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化建设要求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 试行对教师提出哪些要求
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与态度
(一) 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应用意识
1.具有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行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关注新技术发展并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意识。
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专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编辑
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
2.理解教育技术的主要理论基础。
3.掌握教育技术理论的基本内容。
4.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
4.掌握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5.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应用与创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教学设计与实施
1.能够正确地描述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并能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
2.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
3.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能应用技术开展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过程的评价。
教学支持与管理
1.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
2.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管理。
3.能在教学中对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4.能在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
科研与发展
1.能结合学科教学进行教育技术应用的研究。
2.能针对学科教学中教育技术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
3.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业务知识,发展自身的业务能力。
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就学习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就学生情况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广泛开展合作与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教育管理人员就教育管理工作进行沟通。
5.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在教学资源的设计、选择与开发等方面进行合作与交流。
6.能利用技术与学科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就教育技术的应用进行交流与合作。
社会责任/《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公平利用
努力使不同性别、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在学习资源的利用上享有均等的机会。
有效应用
努力使不同背景、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健康使用
促进学生正确地使用学习资源,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规范行为
能向学生示范并传授与技术利用有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和伦理道德观念。
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与态度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推动在管理中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2.具有推动在教学中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的意识。
3.具有支持教师运用教育技术不断丰富学习资源的意识。
4.具有密切关注新技术的价值并不断挖掘其教育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促进对教学资源的利用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2.具有促进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促进对教学效果与效率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意识与态度。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实现管理能力与个人素质不断提高的意识与态度。
3.具有利用教育技术为教师创造终身学习环境的意识与态度。
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4.掌握绩效技术、知识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
4.掌握课程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
应用与创新
(一)决策与规划
1.制定并实施教育技术应用计划以及应用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条例与法规。
2.能够根据地区特点和实际教育状况,宏观调配学习资源,规划和设计教育系统。
3.能够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和统计数据辅助决策过程。
(二)组织与运用
1.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保证教育技术应用计划的贯彻和执行。
2.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促进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建。
3.能组织与协调各种资源,支持信息化的教学活动。
4.能运用技术辅助教学组织和教学实施。
(三) 评估与发展
1.能使用多种方法对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2.能运用技术辅助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评价。
3.能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技术体系的不断改进,支持技术的周期性更新。
4.能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为教师、学生和管理者的发展提供更多机会。
5.能充分运用技术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并为教师提供教育技术培训的机会。
(四)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学人员就教学工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技术人员就学习支持与服务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家长及学生就学生发展与成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事就管理工作进行合作与交流。
社会责任
(一)公平利用
能够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二)有效应用
1.能够促进学习资源的应用潜能得到最大化的发挥。
2.能够促进技术应用达到预期效果。
(三)安全使用
1.能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
2.能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
(四)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信息道德的宣传与教育。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与言论。
3.具有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并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这种知识产权。
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意识与态
(一)重要性的认识
1.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推进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重要作用。
2.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能够认识到教育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
(二)应用意识
1.具有研究与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识。
2.具有利用技术不断优化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意识。
3.具有积极辅助与支持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
4.具有不断尝试应用新技术并探索其应用潜力的意识。
(三)评价与反思
1.具有对技术及应用方案进行选择和评价的意识。
2.具有对技术开发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具有对技术支持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具有对教学资源管理进行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终身学习
1.具有积极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以提高业务水平的意识。
2.具有利用教育技术进行终身学习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的意识。
知识与技能
(一)基本知识
1.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技术的发展趋势。
2.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
3.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通信的原理与应用。
(二)基本技能
1.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
2.了解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
3.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
4.掌握教学媒体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5.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
6.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
应用与创新
(一)设计与开发
1.参与本单位教育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整体规划与设计。
2.能够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能够收集、整理已有学习资源并设计与开发符合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
(二)应用与管理
1.能够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2.能够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3.能够对学习资源与学习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
(三)评估与发展
1.能够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
2.能够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并反省自身的技术服务和业务水平。
3.能够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并提出发展建议。
4.能够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
合作与交流
1.能利用技术与教师就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交流。
2.能利用技术与管理人员进行交流。
3.能利用技术与学生及家长进行交流。
4.能利用技术与同行及技术专家进行交流。
社会责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公平利用
能够通过有效的统筹安排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学习资源得到良好发展。
有效应用
1.能不断加强信息资源的管理。
2.能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的有效性。
安全使用
1.努力提高技术应用环境的信息安全。
2.能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安全、可靠的技术服务。
规范行为
1.努力加强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规范管理。
2.努力规范技术应用的行为方式。
2、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应该是系统的,具有先进性、标准性'实用等特点。
益教教育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基于硬件网络设施、应用支撑体系、公共平台、应用系统、校园门户、数据库等方面的建设
3、您对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教技中心、计财、校建、普教、督导等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工作的分类指导、技术支持、工程验收。各中小学要落实电教机构,组织配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落实经费筹措。
争取财政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金或拓宽社会捐助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渠道;自筹与统筹:学校生均公用事业经费10%以上用于教育信息化。学校要做好信息化的具体规划、计划,落实好信息化基本建设,县统筹协调安排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
(三)抓实队伍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师:通过实施各种培训项目尤其是网络平台培训及考核,继续加强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全员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
(四)深化应用研究。
坚持每年组织优秀课件、论文、资源应用优质课、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远程协作学习等评比,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开展各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立项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下载应用资源,学校每学期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成功上传1套以上优质原创学科课程资源(按学科册次章节内容成系列整理,类别含课件、教案、试卷、教学视频等)。
(五)重视示范引领。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与辐射引领作用。
(六)完善评估管理。
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考核。
4、学校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流动不畅,利润不够,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清楚,标准化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此外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尚未形成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战略部署。同时目前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各行其是,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网络教育需求;资源分散,标准不一,缺乏有效整合与共享;信息化人才培养不适应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与农村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不高。
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是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四大主要需求,需求的类型正在由硬转软。
慧聪行业研究表明,从信息化厂商的角度出发,所需要关注的需求主要有三点:
一、教育采购的成熟化带来对系统集成的需求
由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行业用户如今已开始更多考虑应用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系统建设和采购标准上日趋理性。
从教育的采购来看,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基础设施是建设的重点,市场表现为以旺盛的硬件采购带动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基础建设的基本成型、用户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加深,在一种应用上配置解决方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重点问题。现在的项目不再单纯是硬件或者软件的采购而是一整套系统的招标,这也正式系统集成商的强项所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阶段的核心需求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应用推广阶段的核心需求就是解决“怎么用”的问题,抓住了这一轮的市场机遇,那么就等于占领了用户资源,获得的是持续收益,而不是像基础建设阶段的一次性收益。
二、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要求精准的市场细分
目前教育信息化水平区域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与农村差距进一步拉大。针对地区分布广、需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更加细分市场,为不同需求准确定位,以控制成本投入,实现效率最大化,避免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浪费现象。这就需要提供IT厂商能够提供最科学的方案和最全面的服务,这其中,除准确、科学的需求定位外,包括产品供应、售后跟踪服务等也是信息化进程能否进一步推进的关键。
随着教育行业进入高速普及期,IT教育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同时在教育行业内的各种个性化需求也日益显现。面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形势,要求IT厂商必须能深刻把握教育行业个性化需求,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产品和方案的提供能力,由此,一批在资金、管理运作等方面突出的优秀厂商必然会脱颖而出,最终形成在教育行业的寡头竞争。
三、高教信息化建设对专业存储系统的需求
高教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开始最早的行业之一,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从数据保护的进程来看,高教的信息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计算平台的电子化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局部集中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整合信息管理阶段。这个阶段,高校希望构建一个整合的信息网络,以承载行政管理、电化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电子收费等不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以及数据访问效能的需求都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的存储系统成为整个网络系统构建的必须。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需要关注的需求如下:
通过对各类学校进行调查访问,慧聪行业研究发现有41.35%的教师希望能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方便地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案,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26.32%的教师期望学校能够建设校园网,不仅方便老师、家长、学生三者间的沟通,也方便及时发现工作上的问题。另外有20.3%的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构建一个方便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还有部分教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建设,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开设远程教育,使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学课件,减少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繁琐工作。有个别教师则认为目前还没有很好地普及电脑和电脑知识,应该首先普及电脑和相关知识,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认清目前教育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在厂商方面,应加强系统集成的能力,提供硬件的同时能够根据教育用户的需求提供适合的软件、全面的培训以及优质的服务;而在学校方面不应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避免因为软件和应用跟不少而导致的设备闲置浪费。厂商和用户两方面都应深入了解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实现信息化厂商的利益,也能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
5、学校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是什么
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在从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阶段转向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和知识资源的开发利用阶段,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不足,流动不畅,利润不够,效益不高,体制机制不清楚,标准化等方面都不够完善。此外教育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低;产业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目前尚未形成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的战略部署。同时目前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体制不顺,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和统一管理,各行其是,重复建设现象普遍。基础设施建设不适应网络教育需求;资源分散,标准不一,缺乏有效整合与共享;信息化人才培养不适应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与农村学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服务水平不高。
网络教学系统、教育资源管理系统、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信息课程自动测评系统是目前教育信息化的四大主要需求,需求的类型正在由硬转软。
慧聪行业研究表明,从信息化厂商的角度出发,所需要关注的需求主要有三点:
一、教育采购的成熟化带来对系统集成的需求
由于目前教育信息化已进入应用转型的关键时期,教育行业用户如今已开始更多考虑应用的问题,在资金投入、系统建设和采购标准上日趋理性。
从教育的采购来看,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初期,基础设施是建设的重点,市场表现为以旺盛的硬件采购带动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基础建设的基本成型、用户对教育信息化理解的加深,在一种应用上配置解决方案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一个重点问题。现在的项目不再单纯是硬件或者软件的采购而是一整套系统的招标,这也正式系统集成商的强项所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阶段的核心需求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现在应用推广阶段的核心需求就是解决“怎么用”的问题,抓住了这一轮的市场机遇,那么就等于占领了用户资源,获得的是持续收益,而不是像基础建设阶段的一次性收益。
二、教育信息化需求的个性化要求精准的市场细分
目前教育信息化水平区域不平衡是不争的事实,城市与农村差距进一步拉大。针对地区分布广、需求分化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更加细分市场,为不同需求准确定位,以控制成本投入,实现效率最大化,避免出现高投入低产出的浪费现象。这就需要提供IT厂商能够提供最科学的方案和最全面的服务,这其中,除准确、科学的需求定位外,包括产品供应、售后跟踪服务等也是信息化进程能否进一步推进的关键。
随着教育行业进入高速普及期,IT教育市场的空间越来越大,利润越来越薄,同时在教育行业内的各种个性化需求也日益显现。面对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形势,要求IT厂商必须能深刻把握教育行业个性化需求,具备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以及产品和方案的提供能力,由此,一批在资金、管理运作等方面突出的优秀厂商必然会脱颖而出,最终形成在教育行业的寡头竞争。
三、高教信息化建设对专业存储系统的需求
高教是中国信息化建设开始最早的行业之一,也是目前信息化建设最为成熟的行业之一。从数据保护的进程来看,高教的信息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基于计算平台的电子化管理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局部集中建设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整合信息管理阶段。这个阶段,高校希望构建一个整合的信息网络,以承载行政管理、电化教学、科研、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电子收费等不同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且对于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以及数据访问效能的需求都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专业的存储系统成为整个网络系统构建的必须。
从学校的角度出发,需要关注的需求如下:
通过对各类学校进行调查访问,慧聪行业研究发现有41.35%的教师希望能实现网上教学资源共享,这样可以方便地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案,以便更好更快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26.32%的教师期望学校能够建设校园网,不仅方便老师、家长、学生三者间的沟通,也方便及时发现工作上的问题。另外有20.3%的教师希望学校能够构建一个方便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还有部分教师希望能加强多媒体设备的建设,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容易让学生接受;开设远程教育,使教学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教师提供专门的教学课件,减少教师自己制作课件的繁琐工作。有个别教师则认为目前还没有很好地普及电脑和电脑知识,应该首先普及电脑和相关知识,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认清目前教育教育信息化所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在厂商方面,应加强系统集成的能力,提供硬件的同时能够根据教育用户的需求提供适合的软件、全面的培训以及优质的服务;而在学校方面不应片面追求硬件设备的先进性和网络建设一步到位,避免因为软件和应用跟不少而导致的设备闲置浪费。厂商和用户两方面都应深入了解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所在,这样既能实现信息化厂商的利益,也能满足教育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