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事业电子政务和信息化
1、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 政府信息化的关系和区别
电子政务的重点在于“政务”,即政务的电子化。电子政务的包含了电子政府与政府信息化,而电子政府也是政府信息化的一个外在表现。政府信息化包括政府间的电子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对公民的电子政府。
1、范围上的不同。
电子政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行政领域,具体为: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很少涉及到司法、立法等方面,在我国尤为如此。而电子政府的内容将要广泛的多,如立法、选举、司法、监督等活动,都渗透着电子化的涵义。
2、概念不同。
电子政府是现有的政府机构在开展电子政务的过程中,对现有的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重组之后所重新构造成的新的政府管理形态;
电子政务是从政府业务角度上讲的,是政府机构应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通讯手段,将管理与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
政府信息化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突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3、理念上的不同。
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或者其核心的价值就在于政府通过电子化的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和完善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基本内容就是政府对内部管理、政府之间连通、政府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和对公众的公共服务等方面。
电子政府将实现的是扁平型网络结构、分权化、无缝隙的政府这就意味着公众参与、公众。
政府信息化在电子政务的优越公共服务基础上,超越政府服务的范畴,实践民主化政治的理念。
2、教育电子政务和教育信息化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L
3、国家对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要求有哪些规定。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4、电子政务与电子政府、政府信息化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政府信息化类似OA
5、简述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展望
第一,服务型政府改革目标的确立,对以服务为宗旨的电子政务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空间。大家注意到,在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对我国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就定位为服务型政府。我理解这个服务型政府首先应该是在法制框架下运行的政府,也是对社会承担责任的政府,当然也应该是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这个目标整体上反映了我们政府的宗旨、理念和价值,是一个大服务的概念和目标。这个大目标的确立,必将对服务为宗旨的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前景。这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有更多的应用于社会、服务于大众、服务于企业,或者服务与应用相结合的信息化系统被创建,有更多有创意的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将会诞生。这对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必将产生重要影响。第二,适应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的调整,将成为电子政务建设发展中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新课题。大家看到,这次在十七大政治报告在阐述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时,一个重要思路,就是按照决策、执行、监督三者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建立政府权力结构,确立政府的运行机制。这种改革思路的变化,意味着将来有可能通过整合,把政府不同部门的功能相对分化,有的的部门主要行使决策权,有的部门行使执行权,有的专门行使监督权,使三者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按照这样的思路,构建政府的权力结构,确立政府运行机制,意味着我们的政府组织架构和过去传统的组织架构可能发生一些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我认为会很深刻影响到电子政务的系统构建。假如这样改革思路在一些部门付诸实施,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构建的一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也要随着部门调整,进行系统调整,这可能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能不能按照政府组织架构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反映,这是未来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三,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政府要按照大部制管理的要求,也会深刻的影响到电子政府政务系统的模式和信息资源的采集、共享和利用。那么,什么是大部制的管理思路呢?我们认为,大部制的管理就是按照政府职能交叉,业务相近的政府部门进行适当的整合,使其由一个部门来管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同时在一个大部内,又可能进行功能分化,有的机构行使决策权,有的行使执行权,有的执行监督权,等等。我们前面讲是一级政府结构中的部门相对分工,这个意思是,整合以后大部内部,也可能从功能上合理分工。可以肯定地讲,大部制管理思路的确立,必将对未来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产生影响。特别是电子政务的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的利用以及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契机。按照大部制的要求,统筹政府的信息资源,将受到更多的关注。第四,顺应调整中央垂直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的权力关系,为进一步解决电子政务信息化的条块分割,实现上下对接提供了重要机会。如果我们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十七大报告里对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条块关系,提出了明确的改革思路。这几年,我们感受到的一个基本情况是,中央垂直管理的部门越来越多,如海关、税务、工商、质检、环境、药品食品监管等,所有这些机构都实行了垂直管理或者省级以下的垂直管理。那么,对地方政府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可动用的资源越来越少,很多被中央垂直管理了,我们这些主要垂直管理部门构建运用系统的时候大部分是条条的,甚至是各自为政的。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权力关系,如何解决条条和块块的电子政务系统关系,一直在困扰着我们。值得关注的是,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条块”方面的权力关系,并进行改革,这为解决电子政务系统方面的“条块”系统对接,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契机。换句话说,我们要抓住这个机会,从根本上找到一条有效的解决电子政务系统条块分割的办法和思路。第五,配合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信息公开对电子政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将正式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对所有政府机构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基本精神,今后基本上要作到“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这就意味着,不仅政府要主动公开大量的政务信息,而且老百姓、企业可以主动要求政府公开一些需要知道的信息。我认为这政府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挑战。如何应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施行,对整个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了很重要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从理念、手段、方式等各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当然,首当其冲的,就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过去,在信息化公开方面,应该说政府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用老百姓的话说,政府想公开就公开,不想公开就不公开,这种思维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后,就完全行不通了。因此,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不仅影响政府信息服务手段和方式,更重要是要直接影响到政府的行为。否则,政府随时可能成为被告的对象。这也同时意味着,政府将按照条例、的基本要求,大量主动地公开政府的各种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原则、结果等诸多信息,而且要随时接受社会成员或机构对一些可以公开信息的特定服务,从而使政府提供信息服务的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这对电子政务的信息服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第六,配合大部制管理模式的推进和跨部门应用的协同,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业务线”思路将被越来越多的机构所认同。“业务线”思路是目前解决电子政务中跨部门业务协调的一种重要解决方案。其基本要义是,将一些受众面广、多个政府部门共同完成的审批或者办事项目,提取出来,统一设计、统一建设,最大限度地避免部门各自为政,每个业务线有可以包含若干个重点系统,以此保障各个部门在网上实现无逢对接,实现网上协同。比如,美国在解决网上跨部门业务协同问题时,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按照业务线、重点系统等不同的类型进行统一规划和建设。我认为随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深入,有关运用“业务线”的思路解决跨部门业务系统建设的思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只有这样,才真正有可能实现,电子政务的一些重要服务项目,不因为政府机构的合并、整合而废弃,使其具有可扩展性和弹性。这是我们有可能解决中国管理体制下电子政务跨部门业务应用的一个重要途径,也可以避免结构性浪费,值得我们认真探索。第七,为了提升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电子政务围绕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等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将会有新的发展。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未来的政府管理中,将特别强调政府的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功能上的分化。这种功能分化,将要求我们在重视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的同时,要把电子政务的决策支持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的构建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些系统虽然主要是为领导机构指挥管理服务的,但都是跨部门的,甚至是跨系统的。可以预期,2008年,有关这方面的系统建设,将受到更多的重视。因为在一些地方,这方面的系统已经发挥了重要成效。比如,北京市构建统一的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就发挥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从这几年北京之所以再也没有因为下雨、下雪等恶劣天气出现全城性瘫痪,就与这套系统发挥的作用直接的有关系。如果你开车,北京的某一个地方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挤,你就可以收到相关的短信息,提示你现在什么地方堵车,这套系统把手机短信与整个应急信息平台整合到一起了。第八,为了改变电子政务系统运行中的双轨问题,2008年,有关电子政务建设中法规的清理和修订,将会有明显的推进。一个基本事实是,许多地方都构建起很多的网上受理和办事系统,但在运行中,基本仍然是“双轨制”:一方面网上可以受理、查询甚至办理,但在法律法规没有跟进的情况下,纸质的文件还无法取消,法制建设滞后于电子政务的系统建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需要在实践中改进。第九,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前台统一,体现以人为本”,“后台整合,强化互联互通”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将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关注,而关注的内容不仅仅体现在要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而且要进一步体现“前台统一、后台整合”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也就是说,政府门户网站前台有多大功能,最终取决于后台的整合和互联互通。要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不能各自为政;而后台要通过互联互通提供强大的支持,这样的门户网站才有更强大的三重能力。这就是要真正提高政府门户网站的信息服务能力、网上办事能力和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能力。第十,探索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律,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入。应当看到,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和实践,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总体来说,探索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律,才刚刚开始。如何在实践中走出一条“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如何在中国这样一种体制下探索中国电子政务的基本架构,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前几天在北京大学举办了一个“电子政务架构”的研讨会,大家提出了许多很好的看法,值得总结。这中间,既包括电子政务建设道路,电子政务的基本架钩,也包括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管理体制等保障体系。因此,探索在中国体制下电子政务的“低成本、集约化、见实效”的电子政务建设道路,做到少花钱,办大事,并让这条建设道路与我们保障机制有效对接,是我们在2008年需要共同努力的目标。(作者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部教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本文是作者在2007年12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IT”两会电子政务论坛上的讲演。)
6、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有哪些区别?政府信息化都包括哪些目标
1.办公手段不同
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信息交换的网络化是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最显著的区别。传统政务办公模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脑不仅进人企业和政府机构,而且还进人了千家万户,这为人类社会进人信息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因特网几乎以连年翻番的发展速度在全球推广应用,电子邮件可以在瞬息之间将大量资料发往世界各地。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信息革命,一边是个人电脑和其他智能设备进入企业、政府机构和百姓家庭;一边又将全球的信息设备通过因特网互联,使人们可以随时传递、交换和共享各种信息资源,加快了信息交换的速度,提高了信息利用的频率,使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进人信息时代。可以说,信息时代因特网在发挥政府职能和实施政府管理方面均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政府通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网络发布的信息,远比以往通过纸质介质发布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形式灵活。
2.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实现行政业务流程的集约化。标准化和高效化是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与传统政务的重要区别。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那低颀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标准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因此,电子政务的实施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政府的运作方式,使现代政府办公更加高效、快捷、方便。
3.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直接与公众沟通是实施电子政务的目的之一,也是与传统政务的又一重要区别。传统政务容易疏远政府与公众的关系,也容易使中间环节缺乏有力的民主监督,以致发生腐败现象。而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和最终目标是政府对公众的需求反应更快捷,更直接地为人民服务。政府通过因特网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办事章程和各项政策法规,提高办事效率和执法的透明度,促进勤政廉政建设;同时,普通公众也可以在网上与政府领导人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反映大众呼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更便于发扬民主。
政府信息化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政府部门内部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办公;
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企业和大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互动。
推行电子政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支持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信息技术正以空前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不可阻挡地改变着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电子政务不仅是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社会的核心构成部分。政府作为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者和推动者,必须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主动融入发展潮流,把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与政府管理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7、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在概念上和业务范围上有区别吗?有和区别?谢谢!
电子政务与政府信息化有着密切联系。如果说,政府信息化强调的是一个过程,也就是说,作为凌驾在社会之上的权威公共部门,政府在整个信息化的过程中,其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并要率先实现信息化,那么,电子政务则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具体途径。也就是说,通过在政务活动中不断地扩大电子政务的范围,逐步推动政府信息化水平由低向高发展。从这意义上说,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具体政务功罪电子化的过程,也可以说,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一种手段。
8、什么是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发展的驱动
● 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大事,必须按照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决策,统一部署,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
研究和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 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具体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业务系统和信息库建设项目,按《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建设任务》规定的分工组织实施;为了保证电子政务建设的顺
利进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要在近期内,协同或组织有关部门,加快电子建设的标准体系和安全规范的制定,明确提出统一的地址、域名、路由、信任和密码体系、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规范,为各部门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创造条件。
● 稳步推进,不搞重复建设
各部门和部门要按照本指导意见,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制定规划,积极稳妥的做好点在政务建设工作,特别要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和业务系统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逐步规范业务流程,增加网上业务,加强服务和公共管理。各地方要按照统一要求,加快整合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建成或调整
为与中央政务网络标准一致的省市政务统一网络平台,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现有网络平台条件,不搞重复建设。
● 利用统一网络平台
各部门已经建设的业务系统和网络,要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抓紧调整,逐步规范和完善,实现原有系统与统一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新建的业务系统,原则上要利用统一的网络平台。
● 规范试点
电子政务建设要抓好试点与示范工作,统筹规划、明确重点、抓出实效,防止一哄而起、盲目追风。国办和科技部等有关部门已经开展的电子政务试点和示范工程,要根据本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和要求,进行调整,逐步纳入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规划。
● 保证建设和运行资金,做好项目管理
电子政务建设所需资金,采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中央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从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安排;中央电子政务系统建成之后的运行经费,由财政部有关部门在预算中予以安排。地方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资金和运出的电子行经费,由地方政府负担。对确有困难的地区,中央财政给与一定补助。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加快推进本文件所提政务建设项目,有关职能部门要做好立项审批的前期工作、项目审批、采购招标、监理和验收工作。
● 创造有利于电子政务的外部环境
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建设技术政策,实施有利于国内信息产业发展的采购政策,创造好的外部环境,促进国内软件和系统集成产业的发展;制定电子政务项目概算标准,保障进行维护和培训经费,特别要合理确定和提高软件费用占项目总投资的比重;研究建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机制。
金鹏信息智慧城市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