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学分制
1、大学每个专业都有计算机课吗
大学里面所有的专业设置,刚刚都会有一个必修的计算机课程。现在计算机已经成了大学生必修的一个主要课程。而且没有了计算器,很多东西都没有办法去操作的,特别是以后进入了工作岗位,都需要应用计算机这些原理去从事工作。我大学同学都是历史学科,都有计算机这个必修学科。当然了,现在采用的是学分制,你如果可以去选择学科的话,只要你修过了每一学年的学分,当然可以不选择计算机课程。
2、学分制的利与弊
当今中学实行学分制究竟有什么好处和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在一定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成人大学生具有学习目的性明确,所学专业针对性强,学习自主性强等特点。但他们由于智力、能力等情况的不同,接受知识的速度进程也不同,若按学年制“统一步调”的管理方法,“吃不饱”的一部分人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吃不了”的一部分人会感到负担过重,还可能会被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淘汰。如果采用学分制,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条件,按教学要求自由选课,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多修学分,允许他们跨年级跨专业选修课程,提前修满学分者可以提前毕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放慢学习速度,在较长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所要求的课程,从而通过选修课程,使各类学生积极性都得到充分调动,学习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
2.有利于缓解工学矛盾。高等函授学生均为在职职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一切工作都纳入了市场经济竞争的管理轨道。仅以电力企业为例,实行三项制度改革以后,函授生的工学矛盾更加突出。一方面是学习时间与工作时间的安排矛盾;二是学年制教学计划安排太死,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没有回旋余地,还有所学课程与从事工作不密切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矛盾。实行学分制后,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本着“ 忙时少学”和“闲时多学”的原则,统筹安排时间,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学习,达到学习与工作两不误的目的。
3.有利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函授同普通高校一样,习惯于课程统一要求,一个模式,专业整齐划一,很少考虑到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要求,致使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产生“滞后效应”,不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这种“刚性化”的安排使学生难以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知识结构的总体设计,这与当前市场经济的人才需求显然不相适应。实行学分制,可以打破原来的专业壁垒,给受教育者以学习的自主权,学生可以根据市场经济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长选择学习课程,学生毕业后,通过自主择业,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4.有利于教学内容的知识更新。学分制以选课为特点,而人才的社会需求与市场经济发展相接轨。这就促进了教师努力开出更多更好的各种选修课,特别是要把新技术、新知识、新科研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至于开课的内容和质量,也会象市场经济中的产品一样优胜劣汰。
5.有利于促进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形成。实行学分制后,给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会出现一个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但学籍管理、教务管理工作量将成倍增加。过去学年制管理手段无法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因而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新管理制度。并尽可能采用电子计算机,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进行教学过程控制和量化管理,使管理程序化,制度规范化,质量标准化。
实行学分制的主要弊端
学分制对高等函授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从试行学校的实践结果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于学分制是以选修制为前提,势必要削减原来相当一部分必修课(其中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大幅度增设选修课。这样会导致课程划分过细,加之学生选课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学指导,选课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而易造成知识智能结构的割裂,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2.实行学分制,给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如果缺乏必要的制约,会使一些学生以取够学分为目的,专挑容易拿的学分课程。因为学分制是以学习量为计算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在质的控制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所以有可能会造成学习质量的下降。
3.实行学分制的条件是很复杂的,就其直接因素来说,有学生管理、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及教学计划管理等诸方面。高等函授教育实行起来,比日校就更加复杂,例如,函授站本来就分散在各地,加之选课过度分散,会给任课教师的数量和函授站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等函授实行学分制,会带来全方位管理的复杂性。
3、想考湖南商学院,湖南商学院的学分制总分是多少,毕业要拿多少分!还有计算机系有多少班呀?
总共要修满有一百六十多个学分的样子吧,不同专业不同,但相差不大。
毕业只要学分修满就行了,拿学位证的话对绩点还有要求。
计算机与电子工程学院分为计科和电信两个专业,计科一般5个班(北院2个),电信6个班(北院两个),每班二三十个人的样子。。
4、什么是学分制,学分制有什么利与弊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建国初期的经济等特点,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传统学年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学年制教学计划统得太死,教学方法传统化、教学过程模式单一,其最大的缺陷就是用同一个“模子”制造人才“产品”,导致“千人一面”的不良结果。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出现了多元化趋势,经济、社会呈现不均衡的发展趋势。经济的多元化和不均衡使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元化。另外,我国实行缴费上大学政策、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以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政策等,这些都要求我国高校必须改变过去单一人才培养模式,制订创新人才的培养计划,并根据社会的要求,培养社会需求的多类型、多层次、多规格的人才。1978年,我国少数高校实行了学分制。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实行学分制和双学位制。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相继从学年制逐步实行学年学分制,并很快过渡到学分制。但由于各高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目前,学分制存在着多种不同的形式,而那种完全学分制似乎很难为人们所认识、采用。
一般来说,学分制可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积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对学生来说,学分制意味着学生的成长渐渐由他人塑型转为自我塑造。在计划体制下,学生多是由学校、老师用同一个模子塑出来的,基本上是给什么吃什么,被动“哺乳”的成分多;学分制下的学生则要主动找食吃,且要主动挑自己喜欢的食物吃。学生在学期间,需要培养自制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与独立判断能力,学会自我分配时间、自觉利用时间,主动学习。应当说,学分制为开拓学生的潜能、创造力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同时学生也可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可以自己选择学科、专业、课程和学习进程等。学分制能充分挖掘学校办学潜力,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学校的办学效益。同时,学分制还能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但学分制也有缺陷,如学分制教学计划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不易保证,容易导致知识割裂;学生只要有一定的学习时间量即可获得学分,亦容易忽视课堂听课;学生很容易想方设法积累学分,争取早点毕业,从而忽视扎扎实实从事科学研究。由于学生的学习可以以学分计量,即使有了文凭、学位、学生质量也会千差万别。另一方面,学年制除了教学计划呆板、教学方法简单等缺点外,也有其自身的优点,如专业课程结构紧密,模块性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学生的整体水平高且整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易于管理等。
三、影响我国高校完全学分制实施的因素
学分制具有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学习内容的选择性、课程考察的变通性以及培养过程的指导性,然而,学分制绝不是把课程简单化成学分就行了。学分制的主要任务与内容是教育思想观念、培养计划、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新设计。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学分制学籍管理、课程管理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学籍管理指对学生学习的年限、专业要求的学分、专业课程的分类、课程学分的计算和认定等,课程管理则包括课程选修原则与程序、课程的学分与学时、课程的免修与免听、课程的考核与成绩记载、跨校选课管理等,学分的保障体系主要包括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等。学分制学籍管理是学分制管理体制中的核心和出发点,课程管理是学分制管理体制的基础,而保障体系是学分制管理成功的保障。我国现行的学分制管理体制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影响因素。
首先,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这有利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毕业,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延缓毕业时间,经济状况较差学生还可以边打工边学习。然而,学生提前毕业,如果提前一年毕业则可以,如果只几个月或半年即毕业,按目前我国证书管理规定和人事管理制度,照样拿不到毕业证书,照样不能分配工作。因此,目前各高校学习时限已放宽,但真正落实的则很少,只是为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开了绿灯,反而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这些延缓毕业学生的政治思想、学习、生活、学籍以及选课、修学分的管理都成为学校的沉重负担。
其次,学分制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了较大的自由度与灵活性。一般要求本科四年修满120—130学分,学分的计算也是按每16—18学时为1学分。但目前我国高校所要求的往往是,在四年中修满160—170甚至更高的学分。学分制要求选修课尽可能多,但我国高校教学计划中,许多课程是教育部规定的,是不能动的,如“两课”、“军事理论与训练课”、计算机、外语等。这些课程占了相当部分学分数量,再加上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不超过70%是很难的。由此,选修课的比例偏低,学分制的真正意义和目的难以达到。
第三,学分制要求教学安排具有灵活性,上午、下午、晚上都可排课,没有中午休息的习惯,每一学期都排相同的课程。而我们只是上午、下午排课,而且固定安排某些课。在排课方面,又只能像学年制一样,学生不能按照学分制的要求,自己选课,往往是今年修不上,只能等明年。也不能为一些提前毕业或延缓毕业的学生开某门特殊的课,这些学生只能按课表课程选修,如果本学期没能排上,还得等下一学期。
第四,学分制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目前,我国能让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学校寥寥无几,让学生自由选择学校更是天方夜谭。如果让学生自由选专业,那么,热门专业供不应求,冷门专业无人问津,而这些冷门专业又往往是社会上急需的。我国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期,靠市场调节就业的专业往往是盲目的,因而政府指导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学校的管理达不到学分制自由选择专业的要求也是重要原因。
第五,教学资源制约了学分制的推行。学分制的实施,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分制要求有一批高水平的、能上大量高水平选修课的教师,有高质量的选课系统、排课系统和教务管理系统,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人员。另外,还要有充足的图书资料和良好的后勤保障。目前,这些在我国某些名牌高校是可以达到的,但是对绝大多数高校来说尚未达到。
四、实事求是,选择和推行适合我国国情校情的高校学分制
从学分制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学分制是随着社会经济、科技和政治的发展而发展的,是随着高校自身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受社会体制、社会环境的限制和约束。目前,我国高校推行的学分制各有差别,归纳起来有学年学分制、计划学分制、复合学分制、全面加权学分制、整合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学分互通制等。这些学分体制各不相同、互不相通。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也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因此,实事求是地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学分制体制是相当重要的。
1.根据我国的国情来推行相应的学分制管理体制
20世纪60—80年代我国推行的学年制,的确由于学年制的体制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培养了许多国家有用人才。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WTO的加入,必然导致我国教育要与世界接轨,面向世界,迎接挑战。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必须适应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原先那种学年制的缺陷越来越突出,学分制就应运而生,顺势发展起来。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学分制,应该根据自己目前的国情来确定、探索我国的学分制。同时,学分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扯到方方面面的体制改革,如分配制度、用人制度、专业选择、选校读书等。相信不久的将来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改变。
2.各高校应根据自己学校的校情推行与之相适应的学分制体制
我国学校的发展及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各学校的校情也不同,有些学校教育资源好,有大量高水平的师资、大量的选修课和与之相应的高水平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些学校可以选择完全学分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培养人才。然而,对于教育资源较差或刚起步的学校,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的学校,即可采用过渡性质的学年学分制,不应该过分追求所谓的完全学分制。一般来讲,军事院校(美国的西点军校也采用学年制)和以培养实践动手能力为主、行业针对性强的高校也不适宜采用学分制。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学分制体制是必走之路。然而,学分制的推行是一项系统的复杂工程,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我们应从建构新的育人体制的高度去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强化学校的育人宗旨,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根据我国实际,研究各高校的情况,制定学校学分制体制的管理模式。同时。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建立优良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教学计划尽量灵活,多排、多开选修课。要打破传统排课时间的界限,同一学期或不同学期内设置重复课,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后勤和其它与教学有关的管理部门都要主动创造条件,适应学分制,提高管理水平。加强课程内容和教材建设,加强各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资源共享,提高高校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只有这样,才能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现行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学分制并不是最完善、最理想的教育管理制度。不能生搬硬套,不能全盘肯定和模仿,否则就会走弯路、吃大亏、有学者提出,通过改革学年制来达到实施学分制的目的也不是不可能的,如改革学籍管理制度中僵硬死板的做法(转专业难、年限限定等),多开高质量的选修课等,同样是可以培养出高水平的“通才”的。
5、大学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课程基本都是什么?
我也是学了计算机专业,我学的是软件工程,就给你说说我的前两年的课程。计算机这个专业数学物理少不了,高数离散大物,这都是让人头疼的科目。之后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数据结构,OMG,简直不要太过刺激。
大一的时候,刚步入大学一心想着玩,对学习这方面没有太大的兴趣,这是最忌讳的。计算机专业的基本是软件和硬件的学习,学软件的肯定要学计算机的硬件管理和组成,同样,学硬件的肯定也要设计软件的基础。软件方面的编程语言那么多,不可能去系统的讲解一个语言,一般都是讲了大概之后,就是学生们自己去学习和尝试。对于逻辑思维,计算机专业这个是必须要用到的,数据结构、编译原理和数据库。
别以为学了计算机专业就可以摆脱英语,英语还是要必修的,一般本科生都是要求要过英语四级的,最好是在大一就考过他,因为那时候你还有高三的基础,比较容易裸考过关。大一大二的大学物理,也是必修的。我学的这个软件工程,Java、C、C++、python、JSP这都是我们学过的,更比如一些软件设计模式、JavaEE体系构架与应用、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这也是在我们选修之中。另外补充一点,形势与政策这个是必学的,也是基本课。
大学一般都是采用学分制,必修的学分是不满足毕业需求的,需要学生们自己选择选修的可能去获得学分。必修课会被算作绩点,一般选修的课程不会。计算机基本课一般都是在大一大二的必修课之中,大三大四专业课比较多,因为大四之后就要面对工作。不过我不知道数字电路是不是基本课之一,反正我是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