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案例
1、联系实际战例,谈谈对信息化战争的认识。
今后的战争,将以局部战争为主,但世界战争的危险并没有消除。战争样式仍将以常规战争为主,但也不能排除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战争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向高技术化方向发展。随着高技术兵器不断出现,将会出现新的军兵种,可能出现由“天军”进行的“天战”和由“深海作战部队”进行的深海或海底作战;“机器人装备部队”,智能机器人将参战;电子战、信息战将大显身手;可见光对抗、红外对抗进行激烈的角逐。这种发展趋势,将会改变传统的战争样式与作战方法;战争的突然性、破坏性、残酷性、杀伤力和战争消耗都将空前增大;战争对综合国力的依赖增大,战争保障的任务更艰巨;作战指挥、作战协同、通信保障将更加复杂、艰巨。上述这一切,强烈地要求创造新的战争理论、战略战术。高技术战争,对人的军事、政治、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指挥才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晓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智勇双全的人,将是驾驭高技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
2、信息化战争最最经典的案例有哪战争?
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的大规模战争一共才几场……
作为案例比较经典的是海湾战争
任何一支现代化军队都会去研究海湾战争
3、请分析一下关于信息化战争的实例 比如说 伊拉克战争 科索沃战争
从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及其后的维稳作战可以看出,信息化战争有许多显著特点,如态势感知网络化,指挥控制一体化,武器平台信息化、火力打击精确化、陆海空天作战联合化、战场保障精确化、综合防护全维化等。但这些具体特点可以高度概括为:情报信息是主导,火力打击是关键,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情报信息是主导
伊拉克战争是美军21世纪进行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数十万美军部队陆海空立体协同作战的同时,至始至终以情报和信息为主导。美军充分发挥一体化的信息保障优势,空中,地面多种侦察手段综合运用,实现了实时。高效的战场监控。美军认为,高科技在这次战争中的优势并不主要体现在具体主战兵器的使用上,而是主要体现在整个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发挥的最大功能上。在战争中,美军无人侦察机、间谍飞机和侦察通信卫星能够24小时不间断地向后方指挥部发送实时的战场态势图像和情报信息。美军每次轰炸,尤其是两次“斩首行动”,都进行了精心的情报准备,从而大大提高了空袭的针对性和精度。美国陆军炮兵部队还使用AN/TPQ-36、AN/TPQ-37炮位侦察雷达及AN/TPQ-48轻型反追击炮雷达等获取目标信息。此外,美军还派出“灰狐”情报收集小组,中央情报局特工和特种部队“三角洲突击队”收集情报,定位目标、引导火力攻击,并对打击效果进行评估等。所有这些对美军提高火力打击精度和迅速取得战争胜利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主导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在战后维稳作战中,无人机在情报保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07年3月底,部署在伊拉克的美国陆军无人机已经飞行了288130个小时,约占陆军航空兵总飞行时间的18%。“影子200”是美国陆军部署在伊拉克的主力无人机,到2007年第三季度已经飞行了20万个小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目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共部署了大约570架无人机,用于侦察、监视和情报搜集,以及校正火炮和近距离空中支援。美军认为,当前的无人机提高了陆军指挥官实时侦察目标和关注更大范围战况的能力:为部队提供了更高的态势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更强的对敌意图的早期预警和部队保护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
火力打击是关键
只有情报信息是不可能消灭敌人的,克敌制胜最终还得靠火力打击。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网络化态势感知和一体化指挥控制为基础,陆海空联合火力打击贯穿战争始终。
总体火力打击概述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战争在“战斧”巡航导弹和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的空中火力打击中正式拉开序幕。在开战之目的轰炸中,为消除伊拉克防空炮火对美英作战飞机的威胁,美军使用“捕食者”无人机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伊拉克在阿马拉城外的高炮阵地,确保了联军空袭飞机和巡航导弹的安全。从开战直至4月15日攻占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空袭行动贯穿始终。联军海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舰载“战斧”巡航导弹、F/A-18C“大黄蜂”战斗机和“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空军参与空袭的主要是B-52、B-1战略轰炸机,B-2隐身战略轰炸机、F-117A隐身战斗轰炸机,F-15、F-16、“旋风”战斗机、A-10攻击机;陆军参与空袭的是AH-64D“长弓·阿帕奇”和AH-1“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美国陆军第3机步师3月24日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军交战中,曾动用32架“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对伊军的共和国卫队进行火力打击。
炮兵火力发挥重要作用
陆军炮兵火力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面战正式打响前,驻扎在伊科边境的美陆军第3机步师就使用M109A6“帕拉丁”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M270 227毫米多管火箭炮对位于巴士拉的伊军阵地进行猛烈炮击,为随后的陆军挺进伊拉克开路。在美英联军和伊军的交锋中,双方多次利用炮兵火力进行压制和反压制、阻击和反阻击。2003年3月23日,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位于幼发拉底河下游的塞马沃同伊军展开激战,并夺取了河上的两座桥梁。但伊军用炮火阻击美军,密集的火力曾令美军一度从桥上后撤,为此,美军调集炮兵对伊军火力进行反压制,其后,美陆军才得以从桥上通过。3月24日,第3机步师在巴格达外围与伊共和国卫队交战中使用M270多管火箭炮向伊军发射了30枚陆军战术导弹。上述战例说明,炮兵仍然是地面作战不可或缺的火力和“摧城拔点”的中坚力量,是联合火力打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陆军第3机步师在塞马沃受到伊军炮火压制后,之所以能够迅速调集炮兵火力进行反压制并取得成功,是因为美陆军炮兵武器装备信息化程度高、机动性强、火力猛,这些恰恰是目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炮兵武器装备所欠缺和应该尽快加以解决的。
美国《武装部队杂志》2007年第10期一篇有关野战炮兵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挥重大作用的文章总结到,野战炮兵几乎在伊拉克战争的所有作战阶段都得到了使用。在大规模作战阶段,野战炮兵为快速向巴格达推进的作战部队提供了最为可靠的火力支援,担负主攻任务的第3机步师炮兵的战后总结报告说,该师身管火炮摧毁了敌人526辆车辆、67处设施,并击毙2754名伊军人员,而自身士兵无一伤亡,装备无一损毁。在战争初期,身管火炮不同种类的弹药为机动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对联军向巴格达的快速挺进起了关键性作用。在通向巴格达的道路上,第3机步师综合运用烟雾弹和装有不同定时引信的榴弹“掩护渡河行动,清除楼顶和公路立交桥上的敌人”。由于使用了各种定时引信,炮弹能在目标上空20米的地方自动爆炸,使指挥官能够在不损坏道路、桥梁和其他基础设施(以便后续的己方部队快速向巴格达推进使用)的情况下消灭重要据点里的敌军,保证了进攻部队快速安全地通过敌方地域,这种能力是其他任何火力支援方式都不具备的。
在2004年11月为期10天的费卢杰战斗中,美军共发射了6000多发炮弹支援美军士兵和反美武装分子展开巷战,其中M109A6“帕拉丁”向距友军不到600米,甚至经常只有100~200米的地方发射了925发炮弹。一支参战部队的总结报告认为:”费卢杰战斗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当需要快速火力支援时,即使是近距离空中支援也不能取代炮兵和迫击炮的作用。尽管空中支援非常有效,但是无法像炮兵和迫击炮那样反应迅速。”
美军最近的很多作战总结报告都认为,身管火炮对伊拉克武装分子产生了威慑,并多次挫败他们对美军和联军在大城市附近的基地和作战哨所的袭击。例如,第320野战炮兵团第1营的反炮兵排在2006年摧毁了袭击马哈茂迪耶前方作战基地的半数以上的迫击炮。
另外,在阿富汗崎岖山地的作战中,第82空降师和第10山地师所属的炮兵部队共发射了7000多发炮弹以支援美军和联军作战。其中第10山地师的2门155毫米榴弹炮在2006年3月至9月共发射了3000多发炮弹,用于支援进入深山清剿隐藏的塔利班和基地武装人员的行动。在2008年5~6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24远征部队经常使用建制内的M777A2型155毫米轻型榴弹炮打击塔利班在贾墓斯尔区及其周边搭建的由泥砖混合墙体组成的作战阵地网。
防空反导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火力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伊拉克共发射导弹28枚,其中包括23枚战术弹道导弹和5枚CSS-3巡航导弹。“爱国者”制导增强型导弹和PAC-3导弹对它们实施了拦截,共成功地拦截了其中颇具威胁性的9枚(成功率约为32%),制导增强型导弹拦截了7枚,PAC-3导弹两战皆捷,拦截了2枚,对保护美英联军地面部队免遭伊导弹袭击发挥了重要作用。被成功拦截的都是战术弹道导弹,5枚巡航导弹则无一被拦截。虽然还有19枚导弹没有被拦截,但基本没有造成伤亡。美军战后披露,这主要是因为“爱国者”防空反导部队通过对这些导弹的飞行轨道进行评估,确定它们根本不会构成任何威胁,从而主动放弃拦截。但美军承认至少有1枚“泡泡纱”反舰巡航导弹低空飞行逃过了“爱国者”雷达的侦测而突防成功,造成几人轻伤。这说明“爱国者”在对付巡航导弹方面尚有欠缺。
精确制导武器是主角
为了提高空袭精度,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伊拉克平民的伤亡以免在国际上造成被动,美英联军在空袭中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占68%(在战争初期的“斩首行动”中使用的全部是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则分别占8%、30%、60%。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所有战斗机都能够发射精确制导武器,而海湾战争中只有20%的战斗机具有这种能力。为了加强空中打击和地面作战的高度协同一致,美军战机除对预先侦察确定的目标实施有计划的攻击外,还以约1/3的兵力在空中待命,随时听从地面部队的召唤进行实时精确打击,美军理论界把这种战法称为“精确闪击战”。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迅速而准确地摧毁了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防空设施和精锐的共和国卫队,为地面部队迅速攻占巴格达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战后和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作战中,美国陆军野战炮兵刚刚列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和制导火箭弹更是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7年5月5日,驻伊美军第82野战炮兵团第1营使用M109A6首次发射了2枚精度在10米以内的“神剑”精确制导炮弹,这两发炮弹相继直接命中并击穿位于巴格达北部地区被怀疑隐藏有伊拉克武装分子的一个单个房间的房顶。
精度在10米以内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曾于2005年8月成功摧毁了50千米外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分子的目标。其精度完全可以胜任危险距离(600米)内的火力支援任务,甚至能够在距友军部队200米内的地方安全爆炸,因而非常适合城区作战和复杂地形作战。从2005年7月装备驻伊美军到2007年7月,美国陆军已在作战中使用了180发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其中98%的制导火箭弹都精确地命中并摧毁了目标,只有3发火箭弹虽然精确命中了预定目标,但却发生了明显的战斗部故障。
美国陆军公布的数字表明,截止2008年9月30日,共有942发各种类型的制导火箭弹用于作战和试验,美国陆军用了637发(其他为英国陆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其中,454发用于对付预先计划目标,183发用于根据火力呼唤随时支援前线接敌作战部队,多数(608发)是在城区作战和平叛行动中使用。
2008年8月底~9月初,英国陆军的M27081多管火箭炮在阿富汗赫尔曼德省一次为期4天的作战任务中发射了30多发配用双模(着发,延迟)引信的XM31整体战斗部式制导火箭弹,用于精确压制威胁联军车队的敌方阵地。
结语
在以伊拉克战争为典型的信息化战争中,信息和火力相辅相成,建立在情报信息基础上的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使火力打击精确高效,而自身就大量采用信息技术的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制导弹药对目标精确高效的毁伤则使网络化态势感知,一体化指挥控制和精确化目标定位具有了实质性意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陆军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应多借鉴美军的实战经验,在重视一体化C4ISR系统建设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大火力打击手段,尤其是炮兵信息化作战平台和精确化弹药的发展力度。
4、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战争阶段,并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经历的战争阶段包括: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
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4)信息化战争案例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
2、急剧升值的信息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战争是以争夺战场“制信息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攻城略地已经成为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在信息化战争中,地理目标日趋贬值,信息资源急剧升值,争夺“制信息权”将成为敌对双方对抗的焦点。拥有信息资源,握有信息优势,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3、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战场空间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从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了外层空间,而且一种新的作战空间——信息空间正在悄然形成。
4、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
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二是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三是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5、非接触交战的作战行动样式。
战争实践证明,实施非接触作战具有许多优越性:一是能够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二是战争突然性增大。三是能提高生存能力,减少伤亡。四是战争的政治风险小。
非接触作战能够在与对方不接触的情况下有理、有利、有节地实施打击,作战行动易于控制,可避免深陷战争泥潭,以较低的风险达成有限的战争目的。
5、几个有关信息化战争的例子,要详细一点的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6、当代信息化战争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 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7、信息化战争代表性战例对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有哪些启示?
信息抄化战争VS中国国防信息战争,顾名思义是信息时代的战争,其作战工具、作战手段、作战样式、作战形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战争的新特点,显露出自身的特殊规律。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我们从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要求的实际出发,以新的防御战略指导思想,以谋求理论创新、科技强军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人才战略工程为保障等作简要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