当实际没有得到的收益。计算时有一个公式:经济利润(或亏损)=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如果上述计算的结果是正数,说明企业获得了经济利润;如果是负数,说明实际上企业蒙受了经济亏损。

我们就上面例子作如下分析:该女生的考分作为投资的资源可以投向她现在就读的学校和专业,也可以投向她喜欢并擅长的与文学相关的学校与专业。假设家长充分考虑该生热爱文学,具有利用文笔好有想象力完成相应新闻媒体创新的潜质,她的考分也完全具备被相应大学和专业录取的条件等因素,合理指导该女生利用考分所对应的排名选准志愿,她的大学生活将会积极主动充实,日后她在学习和工作中创造的价值与获得的回报都将更多。但是事实上的填报让该女生痛恨这个既不喜欢又不擅长且日后就业趋势不如新闻传媒类专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指为亮“红牌”的专业。“红牌”专业主要指失业量较大,就业率持续走低,且薪资较低的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该女生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将耗费的学习时间、资金与新闻传媒类专业相比并无太大变化,但是,学习动力不足必将导致她学习成绩不理想,进而影响她的职业生涯发展;将来就业时两个专业在物质收益(可以用人民币等物质衡量)、精神收益(可以用成就感、满意度、社会地位等衡量)和职业发展(可以用就业机会、职业成长路线等衡量)等方面必定会有非常大的差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填报时的挫败感、就读时对学业的厌恶感以及就业时因工作不力产生的失落感,都将极大地增加两项投资比较时的亏损,填报志愿的不成功在心理感受上带给该女生带来的伤害不容忽视。

理性的人生投资强调关注人生进阶的平台,填报志愿时的“夺宝大战”争夺的就是最利于个人发展的平台。人可以通过登上一个又一个的平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充实人生,服务社会。一般的人随波逐流,社会把他放到什么样的平台上,他就在这个平台上生存;聪明的人会去发现立足的平台与更高一级平台的关系,努力登上新平台,拓宽发展的空间;高明的人会在出发之前设计好平台间的最佳路径,他们注重整体效应,善于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善于借用每一个平台中的资源,稳步登高。高明的人对社会的贡献更大,社会给予他们的回报也更多。所以说,科学填报志愿,合理规划人生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值得我们家长和考生们高度重视!

对学校、专业和兴趣问题的纠结

我两个同事的孩子,前两年都考取了很好的大学,没想到入学后却纠结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一个毅然决定退学重新选择学校,一个正在徘徊。

学生甲:2009年考取了浙江大学计算机专业,学校和专业都是自己选择的,在浙大上了一年后,他不满意老师的授课方式,自己赴香港考察了五所大学,遂决定退学复读报考香港的大学。今年他将再次参加高考,去实现他的目标。

学生乙:2009年高考成绩优异,被某重点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录取,高考成绩是该校当年录取的第一名。但一年多后,他觉得自己很不适合这个专业,更喜欢学习动漫、艺术,家长为此与其多次沟通,但没有奏效,孩子的情绪直接影响到了学习成绩,现在痛苦地纠结中。

两个学生都是自己选择的专业和学校,家长只是起了参谋的作用。不同的是甲同学,上大学后仍然喜爱自己的专业,只是对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不满意,觉得香港的学校更适合自己;乙同学在选择专业时,家长曾提醒生命工程专业未必适合,而且毕业后不太好找工作。但是乙同学受高中老师宣传的影响,决定报考。

上述情况虽属个别,但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甲同学目前所在的复读班,就有多个从著名高校退学重考,有个在北大数学系读了三年,居然也复读重考换专业。去年我女儿复读的学校,就有在北大念了一年小语种后退学,复读重新考取了北大医学部。

孩子们对专业的选择,有时候盲从于社会追捧的热门专业,自己能否达到专业课程的要求没有深入的了解。建议家长,对于孩子想报的专业,家长应该找来在大学中要学习的各门课程让孩子有大致的了解,剔除兴趣的因素外,关键看这些课程的要求对你是否有难度。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每个人的学科优势不同,有时候喜欢的并不一定适合你。比如报金融,如果你的数学不太强,学起来会很吃力;学小语种,如果你不具有语言的天赋,花费时间要比别人多。选择专业不能一味凭兴趣,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擅长,冷静思考。况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兴趣发生转换也是常有的事。

我的表侄当年参加高考时,也和许多的男孩子一样喜爱计算机专业,喜欢它源于喜欢游戏、网络,对该专业今后学习的科目并不了解,一志愿一专业报了北航的计算机系,结果被北航工商管理录取,当时心里有些郁闷,还找到学校询问转系问题。一年后他对我说:“幸亏没去计算机专业,自己不适合学计算机,对编程没有感觉,如果去了,也是垫底。”由于他数学好,学工商管理很轻松,大学四年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最后学校保送他金融专业硕博连读,现在一家金融单位工作。如果当年他凭兴趣考上了计算机专业,他的成绩在班里肯定不是优秀的,也不会有硕博连读的机会。

兴趣并不一定是你的长项,有时候录取的专业虽非自己的所爱,也许它更适合你。再说,本科只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读研的时候可以重新确定专业。个人认为完全没有必要耽误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退学重考。况且今后就业,真正与专业对口工作的人并不多,大部分人都从事着与本科专业无关的工作。除有的岗位对专业有特殊要求外,很多岗位录用的人并一定专业对口,用人单位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量。所以,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要让自己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情商更重要。

考虑到今后的就业,选择专业时,不妨将父母、亲朋好友能帮助找工作的范围作为专业定位,这是从实际出发,就不能过多地考虑兴趣爱好了。现实中,能有多少人能把本职工作与兴趣爱好相结合,那只是个理想,大多数人的工作与个人的爱好不沾边。

5、你好 辩题大学生就业应以个人兴趣为主还是社会需求为主

1,有兴趣工作起来不会觉得辛苦和乏味,个人才能有幸福的人生。(男怕入错行,女怕嫁版错郎)

2,有兴趣才权可以克服诸多困难,困难面前才不会退缩,人生的目标才能更明确。(社会需求常变而人生目标不变)

举一个美国某大学调查显示,有明确的长期目标的毕业生几十年后都成了社会栋梁。而其他都在社会下层

3,有兴趣才有动力,才可以发挥出最大潜能,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

举一个亚当斯密说过一段话:我们吃面包不是出于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的利己心,但是当他这么做的时候,往往更能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

4,个人兴趣是一个理想和愿望,并不因为外界环境变化而变化,即使暂时不能按照理想中的职业就业,也可以暗自努力,待条件成熟时实现夙愿。

就写这些吧。你再发挥发挥,供参考

6、辩论赛一个辩题:大学应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以提高素质为导向。我是正方,以就业为导向,感觉吃亏,求帮忙!

无论怎么提高素质,最终还是要就业的,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创造产品。就业是终回极目的答,提高素质是手段。其实辩题的“导向”两字让正方多很多发挥很多优势。抓住导向二字,一切就迎刃而解。随便说几点吧:第一,人类文明发展几千年,知识体系已经相当庞杂,我们不可能学全所有知识,所以提高素质应该选取一定的方向,这应当以就业为向导。有了这盏明灯,我们才能开足马力向前行,否则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终会迷失自我而不得知;第二,倘若所有人都只是为了提高所谓的素质而学习,一生都去学习,或者说大多数人都去学习社会需求不大的专业方向,那么产品从何而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从何而来?社会必将陷入混乱……其他的你自己想吧,脑细胞死太多了,嘿嘿~

7、辩论求助:就业和考研的辩题。

只要不把自己的生活态度带到辩论里面去,辩论就不存在不同方的难易差别,
这里根据国情给一些建议,如果是普遍意义上的,一个多么多元化的国家我不认为会出这个辩题= =

关于传统意义上的就业
一. 对于个人,考完研后知识的储备更丰富,优势:
①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越好的工作需要的知识越多么你懂的,例子也很好举,什么低学历的人就只能做服务生什么的,有兴趣的极端例子可以驳回);
②相较于从社会学习,学校的知识从理论出发,不仅所学知识更纯粹、连贯,更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及从现象看本质,从而进行下一步举措的判断),我们说社会里的确要学的东西很多,但是一个好的学习能力,能让社会中这些东西更快的被吸收,这是一个反应能力的问题,如此比来,考验后就业本身就更具竞争力;
③知识储备的丰富是现代社会的要求、趋势。你可以提供一大堆数据,我记得是一个美国对高中生的警示视频,里面提到什么近五十年的信息量超越之前的总和什么的,总之就是讲现在飞速发展,大学本科的那些基本过程很容易就会过期,考研虽不能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如第二条所提,学习能力代表一切;
二. 对于社会,考研后学习使得社会劳动力更具竞争力更具含金量:
估计反方会提到先考研会使得工龄普遍变大,如若退休年龄不变,那么劳动力整体就下降了,或者即使变了,国家仍然需要大笔的资金投入在教育上,这对国家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正方要强调的就是考研后的效益,这些人有了知识及能力的基础,其效率势必比那些直接就冲进社会、满含尝试色彩的年轻人要高得多,如此一来,正方的论点其实不存在(什么社会活力这些的,就用发展硬道理什么地回击吧~)

关于非传统意义上的就业
其实我想说的是学术方面的,这个很好想吧,以此类推,个人加社会,这里有点懒,如果不明白再问吧,明白了我就不再打了

希望帮到你,望采纳
累死了QAQ

8、辩论赛,未来就业是以待遇为主还是以喜好为主,我们是反方,以待遇为主,求相关资料一辩稿

如果我的孩子们喜欢童话,我会给他们讲很多童话故事。但是如果我有钱,我希望可以带他们去丹麦的童话王国去看看。如果我的孩子们喜欢音乐,我会给他们找各种风格不同的歌曲听,如果我工资较高,我可以充个VIP听高清,如果我工资够高,我会带他们去听现场的音乐会,如果我的工资足够高,我会带他们去音乐的圣地感受音乐的灵魂。

当然,爱好有很多,但我方想说的是,除了乞讨,大多数爱好是需要一份待遇去承载的。即使是乞讨,具记者调查,丐帮的大部分成员认为祈祷到更多的待遇是他们的职业目标。

假设我们以爱好为主去找工作,我们一定会发现政府设置的职位是远远不够的,而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成为公务员?我想除了他们的爱好是为人民服务之外,待遇也不错的吧。

当然,我们今天辩题说的是未来就业,然而我们看不到未来,说一千道一万都是假设,而爱好是最容易被待遇假设而蒙骗的,被纪委查处的官员们就是被为人民服务的假设而走上贪污受贿的不归路吧。

既然假设我们都会从对己方辩题有力的方向推断,我们不妨站在历史的角度上看待今天,今天就是昨天的未来。而在历史上,就业一贯以待遇为主,今天也是,我们相信明天也是。因为就业待遇和爱好并不矛盾,而在不矛盾的前提下,为何我们要放弃可以承载更多爱好的待遇,而去以为的空谈爱好呢?对方辩友愿意让你的孩子只能看书上的童话,听着手机里的标清歌曲,看着美丽的地球景色的照片叹为观止吗?

注:为什么最后我提到了否定假设而却看历史,因为对方一定会和你们打价值的牌,从价值上入手,爱好容易重于待遇,因为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承认现实的,憧憬着自己爱好。但我们就是要从现实下手,现实可以举出很多例子,当然也不缺少对爱好有利的事例,但辩题说的是主次问题,对方的例举都可以归结到少数。

最后再送你几个问题:对方可能会问你希望你的孩子做自己喜爱的工作吗之类巴拉巴拉的问题。都可以一例回绝:喜欢音乐的人很多,为什么成为音乐家的人少之又少,因为他们在成功之前,已经没钱吃饭了。

9、关于升学的时候到底是个人兴趣优先还是就业前景优先辩论赛?

你好,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就业前景优先,你可以在工作之余,也就是业余时间去培养你的兴趣。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应该先养活好自己。

10、专业决定就业的辩论赛

如果决定了留学,该考虑什么呢?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只是单纯地把希望寄托在留学这一步,没有把留学和就业的关系理清楚,造成了留学的盲目性。事实上,留学专业与未来的就业息息相关,由于留学成本的高昂,在专业选择上,要比在国内上大学时更加慎重。

别跟风盲目学商科

  国内大约有一半的孩子留学时会选择商科,不过翁群芳并不赞成大家扎堆读商科,因为国外这类人才多,而现在国内这方面的海归人才也逐渐多起来,就业竞争肯定会逐渐激烈起来。

  翁群芳介绍,商科包含的专业很多,如果一定要选商科,可以选一些相对新兴的专业,比如精算,不过这个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学起来难度很大;或者和商科交叉的学科专业,比如商业信息系统之类,在国外目前都比较受欢迎。

这些专业好就业

  目前像翻译、服务类专业、教育专业是留学顾问们给“文科生”们的首选建议,翻译类专业回国的就业形势很不错,像服务类、教育类专业在当地也比较好找工作。

  “如果文科生的生物和化学在高中时成绩不错,也可以去读护理,这个在国外就业情况很好。”翁群芳说。

  至于理科生,在留学时的选择就相对多一些。杨群峰说,通常留学顾问们都建议理科生学工科类专业,因为不论是在美国、加拿大还是澳洲,工科类人才的需求一直都很紧俏,工程师普遍吃香。同时,在许多移民国家,工科专业比较容易“留下”。另外IT类专业也是理科生留学的选择。

对这些专业要谨慎

  如果出国选择读“历史”、“哲学”、“文学”这类冷专业,除非你一点不考虑学费成本回收的问题,因为这些专业在国内外都很难找工作,尽管文科生选择专业的空间较小,但是留学顾问建议他们对这类专业还是不要考虑了。

  冷门的专业到哪里都冷,但一些热门的专业因为太“热”,实际上也被排除在选择之外。比如法律和医学,这是国外一流学生的最热选择,但是留学生很难申请到这两类专业。

  “比如美国,人家本科阶段根本就不开医学专业,所以你高中出去想申请医学根本不可能。另外,这些发达国家的医学专业竞争实在太激烈了,留学生能申请到这两类专业的,是凤毛麟角,而且一般不是刚刚出去的学生,而是在国外教育体制中磨炼一两年了。为了保证留学申请的顺利,这两类专业一般还是不要考虑了。”翁群芳说。

三种模式看留学

  随着国内留学市场的繁荣,国际教育机构对中国的蛋糕越发看重,高中生留学可选择的方式也多了起来。

直接到海外

  这是目前留学生们最常使用的留学渠道,自己,或者通过中介机构,向海外院校递交留学申请,通过申请拿到签证后就可以成行了。

  这类方式适合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至少中上水平的学生。

预科在国内

  现在不少国外院校在国内开设一个预科课程,如果预科课程通过,就可以直接前往该预科课程对接的海外院校。这类预科课程的主要作用还是提高语言能力,适应该国语言环境下的教学。

  这类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省钱,在国内读预科的费用至少比直接到国外读预科要便宜一半。

中外合作办学

  现在很多国内大学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比如福建有些本土高校就有和国外大学合租“2+2”这类的模式,在国内大学读几年,再到合作的国外大学读几年。

  这类模式对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游移不定的家长来说很是贴心,因为家长如果不放心孩子,中途想要变卦,也没有关系,不去就好了。

  拿“2+2”模式来说,在国内读了2年,通过了学分考核,本该出去留学了吧?突然不想去了,没关系,留在国内把剩下两年读完,也能拿到国内的本科文凭。
专业决定就业,西安城市技术学院老师如是说 伯父是西安城市技术学院的讲师,这次来西安看学校就是他带我去的。本来伯父是极力推荐我去念他们学校的,可意外的是我上了二本线。尽管这样伯父还是在选专业上给了我很多建议。所以小饭馆里两杯酒下肚,伯父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伯父说,任何一个学生都会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要的全部知识,这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是专门人才。但实际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却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到跨学科、多领域的知识。比如说,你是学工的(在说我),领导要你写一篇新闻报道或调查报告,动起笔来你会感到很吃力;你是学新闻的,到工厂、科研单位采访,会因自然科学知识贫乏,科技专业术语不通而力不从心。 社会需要的是“通才”、“复合型人才”,要使自己胜任工作、适应新环境,必须不断根据工作需要学习新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当然本身的专业绝对不能丢,毕竟选择一个有前景的专业,对以后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就像目前我国的交通已经极为发达,西安的地铁也即将落成,在未来的5-10年,交通的主导将会转向航空。民航运输事业日益发展壮大,民航人才也变得紧缺。 伯父学校的空中乘务专业,这两年突然变得热门起来,一个个漂亮的小姑娘也盯上了空姐这份无上光荣的职业。要知道空乘专业可不只是学学礼仪,打扮得漂亮。公共关系学、导游学、旅游经济学、旅游文化与审美、跨文化交际学、形体训练、播音技巧等这些专业都是要仔细钻研的。 尽管我的专业跟空乘八竿子扯不上,但道理是相通的。看来有个教育界的亲戚,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是很有帮助的。我对未来,其实还满憧憬的。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