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科 »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发布时间: 2021-03-22 22:22:55

1、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水平是什么样的

物流信息化是指企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物流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或部分信息进行采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理活动,以实现对货物流动过程的控制,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管理活动。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十二五”期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生产方式的改变,物流信息化在传统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中逐渐显现出更加重要的作用和地位。201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信〔2013〕7号),明确到“十二五”末期,初步建立起与国家现代物流体系相适应和协调发展的物流信息化体系。《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明确提高全社会物流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快物流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加快物流信息化军民结合体系建设、推进物流相关信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创新与发展等七项主要任务,确定加强组织保障、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工作等六项保障措施。

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进程

近年来,我国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方面发展迅速。其发展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解决了信息共享、信息传输的标准问题和成本问题,使得信息更广泛地成为控制、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因此只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就能提高决策水平,从而带来效益。此时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为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第二阶段,企业在利益机制的驱动下,不断追求降低成本和加快资金周转,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的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物流信息系统需要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在规定的流程中提供优化的操作方案,例如仓储存取的优化方案,运输路径的优化方案等。其主要任务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开始带有明显的行业特点。

第三阶段,随着企业供应链体系的形成和管理水平的提升,需要借助信息系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比如,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实现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同等。此时的物流信息系统在供应链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多数国内企业在物流信息化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开始意识到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重要性。从发展速度来看,有两个领域值得关注:一个是资源整合类的物流企业,如传化、德邦等,随着物流企业资源整合速度的加快,信息化已经成为其抵御外部压力和展开竞争的第一武器,统一标准和统一信息系统被视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另一个是产业物流,或者说是专业物流领域,特别是汽车、医药、图书、服装等行业,都在积极进行转型升级,对信息化的投入非常大。

物流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趋势

信息技术特别是适应物流行业特点的技术应用,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堪称区分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的标志。实现物流信息化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条码技术、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其中,近年来较受关注主要是RFID、物联网、云计算等。下面就主要技术进行介绍。

1.条码技术

以条码为代表的自动识别技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物流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条码技术实现了数据采集的高速自动化,在数据采集、数据传递方面显现独到的优势,为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提供了有效手段。

条码在仓库管理、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以及产品售后跟踪服务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条码从大类上分为一维码和二维码。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是一维条码。而二维条码能在很小的面积内表达大量的信息。条码识读设备多种多样,从操作方式上可分为手持式、固定式和便携式。其中,便携式条码采集器,或手持终端(Hand—hold Terminal)是集激光扫描、汉字显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通讯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它相当于一台微型的计算机,将电脑技术与条形码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兼具了掌上电脑、条码扫描器的功能。同时,其体积小、便于携带、具有工业等级的抗摔、防水、抗高低温等特性使其在物流系统各个环节的应用均展现了极大优势。

2. RFID

射频识别(RFID)技术一度被认为是本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自2003年开始得到高度重视以来,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用于技术研发和应用开拓。

作为前端的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RFID在物流的各主要作业环节中应用,可以实现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提高物流企业的运行效率,实现可视化供应链管理,在物流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发展潜力,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在RFID应用方面主要还是局部分散的。

3. GPS、GIS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先进的导航技术,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优势的导航定位和定时测速功能。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将GPS和GIS技术结合,融入物流配送的过程中,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等各个环节,对选择运输路线、仓库位置,调度运输车辆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同时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水平。

4.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的出现使得物流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在技术上以物联网的应用为特色,业务上以产业物流或供应链建设为基础。物联网是指按照预先约定好的协议,通过一系列信息采集和传感设备(如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全球定位系统等),把物品与物品、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物品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被视为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革命,其具体应用领域包括物流、保险、食品溯源和交通运输等。开放式、动态化和信息的集中管理将是物联网时代物流信息化的重要趋势,这样一种发展方向和所产生的空间,无疑会使得物流活动更加智能化。从智慧地球到感知中国,物联网会进一步提升物流智能化、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

5.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种让用户能够方便获取的、资源共享的、随机应变的和可实时访问的网络模式,具有快速部署资源或获得服务、按需扩展和使用、按使用量付费、通过互联网提供等特征。

目前,物流领域已经出现了“云”的身影,如车辆配载、运输过程监控等。借助云计算中的“行业云”,多方收集货源和车辆信息,并使物流配载信息在实际物流运输能力与需求发生以前得以发布,加快了物流配载的速度,提高了配载的成功率。对于物流行业而言,云计算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同时,“云存储”也是可以发展的方向之一,利用移动设备将在途物资作为虚拟库存,即时进行物资信息交换和交易,将物资直接出入库,并直接将货物运送到终端用户手中。

此外,受益于云物流的还有供应链管理,零售业在云物流的影响下也将发生变化,云计算也可为快递行业降低生产成本发挥巨大作用,因此可以断定,云计算在物流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6.移动解决方案

近年来物流行业特别是快递业发展迅速,企业对物流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于作业的特殊性,提派员、调度员、库管、货检等工作人员经常处于没有PC、没有网络的环境中。同时,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通讯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也促使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出现终端化、移动化的趋势。目前,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都推出了针对物流行业的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物流企业的信息高效交互、信息实时发布、货物库存查询、车辆定位、内部沟通、客户服务等需求。

发展方向与关注点

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相关政策体系逐渐发展完善,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为代表的一系列促进物流业、信息产业及相关行业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为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带来重要机遇。其中包括《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等多项与物流信息化相关产业政策及保障性政策相继出台。特别是《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颁布,对于未来的物流信息化工作作了一个全面的部署。

《关于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积极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重点支持电子标志、自动识别、信息交换、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等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支持重点企业开展第三代移动通信(3G)、3S(GNSS、GIS、RS)、机器到机器(M2M)、RFID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创新与应用。大力支持TD-SCDMA等移动通信技术和北斗导航等全球导航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支持利用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开展物流信息技术服务平台建设试点,提高物流信息化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水平。在装备制造、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烟草等具有高附加值或需重点监管的行业,开展物联网应用试点。支持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基地综合管理系统、智能集装箱管理系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信息化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应用。

目前,国内一些优秀的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开始走向业务流程信息化,借助信息化工具整合资源,实现流程协同和服务创新,WMS(仓库管理系统)、TMS(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软件的应用日渐普及。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企业不但逐渐摸索和形成自己的经验,而且还开始关注整体的信息系统规划,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信息化战略。这表明物流信息化已经从技术驱动向需求驱动转变,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但就目前全社会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包括:对物流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仍然偏低;物流相关信息的社会化开发程度严重不足;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和运营模式尚不成熟;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转化、推广和应用水平较低;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发展滞后等。

对于物流信息化接下来的发展,业内人士建议,当务之急是将信息技术和商业模式更好地结合起来,在物流专业领域去延伸和深化。

2、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功能也不尽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已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而企业对于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也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企业的运营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对于那些大型商业企业来说,一套优秀的内部物流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健全产品追踪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所谓企业内部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常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和物流情报等活动[1]。企业内部物流涉及产品链的每个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企业内部物流体系的完善不仅是物流优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整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相对过剩阶段,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大量商品、服务和信息流通的加速,从而也带来了对于物流需求的成倍增长。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值达到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15%,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同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了降0.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物流运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中进展缓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即可窥其一斑[2]。据统计,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6.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8.1%;2010年总费用为7.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7.8%。这一比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的内部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内部物流拥有有针对性的网络覆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价值,为很多大型的商业企业所欢迎。例如很多烟草公司构建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虽然有些企业在自身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成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物流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观念上的,设施上的以及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理清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完善内部物流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的必要前提。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物流的理念认识不清
一些企业管理层的观点还处于物流的原始阶段,即把物流简单认定为产品的仓储和配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的重点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仓储和配送这些最基本的环节。在那些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企业中,企业内部物流只是由过去的生产单位到仓库领取物资转变为物流系统送货上门,物流仅仅作为一项服务项目而已[3],并没有很好的把物流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也没体现全产品链的物流管理理念。
2、企业内部物流基础设施匮乏,人才不足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很多企业管理层对于物流方面的研究也刚刚开始,且大多还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相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很多企业内部物流在装备上一般仅有仓库和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在人才上更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
3、企业内部物流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企业内部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企业电子商务进程缓慢。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仍沿用最传统的人工方式,填写各种表格、凭证、账册、卡片和文件。这些传统的物流操作模式不但影响了企业经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因为大量的人工错误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4、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虽然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与此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作业的运输方面。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废气以及不合理的配送路线导致的迂回运输是影响的主要方面。据统计,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石油消耗的一半,而物流业的运作主要依靠运输,可见其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之大[5]。
5、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企业内部物流由于受企业规模和内部物流定位的影响,往往只为本企业经营服务,因此本企业对物资的需求量决定了其内部物流系统对于物资计划量的制定。而单一企业的物资需求量较小,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在集中采购时的规模优势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就不能够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三、我国企业内部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快速变化的信息经济时代,促使了企业内部物流时刻做好相应变化的准备,要紧跟时代潮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这是企业生存的本质体现,也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前提。
1.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体系
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企业内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的表现尤为突出,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6]。如沃尔玛通过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TS(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技术成功的对内部物流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实现成本控制、提高效率的目的。
2.绿色物流成为企业内部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对于环境的愈加重视,“低碳”已经渗透到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相应的也为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的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和夜间运货等;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发达国家政府还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系统。
3.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企业内部物流的具体操作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季节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物流的供给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即可能会出现物流资源的紧缺抑或物流资源的闲置。这时我们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当出现物流供应的紧缺时,我们可以暂时借助第三方物流来满足企业内部物流的“缺口”;当企业内部物流出现闲置时,我们可以暂时充当第三方物流来避免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浪费。这种机动灵活的整合方式是未来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4.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制定是企业内部物流的前进方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起飞,同时也提高了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客户已从过去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低价位要求,上升到现今的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为了及时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需要企业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客户确切订单后,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和配送,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这种个性化需求定制以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和库存的合理调配等优点满足了客户的需求[7]。如IBM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就是一个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总之,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做好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多方配合,着手行动,才能优化物流资源,降低成本,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3、新形势下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一)加快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要加强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等方面的基础性建设,重点加强运输基础设施(如铁路、机场、港口、码头、货运场站)、物流节点(物流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公共仓库)和物流网络建设,加快多式联运建设,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培育有国际竞争力及区域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推动专业化的行业物流发展,建立既与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物流标准体系,着力形成布局合理、技术适宜、绿色安全、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专业化、高效率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二)推动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物流业服务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次产业是物流业的服务对象。各次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物流需求就会快速增长。当前,在综合要素成本总体上升驱动下,制造业面临着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注重物流服务的配套和物流功能的整合。通过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一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二是挖掘第三利润源,降低制造业成本,应对高成本时代来临的挑战;三是抓住制造业结构升级释放出的物流需求,使物流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三)注重物流要素发展与资源整合

要重视物流基础设施、装备技术、人力资源、知识、信息等要素不足的情况,增加有效供给,不断促进物流要素升级。同时,要从国家、区域、企业等层面高度关注对宏微观物流系统内各要素的组织和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形成有机合理的结构体系,通过整体优化,协调发展,提高物流要素组织化程度,发挥整体效能,获取整体效益。应根据物流业发展的规律,大力抓好物流功能、企业内物流、企业间物流、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整合。

(四)积极转变物流增长方式

中国既面临传统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需求,又有着不断增长的现代物流需求。中国各地的工业化水平差异很大,传统物流在许多地区还有相当大的空间,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例如,不同等级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仓储等均需要大发展。同时,按照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加快运输、仓储、物资、商贸、货代企业向物流业转型。物流业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一轮结构升级的要求,特别是各类要素成本快速上升、能源资源环境压力等,对物流业自身发展提出很大挑战,迫切需要用信息化以及先进的管理技术改造传统物流体系,转变增长方式实现集约发展。大力发展逆向物流、绿色物流、循环物流、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特种货物流、供应链物流,高度重视物流安全等,走可持续物流发展之路。

(五)推进区域和城乡物流协调发展

根据区域协调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主体功能区划分等要求实施不同的区域物流发展模式,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与协调发展。区域物流协调方面,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东中西部地区要打破地区间市场壁垒,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物流网络相对完善的基础上要提升等级、质量和效率,中西部地区要加快增加物流网络规模以及提高承接东部地区物流服务转移的能力。明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发展重点,优化发展和重点开发功能区是生产型物流服务发展的重点区域,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功能区重点发展生活型物流。城乡物流发展方面,农村物流是我国物流体系中极其薄弱的环节,没有农村物流的现代化就无法实现中国物流的现代化。因此既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物流体系,更应注重农村物流建设,逐步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城乡互促的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

(六)统筹国内与国际物流发展

在物流全球化的今天,国内物流网络逐步成为全球供应链网络的一部分。中国物流业要从全球范围考虑自身的发展,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方法、运作模式和技术装备,通过消化吸收实现推陈出新。同时,要顺应全球化趋势,突破国界的局限,把视野和目标从国内物流扩展到全球物流,建立一个在全球化环境中同样能够取得成功的物流体系,构建与周边国家、世界其它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物流业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才能有力支撑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现和长远持续的发展。

(七)加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

常态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的基础和重要纽带,也是应急物流发展的基石。发展应急物流十分迫切。应根据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非常规性、需求的事后选择性、不均衡性、时间的紧迫性等特点,大力发展以提供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性事件所需应急物资为目的,以追求时间效益最大化和灾害损失最小化为目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回收以及信息处理等一系列功能形成的应急物流体系。

(八)完善物流市场体系与物流管理体制

加快推动以激发物流业发展活力的市场化改革和体制创新,着力构建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物流领域中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应让市场机制起作用。政府工作重点是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强对物流市场监管,特别是社会性管制。从保护产业公平竞争和国家经济安全出发,研究制定物流产业安全的相关规则。

进一步完善物流管理体制。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垄断性环节,要通过加快改革,促进竞争格局的形成。优惠政策要用于处于成长期、市场潜力大但国际竞争力不强的部分,特别是物流技术和物流装备制造等关键环节,农业、食品、药品、危险化学品物流以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等薄弱领域,注重对物流基础设施(特别是城市公共物流平台、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城乡物流一体化、物流产业安全等的政策倾斜,着力构建符合物流行业特点和阶段发展特征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实施机制,促使各项政策得以有效落实。要充分重视物流行业协会在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技术推广、产业重组、贸易争端、劳动者权益、民间外交、国外同行交流合作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4、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物流业整体经济呈现扩张态势,将实现较为快速的复苏。

社会物流总额稳步增长,物流需求逐年增长

社会物流总额是指第一次进入国内需求领域,产生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物品的价值总额。2011-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逐年增长。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数据,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90亿元,较2011年共计增长131.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7.85%。社会物流总额的增长说明我国物流运输货物总量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物流需求的良好发展态势。

物流成本增势趋缓,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2011-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大致呈现下滑态势。自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降至14.9%后,2017-2019年此比率始终维持在15%以下,小幅波动。

201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6万亿元,与GDP比率为14.7%,较2011年下降3.1个百分点,结合长期以来我国GDP总量的较大规模来看,现阶段我国物流成本控制力度较以往有明显提高,物流效率有所提升。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5、我国物流运输系统发展现状和趋势

一、智能物流发展特点
一、智能化
这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智能物流的典型特征,它贯穿于物流活动的全过程,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其智能化的程度将不断提高。它不仅仅限于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道路的选择、自动跟踪的控制、自动分拣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的管理等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将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
二、柔性化
本来是为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而在生产领域提出的,即真正地根据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来灵活调节生产工艺。物流的发展也是如此,必须按照客户的需要提供高度可靠的、特殊的、额外的服务“,以顾客为中心”服务的内容将不断增多,服务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大,如果没有智能物流系统柔性化的目的是不可能达到的。
三、一体化
智能物流活动既包括企业内部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物流活动,也包括企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全部物流活动等。智能物流的一体化是指智能物流活动的整体化和系统化,它是以智能物流管理为核心,将物流过程中运输、存储、包装、装卸等诸环节集合成一体化系统,以最低的成本向客户提供最满意的物流服务。
四、社会化
随着物流设施的国际化、物流技术的全球化和物流服务的全面化,物流活动并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为实现货物在国际间的流动和交换,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世界资源优化配置,一个社会化的智能物流体系正在逐渐形成。构建智能物流体系对于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并成为智能型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智能物流的功能分析
智能物流一般具有识别感知、优化决策、定位追溯等功能。
一、识别感知功能。
智能物流要将物品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通过使用射频识别、卫星定位技术,快速对物品进行识别,进而实现物流领域中生产自动化、销售自动化、流通自动化的管理。
二、决策功能。
将数据挖掘和信息处理技术应用于物流管理和配送系统,通过对物流数据、客户需求、商品库存等信息和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计算并决策最佳仓储位置与配送路径,实现物流存储与配送决策的智能化。
三、定位追溯功能。
通过射频识别、卫星定位技术,可实时获取车辆及物流配送过程各环节的数据和信息,了解货物的位置和状态等配送信息,对货物进行定位和追踪管理,为客户与管理者提供实时的物流运行状态的信息反馈,并可对物品产地等相关生产和流通信息进行追溯,当物品出现问题时,便于追根溯源。
三、中国智能物流行业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物流成本占GDP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为16.6%,是美国的2倍,日本的4倍。虽然近年来占比趋势下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除了制造成本以外,管理效率低下,信息化程度低是造成国内物流成本偏高的主要原因。
图表 中国、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图表 中国物流成本占比构成

资料来源:产研智库
智能物流系统节约70%的土地成本,带来租金成本的大量降低。随着国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日渐紧张,土地使用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提高现有土地利用率。而自动化物流系统由于在仓储方面是采用向高处发展的方式,有较高的土地利用率和库存容积率,可减少企业土地成本。
智能物流系统降低80%左右的劳动成本,解决招工难和人工成本持续增长的问题。同样吨位货物存储时配备的仓储物流人员,自动化物流系统可以节约2/3以上;随着国内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国内企业的人力成本持续增长,自动化物流系统可以减少人员需求,从而降低人工成本。
四、中国智能物流行业产业链分析
资本往产业价值高地流动,从设备制造到系统集成到基于大数据的物流运营服务,最终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除了提供自动化物流技术和设备,国内部分领先企业已经开始创新物流运营服务,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是基于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的仓储运营服务,另一方面是提供基于大数据的物流金融服务。
图表 智能物流产业价值链

五、中国智能物流市场发展现状
我国智能物流系统设备市场的市场容量2014年为425亿元,同比增长20%,2015年可能达到600亿元左右。未来几年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
在整个智能物流系统里面,包括很多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其中自动化立体仓库和自动输送机是占比最终的资产,二者合计超过50%。
图表 中国智能物流体系市场总量及增长情况

图表 2013年智能物流各模块市场总额

六、中国智能物流市场发展机遇剖析
2020年智能物流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将接近1400亿,年均增长超过20%。下游需求来自于:
一、生产环节
工业4.0的打造,离不开智能物流的发展。智能物流是工业4.0核心组成部
分,智能物流仓储位于后端,是连接制造端和客户端的核心环节。我们尤其看好锂电设备行
业的物流自动化需求。
二、流通环节
政府进推动现代流通产业发展,内贸流通体系建设将引领产业的投资方向,
食品饮料、商业连锁、电子商务流通体系的投资如火如荼。
自动化技术快速进步,智能物流系统解决方案不断创新。
(一)软件:以仓库管理软件为代表的软件系统是自动化物流的灵魂,软件开发的关键是人才。
(二)硬件:国产品牌与外资品牌技术上还有差距,但已经可以满足需求,从价格和服务上来具备优势。
(三)系统集成:靠项目经验积累。国内企业正在通过不断地实践积累项目经验,京东“亚洲一号”就是代表。
物流连接大数据,从设备制造到服务提供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七、中国自动化物流系统投资预测
2001-2013年,自动化物流系统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迅速增长至360亿元,复合增速30%。
智能仓储为系统为定制化产品,为非标产品,难以按照仓库的面积来测算投资额。而是根据工厂的工艺流程进行定制化的设计。对于行业投资规模的测算带来一定的难度。我们通过和行业调研,认为下面的匡算大致能反映市场需求规模的体量,预计到2020年,行业总需求将超过1386亿。
图表 智能物流行业投资规模预测

6、举例说明我国物流发展现状问题

21世纪,物流在我国蓬勃发展。作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她理应有一个好的景象。如果实地调查我国物流市场现状,你会感到:物流理论和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相去甚远,景象不尽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理论超前,还是运作模式落后?笔者通过对众多物流公司的考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一、破旧的包装
现在国内物流公司发送的货物普遍存在严重的磨损问题,外包装普遍沾有污垢,包装破损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客户满意度,而且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破旧的包装是我国物流业最直接的外在表现,那么隐藏其后的是什么东西呢?
1.对物流的包装不重视。一些物流公司认为,包装是临时的,用后即弃,能省则省。他们对物品包装的作用存在认识误区,或只进行简单包装,或干脆不包装,而使用托运人本来的包装代替物流包装。国内物流公司中很少有对物品进行专业的二次包装(耐磨、防震、防湿等)作业的,这样在运送投递的过程中,托运人原有物品的外包装损毁当然难以避免。所以,当收货人拿到货物时,物品外包装面目皆非也就不足为奇了。
2.配送作业的环境恶劣。和管理人员的办公室比起来,配送仓库的条件就非常差。闷热的仓库,缺少放散货的架子,货物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地面上满是灰尘和水渍;运货车辆乱停乱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保证客户的货物不变得乱七八糟。然而,不少物流公司的景象的确如此。
3.运输与搬运作业落后。我国货运业的“野蛮装卸”属业内久治不愈的顽疾。即使用高价格的EMS发送货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普遍的看法是作业工人素质太低。另外,企业不重视开发和使用简易的装卸工具,只靠员工双手和体力进行物流作业,也是一个直接原因。比如,运输车辆距地面一米多高,在没有装卸机具的情况下,大件货物要四五个人才能卸下来。而一般工人送货、卸货的时候人数比较少,又没有专用机具,想卸下货物,恐怕只有往下抛了。
二、员工素质不高
员工素质是决定公司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加之人员素质不高,造成服务态度恶劣,形成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通过两个实例或许更能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一次,我的同事到某物流公司查货,接电话的人不但说话阴阳怪气,而且对货物的情况还一问三不知。当时客户急着要货,我的同事对物流公司工作人员漫不经心的态度非常气愤。他想投诉,但是只有这一部电话可以打通,同事只好作罢。其实,当客户不投诉或无法投诉时,物流公司的损失可能更大。因为,很有可能该物流公司将永远失去这个客户。起码,该物流公司口碑式的企业形象会受到沉重打击。
另一件事情是:我的一个同事工作调动,托运的行李一直没有音信。当他追查行李下落的时候,才知道是自己写错了电话号码。物流公司按填写的地址送货上门三次,都因电话不对,找不到收件人而返回。送货司机非常恼火,扬言不再给送货了。我的同事闻讯后分别给货运公司和司机打电话,说明情况、赔礼道歉,并请求再次送货。物流公司同意再次送货,但司机把本应送上门的行李扔在楼下后扬长而去。
经常看到一些物流公司的员工送货时不太注意形象:穿衣不整洁;有的敞胸露怀,卷着裤腿,躺在货物上等人;有的从车上往下扔货物;有的只顾自己方便把车乱停放;有的开快车、闯红灯或者违章驾驶。
其实,我本人倒经历过一次与上两例截然不同的事:有一次,我准备寄一个电吹风到境外。我打电话给某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由于一些技术问题,该公司上门收货三次,才把货物寄出去。我很纳闷地问他们:三次上门的成本已超过我付的运费了,你们做这个太不划算了。上门的员工笑着说:我们不会总遇到这种问题吧。别人不做或不能做的事,我们就做,这就是我们公司的独特之处。
上举事例,事情都不算大,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却以活体广告的形式告诉我应该选择哪家物流公司。
现在,物流公司拼抢客户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上至总经理,下至市场推广人员,都为争取客户煞费苦心。客户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可是客户就这么简单地被一线人员推开了。客户如果不投诉,管理层不会知道丢失客户的真正原因。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关系着公司的利益,相对来说,管理层和客户的距离比较远,和客户发生直接联系的是一线人员。一线员工的素质不仅反映了公司的服务水平,也反映了管理层的水平。发生损害公司声誉的事情,单单责备一线员工是没有用的,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把肇事的员工解雇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并不能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一个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的物流公司,其员工的“杂牌军”形象和行为,是不会吸引并赢得客户的。
三、物流专业人员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物流专业人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主要是集中在各大院校的教师,还包括一些正在攻读物流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另一类是具体的物流从业人员,这部分人集中在企业。前者是理论型专业人员,后者是实战型专业人员。
我曾经旁听过一所名牌大学MBA班(物流方向)的讨论会。参加者除了在读MBA的学生,还有一些教授。讨论会上,他们读了很多的经典案例,讲了不少吸引人的故事。当然免不了大谈特谈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的经验启示;马士基、沃尔玛的成功模式;宝洁公司的奋斗历程。然而当谈到华南地区的物流市场时,我发现他们大多没有到货运市场考察过,甚至一些人对于广州市物流公司的状况一点不知情。他们得到的信息、知识,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没有亲自调查过实际的市场运行状况,写的论文多半是援引别人的观点、例子和调查结果。显然,理论型的专业人员这种脱离实际的理论研讨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物流公司的经理、主管级的人物,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缺乏基本的专业见解。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分析、部门发展规划等对公司有关键意义的论题缺少独立的认识,写出的报告、规划多是参考别人的东西拼凑成的,因而很多都是脱离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的,所以执行起来难以有实效。

很多物流从业人员一味地迷信崇拜所谓的专家意见,热衷于谈论一些新鲜的理论;要么就是急着去考一个什么证书,以表明自己已经具有从事物流职业的能力了。总的说,研究物流业应该怎样做的比较多,但研究当前物流业的现状、存在哪些差距和怎样缩小这种差距的人很少。实战型的人员不具备一线作战能力,使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远不及他人。
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物流自动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在我曾参观过的一些物流公司中,对计算机的配置大致可分三种情况:1.全部是高档的计算机设备和高速网络。达到这样配置的主要是国内几家比较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但是,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经营决策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有限。2.有几十台性能比较差的计算机,拨号上网。这样的公司多是中小物流企业。他们多半是大物流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计算机主要用来打印一些文件和报表。3.没有计算机。这样的公司虽然名子叫做物流公司,但实际上是一些运输公司,其货源和客户都不固定,管理不规范,公司的业务管理仍是手工作业。
很难确定到底有多少家物流企业真正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国内几家大的物流公司中,处理业务的主要手段多是电话+货运单据;对外的业务联系主要依靠电话;业务活动的依据就是接受货物时填的货运单据(有的公司会把单据输入计算机)。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做法是:物流公司的网络和生产厂商的定货系统连接在一起,系统会下载订货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打印出装车单,工人根据装车单给订货商装车发货;订货商收到货物,确认无误后,在装车单上签名,交给司机带回公司存档。
物流公司的这种业务操作方式决定了业务活动还是以纸张记录为中心的。没有对货物进行数据库管理,造成了流程效率低下、成本提高。既然物流自动化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为什么在一些企业里系统的使用率低下呢?首先,系统运行不稳定。由于各种技术原因和突发事件,常常使得系统不稳定,导致数据出错,工作人员因此不敢完全依靠系统。其次,物流软件开发不成熟,应用软件不兼容,系统功能不实用,工作人员对物流系统不满意,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员工使用的积极性。再次,工作习惯。不少员工对计算机功能掌握不够熟,因而更习惯手工作业。
五、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国的物流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公司品牌、运输网络等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物流公司在管理方面呈粗放状态,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加大了公司的运行成本。在上面举例中,国际大公司可能偶尔为提高或保证服务质量而加大成本,但在众多基础管理细节上十分到位,成本自然比粗放型公司低得多。像联合包裹公司的管理制度中,一个卡车司机就有900个标准动作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而沃尔玛则定期对运行中的公司车辆进行调查,因为沃尔玛的卡车上都带有公司的特殊号码,所以沃尔玛的司机一旦违章,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车上的号码来进行报告和监控。沃尔玛的这种监管方式,明着是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实质是节省公司的费用,最终目的是降低公司的成本。
上述的种种表象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脚踏实地地做许多工作。一是要树立物流公司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体力的观念。由于物流的全过程都是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抱怨员工素质低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规范专业培训,形成一个人才梯队,物流公司应付人才流动的能力跟随市场变化的能力才会增强。三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公司,合理的、标准的、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流程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管理的基石。四是要做好日常最基本的工作。我国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忽视细节管理的工作,以至于一些很好的商业计划没有做成功。五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学习外国企业的经验,跟随物流发展的方向是应该的。但是,发展现代物流一定要按照每个公司的实际状况,采用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技术。盲目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物流技术,想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系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理论,但不拘泥于理论;要学习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但也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7、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物流行业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虽然专物流成本属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但是物流路径缺乏优化、运输方式缺乏合理分工、货物多次装卸搬运也使得物流运输环节过多,抬高了物流成本。
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物流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物流行业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
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业不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缺少对应的信息化系统。
第三,物流信息化人才匮乏,制约着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要求更高,而当前显然还难以满足需求,人才的匮乏阻碍着物流信息化普及。
第四,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加大了企业整合难度。

8、我国物流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前来说还是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物流体系,从信息处理、运输、配送、装卸搬运、仓储、库存控制、包装等各个方面大力去发展,以实现各个运营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如果想要深入了解这方面的资讯,比较推荐到2020年亚洲国际物流技术与运输系统展览会参观,可以和专业人士一起探讨交流心得。11月3-6日,就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9、浅谈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以每年16%~25%的速度增长。虽然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很快
,但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水平还比较低。据统计,大量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GPS、RFID等初级阶段,有的企业甚至连办公套件、企业邮箱都还不具备。这类企业占第三方物流企业总数的50%以上。我国的物流企业中,中小企业占了大部分。绝大多数中小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系统的企业,其信息化需求也多数属于底层需求,基础信息系统建设是现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中小企业在选购物流信息化系统时,虽然最主要考虑的是成本问题,但还要考虑企业未来的需求。大多数物流信息系统的成本较高,很多功能又用不上,但企业发展壮大之后有可能就非常需要,这就要求产品拥有全生命周期的特性,可以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拓展而进化。当今市场上,除了博科资讯,其他物流供应链管理软件厂商还不具备提供此类产品的能力,缺少适合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严重制约了这类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此外,还有一部分已经初具规模的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相比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都已经开始考虑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问题。这也是来自降低成本、加快周转等经济上的压力,目的是帮助企业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些优化通常集中在几个最能产生效益的环节,比如仓储管理、运输管理、订单管理等局部环节。这类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占物流企业总数的30%左右。但沈国康指出,这种只针对局部供应链流程的信息化建设,结果通常表现为一些孤立的信息系统,难以互联互通,实现整合。供应链的信息化整合不能仅仅满足于提供精细的分别针对分销、零售、仓储、运输等环节的软件产品,而是要旗帜鲜明地贯彻供应链一体化的思想。通过“操作层”、“决策层”和“供应链电子商务层”这一结构清晰的框架,为物流企业提供着眼于全面资源整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从上至下解决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隔鞋搔痒。已经形成系统化的物流综合管理平台的物流企业可谓寥寥无几,仅占总数的5%左右。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