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文区加强教育信息化
1、怎样投诉奎文区教育体局工作人员对去办事的老师甩脸子,态度蛮横,不作为?
去上级申诉,可以找同事之类一快
2、如何扎实推进教育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工作
(一)、创新管理方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
1、健全组织机构 构建高效管理网络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是教学改革的推进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因此,我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信息工作专题会议,制定了信息技术建设规划,建立了从校长到各处、各教研组,直至各班级的的信息技术管理网络,为扎实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2、强化管理力度,确保管理有序高效
我校从上到下,统一认识,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为使教育信息管理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我校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管理力度,落实各个岗位的责任分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第一,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组织运行机制,确保管理落实到位,即学校-领导小组-教师;
第二,制订了系列管理条例,健全了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制度,责任明确到人,确保管理有序高效;
第三,资料管理规范齐全,记载翔实,与绩效评定挂钩,确保管理切实有效。
“配”好、“管”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会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改革,推进教育方法更新,有效提高教育质量,产生最大效益。
3、加强校务电子管理和网站建设,增进学校对外交流
为实现学校管理信息化,学校建有校务管理电子档案,学校及各处室的资料、档案分门别类进行存放,并及时上传到教育局电子档案管理中心。
学校网站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适应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大学校对外交流与宣传力度,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学校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因此,充分发挥学校网站的宣传作用,让校园网成为加强对校外联系,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阵地。校园网我们设有专人管理,做到了及时报道,及时更新。网站不仅为学校各处室提供交流的平台,还为各教研组或教师个人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阳光校园”“依法治校”“教学之声”“德育之窗”“教师风采”“班级管理”“家校互动”“语言文字”等版块向社会展示了二中的风貌以及全校师生才能,促进了家校互动,加强了对校外的联系。
(二)、加强资源库建设,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1、挖掘资源,发挥资源库作用
资源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学校十分重视资源库的建设,鼓励教师在利用好县教育局的教育资源的同时,对学校资源库内容不断充实、更新,每学期以8G的容量增加,到目前为止,学校资源库已达到250G,其中按年级、学科保存了学校教师大量的精编习题、教育教学课件、各类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相关影像资料等,学校还投资购买了课件库和习题库软件,并及时进行更新。将这些校本资源链接到学校网站,供全体教师学习、参考、使用,充分做到了资源共享,同时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为实施信息化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强化培训方式,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现代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打造一支具备先进教育理念,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成熟的信息化师资队伍尤其重要。因此,根据县教育局和县研修中心文件精神,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学习,合格率100%;适龄教师参加并通过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合格率100%;学校承担了Internet未来教育主讲教师培训,结业率100%;学校百名教师参加了携手助学网上培训工作,参训教师均获得合格证,合格率为100%。 学校每年还选派多名信息技术教师参加市、县级学科研讨会,并利用寒暑假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应用意识,提升了教师的应用水平。
(三)、借助信息手段,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借助现代化的教育技术,通过多样的教育教学手段来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一直是我校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抓手。
1、着眼课堂,推进学科整合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教学是教育领域的中心工作,教学信息化就是要使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为了彻底改变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授课模式,让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我们采取了一定措施:
首先,我们大力推行“四课”,即信息技术教育课、信息技术整合课、信息技术创新课、网络开放课。学校以资源库和网络为支撑开展好“四课”,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将“四课”优先安排,课表统一编排,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学校教师在“四课”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在教学实践中摆脱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束缚,不仅自己上网搜索、下载资料、自制课件、建立专题学习网站,而且学生也能通过自主学习,查找资料,辅助学习。“四课”的落实,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化。
其次,发挥视频网络系统优势,开展优质直播课堂。优秀的公开课,只局限于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势必造成很严重的知识浪费,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局域网,搭建视频应用系统,直播优质公开课,从而达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例如今年九年级中考研讨课、各学校视频公开课,视频网络发挥了它积极的作用。
2、致力于把54个教学班都变成多媒体教室。新设备安装伊始,学校就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新添置了78台笔记本,按照每三位教师一台的标准自由结组分派到教师手中使用。投影仪按每三个班一台标准配置。教师可以利用课件上课,播放影音资料。学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4节整合课或创新课,并将多媒体使用情况责任到人,量化到课,纳入奖惩。今年,班主任在教授“弟子规”“新八德教育”时,无一例外全部使用了多媒体,一度造成了投影仪使用紧张。这样简单、实用的安排,减轻了教师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实效性。
3、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导学自主”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
“导学自主”的课堂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问题设计必须针对性的展开。在教学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备课,精心设计学生“学件”和教师“教件”,给学生充分自主的学习探究,又可以保证学习的目标轨道。在利用信息资源,构建“导学自主”的课堂模式的过程中,90%以上的教师都掌握了多媒体技术,人人都能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下载网上资料,不少教师建有个人网页或博客。
“导学自主”的课堂模式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自主探究是发掘学生个体的自我潜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我们以网络为平台,鼓励学生针对课堂疑惑提出拓展性问题,利用网络资源、专题学习网站、卫星资源、电子图书、学生论坛围绕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查阅信息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总结,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也达到较高的水平,每个学生都会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学习和网上交互,班级还建有班级网站。学生制作的多媒体作品多人次获省市级奖励。
目前,我校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蔚然成风,从网上下载资料、自制教学课件的达100%;用现代教育装备(主要是投影仪)上课的学科达100%,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使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借力信息平台,全面提高教研、科研水平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建设一支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教师队伍,是推进教师研修信息化的关键。
1、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提高备课质量的重要形式。它可集思广益,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我校集备已形成模式并在全县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求集备教研组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相关资料的查找方面加强集备力度。督促各位教师共享网络资源,尽可能多的利用多媒体上课。通过“常态课”“提升课”“示范课”“复习课”等不同的课堂类型凸显集备的效率。
2、网上交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中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方式和状态。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县研修网“六环节论坛”发布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提出教学中的疑问等,通过网上教研,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自主性,实现了问题咨询、互动交流、观摩学习,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其次我们提倡教师个人、教研组建立实名博客,利用博客作为知识信息存储、有效反思、课题研究、发布成果的工具。广大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活动理智地进行自我对照,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和回顾,对自身教学进行积极反思,形成了很多优秀的教育故事和论文,在博客这个平台中进行展示与交流。
3、科研课题。
我校一直把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扎实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有效载体。目前,我校参与省级立项的课题三个,市级课题9个。其中我申报了省科研课题《网络教育模式与绩效实验研究项目》;刘俊芹副校长主持的省教育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已结题并获得好评。这些课题,我们特别注重规范其研究的行为,要求研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留下相应的数据和文字痕迹,从而规范课题研究档案。科研课题的研究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更好地提高了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3、怎样推进教育信息化?
怎样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宏大的课题,需要国家,社会及学校的共同努力。
对于经济发达地区而言,技术和硬件设备已不是突出问题,制约这些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是传统教育观念与现行教育评价-管理体制的束缚。而对于那些边远、贫困地区和基础薄弱学校而言,经费的投入与保证仍然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信息技术给人类传播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它不仅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新的传播媒体,而且给我们创造了更多、更丰富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类传播是紧密相连的,人类传播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
要求制定实现这一目的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法”,数字教科书正规化首先要整备" 1人1台信息终端、教室无线LAN、全部教科的数字教科书"。
积极推进高校自己的应变,促进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变革。 要求高校能够为社会重点行业提供高质量的教材供组织开展宣传和解读,推进规划的实施及监测。 同时,教育部将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加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4、大家不说教育信息化了,都在提智慧教育,有区别吗
智慧教育一定是复杂化、规模化的信息化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最高级阶段。教育信息化,指的是教育过程中用到信息化产品。区别很大的,最基本的智慧教育一定是解决方案
5、教育信息化应用解决方案再推进,"101智慧课堂"今年重点在哪儿
1、对信息技术的本身认识不够。学校管理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而致使信息化建设不能提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困难;学科教师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内容、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了解和掌握,对计算机教为神秘遂敬而远之。学习不够,掌握不多,就谈不上应用技术进行学科辅助教学及学科间的整合;在校学生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仅将计算机作为一种简单的学习工具(学习机)或娱乐机器,不会科学使用从而不能达到掌握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的目的;家长、社会对信息化建设紧迫性认识不足,从而不能给予积极的支持与必要的投入。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缺乏正确认识,部分教师习惯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本教案搞教学,对运用信息化手段搞教学不习惯、嫌麻烦。个别教师还在怀疑信息化所产生的效益。这种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致使信息化设备的应用率不高,网络资源的真正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因此,转变教师观念,解决师资培训成了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2、资金投资不足问题。我区中小学特别农村贫困地区是按国家规划进行信息化建设,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不足、学校财力有限,自力更生筹措资金更是难上之难,加之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快,大多数学校囊中羞涩,面对应接不暇的新产品,其信息化建设一塌糊涂。在资金得到改善的学校,但是其信息资源建设相对落后,随着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硬件设施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应用软件“孤岛”现象严重,大大削弱了教育教学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科学规划信息资源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学校数字化建设的步伐,强化服务效果成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师资缺乏问题。我区大多数农村中小学要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但是普遍存在缺乏专业教学人员(基本上都是短期培训的)及设备维护人员的问题。目前配备计算机等设备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农村中小学,虽然具有初级教学人员,勉强维持正常教学,但其硬件维护、软件开发应用乃至制作实是空白。大多数教师不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更无从谈起,计算机辅助教学难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落实,此外,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得不到满足。虽然多媒体为课堂提供了大容量的内容和俱佳的视听效果。但其交互性与个性化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部分教师运用现代手段教学显得机械、呆板,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交流和生生互助学习。时间一长,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这样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何实施个性化教学,对多媒体教学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同时也是困扰每个教师头疼的事。
5、科学管理及充分利用问题。学校出资购置较为理想的信息技术设备。在师生及社会广为赞叹之余,是否真正用于教学,全面为教学服务仍是一些学校所存在的问题。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设备先进功能齐全,而用于教育教学方面仅是其很小的一部分,造成资源浪费。二是有的学校可能没有按“因地制宜,注重实用”的原则。装备了较为先进的设备而因为没有专业人员或其他条件不成熟而使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及资金的占用。
6、以下哪些内容不属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内容
很简单的问题,就不知如何答你,其实就是基础教育走向信息化时代。包括教育体制,教育设施,教育方式信息化等等!
7、您对学校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教育局成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教技中心、计财、校建、普教、督导等股站室负责人为成员,统一领导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全县教育信息化装备建设工作的分类指导、技术支持、工程验收。各中小学要落实电教机构,组织配合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
(二)落实经费筹措。
争取财政性投入,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争取上级项目专项资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入社会资金或拓宽社会捐助参与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渠道;自筹与统筹:学校生均公用事业经费10%以上用于教育信息化。学校要做好信息化的具体规划、计划,落实好信息化基本建设,县统筹协调安排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
(三)抓实队伍建设。
采取积极措施吸引信息技术及相关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多渠道、多形式培训教师:通过实施各种培训项目尤其是网络平台培训及考核,继续加强对在职中小学教师全员进行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任教师的继续教育。
(四)深化应用研究。
坚持每年组织优秀课件、论文、资源应用优质课、中小学生电脑制作、远程协作学习等评比,提高师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开展各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立项研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建设,下载应用资源,学校每学期向省基础教育资源网成功上传1套以上优质原创学科课程资源(按学科册次章节内容成系列整理,类别含课件、教案、试卷、教学视频等)。
(五)重视示范引领。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现代远程教育示范校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与辐射引领作用。
(六)完善评估管理。
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教育信息化工作评估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