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1、如何提升老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楼主你好,本人来说下,信息化教学应能接纳计算机不太熟练的老师,全面支持回传统课堂教答学全过程。
对于信息化教学设备来讲,硬件和软件设备必须满足简单易用原则,教师能简单操作电脑即可、极少打字,不做电子教案即可多媒体教学。
微讲师智能讲台便是一款“全纳型”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让不同年龄阶段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老师,无论是否有电子教案,都级轻松进行多媒体教学,如果回答对你有帮助,望采纳,谢谢。
2、如何提升信息化建设的使用效能
合作社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推进自身的信息化建设:
(1)构建合作社产供销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随着合作社的合作链条由以生产环节为主向产供销全程延伸,根据销售订单合理安排种植计划,严格按照订单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在保证农产品高产的同时必将带来成员的高效益。所以,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必将成为合作社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合作社的运作模式信息化和管理科学化。面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构建产供销一体化物流管理系统,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上,并且沿着产业链将信息化延伸到市场销售环节,通过建立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环节的基本信息体系,实现产供销的全程信息化管理,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完全吻合,使生产、流通、加工及销售环节有机联系起来,能有效解决合作社产业发展中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该系统作用范围将扩大至合作社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过程,且以网络应用为主,具有网上交易及实时管理等特点,能够监控从生产到市场销售的每一个环节,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合作社的带动能力和市场销售能力。
(2)构建合作社溯源管理系统。合作社是覆盖农户最广、涉及农产品最多、实现农产品安全的关键环节,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问题和责任追究等问题,需要面向合作社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系统。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证据,消费者要求可信赖、准确、及时地追溯产品及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系统将通过集成电子标签和条码及读写器等设备,以发出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请求为起点,以创建完整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报告为终点,实现基于产品批次编号、原料批次编号、合作社成员分组等多角度质量安全信息的可追溯。系统将为消费者提供网络、条码扫描、语音电话和手机短信等多种追溯所购买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的方式,并具有消费指南提供、安全提示、与合作社门户网站链接等功能。
(3)构建合作社信息服务系统。加强和完善合作社信息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地挖掘和整合现有的信息收集、加工、发布网络和渠道,选择能够适应农业和农村需求特点的“低成本、广覆盖、低功耗、易维护”信息技术和网络设备,建立健全合作社信息服务体系,及时收集、分析、预测、公布各种有效信息,形成“传播信息—指导生产—帮助销售”的一条龙服务。同时,结合各合作社的特点实现有效的组织管理和准确、快捷的服务,对其在资金、生产、供销、技术、信息、加工、贮运等各个环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使信息采集、信息发布、动态监测、分析、管理、决策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实现所有资源、信息在各个不同合作社的共享,实现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在此基础上,积极引进和开发形成面向合作社的信息服务产品,丰富合作社的服务方式和手段,拓展服务内容,增强成员利用信息化手段增收致富的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合作社上的应用,促进合作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
(4)构建合作社基础信息资源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研究专业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的发展模式和产、供、销对接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建立面向合作社的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面向合作社的基础信息管理支持、生产支持和流通支持。平台将在大幅提高成员管理、产量管理、品质管理和资金管理等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实现产前根据订单需求协同安排种植计划,降低合作社卖难风险,产中做到精细组织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销售上能够扩大市场信息半径和交易半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实现农户空间位置分布、行政村镇分布、种植品种分布等空间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表示,对种植面积、农户联系方式、往年交易记录等属性数据进行集中管理,为合作社日常业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建立农产品种植计划协同管理系统、基于良好农业规范的标准化种植管理系统和合作社产销对接等系统,实现对合作社的产前、产中、产后和流通环节的全面信息化支持。
(5)构建合作社门户统一管理平台。合作社门户网站建设初具规模,但相似或相同产业内各个网站之间,缺乏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和信息共享协议,尚处于各自为战的状况,各网站之间缺少沟通、信息资源无法共享、项目重复建设、信息量小、设计不够精细和规范、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信息时效性差等问题普遍存在。建立统一的网络规范或原则,将现有的合作社网站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基础上重新进行资源共建,构建区域内的合作社统一管理平台,形成区域内和产业内合作社上下贯通、资源共享、统一对外的服务网络,在提高合作社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促进该区域的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通过此平台,合作社可以展示产品,推广自己的品牌,提高合作社的知名度;共享生产资料价格、农产品价格和供求等信息;合作社之间可以进行技术服务经验交流和业务合作洽谈,实现生产在社、营销在网、业务交流和资源共享。
3、如何在公安实践工作中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基层民警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应该怎么做?如何才能更好地搞好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在此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如何面对信息化建设,为警务机制的改革发挥我们应有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民警,就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年中如何面对信息化、适应信息化、运用信息化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围绕主题重点学,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意识。一是要明确主题。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信息采集、阵地控制、分析研判、治安管理、刑侦技术、执法办案、网络办公等七大方面的学习内容,内容很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学精这些内容?首先就要树立“振精神、树形象,强素质、促发展”思想理念。主题明确了,思路也就开阔了。二是要抓住重点。将公安信息化建设七大方面的学习内容拿过来,对照自己的薄弱环节和日常工作中常用的东西进行重点学;对一些不懂不会的内容进行重点学习,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些。比如,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如果掌握的不够好,就要重点进行学习,力争尽快掌握。三是要掌握方法。在学习中要善于分析和思考问题,要带着问题有重点的去学,对一些可以一笔带过的内容要一笔带过,对一些需要浓墨渲染的一定要不惜笔墨,做到重点突出,学有所获。通过信息化,我们可以降低警务成本、解放警力资源,促使公安工作由人力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科技创新型、质量效能型转变,从“人海战术”向“精确打击”转变。同时,还能有效破解一系列难题,如:立案多年苦无良策,实行网上办案使之迎刃而解;过去民警掌握的情况只有自己知道,是所谓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民警调走了,工作信息就丢了,现在是海纳百川、全警共享等。“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失去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权”,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基层民警必须彻底抛弃老思想、老观念、老框框,要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地加强信息应用知识的学习,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努力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意识,适应信息化警务机制新模式。
二、积极主动自觉学,不断提高信息化应用的能力。一是加强自身的学习,提高信息化应用的能力。通过参加上级公安机关组织的培训班、自学信息化基础知识、学习典型案例、带着问题向业务部门请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信息比对、网上作战、信息研判等信息化应用的本领和技能,避免在运用网络和信息时的盲目性和单一性,把对信息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工作的驱动力。充分运用网上信息资源,开展网上情报研判、网上查询比对、网上破案追逃等工作,做到情报综合分析、审查嫌疑人员、查证物品车辆、排查案件线索、开展串并侦查必须上网比对、关联查询,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提高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治安管理和防控的能力。二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创造学习时间。信息化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新事物,对操作、应用等技术要求较高,只有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学习,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态度,更是我们成长进步的不竭动力。作为基层单位的民警直接与群众打交道,日常工作较繁杂也很繁重,除工作时间外,还要兼顾家庭,用于学习的时间很少,如果学习不积极主动,学习不自觉,结果是什么东西也学不到,那么“大学习、大讨论”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和套话。三是要主动投入学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要认真对照工作实践查不足、寻差距,要善于发现问题,要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从而以高昂的士气、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在工作中学、在实践中学,真正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四是要积极参加培训,不断提高个人素质。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上级公安机关组织的专题培训和本单位组织的集中学习、讨论外,还要认真搞好个人自学,认真做好笔记,及时搞好消化吸收。要坚持每天学一点、消化一点、提高一点,通过日积月累,达到丰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水平的目的。
三、结合实际干中学,养成信息化应用的习惯。一是要结合实际。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要运用于实战、指导实战、提高实战。学习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运用,在于提高。再好的理论也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要把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具体业务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促进。二是要用于实践。在工作中,要把学习到的信息化建设业务知识、各项规定要求和信息化应用技术等知识与日常的服务群众、办理案件、基础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把理论、技术上的东西具体化,灵活用于实践。在日常工作中不懂、不会的东西,要善于从理论学习中找到答案。三是要善于总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是学习的最佳途径之一,要善于从实际工作中进行摸索和总结,找到理论与实践的最佳结合点,把现实中的东西与理论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对照、比较,然后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用,实现通过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公安工作水平的目的。
4、如何应用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利用电脑和网络管理系统,使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细致化。
5、如何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
企业信息化的建设
拟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一个企业要开展信息化工作,首先应该有自己企业信息的定位与发展方向即企业信息化规划,这样才能切合实际的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或者价值。
企业信息化规划主要包括: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分析编制系统实施方案、拟定信息技术标注、制定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研究分析企业发展战略、分析评估企业现状、梳理优化现状、梳理优化企业业务流程、调查分析企业信息化需求。
企业信息化“四定”
通常在信息化中的定位主要是指“四定”——定体系、定思想、定模型、定流程。四定的主线就是业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延续与落实。
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好不好,首先决定于高层对本企业的信息化系统的确定。不是说信息化,就要将企业的各个涉及的体系都融合到系统中去,其核心的体系在于授权体系和业务体系。只要是能产生效益的就是好的体系,并非面面俱到。二是,我们要有自己的思想定位。给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定位在那个层级,向那个方向前进。三是,定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就是我们企业采用什么手段去实现我们要达到的信息化,实现它的价值。四是定流程。就是如何在流程中实现企业的管理理念。
成立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以及企业CIO的基本要求
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作用及其职责
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驱动力。从组织论上讲,系统的目标决定了系统的组织,而组织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领导层组织,必须充分发挥它的责权。组织建立的好坏,组织人员的配备、协调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败。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职责有:
1、负责信息化建设全面领导工作,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局属各部门、各单位、各项目部信息化建设工作。
2、负责贯彻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法律、行政法规和方针政策;审定公司信息化工作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管理办法。
3、负责审定公司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及分阶段实施方案,并负责监督、检查规划和方案的实施情况。
4、负责研究决定公司建设及运行管理期间重大信息工程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和开工建设,并对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5、负责建立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
企业CIO的基本要求以及职责
作为企业的CIO应该有较强的企业信息化的责任心,思路清晰、下达任务,目标明确,强势,敢于、善于抓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制定项目经理、制订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制度;组建和领导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班子;制订企业信息化建设可量化的阶段性目标;协调信息化建设资源;主持关键节点讨论和确认;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信息化项目经理的工作汇报;定期考核、严格奖惩
6、如何提升个人信息技术水平
1、针对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主要以互联网为主,利用电脑或移动终端均可实现获取。对于信息的搜索可以在各大搜索网站上,以输入关键词的形式或者关键词后缀文件格式的形式进行搜索。
2、根据自身需要将获取的信息进行评估和筛选,将有用的信息过滤出来,剔除冗长的信息,取其精华,并对筛选后的信息进行整合。
3、需要改变传统思维方式,由经验型转变为学习型,由单一型转变为多维型。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于信息的处理能力,为创新信息提供孵化的能量。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个人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终身培养的过程。
4、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是一个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只有不断更新思想,尝试新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所受益,有所提高。此外,实践是检验成果的唯一标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才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根本。
5、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相关院校、企业等组织的培训班进行学习。系统培训可以利用较短的时间,通过讲解、观摩、实训、交流等方式尽快提升个人的信息化技术能力。
7、如何提升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017
建筑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其实概念有点太大。
信息化水平提升对于不同的企业来说,理解不同,意义不同,期望值也不同。
对于信息化水平低的企业,如果计算机都没有人手一台,现阶段也确实存在项目经理都没有计算机的情况,那他的信息化水平提升首先要达到计算机办公;又或者公司领导层还存在不使用计算机或者不会使用计算机,那信息化知识的初步普及,基础的计算机能力培训是信息化水平提升的基础工作。
而对于有些企业,管理完备,公司领导层信息化很高,该公司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仅是如何选用合适的信息系统来提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如何建立适用的信息化管理制度来支撑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如何制度良好的绩效制度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培养……
所以,如何提高,因“企业”而异,不同的企业信息化的提升策略与方法肯定不同,不基于本企业的实际而盲目去做信息化的结果肯定是失败。
有关信息化的问题,可以多多交流,学习。
8、如何更好的发展和提高一个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发展信息化管理的目的肯定是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竞争力,所有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工作都围绕这几点就行。
也可参考一下百科——企业信息化管理http://ke.baidu.com/view/3736540.htm
9、如何提升自己的信息化职业能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正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也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提出了挑战。中组部对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制定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规划》,提出坚持“以用为本”,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心任务,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和安全防护措施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和深度挖掘为重点,创新组织工作手段,完善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用、管用、易用的业务应用系统,为推进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和信息资源服务。规划明确,到2015年,各级组织部门实现整网接入大组工网,其他相关业务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实现连接,全国组织系统主要业务信息资源库和党员、干部、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基本建成,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功能完备、安全可靠的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体系。规划提出,要实施大组工网网络拓展、党员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干部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人才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大组工网分级保护等五项重点工程。规划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本地区、本部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信息化工作,将信息化工作经费纳入向财政申报的年度预算,加强组织系统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组织系统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水平。
近几年全国组织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特别快,在干部信息化管理、利用互联网开展党的建设、办公自动化方面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已经成为组织部门信息化建设的三个主要标志。
(一)整合组织系统信息资源,建成高效的工作数据库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信息化工作的根本。要根据组织工作实际需要,分期分批建好门类齐全、内容丰富、数据准确、更新及时的组织工作数据库。当前,要重点建好党组织和党员、各级公务员、各类人才三个信息库,在此基础上再增加各级领导干部、后备干部、干部人事档案、干部“干事档案”、党史党建专业人才、干部考核教育等几类信息库。
1.核心是要库内信息全面统一。信息储量和利用率高低,主要程度决定于信息库内信息的全面、统一。这就要求库内各种信息要高度关联,各类概念、指标之间存在内在的分类合成关系,以便系统的信息智能化整合。如领导干部信息库中,既要含有干部的基本信息,还要把年度考核、教育培训、日常监督等有关动态信息整合其中。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干部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①干部的自然状况:如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健康状况等一系列基础个性特征;②干部的知识存量:包括受教育程度、专业化方向、学历、学位,以及所取得的各种资格证书、职称等;③干部的职业经历:包括干部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形成的一些历史信息,如做过何种工作、担任何种职务,以及任职时间、调动原因、总体评价等;④干部的心理状况:如兴趣、爱好、积极性高低及心理承受能力等;⑤干部的收入状况: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及职务外收入等;⑥干部的家庭背景及生活状况。二是干部的动态信息。这是干部信息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是从干部所属部门、岗位、职位、绩效中记录下来的信息,包括德、能、勤、绩等方面的内容,以此作为对一个干部奖惩、任用、晋级等的基本依据。具体包括:干部的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干部的工作能力、干部的工作态度、干部的工作业绩等。三是各方面对干部评价的有关信息。包括与干部工作关联度较高的上级、同级、下级、基层群众等对干部的评价。具体包括:干部的年中与年末考评信息、干部“干事档案”考评信息等。四是干部的其他信息。包括有必要载入干部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相关干部信息。
2.重点是要理顺信息录入工作流程。建库工作内容繁杂,程序众多,涉及部门较广。尤其是干部工作包括干部调配、任免、工资审批、干部审查、出国审批、干部档案、干部教育等诸多环节,不但建库初始工作量很大,而且各种数据更新难以及时。要使各种信息的录入和更新做到及时准确快捷,关键在于理顺工作流程。一方面要理顺好与各方面信息来源渠道之间的关系,加强与人事、纪检等形成归档材料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建立起一套快捷高效的干部信息化管理工作流程。另一方面,要根据各库的特点,分批分次进行。如领导干部信息库包括干部的基本信息、简历、职务级别、学历、学位、工资变动、奖惩、配偶等内容,可以先采集几项能满足一般工作需要的主要信息集。在建立后备干部、人才信息库时,工作量相对较小,因此在建库时可与所管干部档案人员信息库同时建立,以避免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在建立单位、组织信息库时,重点是对各种编制、领导职数信息进行采集。
3.基础是要做好信息数据的更新维护。数据库能否进行及时更新与维护,直接决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效果。所有要建立的信息库,信息源基本上都来源于干部档案,可以说干部档案工作是整个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要实现干部档案办公自动化,主要在于做好档案材料收集归档和干部档案提供利用这两项日常工作。因此,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做好干部档案的信息录入工作。同时要落实专人,对信息库的各种数据进行定期更新维护,确保各种信息及时准确、真实有效。
(二)加快软件研发,提高工作效率
目前,由各市县区自行开展组织工作应用软件研发,不但资金、技术压力太大,而且数据库间难以兼容,势必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因此,至少应由市级以上组织部门会同有资质有经验的软件开发公司,统筹规划,统一运作,加快组织工作应用软件研发、推广力度。
1.要注重应用软件的配套开发。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实用为目的,紧密结合组织工作特点,积极研发一套包括干部工作、党建工作和人才工作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在内的组织工作管理系统软件。三个基本管理系统内的子系统设计,包括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党内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任免系统、领导查询系统、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干部考核评价信息处理系统等子系统的组织工作管理系统。
2.要把握应用软件的功能齐全。对应用软件如何进行功能定位,直接关系到系统建立后的作用发挥。组织工作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除必须具备对各种基本数据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储功能和智能组合查询功能等一些基本功能外,还要有全方位、立体化显示干部信息的功能、信息整合和资源共享功能等功能。如传统的干部档案只是对干部学历、工作履历等信息的平面反映。而在这个新的管理系统里,由于引入多媒体技术,可以直接演示出干部的工作情景、语言风格等立体信息,从而对干部的素质、能力有更深入全面立体的了解。如需要了解年龄35岁以下的正科级干部资料,通过智能组合查询,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干部资料都能很快列表显示出来。进一步输入所需信息,如“本科以上学历”,还可以进行更加细致的筛选。
与传统的管理系统相比,组织工作管理系统所要提供的更重要的功能是比较分析和辅助决策功能,以帮助领导决策。如在干部素质分析与岗位需求测评方面,通过智能分析软件,对干部的综合素质、适岗能力、发展潜力等所需项目进行综合比较、科学分析,以便得出更加直观准确的结论,提高选人用人的正确性。
3.要确保系统信息的安全准确。组织工作有很多涉密信息,建立组织工作管理系统最为重要的是安全问题。因此,必须确保系统内各种信息的安全准确。一要确保信息录入的安全准确。要制定严格的信息录入上报的审核、批准流程。凡需进入系统的信息资料,必须进行严格审查核准,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准进入系统,既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又保证信息来源的准确。二要确保信息查阅的安全准确。数据库设定不同的保密等级,使不同查阅权限的人仅能查阅自己有权查阅的部分内容,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和保密性。三要确保信息日常管理的安全准确。为避免信息系统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出现泄密,要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丰富“网络党建”内容,打造服务型平台
利用现代网络开展党的建设,是新时期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围绕“方向要正、内容要新、形式要活、更新要快”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拓展功能,丰富内容,把“党建网站”建成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新载体,进行党员教育管理的新窗口,展示创新成果的新平台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桥梁。
1.注重思想性,打造学习平台。思想性是“网络党建”的核心。要紧紧把握党员群众的思想脉搏,积极依托互联网高效性、迅捷性、交互性等优点,精心打造互联网上党的思想舆论阵地。通过分类建立文献资料、经典著作、党报党刊电子版、党建理论研究、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方便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查询下载。同时,要紧跟组织工作的重大部署,开设“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树组工干部形象”、“群众教育路线实践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专栏,及时发布党建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引导干部群众关注理论热点。还可以将一些优秀文艺作品和先进典型上网,努力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避免不良信息的影响。
2.追求实用性,打造服务平台。实用性是“网络党建”的基础。“网络党建”既是广大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又是实行党务公开,密切党群关系的重要途径,必须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一是突出服务组织工作。要依托网站,加大“网上政务公开”力度,向社会公布组织工作的主要职能、办事程序、办事时限、办理结果。对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这条便捷通道,开展“网上调查”、“网上统计”、“网上热点讨论”等活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及时把握民意走向。二是突出服务发展大局。在突出党建网站固有职能的基础上,要强化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如围绕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对市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进行广泛动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干部群众热切关注的实事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对一些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招贤引才优惠政策进行宣传推介。三是突出服务党员群众。要发挥方便快捷优势,创新党员服务工作,建立网络化的党员服务平台。以往了解广大党员的需求,都是通过座谈,调研等新式采集,节奏普遍较慢。网络可以克服这一弱点,以现代通讯为载体,建立党员信息管理、党员政策咨询、创业信息等栏目,协助基层支部在组织建设、党风廉政、联系群众等工作进行帮助。党员可以在平台上把问题反映出来,其他党员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达到互帮互助的效果。对党员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线索网上提供,有见解网上发表”,把党建网站建成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解难之家。
3.突出互动性,打造交流平台。要坚持发布信息与互动交流相结合,优化沟通渠道,构建党建信息交流中心。一方面,要注重“上、下”互动交流。要重点办好领导信箱、理论研讨、信访咨询、问题举报等信息服务。开展网上意见征集、问题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交流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尤其是对一些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党员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要通过“热点讨论”的方式,进行正确的阐释和引导,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灵活多样、深入有效。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外”互动交流。要鼓励各级党组织广泛“布点设站”,依托本单位的网站资源,开设党建专栏,共同组建起互联网上的党建工作“集团军”。同时,与自治区和其他市县的党建工作主页、网站系统链接,实现资源共享,有机互动,形成整体网络优势,进一步扩大网络宣传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