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水利信息化
1、古浪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古浪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2016-04-06在甘肃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古浪镇昌松路。
古浪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0622MA73X5R914,企业法人张学鹏,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古浪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利水电工程投资(不含从事或者变相从事吸收存款、委托或者代理理财、办理结算、票据贴现、资金拆借、信托投资、金融租赁、融资担保、外汇买卖、小额信贷、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典当等金融类业务活动,依法需取得许可和备案的项目除外)建设运行经营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咨询服务、涉水劳务服务、规划设计、监理、施工、代建、招标代理、造价编制;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投资开发建设及所需设备、物资的采购经销、管理培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土地、房屋、机械设备的租赁;水源保护、水库、城乡防洪、河道整治、水土保持、城镇及农村供水、中小灌区新建和配套改造、水利信息化工程的建设、与水利相关的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开发;水权经营、水利旅游开发、园林绿化、各类苗木营销;水环境治理,污水处理、水质检测、水费代征。(以上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古浪县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是2014-01-26在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内责任公司容(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西园街道西津东路256号第1幢1单元302室。
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0100091169935R,企业法人李生军,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态、水利及电力综合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与销售;水利、水电、环保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与技术转让;电站设备工程的设计;水利工程、水电工程、环保工程及电力工程的施工;网络信息系统集成;企业管理咨询;综合布线工程施工;计算机、通讯设备的安装和维修服务;机电设备、电子电气产品、通讯器材、电线电缆及其附件,金属材料、橡塑制品、五金交电、电动工具、日用百货、文化办公用品批发与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甘肃盛御水利水电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甘肃省考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本 二本?
甘肃省考兰州理工大学是一本。
兰州理工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及“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入选高校。
学校前身是1919年的甘肃省立工艺学校。
1958年,合并组建兰州工学院、甘肃交通大学定名为甘肃工业大学。
2003年,正式更名为兰州理工大学。
2010年4月,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2015年8月,甘肃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签署共建兰州理工大学,成为甘肃省第一所省局共建重点大学。
(3)甘肃省水利信息化扩展资料:
学校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信息工程学院、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法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等19所学院,1所独立学院。
开设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功能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纺织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6个本科专业。
4、甘肃省地质资料馆数字档案信息建设与管理
胡仲奎
(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 兰州 730000)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在地质资料管理、社会化服务、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及地质资料电子文档长期可读的保障机制等方面的一些成果和经验。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化 建设 管理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成立于1956年,是全省地质矿产行业中馆藏最多、种类最全的专业技术档案馆。现馆藏地质资料共计7000余种,是全省地矿、有色、冶金、煤田、核工业、建材等多个地勘单位几代地质工作者辛勤工作的成果,是国家进行地质基础研究、发展经济、开发矿业的基础资料。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在馆藏建设、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利用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1 搭建触摸屏地质资料查询平台
地质资料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充分开发利用现有的馆藏资源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甘肃省地质资料馆是政府对外提供地质资料服务的窗口,服务搞得好不好,直接影响政府公共服务的形象。在此情形下,加强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对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树立政府良好的公共服务形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已经逐渐从管理意识向服务意识迈进,改变了以前重汇交轻服务、重保管轻利用、重收藏轻开发的传统管理方式。
以前地质资料主要是以纸介质存储为主,保存管理不便,查找利用比较困难。2005年,我们充分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研制了触摸屏地质资料目录查询系统,搭建了计算机地质资料快速检索平台。截至2009年年底,我们已经建成成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信息8770条,使阅者在很短时间内可以查到所需资料,使地质资料的再利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发挥。
2 创建互联网地质资料目录信息发布系统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是提供地质成果、进行科技创新的再生能源,是国家极其宝贵的财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地质资料是支撑社会可持续经济发展、保障环境与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地质工作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充分发挥现有地质资料的作用,避免工作重复和资料浪费,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依法及时向社会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努力营造地质资料共享机制。于2006年构建了的地质资料目录信息社会化服务平台,建成了地质资料发布目录数据库,依法及时向社会公布地质资料目录信息6582条,为矿产资源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地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发展规划、农业及水利建设、地质灾害评价和防治等领域提供查询服务,使这些领域的用户足不出户就能有效查到所需资料,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 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制作
甘肃省的地质资料相当丰富,但真正达到可在计算机上依法为社会提供查询的完整资料还相当有限,仍有大量的传统纸质资料需要转化为电子数据。为全面提升全省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能力,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和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大力支持下,甘肃省国土资源信息中心不断加大资金与技术投入力度。几年来,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应用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技术路线与工作流程,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质量保障机制,使数字化成果符合国家、部的有关要求,目前已完成各种区域地质、矿产,区域水文地质,区域重力,区域地球化学,白银矿区、金川矿区、镜铁山矿区等大型矿区及一些重要成矿区带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贵金属地质报告的数字化工作1811种,占馆藏应数字化资料6000种的30%。
4 模糊破损资料的修复工作
地质资料自形成之日起,由于归档、保存、借阅过程中众多因素的影响,加之纸张的自然老化,造成资料不同程度的磨损与损坏。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一些手稿原件、刻印件文稿大部分已经模糊不清或拨损严重,很多正规出版的地质图件折叠处出现断裂掉块,蓝晒图大多已褪色、碎裂为若干小片。如不修复或重新复制,不仅利用不便,而且会加剧其破损程度。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现有地质资料8770档,经初步统计模糊破损资料约2500档,占馆藏资料的1/3。2006年以来,我们只对断裂、掉块的图件进行了裱糊修复,对于装订掉线的文字与表格进行了重新装订,这种修复工作目前只完成了800档。大量的修复如矢量化修复将在今后工作中安排。
5 地质资料电子文档长期可读的保障机制
随着图文地质资料数字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大量电子文档的安全存储、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是当前急需探讨的关键。研究电子文档不同于纸质文档的形成特征,是制定科学的电子文档管理战略从而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点。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通过研究,认为只读光盘CD-R和DVD-R是适于存档的光盘类型。这种类型的光盘是只写一次式,可以确保存档电子文件不被改写,从而保证了记录的可靠性。
光盘存档是大势所趋。因此,为了保证其信息的长期可读,需要逐步解决光盘存档的瓶颈问题,降低光盘存档的风险,建立其长期可读的保障机制。它涉及从光盘生产厂家到光盘应用机构,从光盘信息存储、保管到迁移,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无一不影响到光盘的可读性。因此,建立存档光盘长期可读的保障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认为,电子文档存储需要解决以下问题:
(1)光盘的日常管理。同传统的纸质档案相比,由于制作材质不同,在环境条件控制、日常保养等方面自然也应有所不同。理论上,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加速片基的老化,金属层与空气接触会被慢慢氧化。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①归档光盘应作防写处理,避免擦、划、触摸记录涂层;②单片光盘应装盒,竖立存放,且避免挤压;③存放时应远离磁场、强热源,并与有害气体隔离;④环境温度选定在17~20℃,相对湿度选定在35%~45%;⑤源盘与其拷贝应放置在不同的地方。
(2)光盘的有效性保证。光盘数据非常脆弱,计算机硬件或系统故障、软件故障、计算机病毒、光盘介质变形、盘片污点甚至微小的划痕都可能引起解码时发生错误,各种自然的和人为的因素、管理的和技术方面的失当都可能导致光盘数据的损失。这些损失的数据中,有些是可以被恢复的,有些则是永远无法恢复。为保障光盘存档的有效机制:①要保证每个电子文件被正常读出、打开和运行,无感染计算机病毒;②设备环境更新时应确认库存光盘与新设备的兼容性,如不兼容,应进行归档电子文件的载体转换工作;③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④平时提供利用时应使用拷贝件,一旦发现有文件损坏或感染计算机病毒,立即要对该载体内存储的所有文件进行检验,及时采取措施修复损坏的文件。
近年来,我们从地质资料管理、社会化服务、图文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破损地质资料的修复等多方面入手,加强地质资料服务功能,强化地质资料的政府职能,使全省的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水平大大提高。今后我们更要在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方面积极探索,使全省的地质资料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5、甘肃省水利厅的领导介绍
魏宝君:党组书记、厅长
主持省水利厅全面工作。
杨成有: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水资源、人事、政策法规、安全监督、水文、移民、离退休等方面的工作。分管水资源处、人事处、政策法规处、安全监督处,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省水资源委员会办公室、省水政监察总队、省水文水资源局、省库区移民办公室、甘肃水利机械化工程公司。
李 均:党组成员、副厅长
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主持省引大入秦工程管理局的工作。
栾维功: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规划计划、工程建设、科技等方面的工作。分管规划计划处、建设管理处、科技外事处的科技部分。 联系省水利厅水利工程造价与规费管理中心、省水利厅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心、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省水利厅工程地质建设公司、省水利学会。
何春三: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机关政务、宣传、财务、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 分管办公室、财务处。 联系省水利厅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省水利厅信息中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省水利厅讨赖河流域管理局。
陈德兴:党组成员、副厅长
负责农村水利、农村水电、抗旱防汛、水利管理、水利改革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农村水利处、农村水电处。
王金城: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负责纪检、监察、外事、机关党务、精神文明建设、审计、水利工会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省纪委驻省水利厅纪检组、省监察厅驻省水利厅监察室、科技外事处的外事部分、机关党委、审计处、省水利工会工作委员会。
徐 登:副巡视员
协助厅长负责专项工作。
翟自宏:副巡视员、总工程师
负责全厅技术工作,协助厅长负责专项工作,协助栾维功同志分管规划计划工作。
6、肃州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肃州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是2016-12-07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内司(国有控股),注册地址容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东文化街5号。
肃州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0902MA72YGK16E,企业法人周国仁,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肃州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涵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防汛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景区建设工程、市政工程、电力通讯工程、网络及信息化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的施工;土地整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肃州水务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7、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1993-02-13在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贡元巷张掖路29号。
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620000224339935D,企业法人曾国雄,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经营范围是:节水项目的投资、建设与运营;自动化水工闸门制造与安装,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水利信息化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维护与保养,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水利系统相关设施及技术的研发;国际贸易、简单加工;保税仓储;水利系统相关设备及软件的批发、零售、进出口及技术支持;以上相关咨询服务;水权经营;农用水利实用技术推广、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节水设备(产品)生产、销售;各类阀门及配件、球墨铸铁管及管件、供排水管材及配件等产品的代理销售;建筑材料、五金、小型机械的批发零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经营)。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1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甘肃水务节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8、甘肃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2006年甘肃省国土资源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关怀下,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在各市州党委、政府、省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土资源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以深化改革、狠抓落实为着力点,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为保证,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在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规范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状况
根据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全省主要地类面积及地类构成情况为:①农用地2541.73万公顷。其中,耕地462.71万公顷,占18.20%;园地20.54万公顷,占0.81%;林地517.76万公顷,占20.37%;牧草地1410.99万公顷,占55.51%;其他农用地129.72万公顷,占5.11%。②建设用地96.93万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7.60万公顷,占90.37%;交通用地6.47万公顷,占6.68%;水利设施用地2.86万公顷,占2.95%。③未利用地1909.08万公顷。其中,未利用土地1850.28万公顷,占96.92%;其他土地58.80万公顷,占3.08%(图1)。
图1 2006年全省各类用地构成
2006年全省耕地面积中:旱地360.32万公顷,占77.87%;水浇地100.62万公顷,占21.75%,主要分布在武威市、张掖市、酒泉市等地。
全省包括耕地中的水浇地及果园在内的农用地灌溉面积共有121.16万公顷。已有林地加灌木林地计算森林覆盖率为9.19%。
全省土地利用率为58.02%,尚未利用的土地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1.98%,包括沙漠、戈壁、裸岩、低洼盐碱地、沼泽地等。
全省土地总面积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占用土地量居全国第五位。耕地面积居全国第十一位,人均占有耕地2.63亩,居全国第六位。
(二)土地利用情况
1.农用地
2006年全省耕地增加3160.54公顷。其中,开发1595.13公顷,占新增耕地总量的50.47%;复垦460.95公顷,占新增耕地总量的14.59%;整理增加耕地828.66公顷,占新增耕地总量的26.22%;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172.00公顷,占新增耕地总量的5.44%;其他增加耕地103.80公顷(图2),占新增耕地总量的3.28%。
图2 2006年全省耕地增加构成比
2006年,全省耕地减少8678.35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占用耕地1669.29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19.24%;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525.51公顷,占耕地总减少量的6.06%;退耕还林6227.11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71.75%;全省灾毁耕地195.46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2.25%;其他原因减少耕地60.98公顷,占耕地减少量的0.70%(图3)。
图3 2006年全省耕地减少构成比
2006年全省耕地增加与减少相抵,净减耕地8.28万亩,减幅为0.12%,比2005年减少0.5%。如不考虑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和灾毁等因素,全省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新增耕地3160.54公顷。扣除各类建设占用后净增加耕地1491.25公顷,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有余。
至2006年底,全省实有基本农田保护面积391.9376万公顷,保护片块数为207.9833万个,保护率达到84.7%,比国家规定高出5.7%。
2.建设用地
2006年全省土地管理工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抓项目、改革抓企业”的总体思路,积极为项目建设服务,较好地满足了全省各类项目建设的用地需要,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6年全省批准用地7531.7437公顷,其中,农用地4778.0815公顷,耕地3676.9720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长59.08%、67.90%和66.13%。
2006年上报国务院批准用地3725.1483公顷,其中农用地2128.6581公顷,耕地1481.3296公顷,分别比2005年增长100.34%、100.30%和100.23%
2006年上报省政府批准用地3806.5954公顷,其中农用地2649.4234公顷,耕地2195.6424公顷,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1%、38%和42%。审批分批次建设用地2720.3335公顷,其中工矿用地501.8019公顷,公用设施用地467.8573公顷,公共建筑用地418.5728公顷,住宅用地319.3781公顷,商服用地156.60公顷。前四项指数分别是2005年的6倍、6倍、2.9倍和8倍。单独选址建设用地4811.公顷,比2005年的3084.05公顷增长56%(交通运输用地3491.5925公顷,比2005年的2068.14公顷增长68.8%,水利设施用地818.1949公顷,比2005年245.10公顷增长200.34%)。
上述数据表明2006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抓项目有了实质性进展。
全年征地总面积为4350.7955公顷,农用地3709.6399公顷,其中耕地3040.8789公顷,征地总费用224579.6279万元。安置农业人口75441人。
3.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情况
2006年全省土地整理项目44个,面积2797.81公顷,增加农用地1812.92公顷,其中,耕地1429.33公顷;建设用地84.37公顷。土地复垦项目243个,面积838.87公顷,增加农用地772.19公顷,其中,耕地435.7公顷。土地开发项目51个,面积3299.08公顷,增加农用地2936.34公顷,其中,耕地2486.72公顷。
全省未利用地约1850.28万公顷,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40.7%,通过2006年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土地面积为6935.76公顷,占未利用地的0.037%,今后土地开发整理复垦的潜力还很大。
二、矿产资源
(一)矿产资源现状
甘肃省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丰富的省份,尤其是有色金属在全国具有明显优势。至2006年底,全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73种(含亚矿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74%。全省查明资源储量矿种数有97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5种、非金属矿产53种、水气矿产2种。编入《甘肃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固体矿产地891处(含共伴生矿产),其中,大型矿床71个,中型202个,小型612个。
据《2005年全国主要矿产资源储量通报》,在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矿种中,甘肃省列全国第一的矿产有10种,居前五位的有25种,居前十位的有49种。
至2006年底,全省查明固体矿产资源的矿种共有90个,与2005年相比,新增一个矿种:稼;有38种矿产资源储量发生了变化。其中矿产资源储量增加的有8种,减少的有30种,无变化的52种,分别占8.89%、33.33%和57.78%。变化幅度在-14.38%~32.46%之间。
甘肃省矿产资源有以下特点:①发现矿种多,保有查明资源储量相对丰富,人均占有量高;②伴生、共生矿床多、组分复杂,有利于矿产综合开发利用;③有色金属矿产品位高、易采选,资源在全国占优势;④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储量高度集中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矿产地,利于规模开发;⑤有些矿种的资源储量稀缺,资源不配套;⑥能源矿产、贵金属矿产具有潜在优势;⑦地质矿产勘查程度低;⑧资源开发利用不平衡,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低;⑨水资源不足,呈现区域性缺水。
矿产资源突出问题有以下几个:①后备资源储量不足,特别是老矿业基地资源濒临枯竭;②矿业结构不尽合理,矿产品结构单一,企业效益低下;③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粗放,集约化程度较低,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低。
(二)地质勘查投入与勘查成果
2006年全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的单位有27家,地勘资金投入22233.5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7883.19万元(包含矿产资源补偿费394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3097万元(包含矿产资源补偿费2338万元),企事业单位地质勘查投入935.1万元,其他投入318万元。中央财政拨款占投入总额的35.46%,地方财政拨款占投入总额的58.91%;企事业单位投资占投入总额的4.2%,其他投入占1.43%。比2005年勘查资金投入总额增长了6166.01万元。从资金来源上看,全省还主要靠政府投入进行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正在逐步加大勘查资金投入,可以看出商业性地勘工作逐步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三)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情况
1.颁发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情况
2006年全省共核发勘查许可证1093宗,批准登记面积21818.27平方千米,收取探矿权使用费248.56万元。其中,能源矿产勘查许可证29宗(煤矿19宗、地热10宗);黑色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139宗(铁矿109宗);有色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276宗;贵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577宗(金矿561宗);稀有、稀散稀土矿产勘查许可证8宗;非金属矿产勘查许可证58宗(化工矿产4宗、水泥灰岩4宗);水气矿产勘查许可证6宗;比2005年核发勘查许可证下降了6.3%。通过统计数据显示,矿产资源勘查主要以贵金属、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矿产为主,分别占发证总数的52.79%、25.25%和12.72%。
2006年共核发采矿许可证2203宗,批准登记面积1118.0835平方千米,收取采矿权使用费1205.83万元,其中,能源矿产291宗,黑色金属矿产13宗,有色金属矿产30宗,贵金属矿产35宗,非金属矿产1826宗,水气矿产3宗。全省矿产开发主要以非金属矿产和能源矿产为主,分别占发证总数的82.89%和13.21%。比2005年核发采矿证增长了25.31%。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至2006年底,全省有矿山企业2819个,比2005年增加197个。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矿山企业155个,集体矿山企业868个,私营矿山企业1427个,其他经济类型矿山企业369个。按生产规模划分:大型矿山32个,中型矿山61个,小型矿山578个,小矿2148个。从业人员17.万人。开发利用矿种73种,年产矿量8504.26万吨(固体8469.78万吨,液体34.48万吨)。据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国有矿山企业和集体矿山企业分别减少了15.48%和12.67%,私营矿山企业增长了19.21%。说明全省的民营矿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2006年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的工业总产值达1091011.58万元,比2005年增加29.84亿元;综合利用产值34083.41万元,矿产品销售收入1058285.98万元,比2005年增长约30.70亿元,利润总额179442.23万元,比2005年增长9.23亿元。
三、国土资源市场
(一)土地市场建设
2006年全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把土地“闸门”,依法合理供应土地,保障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用地,提高了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能力。同时,紧紧围绕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目标,指导和推动全省各地严格执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规定》(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原则,开展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进一步加大商业、旅游、娱乐和商品住宅等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力度。逐步开展了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有偿使用和工业生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2006年全省有偿供给基础设施用地60宗,面积5.6119公顷。其中,以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27宗,面积2.1243公顷,出让价款407.8207万元;以协议方式出让33宗,面积3.4876公顷,出让价款1016.544万元。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118宗,面积237.422公顷,出让价款17116.4506万元。
1.一级土地市场
2006年全省国有土地供应总面积4116.3165公顷,纯收益85325.76万元。其中,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710宗,面积698.2949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16.98%,纯收益54844.8154万元,占总纯收益的62.28%;协议方式供地888宗,面积1773.5858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43.09%。纯收益30217.19万元,占总纯收益的35.41%。划拨方式供地367宗,面积1633.2925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39.68%;较2005年减少87.7175公顷;租赁方式供地237宗,面积11.1433公顷,占总供地面积的2.71%;收取租金132.14万元,比2005年减少12.58万元。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14个市州中,兰州、平凉、白银、天水、酒泉、陇南土地有偿使用取得的收益较大(图4)。
2006年供应的国有土地中,用于商服用地493宗,229.7767公顷,收益23247.56万元;工矿仓储用地519宗,1467.2516公顷,收益23922.99万元;公用设施用地64宗,42.4344公顷,收益3622.64万元;公共建筑用地57宗,63.3167公顷,收益618.97万元;住宅用地432宗,289.3069公顷,收益32769.46万元。其中,普通商品房234宗,198.7488公顷,收益21926.95万元,经济适用房42宗,12.4087公顷,收益689.25万元,其他住房156宗,78.1494公顷,收益10153.26万元;交通运输用地3宗,13.0993公顷,收益658.13万元;水利设施用地15宗,46.0488公顷,收益151.12万元;特殊用地15宗,320.6463公顷,收益64.15万元。
2.土地二级市场
2006年在加大一级土地市场建设的同时,全省强化了二级土地市场培育和管理,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转让,从而减轻了新增用地的需求。全省共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 862宗,面积280.17公顷,获取转让金26 404.51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9 774.57万元;出租土地使用权331宗,面积309.87公顷,获取租金131.39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49.01万元;抵押土地使用权1 640宗,面积3 433.8公顷,比2005年减少了1 605.92公顷,获取抵押金110 595.04万元,比2005年减少了87 251.66万元。
图4 2006年各市州土地出让纯收益情况
(二)矿权市场建设
2006年按照全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全省地质勘查规划,全面展开了探矿权采矿权公开出让工作,通过制度建设,矿业权市场得到进一步完善,矿业权公开出让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肃南县老君庙玉石梁玉石矿、民乐县满山煤矿等3宗普查探矿权以39.5万元挂牌成交,景泰县大泉水—大沙岘煤矿、武都区唐坝金矿采矿权分别以200万元和295万元挂牌出让。完成了正宁南煤田采矿权出让的前期准备工作。
1.探矿权采矿权一级市场
2006年全省审批探矿权14宗,比2005年减少224宗;挂牌7宗,金额1744.5万元。采矿权出让635宗,金额7084.76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4.12倍和1.83倍。其中审批162宗,金额1600.79万元,占总金额的22.59%,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6.2倍、5.08倍和2.78倍;拍卖8宗,合同金额4223.35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倍和1.55倍,占总金额的59.61%,比2005年下降了10%;挂牌465宗,金额1260.62万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3.32倍和1.49倍,占总金额的17.79%,比2005年下降了4.07%。
2.探矿权采矿权二级市场
2006年全省探矿权转让29宗,成交价款25955.14万元,其中出售28宗,价款6955.14万元;作价出资1宗,价款1900万元。采矿权转让5宗,成交价款175.2万元,其中,出售3宗,价款163.3万元;其他2宗,价款11.9万元。分别比2005年减少8宗和1727.2万元。
四、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情况
(一)土地执法监察
2006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各类土地违法案件631件,涉及土地面积422.72公顷(耕地215.75公顷)。本年发生791件,面积374.09公顷(耕地162.03公顷);历年隐漏案件65件,面积58.66公顷(耕地55.8公顷);2005年未结案2件,面积0.03公顷(耕地)。本年动态巡查发现违法案件1134件,涉及土地面积190.2公顷(耕地65.8公顷)。本年动态巡查制止违法案件877件,涉及土地面积110.19公顷(耕地45.03公顷),挽回经济损失66.21万元。
至2006年底,处理结案588件,面积345.87公顷(耕地211.34公顷);其中处理隐漏案件63件,面积52.13公顷(耕地49.27公顷);处理本年发生案件523件,面积293.7公顷(耕地162.14公顷);处理上年未结案件2件,面积0.03公顷。已处理案件中,拆除构建物77.74百平方米;罚没款545.39万元;刑事案件移送4起,给予党纪处分3人、政纪处分3人。
据统计显示,土地违法案件发案率较高的仍然是未经批准占地的违法行为,占总案件的76%以上。
(二)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
2006年全省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政府和相关部门依法管理矿产资源的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个别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比较混乱地区的政府和部门,思想认识和观念转变比较明显,越权行政、擅自审批勘查开发矿产资源的违规行为得到纠正,矿产资源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
(2)无证勘查开采、破坏矿产资源等违法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据统计,全省共查处无证勘查55起,无证开采954起,超层越界开采15起,没收矿产品3.284万吨,罚没款278万元,吊销采矿许可证18个,注销采矿许可证229个,追究刑事责任1人。同时,对50户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依法实施了关闭,并对2004年底前到期但未依法申请延续登记的46户矿山企业的采矿许可证依法作出了注销处理。对114个“圈而不探”探矿区块,进行了依法查处和规范。
(3)公开暴光和查处了5起社会影响较大的典型矿产资源违法案件。对康县犀牛江河道非法开采砂金、西和县六巷金矿和碌曲县拉尔玛金矿无证开采黄金违法案件进行了公开暴光和处理,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4)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结合贯彻全国地质工作会议精神和针对整顿规范中发现的问题,制定了《矿业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地质勘查基金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价款收入管理办法》、《甘肃省矿山储量动态监督管理工作方案》、《甘肃省加强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促进回采率提高工作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为全面规范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矿产资源管理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全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业权设置方案》、《甘肃省矿产资源整合初步方案》已经编制完成。煤炭资源回采率专项检查全面展开,矿山资源整合工作已经起步,其中徽县洛坝、谢家沟铅锌矿区已完成整合工作,为下一步全省资源整合工作全面展开提供了经验。
2006年12月国家九部委工作组对全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从五个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甘肃省对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高度重视,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进一步完善了有关政策措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第一阶段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三)矿产执法监察
2006年全省共立案查处各类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37件(其中集体15件,个人86件),查处无证开采120起,查处越界开采9起,至2006年底处理结案136件(其中集体15件,个人86件),本年未结案1件。吊销采矿许可证6件,查处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管理补偿费1件,查处其他3件,罚没款158.49万元。
从统计数据看,矿产资源违法案件中无证开采的案件占总案件的91%以上。
五、国土资源行政复议情况
2006年全省共受理行政复议18件,比上年增加6件,加上上年未结的1件,共计14件。本年共审结19件,其中维持12件,撤销6件,责令履行1件。
六、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培训情况
2006年全省省、市、县三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不含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共2867人,行政人员2179人。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40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40%,大本及大专生204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71.33%,高中及中专生655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85%,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127人,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42%。直属事业单位422个,职工数4500人。
2006年全省三级管理部门经费收入16478.11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拨款37.56万元,比2005年增加28.06万元;地方财政拨款13204.9万元,比2005年增加了1080.59万元;其他收入3235.65万元,比2005年增加1116.52万元;完成基本建设投资200万元。
2006年以《公务员法》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机关公务员培训工作,全年培训机关人员108人次。在全省国土资源系统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9期,培训干部758人次。组织市州国土资源局长12人次,参加国土资源部举办的局长培训班。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提高了全系统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沟通协调、推进工作的能力;清正廉洁、自我约束的能力。
全省参加各种院校及培训机构毕业或结业人数(省级以上证书)达1555人,比2005年增加了11.71%。其中参加党校学习224人次,行政学院学习152人次,其他培训1179人次(其中国外培训2人);学历教育298人次,比2005年下降39.60%人次,博士生1人,硕士生10人,本科生结业165人,大专结业122人。本年获得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人。
七、信息化建设情况
(一)土地资源信息
2006年,全省稳步推进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了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手段现代化、管理科学化和服务化,及时、全面地对全省土地资源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一批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城镇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等方面的应用软件相继得到开发和应用,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的专业队伍。
全省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运行,全省有58个市(县、区)建成1∶1万主比例尺土地利用数据库,占全省应建数的67.4%。全省已有55个城镇建立了1∶500~1∶2000的地籍信息系统,占全省应建数的55%。
利用SPOT5卫星数据完成了全省18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和遥感技术,对兰州市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和全省开发园区土地利用情况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及时掌握监测区内的土地利用状况。目前,全省绝大多数县(市、区)和60%的乡(镇)已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数字制图。这些信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地籍管理、建设用地审批、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分等定级、城市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等方面,为全省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土地资源基础数据。
(二)矿产资源信息
甘肃省矿产资源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完成了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省市县三级采矿权数据库和省级探矿权数据库建设,并已运用于矿政管理工作。国土资源部试点项目《甘肃省矿产资源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已进行入运行阶段,此项目的实施必将推动全省国土资源电子政务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已建成了甘肃省1∶20万水文地质图数据库、1∶20万地球化学数据库、1∶50万、1∶20 万、1∶5万地质图数据库,大中型矿产地数据库等一批大中小各种比例尺的地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数据库。完成了1461份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建库工作,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已用于资料目录的自动化查询系统。
(三)网络网站建设
2006年省国土资源厅完成了局域网(内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外网)的建设工作。省厅局域网一期建设工程的完成,实现了网上查阅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地质资料、目录检索、发布信息和访问省国土资源网站的功能,市(州)和部分县(市)国土资源部门也建起了一批门户网站。完成了部省两级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并已投入使用。在省发改委的指导下,完成了全省“金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编写论证工作。各市(州)、县(市、区)按照国务院和省发改委的要求正在开展本级“金土工程”项目的申报和论证工作,“金土工程”项目在全省的实施,必将促进甘肃省国土资源各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全省从事信息化建设人员483人,其中研究生5人,大本、大专生401人,中专、高中生77人。技术人员78人,其中高级技术员16人,中级技术人员34人。累计投入经费2593.4万元,其中2006年投入787.71万元。
八、几点建议
(1)继续加大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珍惜、合理利用国土资源的意识。
(2)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依法严格土地审批程序,把好土地“闸门”,发挥好宏观调控作用,切实维护好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3)借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之机,进一步加强对各种违法开采行为的清理整顿,为深化矿业权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奠定良好的市场环境,促进规模化开采和集约化利用矿产资源。
(4)根据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主要违法情况,应进一步加大国土资源动态巡查力度,尽量使无证开采、未经批准占地等现象在萌芽状态时予以制止。
(5)加快国土资源综合统计改革步伐,使统计数据和指标科学合理,适应国土资源管理的要求,真正发挥统计数据的作用。为提高国土资源管理水平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参考数据。
9、甘肃省景电灌区内有哪些中小河流?
你好: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属正地级事业性质的准公益类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设15个处(室)、委,下设90个科级单位,现有在职职工1349人,承担着景电一、二期工程和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的管理和建设任务。主要职责:1负责景电灌区发展规划、节水灌溉、项目建设等的制定及实施工作。2负责景电管理局工程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3承担景电一、二期灌溉供水,恢复152万亩灌溉供水和向民勤跨流域调水任务。4负责灌区人畜饮水和灌区公益性生态林灌溉用水。5负责景电灌区水征收、使用、管理。6负责本局劳动、人事、治安保卫和水利执法及安全生产工作。7负责灌区安全防汛。8完成省委、省和省水利厅交办的其它事宜。景电工程是跨省区、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提水灌溉工程。设计流量286立方米/秒,加大流量33立方米/秒,兴建泵站43座,装机容量27万千瓦;建成干、支、斗渠1391条,长2422公里,灌溉面积100万亩,总投资856亿,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根据甘肃省人民《关于疏勒河项目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甘政办纪〔2004〕11号)精神和甘肃省编委《关于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通知》(甘机编发〔2004〕2号)、甘肃省编办《关于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的意见》(甘机编办函字[2008]4号)精神,2004年6月,将酒泉市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整建制并入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局,组建成立了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与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农业灌溉暨移民安置综合开发建设管理局一套机构两块,是具有水行政管理职能的流域管理机构和事业性质的准公益类水管单位,地级建制,隶属省水利厅。甘肃省疏勒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建管局)内设党政办公室、组织人事处(加挂外事科技处)、计划财务处、总工办公室、水政水资源处(加挂水政监察支队)、工程管理处、灌溉管理处(加挂信息化管理中心)、农经开发处(加挂移民安置处)、环境保护处、驻兰办事处、纪委、工会、团委。下设水库电站管理处、昌马灌区管理处、双塔灌区管理处、花海灌区管理处,均为县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685名,其中:公益类岗位事业编制150名,自收自支编制535名。 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甘肃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局是省水利厅直属的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是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执法主体,其主要职责是:一、贯彻执行《水土保持法》,落实国家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的方针、政策;二、拟定我省水土保持配套法规、管理办法,制定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和地方标准;三、实施水土保持行政处罚、监督管理、“两”征收及方案审批;四、负责编制全省水土保持区划,水土保持防治规划及实施计划;五、组织实施国家下达的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及省上安排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梯田建设、小流域治理等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管理和监督检查。六、负责全省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定期发布水土流失公告;七、负责全省水土保持政策研究、宣传教育、技术培训及成果推广等工作;八、承担国家部委及省上安排的其它工作。 甘肃省库区移民办公室:1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研究提出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监督管理工作的任务、制度和细则并组织实施。2负责水利水电工程移民的协调工作,配合有关地方、部门提出加快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3负责全省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安排,库区停建令、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移民安置规划审核审查工作;协调移民建设计划,审批规划内专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监督检查移民安置规划的实施;组织移民安置规划的阶段性验收和竣工验收。4负责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制定后期扶持工作规章制度;组织编制和实施全省水利水电工程后期扶持规划;负责全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后期扶持人口的审核和报批工作;审批规定规模以上后期扶持规划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竣工验收;监督检查后期扶持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实施。5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全省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审批规定规模以上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组织竣工验收;监督检查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的实施。6负责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工作的监测评估工作,规划的监测评估;组织对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实施和后期扶持相关规划的稽查和内部审计。7负责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工作8组织并承担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干部业务培训工作,办理有关水利水电工程移民信访事宜。9承办省水利厅交办的其它工作。 甘肃省水政监察总队甘肃省水利机械化工程甘肃省引洮工程建设管理局甘肃省水文水资源局:是我省水文行业的主管单位,是负责全省水文水资源的勘测、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