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信息化教学
1、如何在美术课中运用信息技术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进入了全面实验阶段。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目标、功能、内容、结构、实施、评价与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改革。这一系列的改革,最终都要靠教师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中去实现、去完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而信息技术在辅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变教学模式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值得探讨。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教师的备课优化
所谓备信息化参与的专业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我们很清楚,信息化参与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信息化手段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职院校的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一)、信息化参与备课的内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多年来,“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们在备课中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以我们的备课主要就是“写教案”,教师们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我们也较注重文字教案。而备信息化参与美术教学的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备信息化参与教学的课需要多种媒体的配合协调使用。
我们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较方便地协同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图片变得更美观和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从这中我们可能看到,现在更多地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再用于教学。
二、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
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于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与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网络搜索以及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某些欣赏图片,往往由于质量的原因,难以符合欣赏教学要求。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特效去调整、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的本来面目。还可以播放与画面内容有很强联系的录像,使学生对欣赏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引起心灵的共鸣。例如: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这一小节内容时,由于我国的民间艺术门类众多,品种多样,给我们的备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在短短两、三节课上讲述那么多的内容,给我们出了不小的难题。好在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讲述《皮影》的时候,我们备课时剪取了一小段传统的皮影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欣赏古代的皮影艺术,从而认识皮影,进而了解皮影。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新颖,更加提高的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可以更多的关注我国的民间艺术。
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具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须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笔、调色板、喷枪、橡皮等可以轻松作画,使其表现方式更具个性,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彩陶元素装饰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简化图案的外形,再组合成新的彩陶元素装饰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多种线描装饰画,让学生给图案添上丰富的颜色,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图案快速调换颜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这样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信息技术,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长效发展。
2、如何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教师的备课优化
所谓备信息化参与的专业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我们很清楚,信息化参与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信息化手段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职院校的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一)、信息化参与备课的内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多年来,“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们在备课中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以我们的备课主要就是“写教案”,教师们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我们也较注重文字教案。而备信息化参与美术教学的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备信息化参与教学的课需要多种媒体的配合协调使用。
我们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较方便地协同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图片变得更美观和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从这中我们可能看到,现在更多地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再用于教学。
二、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
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于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与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网络搜索以及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某些欣赏图片,往往由于质量的原因,难以符合欣赏教学要求。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特效去调整、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的本来面目。还可以播放与画面内容有很强联系的录像,使学生对欣赏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引起心灵的共鸣。例如: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这一小节内容时,由于我国的民间艺术门类众多,品种多样,给我们的备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在短短两、三节课上讲述那么多的内容,给我们出了不小的难题。好在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讲述《皮影》的时候,我们备课时剪取了一小段传统的皮影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欣赏古代的皮影艺术,从而认识皮影,进而了解皮影。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新颖,更加提高的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可以更多的关注我国的民间艺术。
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具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须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笔、调色板、喷枪、橡皮等可以轻松作画,使其表现方式更具个性,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彩陶元素装饰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简化图案的外形,再组合成新的彩陶元素装饰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多种线描装饰画,让学生给图案添上丰富的颜色,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图案快速调换颜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这样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信息技术,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长效发展。
3、信息技术美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存在的什么问题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将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给美术教学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种手段,为我们美术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广的可挖掘潜力。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又为我们提出了崭新而丰富的总目标。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更好地达到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提高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不断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美术学习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教学媒体普遍运用于美术教学将成为新世纪美术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风景线。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它不仅刺激人的视觉和听觉,变抽象的说教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唤醒人的兴趣、情绪和思维,营造美的气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从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学课件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教学课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图形图象,还能呈现音频、动画、视频等。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交互性,为个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生教育、持续发展的构想得以实现。利用信息技术,美术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美术教师应多从课堂上师生的互动考虑,根据需要把一部分教学内容制成课件。也可以利用身边的所有美术资料,如录像、图片等进行整理传输到计算机上转化为数字信息。
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
对八年级的学生,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具体内容如《民间艺术作品》、《中国建筑介绍》、《中国优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邮票》等和通过一系列的浏览、收藏,再运用语言、文字、绘画等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学生通过网上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可以彼此交流观点、共享信息,相互进行观察、比较、分析、评价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掌握应用,又利于培养学生的互助品格,应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查阅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使美术课堂知识在网络中延伸、拓展。在讲授《面具》一课时,学生们通过搜索,小组讨论交流,知道了面具的历史、种类、制作方法,欣赏到充满时代气息的精美面具,网络使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面具艺术,使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得到提升,这也是新课标中对美术价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教育,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综合性的提出是美术课程改革突破的重点与难点,体现了美术教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教育原则。综合性即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结合,同时也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美术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整合、既丰富了学习的内容,也扩展了学习的途径,大大促进了美术教育的发展。如结合语文诗歌单元的学习,在电脑中用美术的手法表达诗句意象,制作解读诗歌意境的诗配画尝试,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锁桥边卖酒家”等,有些作品还被语文老师所采纳用于教学;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所学的Powerpoint制作校园风景的幻灯片;利用平面设计软件制作化学实验图解、模型,物理物体受力分析示意图等等,把各科学习融入到美术课堂中来,愉快的多途径的学习,帮助学生活跃思维,开拓大脑,增加学习兴趣,交叉巩固了学科知识,提高了综合实践能力。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角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术运用于美术教学的同时,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师生在网络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容易失控;资源的大量、多样化容易掩盖分析思考过程;一些基础知识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术教育的迅速发展,对师资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现代信息环境下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师的整合能力
主要包括: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2. 辩证的信息技术教育价值观和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3.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据课程标准确定综合教学目标的能力;分析把握学习者特征及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的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重点、难点以及各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针对学习者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论证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不足,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信息技术应用方式的能力;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能力;合理处理和应用教学资源的能力。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术管理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学习最优化的能力等。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评价能力。6.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自我发展能力:教师应能利用结合校本的“整合”实践中,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和反思以及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术及有关资源促进持续的专业能力发展和终身学习。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并与其他学科整合已是现代化教学方式之一,它亦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要想有机结合并且深入发展下去,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及多种必要的条件。我们教育者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让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4、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上好美术课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是在美术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当作一项学习工具,教师搜寻和使用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创新,从而突破以往的教学弊端,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教学环境中看见美、展示美、造就美;还能使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的熏陶下能够感受信息化美术的乐趣和对信息化下美的探究。
5、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上好美术课?
信息技术与小学美术课程相结合是在美术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性教学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创设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当作一项学习工具,教师搜寻和使用网络共享型学习资源,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模式。
在信息技术帮助下,让学生能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自己创新,从而突破以往的教学弊端,提升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能使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教学环境中看见美、展示美、造就美;还能使小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的熏陶下能够感受信息化美术的乐趣和对信息化下美的探究。
6、如何发挥信息化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
一、 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激情引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由于现代教育媒体图文音像并茂,直观性好,感染力强,把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快速切入课题。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在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特点,去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因此,我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增强演示效果,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功效
三、 运用电教媒体启迪思维,培养美感
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把现代教育技术与常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实现教育递质和传授方式的多元化,促进教育时空的多向组合,化抽象为形象。
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促进情感思维,开发创造潜能,使他们自由驰骋于想象的王国之中去感受美、享受美。
(6)美术信息化教学扩展资料:
美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音体美的完善落实情况下,我们美术教育业被推到了最前沿。然而美术教育的根本引导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新的教学大纲中有“充分发挥美术教学陶冶情感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我们美术教育者们应多方面探索素质教育的发展之路,当然也要根据美术教育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素质来促进素质教育。
一、正确认识学习美术的意义美术课程是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学生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和技术技巧意识的形成,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化和全面发展。
学习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的学习。只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来学习美术,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学好美术对于训练学生观察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好处。
还可以提高自己对艺术的修养和欣赏能力,很有美感地进行色彩搭配 (比如衣服穿着上运用色彩对比与和谐知识)等;通过绘画还可以表达事物的另外一种方法,也可以为留住少年时代记忆另一种方式;还有工艺制作,如制作贺卡可以加深同学之间的友谊,标志设计体验自己设计的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知倾向”。对美的追求是人的天性,我们人人都是美的追求者。尤其是青少年阶段,对美的要求比其他阶段的人还要高。不管是对穿着、首饰、形象的搭配、就连吃的食物造型都要求有一定的美感。如同我们吃的蛋糕,冰淇淋等。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的“基本理念”中就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行了说明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兴趣。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美术教育
7、请具体说说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使用的原则有哪些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充分调节学生的视觉、听觉,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运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加上教师的精讲与启发,再结合学生的质疑、问难和讨论,使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和仔细观察,从而得出正确结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
一、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教师的备课优化
所谓备信息化参与的专业课,就是教师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设备,以传统的备课形式为基点,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特点,将课堂教学中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根据一定的教学过程设计、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合理有序地整合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以便于利用以计算机为主要设备进行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一种备课方法。
我们很清楚,信息化参与备课并不是在备课时将多种信息化手段简单地相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化组合,集成利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把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中职院校的美术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备课,与传统的备课相比较,有其自身较明显的特点:
(一)、信息化参与备课的内容大大拓展,而且更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多年来,“口耳相传”,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美术教学的每一环节,教师们在备课中较注重向学生说些什么,让学生思考些什么,回答些什么,做些什么练习等内容,也就是说,我们的备课内容是以语言文字为主。这种方式决定了不少教师的备课是通过手写为主完成,所以我们的备课主要就是“写教案”,教师们的教学目标制定、教材分析、教学过程设计等大多以文字的形式反映出来,教学检查中我们也较注重文字教案。而备信息化参与美术教学的课从内容到方式都超越了传统意义上备课的范围,它要求教师在备课之前先有基本的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同时根据教学的要求收集各种有助于教学的资料,这些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实物材料、音像材料等;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学设计的需要把备课前收集到的各种资料进行整理,通过不同的手段把不同的材料“整合”起来,使之能更好地用于教学,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备信息化参与教学的课需要多种媒体的配合协调使用。
我们所准备的教学材料既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又要符合课堂教学形式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较方便地协同使用,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对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进行合理地“整合”,使之符合教学的各种需要,这种整合的手段就需要用到多种现代化媒体。比如,巨大的实物无法进入课堂,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扫描(或直接用数码相机)成图片、录像等形式来转换,微小的实物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或摄像机进行放大展示,用计算机处理可以使各种图片变得更美观和符合需要,通过剪辑可以把不同时段的内容编辑在同一段录像内等,从这中我们可能看到,现在更多地把多种教学媒体资料整合在计算机中,制作成“课件”再用于教学。
二、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
美术课中需要运用大量直观的形象进行辅助教学,而由于教学设施尤其是教学资料的严重缺乏,使美术课曾不得不象上语文数学那样以教师讲、学生听,也就是以语言文字为主来进行备课和教学。这种现象曾较大地阻碍了美术课的教学改革,因为美术课仅仅以文字表述是大大不够的,它要求教师“写好教案”的同时,更多地关注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些什么样的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能给学生提供哪些审美对象,如何更好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于备课正好满足了这一需要,美术课由于其审美性的特点,要求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种欣赏与审美资料,教师的演示过程又要让学生看得清楚明了,有些风景与现场环境还要求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学生的作品能较全面地展示在每个学生的面前,这些要求是传统的备课方法几乎无法完成的,而信息技术的参与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项项特殊任务。这些量大、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网络搜索以及计算机技术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美术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然而教材中某些欣赏图片,往往由于质量的原因,难以符合欣赏教学要求。在欣赏教学中,利用电脑的特效去调整、校正教材中图片在色彩上的偏差,调节画面的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还这些图片的本来面目。还可以播放与画面内容有很强联系的录像,使学生对欣赏作品有更深的理解,引起心灵的共鸣。例如: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这一小节内容时,由于我国的民间艺术门类众多,品种多样,给我们的备课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如何在短短两、三节课上讲述那么多的内容,给我们出了不小的难题。好在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讲述《皮影》的时候,我们备课时剪取了一小段传统的皮影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去欣赏古代的皮影艺术,从而认识皮影,进而了解皮影。利用多媒体手段,不仅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新颖,更加提高的学生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以便于学生在课后可以更多的关注我国的民间艺术。
三、信息技术的参与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信息技术具有图像、图形处理软件,它们都有能够随时更换画面的功能。当要更换画面时,只须通过几个操作命令就可以更换画面的局部或全部的颜色,还有诸多的工具如画笔、调色板、喷枪、橡皮等可以轻松作画,使其表现方式更具个性,尤其是在设计图案教学中,更能施展计算机丰富的表现力。例如:在《彩陶元素装饰画》这一课中,要求学生先简化图案的外形,再组合成新的彩陶元素装饰画。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设计好多种线描装饰画,让学生给图案添上丰富的颜色,运用计算机的强大功能,使图案快速调换颜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色彩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这样在实践中开启心智,发挥想象,尽情创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学生的创作热情源于美的启迪,也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达到巩固新知、发展思维、反馈信息的目的的一种训练过程,更是反映教学效果的主要环节。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利用学生的好奇、爱动、争强、乐胜的心理,运用信息技术,演绎情境,进行启迪诱导,激起学生强烈创作欲,巩固所学知识、技能,因材施教,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不断地优化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作用,并符合教材体系,就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重点,并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的长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