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的起源
1、信息化战争诞生及发展历程和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1、作战力量;2、武器系统信息化;3、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4、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5、作战方式多样化;6、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7、非接触的作战行动样式。——军事知识篇。
2、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演变过程
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迫使进程加快。(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信息化战争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多兵种的有机结合。(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6)战争耗资巨大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3、信息化战争概念最早谁提出的?
沈伟光。
信息战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一位参加过作战的中国军人沈伟光首先发现并提出的,浙江大学1990年出版了世界首部中国人沈伟光著的《信息战》论。
1991年的海湾战争由美国等多国部队在战场上进行了首次实践。国外1992年美国国防部颁发的《国防部指令》提到了信息战。信息战不只是一些能力,它要与网络空间结合以发挥威力。
(3)信息化战争的起源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所描述的战争形态有以下6种表现:
①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
②以信息为主要战略资源;
③以信息中心战为基本作战方式;
④以争夺信息资源为战场目标;
⑤以信息化武装力量为主体;
⑥实行以信息化军事理论为基础的战争指导。
4、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概述的国家
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是一位非西方人——中国的沈伟光先生。”沈伟光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最早提出“信息战”概念的人,而且早就出版了世界第一本名为《信息战》的专著,他是全球信息战理论的创始人!写出《信息战》专著的沈伟光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职业研究者,而是国务院的一名普通公务员。
一、提出信息战概念。认为从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战,不是单纯的作战样式、方式的改变,而是战争形态的改变,并带来作战指导思想的巨大变化。其要点:战争战略目标的“软化”;信息威慑成为新的威摄手段;军队的行动取决于制信息权;作战目标的选择以打乱敌方决策程序为主;火力运用从打覆盖面转为“点穴”;指挥体系趋于扁平化;信息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全民战;谋略的运用更加丰富多彩。随后,又提出“遏制信息战——知识军事的时代使命”的重大课题。
二、提出新的战争观。认为“少流血”、“不流血”的战争已经出现,战争的非暴力属性已经被揭示;战争不仅是政治的继续,也可能成为非政治群体、甚至个人谋取利益、显示其存在的一种手段;“消灭敌人,保存自已”的战争目的正在变为“控制敌人,保护自己”,寻求利益平衡点;战争性质已很难用正义或非正义来区分,带有多元的色彩。
三、提出建议信息时代国家安全体系。认为军事威胁不只是大兵压境,来自网络威胁同样值得警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应学会利用各种传媒打信息战;网络上的经济打击应引起高度重视;“文化侵略”、“生态侵略”将成为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早在15年前,他就提出“信息边疆”的概念,近几年提出“信息边界的理论,呼吁建设精神武装,建立信息警察和信息防护部队。
四、提出思维战、领导者战争等理想战争的设想。认为在可预见的将来,还无法想像战争先于人类而消亡,但把握、延缓、遏制战争的爆发和升级是可能的。设想把战争局限于“信息”和“思维”的范畴,至多以比试、竞赛、虚拟的方式,甚至带有观党、警示的作用。
五、提出培养“能够回家打仗”的军事人才。认为信息技术的通用性填补着军与民的鸿沟,信息战模糊了战场与社会的界限。那些电子、计算机、信息工程专家,一旦站在军事战略的高度上观察、思考,就可能成为新的战争舞台上真正的英雄。因此,他一直在筹划建立我国第一个信息战研究所,制定信息战遏制战略,完善信息战理论,培养信息战研究人才;同时在一些军内外高等院校开设课程,普及信息战知识,造就一大批21世纪国防建设的急需人才。
凡是战争都离不开信息,现代战争是信息主导的战争,信息在战争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地位和作用。信息与作战武器平台相结合,产生了信息化武器,可极大地提高武器平台的打击精度和作战效能;指挥官利用信息,可用多种信息化指挥手段及时指挥和调整部队,以夺取作战胜利。
信息战主要包括情报战、电子战、网络战、心理战、精确作战以及信息欺骗、作战保密等。
信息作战的实质是以信息能为主要作战手段,以“信息流”控制“能量流”和“物质流”,剥夺敌方的信息优势,保持己方的信息优势,进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或“少战而屈人之兵”的作战效果。
由于信息作战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作战样式”,因此它与机械化战争有明显的不同。
一是作战目的不同。信息战把控制“信息流”、打击对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信息网络和夺取信息优势作为主要任务和打击的重心。而以火力打击为主的机械化战争,主要把摧毁和歼灭对方的飞机、坦克、大炮和舰艇等有生力量作为主要作战目的。
二是作战力量不同。信息战是以全员整体力量进行的整体作战。任何一个懂信息、网络的人都可以成为信息战战场上的一名“斗士”。而机械化战争,作战力量主要是以钢铁和火力武装的陆军、海军、空军、导弹和特种作战部队。
三是作战环境不同。信息战的战场空间除传统意义的陆、海、空、天外,还包括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战场是“无疆态”。而机械化战争主要立足陆、海、空、天等有形的物质战场环境来作战。
四是作战的本质不同。信息作战是以攻击敌认知能力为本质特征的作战,最终影响敌方人员特别是战争决策者的思想,使其放弃对抗,停止作战。而机械化战争的本质是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夺占对方的领土和阵地。
信息作战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金钱与人才之战。信息作战作为现代战场新秀,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其无形利刃的强大功效不仅使其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代名词,同时也给信息作战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然而,其涉及民用信息基础设施之多,对信息技术高、精、尖人才需求之迫切,技术保障要求之复杂,注定了信息作战对经济的消耗将更加巨大。
5、求信息化战争的发展历史
讲起信息化也就从互联网的最初诞生开始吧!1974年美国有了区域互联网(主要用于军事)而实际信息化战争是在海湾战争开始的,一直到今天不段发展!
6、信息化战争是谁提出来的????
1995年钱学森教授提出“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另外,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回事。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应该是海湾战争了,那次战争全维全向,高科技,信息化(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后来的美伊战争也是信息化战争,现代大国对小国或者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是信息化战争,这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是从战役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小战役中都是信息化的
信息战争,目前还没有看到。所谓“信息战争”是指利用和围绕信息的没有硝烟也不真杀实砍的战争。
7、信息化战争名字由来
1995年钱学森教来授提出“信息源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当人类逐步从工业社会迈向信息社会时,信息化战争也悄然登上了战争舞台。
另外,信息战争和信息化战争是两回事。第一次信息化战争应该是海湾战争了,那次战争全维全向,高科技,信息化(基于当时的条件下),后来的美伊战争也是信息化战争,现代大国对小国或者大国之间的战争基本都是信息化战争,这是从战略角度来看不是从战役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小战役中都是信息化的
信息战争,目前还没有看到。所谓“信息战争”是指利用和围绕信息的没有硝烟也不真杀实砍的战争。
8、信息化战争初步形成的时期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进入21世纪,高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和作战方式的演变,促进了军事理论的创新和编制体制的变革,由此引发新的军事革命。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