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科 » 小学信息化下的教学改革

小学信息化下的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 2021-03-27 06:36:13

1、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哪些变革

现在信息技术给教育与学习带来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得到全面的优化
在计算机的智能性越来越强的前提下,教育信息网及资料库的建立可以作为人脑的延伸,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这就使以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学中许多要我们记在脑子里的东西,现在可以储存在电脑里。因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它提供的电子多媒体读物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计算机及网络的联想功能、非线型地组织和管理信息,给我们提供了高效的检索式阅读方式。因而阅读教学应从单纯的内容记忆或文本阅读技能的教授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检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上来。 第二个方面是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得到大量的更新 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有了更大的可能。

2、在新教改中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

信息技术课作为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把人类社会带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已对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及学习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教师要时刻注重创新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营造动手操作、引发思考的氛围,激发学生自主钻研,从而获取知识。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观察对象法,培养能力对象的方法与理论在计算机科学中有非常大的作用

3、学校怎么做信息化教育改革?

首先有一个整体规划,把学校信息化教育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再对这几个模块进行改革。定好目标,安排好人员,各负其责。制定奖惩制度!逐步推进。就会成功!

4、如何应用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

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 我代表党委、 行政向大家拜个年, 恭祝大家新春快乐、 合家幸福, 在新的一年中身体健康、 事业有成。 今天的会议,对常熟教育而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这次会议, 是进入“十一· 五” 的第一个重要会议, 既是“十· 五” 工作的总结会,又是“十一· 五” 的动员会, 也是新一年工作的安排会, 可以说, 是一个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会议, 是一个总结成绩、 鼓舞斗志、 明确目 标、 奋发进取的会议。。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日 益提高, 教育、学校、 教师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关注, 新闻媒体频繁开展系列报道, 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 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可以说, 经过“十· 五” 的快速发展, 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要日 益迫切。 人民呼唤优质教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从幼儿园、 小学、 初中、 高中都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 己的孩子能够生动活泼地发展, 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种思想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也是教育发展的推动力。 人民群众的需要就是教育的市场, 就是教育发展的目 标。 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的需要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常熟教育, 已经到了重新定位、 再树新标的历史时刻, 所以说,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时不我待!常熟教育, 经过多年的能量积聚和近几年的奋力冲刺,已经跨上了一个很高的平台。 要实现跻身江苏教育第一方阵, 领跑苏州教育的奋斗目 标, 就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力实施教育均衡化、 优质化、 多元化、 信息化、 国际化战略, 积极构建全民教育、 终身教育、 优质教育体系, 确保各项教育事业的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 常熟教育, 已经到了转轨提速、 再创辉煌的关键时期, 所以说, 建设教育名城责无旁贷!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 是一面鲜明的旗帜, 一个具体的目 标具有丰富的内涵, 具体来说就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比例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教育水平,是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最主要的核心指标。 到 201 0 年, 1 00%的公办幼儿园达到苏州市示范幼儿园标准, 60%达到省示范幼儿园标准; 1 00%的完小成为常熟市示范完小, 1 00%的中心小学成为苏州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 超过 45%的中心小学达到省实验小学标准; 独立初中 1 00%建成省示范初中。 规模高中 1 00%建成三星级以上优质高中, 其中 50%建成省四星级高中。 力争2 所高中达到五星级标准。 整个基础教育实现优质资源全覆盖。 50%的职业学校达到省重点学校标准, 职教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基本形成以职教中心校为龙头, 并有 3 所以上重点职业学校为支撑的职业教育新格局。 基本建成优质、 开放的现代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新一轮的均衡发展是高水平的均衡, 是在优质化前提下的均衡化。 到 201 0 年, 实现高标准、 高水平、 高质量普及1 5 年教育,高中段教育入学率达 98%以上;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体系不断优化, 基本满足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需求,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70%以上; 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超过1 5 年。 各类教育基本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质量观、 人才观,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特长,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流动儿童少年、特殊儿童、 贫困家庭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关注和保障。优质教育的核心是优质的师资, 现代教育名城需要现代教育大师、 名师来支撑。 要建立一支思想素质好、 理论根底深、 业务能力强、 管理水平高的校长队伍, 校长要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 清晰的办学思路、 明确的办学目 标, 到 201 0 年, 苏州市名校长、 十杰校长要达到 1 0 名 , 常熟市名 校长要达到 1 5 名 ; 建立一支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 教书育人、 敬业爱岗、 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全体教师自 觉遵守师德规范, 努力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科研型教师、 学者型教师不断涌现。 到 201 0 年, 在职特级教师要达到 1 5 名, 苏州市名教师要达到 20 名, 苏州市学术带头人、 学科带头人要达到 1 00 名, 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比例要达到 30%。去年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为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省委李源朝书记指出: “民办教育办得越多, 公办教育就能办得越好” 。 “十一· 五” 期间, 在坚持义务教育以政府办学为主、 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同时, 积极贯彻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 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 国外资本出资办学、 捐资助学, 推动非义务教育阶段民办教育的发展。 新办幼儿园原则上以民办为主。 幼儿教育和高中教育可实行更为灵活、 开放的办学模式: 鼓励和支持部分学校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 不涉及产权流转的前提下, 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 允许部分学校整体转制为民办学校; 允许部分学校经有权部门批准后进行股份制改造,与非公有资本合作办学。 到 201 0 年, 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 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教育信息化水平最直接地体现了教育现代化水平, 现代教育名 城提供的是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 在提高教育信息化技术装备水平的同时, 着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大力开发网络课程、 网络教学,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 能够通过信息网络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 到 201 0 年, 所有中 小学全部成为 苏州 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 30%以上成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国际化水平反映了一个地区教育的开放程度和教育资源的多元化水平。 “十一· 五” 期间, 要加强与国内外学校的交流合作, 加快引 进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教育手段; 吸引国内外知名教育机构来常投资办学; 鼓励、 支持各学校依托国际友城, 与国际知名 学校缔结国际友好学校,开展合作办学, 这方面, 希望职教中心要积极争取, 主动出击,寻找合作伙伴, 进行实质性的探索; 到 201 0 年, 建设 1 —2 个教师、 学生海外交流、 培训基地; 有条件的学校都要积极引进外籍教师, 吸纳外籍学生。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 目 标远大, 任务艰巨。 现在,这一艰巨的历史使命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光荣地落在我们在座各位的肩膀上。 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 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 为一大事去! 能够承载这样的历史使命, 完成伟大的壮举, 将是今后我们人生旅程中最值得回忆和骄傲的一件大事! 我们倍感压力, 也倍感荣幸。 为了早日 实现这一历史性的目 标, 我们首先要做到三个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争先的勇气和善抓机遇的意识。 抢得先机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全体教育工作者要继续发扬勇于争先、 敢于拼搏的精神, 发扬人争先进、 事争一流, 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要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来审视和对待发展中的困难和矛盾, 要善于在优势中找差距, 在困难中找机遇; 在考虑问题和谋划工作的时候, 要做到先人一拍,快人一步, 胜人一筹。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 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我们要进一步放大视野、 开阔胸襟、 拓宽思路, 学习借鉴、 兼收并蓄, 取他人发展之长, 创常熟教育之新; 要在全面规划、 通盘考虑的基础上, 瞄准增长点,盯住突破口, 大胆想、 勇敢闯、 坚决试, 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必然需要奋发的精神状态和务实的工作作风。 劲可鼓, 不可泄。 我们要始终保持与时俱进、 奋发图强的精神状态, 树立不说则已, 说了就干, 不干则已, 干就干好的工作追求; 树立大提高、 大发展信心, 作好吃大苦、 耐大劳的准备, 脚踏实地, 勤奋工作, 谋求实效。同志们, 2006 年是“十一· 五” 的起步年、 奠基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做好2006 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对全面实现“十一· 五” 奋斗目 标, 建设现代教育名 城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006 年全市教育工作具体要做到“ 啃住一个目 标, 突出八大重点” 。即: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 。 建设现代教育名城需要数量众多的现代名校来支撑。 “十一· 五” 期间, 我们要打造一批常熟现代教育名校, 打造一批现代教育名师。 各校要以推进建设现代教育名城为总目 标, 切实增强机遇意识、 发展意识、 品牌意识,对照现代教育名 城的内涵和指标要求, 正确定位, 明确具体目标, 制定可操作计划, 既要在面上统筹兼顾, 全面提升; 又要结合本校实际, 凸现发展特色, 努力把学校建设成底蕴深厚、 质量一流、 特色鲜明、 家长向往、 社会公认的现代教育名校。要把教学质量视作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只有高质量的教育, 才是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才能为建设现代教育名城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是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所形成的共识。 我们要继续坚持 “质量中心” 意识, 坚持“科研先导” 策略, 认真配备普通高中师资, 力求达到师资力量的优化组合; 进一步加大普通高中培优力度, 扩大高考高分段学生群体和“拔尖学生” 群体; 进一步加强对高考改革的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 确保大面积丰收、 尖子生更尖, 争取再出状元 。 2006 年, 高考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要力争突破2000 大关, 总录取人数要力争达到 3200 人, 总录取率达到 90%以上; 职业教育要升学与就业两手齐抓,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 95%, 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 普通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本科录取要达到 1 60 人,总录取率超过9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57%, 总体质量在苏州大市要处于领跑态势, 实现“十一· 五” 的“开门红” 。 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质量。 执行好小学办学水平综合评估制度, 加强对小学教学质量的跟踪调研; 2006 年小学毕业班毕业考试和非毕业班期中考试, 语文、 数学、 英语全科合格率达到 90%以上。 继续提高初中教学质量。 抓好初中各年级教学, 切实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 2006 年届初中毕业生是参加课改实验后的第二届毕业生,要在总结上届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对考试方式、 命题要求、 试卷难度等各个环节的研究和管理, 力争使今年全市中考全科跟踪合格率达到 70%, 优秀率达到 30%, 初升高比率超过97%。教育布局调整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近三年的冲刺, 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多年的实践也表明, 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 对于全盘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布局调整, 合民情、 顺民意、 得民心! 今年是我市教育布局调整的又一个关键之年。 我们一定要牢牢确立全市“一盘棋” 意识, 奋力突破资金和拆迁的“瓶颈” , 既在工作上落实维护稳定的各项措施, 又在舆论上形成促进稳定的良好氛围, 加快推进尚湖高级中学、 实验中学、 石梅小学的改造和扩建, 加快明日 星城小学建设和义庄小学、 福山中心小学的易地新建。 要以布局调整为契机, 进一步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要加强对薄弱学校的调研和督导, 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造和扶持。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资金支持师资支撑, 为全面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同时, 要继续撤并村校, 力争使全市小学调整到 90 所以内。 要以布局调整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快速拓展。 今年周行幼儿园要确保成功创建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 使我市的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数量达到 20 所; 义庄小学、 颜港小学、 王庄小学要积极为创建省实验小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实验中学等 3 所初中要抓紧做好省示范初中的创建准备工作, 确保顺利通过验收, 使我市的省示范初中数量达到 23 所; 尚湖高级中学要边建设边抓紧做好创建三星级普通高中的准备, 省中要启动争创五星级普通高中工作。 同时, 职教中心要争创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碧溪职中、 练塘职业技术学校、 白茆职中要努力创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要加快名教师名校长队伍建设步伐, 着力构筑人才高地, 继续实施骨干教师研修计划, 促进优秀人才可持续发展。 针对不同的对象, 认真制定培养规划,实行分类培养。 办好第二届名教师培训班, 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级、 省级培训和出国培训, 加快“双师型” 教师培养, 放大英语骨干教师和“双语教学” 骨干教师的群体, 辐射全市中小学。 充分发挥特级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打造一批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高层次教育人才。 要努力提升学校领导干部的治校水平和专业素养。 积极与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中小学正职校长培训班, 要通过理论研讨、 读书活动、 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 进一步引导学校领导干部注重对科学管理、 人本管理的理性思考, 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要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业务素养, 要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学历进修, 2006 年,普通高中、 中等职校教师的本科率要达到 98%和 82%, 初中教师本科率要达到 73%, 小学教师大专率、 本科率要分别达到 80%和 20%, 幼儿园教师大专率、 本科率要分别达到 82%和 1 5%。 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推动教师培养模式创新, 大力推进教师教育的专业化。 要以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先进学校为契机, 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要认真总结教师教育的成功经验, 以新理念、 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 全面开展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 努力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 要以深入实施校本培训为重点, 从加快教师专业化发展入手, 建立高效、 务实的校本培训机制, 不断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 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认真研究教师流动和交流帮扶的各种政策, 包括制订有利于农村学校发展的教师流动政策。 鼓励城区学校骨干教师到农村挂职、 支教, 有计划的选送一批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脱产培训,新聘任的教师要优先安排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农村学校任教。 要把到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作为教师晋升高级职称、 评选优秀教师、 特级教师的必备条件。 要通过教师队伍的互帮互带推动常熟教育实现高位均衡。要进一步贯彻中央8 号文件精神,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 时代性为目 标, 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的体验性、 实践性和渗透性, 进一步发挥德育工作的核心保障作用。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 民族精神教育、 诚信教育、 遵纪守法教育、 伦理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廉洁文化教育等贯穿于教育的各个阶段, 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 要不断加强德育科研,创新德育途径和方式方法, 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要特别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法制教育, 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素质和法制意识。 充分利用蒋巷村野营基地等社会实践基地, 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要进一步规范并创新有效的德育管理机制,进一步呼吁并争取家庭、 社会各方关心青少年培养, 努力形成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 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体制和机制的创新, 做强做优职教中心, 逐步形成常熟职业教育集约发展新优势。 积极探索建立职业资格认证体系, 完善技术岗位就业准入制度; 深化职业学校的课程和教学改革, 推行工学结合、 校企结合的“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 要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职教中心的现代农业、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要积极创建“ 省紧缺人才培训基地” , 全市职业学校要创建省、 苏州市示范专业 2-3 个, 成人教育要进一步完善网络, 不断提高服务“三农 ” 的水平, 创建苏州市“社区教育实验区” 1 个, 苏州市“现代农民教育中心” 、 “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 各1 个, 依托基地积极实施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计划、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学校的稳定和安全问题, 关乎生命, 关乎全局。 责任重于泰山, 稳定压倒一切。 各校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 紧紧围绕“建设平安常熟, 创建平安校园” 的总体目 标, 按照“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 的方针, 深入开展安全教育, 要与当地公安、 卫生、 工商、 城管等部门密切联系, 建立有效的协作机制, 进一步落实校园安全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 “重视重视再重视, 尽心尽心再尽心” , 做到警钟长鸣, 防微杜渐, 确保全年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确保学校全体师生生命和财物安全。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研究,认真谋划好未来工作。 开始实施《常熟市教育事业“十一· 五” 规划》 , 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强分类指导和规划, 推动各校制订并实施教育事业“十一· 五” 规划。 强化教育宏观管理和服务, 深化教育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务信息化。 大力推行校务公开, 拓宽民主参与管理的渠道, 完善学校自 律和监督机制, 同时, 要认真落实好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 切实解决好在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全年继续创建“苏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1 0 所以上, 并开始实施 “苏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和“江苏省依法治校先进学校” 的创建活动。 要强化教育督导评估工作, 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加大督政的力度, 认真开展教育经费落实情况的专项督查。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 寄托着家庭、 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必然受到广大群众和社会的极大关注, 因此,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积极主动地抓好宣传舆论工作。 要更加主动地推进信息的公开和宣传, 要全面而深刻地向人民群众宣传教育的方针、 路线和各项政策措施; 要大力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伟大成就, 宣传青少年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 宣传各级党委和政府、 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 支持和帮助, 宣传教育系统的广大干部和教职员工为推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要更加主动地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批评, 欢迎监督, 欢迎批评, 进而标本兼治,推进工作。 要更加主动地加强对教育热点问题的研究和宣传工作,对布局调整、 施教区域划分、 招生政策、 教育收费等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要及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争取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机关和各学校都要加强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欢迎他们更好地为教育发展鼓劲、 为教育改革正名, 努力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建设性的社会舆论环境。同志们, 岁月 流光溢彩, 佳节纷至沓来。 在满怀喜悦和希望迈入新春之际, 在充满信心和期盼跨入“十一· 五” 之际, 我 们坚信,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各镇( 场) 党委、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在教育系统一万多名 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 我们一定会早日 把我市打造成一个底蕴丰厚、 实力雄厚、 品位高雅的现代教育名城。最后, 再次祝愿各位领导、 各位同志身体健康, 事业进步,合家幸福! 衷心祝福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 再创辉煌!

5、为什么说信息化教学能推动教学方式一系列变革

 教学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备配备、内容呈现和软件工具,提供支持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的组合。例如:教学资源可以人机交互、人人交互;交互的主动权有的在教师手中,有的可以交给学生;教学的信息化终端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移动电脑、手机以及其它移动的小型设备。这些设备可以用秧田式、组群式、鱼骨式、隔离或半隔离式等形式部署在教室中。

这三个方面的多种形式组合,构成的将是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从理论上讲,新式的信息化教学形式是敞开的、无法穷举的。举例来说,差异化教育形式是在具有人手一机的终端设备以及计算机渠道的办理功用,组班教育的条件下,完成对不一样学生挑选不一样的学习内容、提出不一样的学习进展需求,以不一样学习途径,达到不一样学习方针。学生可依据自个的特色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而协作探求教育形式则是在人手一机的网络环境下,学生依据教员辅导,选定研讨主题(可所以研讨主题、项目、使命、疑问等),小组分工合作进行材料检索、文献剖析,实验设计、调查和记载,沟通评论、表达和出现探求效果,建构常识及常识系统,构成多方面的才能。教员能够安排学生与本班、本校同学协作,乃至跨校、跨地区的协作探求。

随着纲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预期在未来5――10年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中小学教学信息化将全面实现数字化资源教学常态化,个别先进地区和部分学校可实现全方位数字化环境下无处不在的学习。

促进非正式学习活动的繁荣与发展

“非正式学习”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如今它已经被广泛的认同:75%~80%的学习是发生在非正式的组织活动中的。具备“非正式学习”能力与国家对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这是达到终身学习目标的必由之路。

在网络支持下,各种新技术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人们探索新的教与学方式提供了实验平台和工具,在正规的教育体制外,引发了各种民间性自发自创的学习活动,刺激了新型网络社群的兴起。

对教师来说,学校中被动的教研活动正演变成随时随地的自主行为。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加入到博客的队伍之中。很多教师也把博客、微博等引入课堂,辅助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学习。

6、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做?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当然,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形成。但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已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没有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也谈不上称职,更会贻笑大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而校园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哪一处没有信息化的痕迹?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当然,我们的教师要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2.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向课程整合。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课程开发,对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信息化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加快上述能力的培养。

在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是有相当距离的。要扭转这种局面,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并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主动地去探求未知世界。

7、教学点信息化教学改革模式有什么建议

在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一些小游戏,结合文章与现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是你可以去书本里查找下具体的方法。

8、如何进行小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信息化改革 案例

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精心设计教学媒体
运用信息技术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施教学过程最优化为目的的,因此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媒体和信息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切忌盲目性。没有哪一种教学手段是万能的,只有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利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手段,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也不例外。
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在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的同时,变革自己的教学设计行为。备课时,教师要系统考虑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条件等多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知识点、学习水平、媒体内容与形式、使用方式、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分析,设计教学媒体。将教学媒体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之一,成为教学方案的要目。

9、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下,小学教师应该怎么做?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各领域的应用已十分广泛,而教育信息化对学校教育所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对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促进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等都能起到显而易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教育信息化面前应对自如、如何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来促进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之更能切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与学生的需求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的思考。

1.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意味着什么?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和协作。教育信息化旨在把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其目的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使教育和教学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跨越新的台阶。当然,教育信息化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等也会产生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冲击已经形成。但它又是一种有利于教育健康发展和进步的冲击,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已从中初步尝到了甜头。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离不开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在信息化时代,一个教师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没有现代人必须具有的信息技术,难以立足于三尺讲台,也谈不上称职,更会贻笑大方。因为在如今的社会里,人人已经置身于信息化所覆盖的环境之中,从举手投足到待人接物,假如没有一些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恐怕会处处遭遇难堪。而校园更是信息化普及的先遣之地,教学大楼、教室、实验室、图书馆、办公室等等,哪一处没有信息化的痕迹?只不过程度有高有低而已。当然,我们的教师要完全适应教育信息化,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那么,在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表现呢?首先,要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教师应从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即对学生的多种学习活动进行指导、计划、组织、协调,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及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其次,要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相关的电脑知识和有关的操作技能,了解和学习必需的软件,培养自己设计和制作课件的能力,做到能进行单机教学和网络教学。

2.教育信息化应该指向课程整合。

在实际教学中,对教师来说,课程整合是教育信息化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如果他能很好地运用合适的教学软件进行课程开发,对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无疑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改革现有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也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课程整合就是将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地应用到课程中,使课堂教学从传统的教科书、讲义、粉笔和黑板中解脱出来,对教师而言,则是走向现代教学的开端。但要达到课程整合的目标,也并非轻而易举。教师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手段,还须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质、本学科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教师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难以预料的问题和困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累,想方设法获取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有目的地经常上网搜寻信息或阅读有关纸质媒体、电视媒体、电子读物,对信息源的了解越多越好,要能从一般人不易察觉之处发现那些隐含的信息,并不断提高自身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另外,教师还要不断提高对相关信息的整合能力,能够创造性地策划、处理和加工所获得的信息,如设计课堂教学方案、撰写课件脚本,同时能从实际出发,考虑利用信息的最有效方式,体现崭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要能经常根据获取的教育教学的最新信息,组织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策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经常处于“否定之否定”的状态,对于特别适合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媒体辅助教学的课程内容,要及时纳入到课件制作的范围,并尽可能地制作成相关的课件用于教学,达到提高教学的目的。

3.教育信息化最终要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培养。

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教师面对教育信息化要注意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面向信息社会的人才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就是信息能力,它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是进入信息社会的通行证,是实现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教育信息化应将每一位学生的信息能力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地选择信息、利用信息,就会有被信息淹没的危险。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加快上述能力的培养。

在以知识的传递、知识的理解为中心的传统接受式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与现代化社会的要求是有相当距离的。要扭转这种局面,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并教会他们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知识,主动地去探求未知世界。

10、2016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新课改和课改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异同(一)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改革已经悄然进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也逐步迈入了一个崭新而又重要的阶段。教师角色的转变对于适应新课改来说十分重要而且迫切,但是在这之前,必须先了解和认识新课改后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如今的新课改,则是在原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强调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在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从三个层面对其提出了具体的方向,即理论与技能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结合、认识态度与价值观相结合。另外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获取信息、加工信息、管理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活动的过程、途径、结果的能力;发表意见、交流思想、处理学习及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而且内容的安排是以信息操作与交流为核心脉络,围绕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互利形式。(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目标是由教学内容来表达的,故教学目标不同,其对应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不同。其中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内容,但不是惟一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规划要打破学科的制约,突破知识的常规轨道,突进材料思路,体现实用性、整体性、科学性与爱好性。所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与信息道德规范都要在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与此同时,还应注意到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利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其他学科存在的问题,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把其它学科的思维方法融合到信息课程中来。在不断更新方法和观念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对本学科知识的研究,即通过网络,并利用网络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尤其是解决关系学科知识所产生的共同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其他学科的知识的配合引导下完成的。人技相结合的原则在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中应该得以体现。当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和新技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时,当我们奔波于网络与现实之间时,继续把握好人文精神,去弘扬人文精神,不得不成为如今教育中的重要话题,特别是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因此除常规的信息技术外,教学内容中还应更加充实,使学生从教学中体验到自然、知识和我们的亲密关系,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科技的创新和亲朋的情谊,让学习中充满人生的课程,让价值观在课程中得以提升,使在学习的活动中让学生的精神和身心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二、新课改后教师的角色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是扮演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身份。(一)教师应在学习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教师在学习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根本的转变。所以教师一定要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努力引导学生选择基于网络环境地合适自身的学习目标,改变不合理的学习途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良好的网络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习中,和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体验,不断提升自己,并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氛围。(二)教师应对课程安排起到决策者的作用面对新课改,新思想,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法,不得不重新设计。教师的传授方式必须由被教材所规范的旧思路转变为教师设计教材的新思想,以一种更独特更新颖的方式来教学。教师需根据本课程的整体目标来确定课程设计的指导方向,并对知识进行新的规划调整,确定教学内容。在对课程进行设计的同时,还要以先进的媒体技术为奠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方向,改革课程架构,制定最佳教学方法和信息组织策略,重组课程传授方式,适应时代的变化。(三)教师应在学生学习知识时起到建构者的作用学生们作为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无论是学习过程中还是在最后的分析中,最终都是在大脑的独立的学习构建,知识重组的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学习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而教师应该依靠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对这门学科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碎片,通过消化吸收把新的和旧的知识信息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获得知识更有效率。而且教师在引导学生结合新旧知识的同时,又要给学生留下足够探索与构建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进而引导学生去独立的处理问题,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使学生学习成绩步步高升。三、新课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方面的突破(一)突破教材的束缚教材不是知识的全部,当然也不全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与其课程相关的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辩论,从而达到另一种学习的目的。超越教材不单单是语言上的扩充,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让课程成为学习能动性的积极源头。(二)突破课堂的教学内容突破课堂,不单单是把常规的教室转移到网络世界中去,更要延伸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将知识赋予生命,深入到学生成长的心灵当中。(三)突破教师的教学特点这是教师的一种自身超越,新课改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下,对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设计的能力、搜索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资源的能力、开发资源的能力发生转变,把自己变成学习、教学和创新的引导者。结束语作为一名信息技术的教师,新课改的实施,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要想更好的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就必须尽快的将意识转变过来,抓紧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教育教学水平,同时积极的适应各种角色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尽全力发挥好教师的作用,把信息技术的教学水平和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