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院信息化未来趋势
1、医疗信息化前景发展如何?
根据国际统一的医疗系统信息化水平划分,医疗信息化的建设分为三个层次: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即医疗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是指通过计算机科学和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及数据库技术,为各医院之间以及医院所属各部门之间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储、处理、提取和数据交换,并满足所有授权用户的功能需求。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阶段,即以划价/收费系统、财务系统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建设,二、三级医院基本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小型医院的需求亦然强盛,而且随着科技和医疗行业的发展,信息系统的升级需求也很旺盛。此外,我国临床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较低,公共卫生信息化还处于试验阶段。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疗改革的重要任务。卫生部已经初步确定了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路线图,简称“3521 工程”,即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地市级三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综合管理5 项业务应用,建设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2 个基础数据库和1 个专用网络建设。国家将投入数百亿资金进行医疗平台、基础数据库和专用网络建设,同时地方政府还将有配套资金的投入。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疗信息化行业研究小组分析指出,在新一轮的政策推动下,预计2013 年中国医疗IT总投资额将达到240 亿元,2010-2013 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
望采纳谢谢
2、未来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总体来看,市场很大,我想简单用两个方面来看发展前景。
从甲方的专业程度来看,医院或主管部门的CIO越来越专业,如果不是在HIT行业有多年经验的公司很难进他们的法眼,机会不会很多。
从项目机会来看,但目前大多数的信息化项目都要走政府采购,规模较小公司或没有门路的企业也很难接到百万级别的单子。很多三甲或区域卫生的信息化项目多会向本地规模较大的信息集成商倾斜,再由他们分包来做,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非传统HIT大型IT企业在收购一些规模较小,但产品有特色,沉淀也较久的公司。
3、医疗信息化行业 和 安全产品行业哪个好干?哪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好?
医疗信息化行业,详见《信息整合与移动医疗推动医疗信息化迈上新台阶》
计世资讯《2013年中国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与IT应用趋势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显示,2012年中国医卫行业IT投入达185.6亿元,较2011年同比增长22.6%;2013年医卫行业信息化建设投入将继续保持理性状态,呈现平稳增长趋势。2013年中国医卫行业的IT投资规模约为225.5亿元人民币,较2012年同比增长21.5%。
Ø 信息集成平台是2013年医疗行业信息化的建设重点
医院信息整合与有效利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医疗机构间的协同和信息交换、医院内部科室间的信息交换、医院和病人的信息交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信息集成平台整合来自不同厂商的HIS、LIS、RIS、CIS、ERP等的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流程协同,并同步推进临床信息化建设,通过电子病历浏览器和医生门户实现全流程患者信息实时同步共享。
Ø 移动医疗2013年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都会加强
信息通信技术与医疗信息化的融合,有效促进了医疗卫生事业服务水平的提高。移动医疗是结合信息通信技术而生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它适应了医疗服务需求的发展趋势,推动了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服务的创新与发展。移动医疗被称为“王冠上的明珠”,是卫生部重点关注项目。目前,移动医疗领域的关键应用主要集中在教育与通知、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针对医疗工作者的交流与培训、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与治疗支持上。
Ø 电子病历系统将成为2013年医疗行业信息化增长最快的领域
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工作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使其与在社区建立的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实行有效对接。预计2013年电子病历在大型医院将更加深入应用,而在中小医院开始启动建设。电子病历系统的实施也将带动相关配套设施市场的增长,计世资讯预测,2013年电子病历系统成为增长最快的医疗信息化建设领域。
4、谈谈我国卫生信息化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无线通讯、网络技术的应用推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已经从单纯的完成软硬件配置、建立信息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就诊记录和健康档案共享等信息工程向云端高度集成、大数据应用、与医疗卫生管理实践日益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这些发展趋势既是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挑战,又为其向更高层次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对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挑战和机遇简要归纳如下:
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以至于在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如果没有引入上述技术就已经显得落伍,更不用说其真正的实用价值。然而,新信息技术的应用绝对不是简单的技术层面问题,而是涉及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价值观念等诸多方面,必须认真应对。
应用需求迫切
这虽然不属于技术进步范畴,但却是推动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根本动力。区域平台建设必须紧扣为医疗卫生改革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信息服务的主题,在平台搭建之初就要通盘考虑信息的应用问题。
1.新技术带来新挑战
公有云与私有云矛盾凸显。在区域健康医疗云中,医院始终占有重要位置。医院私有云建设实质上与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公有云存在包括财政物资及信息多种资源竞争。伴随区域卫生公有云平台的诞生,医院私有云的规模或必要性愈来愈受到质疑。这一对矛盾能否处理妥当,直接影响到区域卫生云平台的发展。
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设备。这些技术的采用同面临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个体与群体、短期与长远的矛盾。物联网技术在医疗活动和健康维护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远程医疗监测及可穿戴健康维护设备方面。目前主要体现在对个体的某个时段或时点的测量分析,缺乏全面、连续、长期的统计分析,更少见对群体数据的宏观分析处理。
数据采集、存储与挖掘利用的矛盾。在有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与发展的论文或介绍中,区域卫生信息中心每天采集多少万(百万、千万、亿…条)、已经存储多少TB、PB甚至EB的文章司空见惯。但这些信息如何被利用,产生了什么效果和成果则很少见著报道。而大数据在卫生领域的应用更多局限于Google流感预测等甚为“高端”(高高悬于云端)的少数案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如知者甚少(信息专业人员采集和管理数据但不知其临床科研价值及处理方法,而临床科研人员鲜知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的存在、内涵及应用价值)、数据处理的高额成本、数据采集的质量标准不统一等。而后者则是影响数据充分利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2.标准化问题
实际上,涉及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标准体系很多,主要有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标准、数据交换标准、存储标准、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标准编码及术语等。绝大多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本遵循了信息工程、通讯工程建设的各项标准,因而很多互联互通、遍布城乡的区域卫生信息基础网络设施相继诞生。数据交换与存储标准的执行情况同样基本令人满意,因为绝大部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也构建了集中与分布式相结合的存储模式、实现了信息在区域内共享的基本要求。
然而,由于信息工程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脱节,忽略了医疗业务与管理工作编码及术语的应用。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目的是应用,而不是为了完成政绩工程。信息工程建设实质上是对业务流程、管理理念与实践的一场革命。造成这种脱节实质上反映了目前医疗卫生行业对信息时代的来临并未完全做好思想上的准备。而在医院行业则更为突出。其结果,是在坚持采用各种标准建设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仍然面临所采集到的数据信息标准不一,难以进行有效的数据挖掘利用。
3.医院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医院是整个卫生行业的巨无霸,占卫生行业人员、资产的70%以上,同时也是产生医疗卫生大数据的最主要来源,其数据质量直接影响到数据的可用性。医院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救死扶伤、缓解病痛方面。为之服务的支持系统,诸如信息系统的建设、编码、术语的采用也大多围绕这一目标展开。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而且在单个医院之内也是最为经济有效的。然而以医院自我为中心的运作方式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有着潜在的矛盾冲突:
私有云与公有云。前文中已经有讨论,需要再次说明的是,因为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在云时代应该提高规划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使云技术真正且尽快发挥作用。否则,无数的资源就在我们的讨论中消耗,更多的信息烟囱也同时产生。
编码术语的采用。如果是单个医院信息系统系统,编码术语的采用不是一个问题,最多是一个稍加协调即可解决的问题。然而,对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编码术语不同,使来自不同医疗机构间的信息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处理,即使是简单的统计都很容易产生错误结果。对于容纳国家、省、市、区及军队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大型城市来说,协调难度可想而知。
编码术语的维护。即使在编码术语的采用上达成一致,对编码术语的维护同样存在问题,尤其是区域内整体的维护工作归谁管辖至今还没有明确答案。但此问题不解决,信息沟通与共享、统计与分析、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就难以实现。目前,对区域平台的软硬件维护均已纳入预算管理,唯独对业务管理编码术语维护无人问津。
谁是信息的主人?从法理上来说,个人健康信息属个人所有,产生它的医疗机构只是依法代为保管。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医疗机构认为自己是这些信息的主人,对它的使用及安全负全责。因而,不愿“交出”或与外界分享自己所掌控的信息,从而严重影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信息采集与共享。
重要机遇
以上挑战的提出并不意味着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陷于停滞或步入困境。相反,挑战的存在说明各方面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的要求更高、希望更大。挑战与机遇并存,困境与希望同在。要使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走出困境,还要在挑战中寻找答案。 1.试金石
满足需求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大数据的应用,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医疗卫生管理水平的要求,更是人民群众寻医问药、进行自我保健的要求。应用程度如何,是检验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如果区域平台建成多年,但仍无法提供区域内居民主要健康和疾病诊疗数据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其作用及存在价值会引发诸多疑问。
2.新技术带来新机遇
云计算为提高效率、减少重复投入带来新希望。云计算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规划建设技术方案,并确保其必须建立在更高的技术层面上。今天,如果看到区域平台中基层医疗机构仍然单独建立信息中心,一定会感到系统设计有改进空间。云计算技术的正确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减少重复投入、实现高度集成提供了可信的理论和技术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云计算的运用程度体现了区域卫生平台建设的规划水准、集成水平及系统效率。
数据挖掘利用对区域平台建设与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无缝对接提出明确要求。以往的平台建设更多关注信息工程和通讯网络技术的实现,而忽视医疗卫生业务管理的配套改进。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挖掘利用在一片欢呼声中艰难起步,反过来要求卫生管理部门在建立区域信息平台的同时,提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并主动与信息技术应用进行对接。总而言之,大数据的可挖掘、可利用才是衡量平台建设成效的试金石。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在此方面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产生了应用成果,将在下节中简单介绍。
3.标准应用从信息工程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和管理领域
由于数据分析、利用的需求及实践日益增加,对医疗卫生业务及管理标准重要性的认识也愈加清晰。随着对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期望的提升,随着应用的广泛深入,将标准从单纯的信息工程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领域已经成为共识。
4.越来越多的院长倡议医院信息系统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
近年来,许多颇有远见的著名院长在不同场合主动倡导把医院信息化建设主动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以实现真正意义的大数据和信息共享。这种远见卓识实际上是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痛苦摸索精炼产生的,是在深厚医疗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积淀上的升华,预示着医院主动深层次融入区域卫生信息网络逐渐成为共识。医院管理者有了这样深刻的认识,使我们看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数据来源和质量提升的新希望。
厦门实践经验启示
作为我国最早建成的涵盖整个辖区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近年来进行了区域卫生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实践。在此基础上,《2013厦门健康报告》首次全面采用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厦门市民健康信息系统――的数据。
厦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由占辖区90%以上资源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与传统的卫生统计口径比较,2012年,纳入体系的工作量统计占全市总量的95%以上。因此,基本上是厦门市居民就诊情况的全样本数据。以此作出的统计分析基本可以全面反映厦门市居民的健康水平、主要健康问题、就诊原因、就诊频率、就诊费用等。
厦门市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同样也是从顶层设计、分步实施到全区域覆盖、逐步走向云端。而从搭建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到卫生大数据的应用经历了一个摸索渐进的标准化过程,其最重要的部分不仅是信息工程标准应用,而且包括医疗卫生业务与管理编码及术语的“三统一”,即:版本统一、标准统一、维护统一。而要做到这三个统一,没有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前瞻性规划和强力推进是不能完成的。
5、我国医院信息化管理现状及对策
21世纪中国医院信息化及其对策
1、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已经进入各行各业和人们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我国的医院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我们不仅可以看到CT、MRI、彩超等大型的数字化医疗设备在医院中广泛使用,还可以看到从单机到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医疗收费系统、管理系统和医疗信息处理系统等正在普及。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医院正在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许多传统的做法,并不断地进行创新。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得很快,而且医院随着自身的发展,也需要将各种新技术和医院的需要相结合,通过改造和创新,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医护人员、行政办公人员,并提高医院的科研、技术水平。即将到来的21世纪将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世纪,因此,我国的医院也应该以此为动力,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制定好自己的对策,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断
创新。
2、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
医院作为卫生系统的一个重要单位在信息化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需求,而医院作为社
会中的重要组成分子,也需要溶入信息社会中,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医院信息化的总体目标主要有:
(1) 改变医院的管理模式,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管理为核心,形成先进的医院管理理
论和医院管理模式。
(2) 建立医院内部完善的医院信息处理系统,最大限度地服务于病人和医护人员。
(3) 建立医院的办公自动化系统。
(4) 建立高度信息化的医疗研究与教学系统。
(5) 建立完善的医学交流体系,通过现代的通讯、信息手段,达到随心所欲的医学交流,可极大地推动医学的发展。
(6) 建立全面的信息化的医学咨询系统、健康咨询系统。
(7) 通过信息技术、现代化的设备,提供众多的特殊服务。如: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
疗监控等。
(8) 进行智能化研究,提供医疗的智能化服务。
(9) 制定及完善医药信息学标准。
3、当前医院信息化的热点
由于国家卫生部启动了金卫工程,其基础是医院的信息化工作,所以,当前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形成了许多热点。主要有以下热点:
(1) 建立医院信息系统
当前主要是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信息系统(HIS),该信息系统可对医院的主要业务
部门(包括门急诊、住院、药库、药房、医技及辅助科室等)进行较为全面的医疗管理和经
济管理。HIS 是医院信息化的基础,也是医院信息化热点中的热点,但由于建设的水平不同,投资(物力、人力)的水平不同,我国医院中建立的医院信息系统的水平有着巨大的差异。
(2) 大型数字化医疗设备的引进及医疗图像信息的处理系统
近年来,由于我国的医院纷纷引进先进的数字化的医疗设备,这些独立的系统虽然已经对医疗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如能进一步通过网络与计算机系统,将其连成一体,对其信息进行更好地处理,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研制了一些系统,在一些先进的医院中使用,并会迅速地成熟、发展和推广。
(3) 远程会诊系统
由于我国各级医院的医疗水平有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病人得到更好的诊治,远程会诊
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关注,并迅速在众多医院开始投入实施,但这些远程会诊系统水平参差不
齐,有通过卫星进行联网,有通过Internet网进行联网,并且组织较为混乱,远程会诊系
统之间交流很少。远程会诊及今后的远程医疗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所以国家应对此进行良好
的组织,并确定有实力、有能力的公司进行完善的规划,会同相关的部门制定标准,采用各
种先进的技术来组织实施。
(4) 医院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智能化病房大楼、办公信息网络系统的迅速发展。
(5) 各种智能化的医疗诊断和检验系统得到迅速的使用。
(6) 通过Internet网络进行医学情报等的交流和各种医疗服务。
4、医院信息化的对策
由于我国的医院人力、物力、财力的能力不同,水平、规模不同,所以对医院信息化的
发展也会有不同的办法。我们认为,一般较好的二级甲等以上的医院应该制定出医院信息化
发展的长期策略,并且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实施,这样才能在医院的信息化发展上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成绩,我们认为医院信息化的对策如下:
(1) “一把手原则”
医院的信息化是医院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工作,因此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所谓
的“一把手原则”,就是一把手要亲自抓,并且有专门的分管领导来具体主持医院的信息化
的工作,同时在医院中应该设有专门的机构及专门的工作人员,其人员的数量应该与医院的
需要相适应。
(2)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由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所以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并且随着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该总体规划应随之而适当地变化,至于每一步的具
体实施,则应该制定出详细的方案,并经过充分地论证之后才进行实施。
(3) 竖立正确的观念
由于我国的医院过去计算机、信息化基础较差,并且熟悉或懂此方面的人才较少,尤其
是相关的领导干部,缺少此方面的知识,因此,领导需要学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具有
正确的观念。由于医院的领导一般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只要有正确
的方法,领导们也就会很快形成正确的观念。
(4) 人才
医院信息化建设引进人才是关键,可采用各种方法,不拘一格引进和培养人才,并使他
们得到重用,发挥作用,医院应给予他们全面的关心、重视。
(5) 调整管理模式
医院内部的管理模式原来就是不尽合理的,医院可以趁着其信息化的进程,对其许多的
管理模式、管理方法进行较大的调整,以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如将原有的手工模式保留
不变,只是使用计算机来辅助人工,这无疑是一个不合理的做法,但现在却在众多的医院中
实施。
(6) 遵守标准、规范
我国应制定完善的医院信息化的标准、规范,并且医院可进行扩充,制定出一些自己的
标准、规范。我们认为应该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修改这些标准、规范,并
且制定出新的标准、规范。
(7) 抓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信息项目的建设
由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所以医院应该给予重视,如覆盖全院的计算
机网络系统、制订医院的信息化规范等。
(8) 采用先进的技术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的需求又较为复杂,所以可以采用一些稍为超前的先进
技术,使医院的投资获得最好的效益。
(9) 注重安全性、可靠性问题
由于医院的许多信息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作用,所以,需要对于这些信息的载体和环
境(如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
(10) 加强培训
医院应加强对于所有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以提高他们在信息化方面的素质和水
平,只有这样,才会更加充分地发挥整个信息化系统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人民,也
使医院同时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开放性
医院的信息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开放性,这样便于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汲取各方面的精
华,服务于病人、社会。
(12) 合作伙伴
医院需选择一个好的合作伙伴。
5、当前医院信息化的一些措施
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级医院纷纷投资,进行信息化工作,我们认为当前
医院信息化的重点工作和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 医院需逐步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机构。
(2) 医院需制定一个短期和一个中长期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3) 医院需对相关人员和所有工作人员进行全面培训。
(4) 医院需建立起自己的较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和通讯系统。
(5) 医院需引进相关的人才。
(6) 医院完善自己内部的管理,以适应发展。
(7) 医院制定出基本的信息化规范和标准。
(8) 医院建好一些重点的项目,如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等。
6、结束语
以上是我们从事医院信息化工作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有一些认识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获
得了支持。我们一直关注我国医院信息化的进程和发展,并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医院信息化的
现状,希望我们的文章能抛砖引玉,启发人们进一步做好医院的信息化工作。
6、医疗信息化行业前景怎么样
医疗信息化前景可期
卫生部推出的“全民电子健康系统工程”包括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三项工作。其中“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选择部分省份投入经费先行试点,开展信息化统一标准、组织编写健康档案标准等工作,随后逐步向全国推行。
目前,我国的医疗信息化总体还处于临床信息化建设阶段,经过包括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县医院能力建设在内的多个试点项目推动,包括PACS系统、RIS系统、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临床路径应用系统等临床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比例有所提升,为区域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了前提条件。
大型综合医院信息化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将建立统一的接口,便于建立全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区域性医疗信息化平台,从技术层面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系统建设。
卫生部前期已经推出了电子病历标准,未来卫生部还将逐步开展信息化统一标准,组织编写健康档案标准等工作。医疗信息系统标准将逐步统一,市场将逐步规范。医疗信息化标准的统一,一方面将提升行业准入门槛;另一方面,将帮助技术实力强大的企业,快速推广标准化程度较高的产品,提升市场份额。
7、医疗信息化行业未来的增长点在哪里?
应该是智能医疗领域。近年来,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能医疗正日益走近寻常百姓的生活。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把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行业将成为未来给予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未来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增长幅度至少将呈两位数增长。
您可能感兴趣的研究:
移动医疗药事服务医药中间体中药医疗信息化中药材GAP基地化妆品终端渠道伺服系统植物提取物独立医学实验室中国药学教育第三方医学诊断疾病防控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医药流通更多>>
据介绍,智能医疗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达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将来,医疗行业将融入更多人工智慧、传感技术等高科技,使医疗服务走向真正意义的智能化,推动医疗事业的繁荣发展。
物流、电子商务等相关服务业将进一步推动智能医疗向电子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发展。目前国内智能医疗市场发展态势迅猛,在智能医疗及医疗信息化方面,除来自新医改的投入外,医院自身资本及VC、PE都将促使智能医疗的快速发展。未来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增长幅度至少将呈两位数增长。
智能医疗的巨大潜力已经吸引到资本的青睐。据介绍,去年底,从事智能医疗方面业务的海纳医信(北京)软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红杉资本3000万人民币的注资。
目前我国智能医疗行业起点较低,但是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并逐步开始向高端智能医疗领域迈进。如今我国处在业务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向临床应用系统发展阶段。由于数据科学性和准确性不高、供应商欠缺临床背景、缺乏临床应用经验,因此从电子病历系统进入到区域医疗信息交换阶段还需要加以时间改善。
去年年底,由工信部牵头制定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将在“十二五”期间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在此次规划中,把物联网技术用于医疗领域的智能医疗行业将成为未来给予重点支持的行业之一,将加速推动医疗产业发展。
希望能帮助到你,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