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科 » 美军训练管理信息化经验教训

美军训练管理信息化经验教训

发布时间: 2021-03-01 05:15:34

1、美国《2004年度国防报告》包括哪几条具体内容是什么?

《2004年度国防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美国国防战略的计划原则,军事任务的界定、武装部队成功完成作战任务所需的能力及武器装备发展方向,上述军队建设重点内容大都反映在2005财年国防拨款法案中。从上述三个文本,可以归纳出,2005年美国国防战略与军队建设政策动向有以下几方面。
一、国防战略向“先发制人”转变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由于军事上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对手,因此,其国防战略主要以“威慑”为主。然而,布什政府第一任期开始后不久,突遇的“9.11”事件转变了美国人的许多固有观念,同时也引起了其军事战略思想的转变。“9.11”事件使美国人认识到恐怖主义已成为新世纪的主要威胁形式,以反恐战争为主的“不对称战争”也成为新的战争形式。由于恐怖主义具有的隐蔽性与突发性,导致未来威胁的不确定性,即不知道未来风险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爆发,因此,美国就需要相应调整其国防战略,这即是“先发制人”国防战略出台的背景。

“先发制人”国防战略,与美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威慑”战略相对应,成为美国新的防务战略。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患于未然,在觉察到对手对美国有威胁时,先于其行动之前将其击败。即过去美国主要是通过威慑敌人来达到自身的安全,现在企图通过先发制人战略,迅速击败敌人,从战略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友的安全。正如美国副国务卿阿米塔奇所说:“我们不给敌人先出手打击我们或打击我们的朋友及盟友的机会,不管这些朋友盟友是阿拉伯国家还是以色列。”根据这一理论,美国有权判断谁对美国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并采取军事行动,哪怕这种威胁实际上并不存在。该计划的核心主旨是:美国要事先排除任何竞争对手,建立在美国强权下的世界和平,维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

同时,为适应“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变化,更好应对现在和未来威胁,保护美国安全,2004年美国确立了有效的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机制,这种新的平衡风险的机制,不仅包括直接战争计划风险,而且还包括对部队人员管理和军事转型的风险,即降低部队管理风险、降低作战风险、降低机构风险、降低未来挑战风险。达到既能加强部队建设,有效地防止大规模战争等传统威胁的发生,又能防止恐怖主义袭击、计算机网络战及核生化武器攻击等新型威胁,保护美国安全、维护美国国家利益的战略目的。伊拉克战争是“先发制人”国防战略的第一次实践,标志着冷战后美国的战略思想经过十余年摸索与实践,已经出现重大改变。

二、建军模式向“基于能力”转变

为配合国防战略的转变,美国建军模式要求重点建设应对21世纪新威胁的能力,而不只是应对特定地区的威胁和需求。“制定防务计划不仅为了防御那些已知的威胁,而且也要应对未知的威胁;不仅要关注谁?会在何时、何地威胁美国,而且更要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威胁美国,以及需要什么样的能力来对抗未知威胁。” [1]因此,需要建军模式向“基于能力”转变,最终使美国军事始终拥有绝对的优势,走在所有敌对国家的前面,才能“先发制人”,从军事能力上保卫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把对美国任何时候的安全威胁都降为最低。

经过近3年“基于能力”的建军探索,并经过“反恐”战争的检验,应该看到,美军“基于能力”(而不是传统的“基于威胁”)的建军模式已基本定型。在布什政府的第2任期内,这一模式将得到不断充实和完善。美国把以“基于能力”的建军模式明确为“1-4-2-1”型。“1”是保护美国本土,“4”是在海外4个地区(欧洲、东北亚、东南亚沿海区和中东8西南亚)威慑敌对行动,“2”是在同时发生的2场战争中迅速击败敌人,“1”是至少在其中1场战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所谓“1-4-2-1”型就是指按以上指标来确定部队的结构和规模。为达到这一目标,美军不是通过扩军来增强实力,而是通过军事转型来实现部队战斗力的大幅提高。

为支持“基于能力”的建军模式,布什政府不断加大国防投入,并将国防预算的重点转向建设美国军队应对21世纪威胁的能力方面。2005年的国防预算总额高达425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其主题就是“应对当前的威胁,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并重点强调“赢得全球反恐战争的胜利”和“部队继续转型,应对 2010年及其以后所面临的威胁”。全力支持“军事力量的转型”,淘汰不适应战略需求的装备,开发“面向21世纪的新型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另外,为了建设一支基于能力的新型军事力量,2005财年国防预算加强了在新型装备技术研发、导弹防御、信息和情报、空间以及部队防护等方面的投资。

三、军事转型向“全面推进”转变

为实现先发制人的国防战略,构建能力型的部队,以应对21世纪的新挑战,赢得全球反恐战争的胜利,最大可能地保卫美国安全,要求美军必须进行转型。在 2003年国防报告中,美军把转型定义为一个持续变化的动态过程,其衡量标准也是动态的,2004年国防报告也继续发展了这一概念。美国防部认为衡量转型的最可靠方法就是观察文化是如何变化的?正如美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所说:“我们正尽力促进一种非传统思维的文化的发展――一种人们能够愿意尝试新事物的自由和灵活的氛围……这种文化不是等待威胁出现并予以证实,而是在其出现之前进行预测-并且迅速发展和利用创新能力劝阻和遏制那些威胁。”[2]因此,利用创新思想、创新方法来遏制新的威胁的出现,即是转型的实质。2004年,确定转型的总目标是实现军事的“全谱优势”,确定转型的战略企图,就是自上而下建立一种具有创新精神的文化,不断地推进美军继续转型,拉大与其他国家(既包括潜在对手也包括盟国)的军事能力的时代差距,始终保持美国在全球的领先优势,抢先占领21世纪国际战略竞争的先机,降低未来挑战风险,实现美国主导国际新秩序的国家战略目标,维护美国的全球利益。

2004年是美军全面推进军事转型的一年,由于转型的特点要求,时间上领先对手,部队快速机动,情报准确化,武器精确化,作战联合化,因此,2004年转型方面的建设主要有:加大转型开支,提出美军转型构想,调整海外军力部署,发展模块化部队,实验联合作战,采办新式装备,改革国防部运作等方面。

提出“10-30-30”美军转型构想。即一旦决定动武后,美军要在10天内完成战斗准备并向预定地区进发,用30天时间击败敌人,并使其在可预见的将来无力恢复有组织的反击;然后再以30天时间调整部署,为全球任何地区的新一轮战斗任务做好准备。根据拉姆斯菲尔德这个用70天打一场仗的转型模式,美军1 年可以打5场战争。

调整海外军力部署。为实现转型构想,美国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军事力量的重新部署。在欧洲,削减西欧驻军,寻求在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波兰等国建立新的“前沿作战基地”,实行兵力部署向东欧的扩展。在西太平洋地区,强化驻日美军的指挥与控制能力,组建东北亚指挥中心,加强关岛的海空兵力;将驻韩美军分阶段向南迁移,这一迁移计划意味美军既可以避免受到朝鲜的直接威胁,同时又向朝鲜发出警告,即在摆脱威胁之后,美军可能会对其采取某种军事行动。在中亚地区,美军已设立多个军事基地,并加强与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家的磋商,谋求增加军事基地,强化军事存在。

加大转型开支。2005财年继续加大对军事转型的投资,在投资领域方面,表现为对军事技术、武器装备、军事训练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经费。同时,继续支持6 个转型作战目标:一是保卫美国本土和海外作战基地;二是向远距离的战区投送和维持军事力量;三是能在地球任何角落对敌人实施打击,摧毁敌人的庇护所;四是提高太空作战能力,保持美国不受障碍地进入太空;五是利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连接各军种部队,实施联合作战;六是保护美国信息网络不受攻击,同时使敌人的信息网络瘫痪。[3]2005财年国防预算投资300亿美元对以上六个目标进行支持,比2004财年的243亿美元增长23.5%。

四、部队建设向“适应任务需要”转变

在国防转型战略指引下,美军事力量的首要军事任务是:保卫美国及其盟国的安全;在关键地区提前阻止侵略和威胁;在两个相互重叠的大规模冲突中迅速打败侵略,同时为总统保留一个冲突中取得决定性胜利的选择,包括政权更迭或实施占领的可能性;进行有限数量的小规模应急作战。[4]美部队建设应以满足上述军事任务为最终目的,因此,军队建设的目标是:用尽可能少的经费建设一支满足21世纪作战任务需要的轻型、快速机动、灵活高效、模块化、网络化的联合部队。

1.构建“联合部队”

联合联队能够将各军种、作战司令部、其他政府机构以及多国伙伴的力量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联合部队具有更高水平的互操作性和“专门为联合而研制的”系统,也就是利用联合的体系结构和采办策略来规划和设计的系统。这种互操作性将确保技术、条令和文化不会限制联合司令部实现各种目标的能力,以便能增加联合部队能力,以降低作战风险。

联合部队的特征有:全面一体化、有远征能力、网络化、分布式联合作战能力、适应性强、决策优势、杀伤性强。“完全一体化”是未来联合部队建设的主要目标,旨在从根本上解决各军兵种部队难以形成有机的整体,无法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的问题。首先,从转变观念开始,采取各种可能的手段,消除各军兵种部队体制上的障碍和束缚;其次,三军组建新的模块化部队,在战时进行组合,使不同的作战职能充分溶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最终实现各部队的完全一体化,生成高度集中统一的战斗力;再次,加强各军种、战区级司令部和作战支援部门的联合能力,并最终完全实现一体化。最终,联合部队指挥官将拥有一支具有内在互通性和协同性的、具备联合作战能力的作战力量。

远征作战能力是指联合部队的所属单位能在全球任何地点、任何环境下,即使在无法得到美国现有各类军事基地提供支援保障的情况下,也能在全球作战空间内,实施快速部署,迅速展开并持续作战。这就要求美军未来联合部队必须大幅度提高独立作战能力,空军要重点发展远距离投送能力。为此,美军要求对驻扎在国内、外或实施前沿部署的有关部队必须进行适当编组,以便在无法得到支援保障的情况下也能充分发挥美军在情报和机动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投入作战并取得胜利。

为实现联合部队,2004年美国陆军注重建设一支轻型、模块化、网络化、反应快速、战斗力更强的“目标部队”,最终实现: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部署适当的部队。在未来10年,五角大楼拟将陆军10个主要作战师,分“三步走”,即从“传统部队”经“过渡部队”,到“目标部队”的模式,改建成规模较小、易于快速部署的“目标部队”。美陆军现在每个师的编制为1.5万至2万人,改建后的作战旅编制仅为3000人至5000人。这种新建制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增强,可以尽快部署到全球的热点地区,便于临时与其他军种搭配协调作战。未来美国陆军将成为一支把空降部队、步兵部队与坦克、装甲车及其他火力融为一体的部队。这样的美国陆军将真正确立战争中的全面优势,具备全面执行美国军事战略任务的能力。

2005财年,陆军加大“目标部队”建设的投资,其中,30亿美元用于发展“未来作战系统”,比去年增长76%。“目标部队”的特点是兼具重装部队和轻装部队的优点。目前,美国陆军正用轻型的“斯瑞克”装甲车取代现役的装甲车,部队配备轻型的牵引火炮。最近正在组建“斯瑞克”装甲旅,表明美国陆军转型计划正如期进行。可以预见,一支“精干高效”的新型陆军作战力量将成为陆上战场的主宰。

2.军事人才待遇更加优厚

美军认为,高素质军事人才是美军战备水平高低的体现,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是满足军事任务需要的基础,是国家的安全的保证。要建设联合部队,就需要用优厚的待遇,建设一支规模合理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为部队服务。2005年美军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吸引和保留军事人才:一是,提高工资水平,2004财年用于军事人员方面的费用为9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亿美元,平均提高军人工资4.15%,2005年军人普遍加薪3.5%;二是,提高军人福利待遇及其家庭生活的质量,改善工作和生活设施,提高三军的医疗保障水平,增加军人基本的住房补贴,2005财年军人自己承担的住房开支降为0,永久性地提高危险地区补贴每月225美元,永久性地提高军人家庭分离补贴每月250美元。三是,为军事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战场防护,同时,为给作战人员提供较好的联合专业军事教育,以便提供更多的联合经验、教育、和训练,使他们能够尽快与高技术装备相结合,最快地形成战斗力。这反映了美军为满足信息时代新的作战任务需要,十分注重为高素质军事人才提供优厚待遇,以促使其为军队工作。

3.作战方式向“联合作战”转变

联合作战是诸军兵种在单一指挥官的控制下共同实施的作战方式,充分发挥诸军兵种参战力量的整体威力,是实施联合作战追求的效益目标。美国军队以通讯和协调为基础的联合一体作战思想在伊拉克战场上得到了较为充分的体现。除了打击手段更加先进以外,指挥控制系统使军事力量与指挥中心得到有效结合,诸军兵种行动得到高度联合,降低了未来挑战的风险。

充分网络化是未来联合作战的前提,因此,各军兵种网络互联、信息实时共享成为联合作战的基础。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之所以能顺利实施联合作战,主要是依靠联合作战网络中心实现了信息的联合,能够统一指挥所有参战部队进行作战。该网络系统联结了数以千计的指挥机构,并存储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使美军各指挥员可以及时、快捷地了解战况。网络中心战遵从无限潜能的“曼特卡尔费法则”的网络原理,因此,网络能力是部队战斗力的倍增器。网络中心战从理论上说具有无限的作战潜能和发展前景。2003财年国防预算对12个网络中心战开发项目进行投资,2004财年增加到33个,国防部希望在2005财年进行约50项网络中心战开发项目。

作战方式转型的重点在于未来联合作战理论的发展。美军认为,未来联合作战理论是国防部转型战略的关键,涵盖了所有支撑美国军事能力的领域。美军将分三阶段继续发展联合作战转型,近期(2-3年)联合作战行动,对作战司令部的战争计划、作战和训练的经验教训和联合条令进行修订;中期(5年)联合方案,制定出联合作战理论总框架,并指导发展四个下一级联合作战理论,即本土安全、维护稳定行动、战略威慑和大规模作战行动;远期(15-20年)联合构想,要对当前的联合构想进行修订,使其成为长期性联合作战的综述文件。可以预见,美军的联合作战理论在中长期将会有较大突破。

建立更为有效的机构,进行联合作战训练,加强联合行动。在全球各个作战司令部建立永久性联合司令部,这些司令部将配备最先进的指挥、控制、计算机、通信、情报和监视装备,司令部人员将接受联合作战训练。2004财年,完成常设联合部队司令部(SJFHQ)的模型概念测试,在2005财年向全球范围内的地区性司令部进行推广,常设联合司令部有利于快速使用跨军种的能力业应对世界各地发生的突发事件和危机。训练军人具有联合作战的知识和技术,建立联合国家训练能力,有利于联合部队在战役和战术层次上开展训练并获得相差经验。“联合国家训练能力”一旦实现,将能够为联合部队提供真实的训练,并且支持战场态势感知功能,这项新的训练能力将使联合部队对非对称挑战和各种威胁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五、装备采办向未来作战需要转变

为配合部队建设,需要发展适应未来作战的新型武器装备。最近的几场战争,使美国人深切认识到,高科技武器具有无比巨大的威力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美国一直在加快新武器研制的步伐,并取消不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装备。2005财年更加注重采办适应未来作战需要的新型武器装备和技术,用于军事科研、开发、试验与评估费投入689亿美元,比2002年的474亿美元增长45%;用于购买新型装备的费用达749亿美元,与上年的742亿美元相比增长不大,但结构有所调整。

美军军事科研、开发、试验与评估费(RDT&E)预算主要投向作战研发、系统研究及演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进技术发展、先进元件研发及样机等方面。在2005财年的军事预算中,研究、发展、测试及评估(RDT&E)费重点支持未来作战所需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同时,用于军事转型的资金也主要列在研究、发展、验证和评估项目(RDT&E)中。这些资金将主要用于美军军事转型工作软、硬件技术的开发和改进,尤其是在战备训练、部队保护、行动速度、协同能力、情报信息、精确武器、无人平台及指挥控制能力等方面,以便在全球反恐战争中充分发挥先进无人作战平台提供的新作战优势和能力。

美军削减常规装备,将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发展导弹防御体系(NMD)、远程隐形轰炸机、无人驾驶飞机等高科技装备。在这种气氛下,五角大楼2002年5月砍掉了价值高达110亿美元的陆军“十字军”自行火炮合同,2004年又取消了RAH-66 “科曼奇”直升机计划,转向无人机的研发上。其原因是当年“科曼奇”的设计是为对抗前苏军大规模坦克群作战,显然已不符合现代战争的要求,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蓬勃发展,“科曼奇”这一的致命武器已经远远落在了时代的后面。具备打击能力的无人机恰恰具备了“低成本、效能高”的特点,虽然仍处于不断完善中,但为了提高战场实时侦察能力,美军已经明确提出了新一代无人机的发展方向:长航时、隐形、空中预警,标志着无人机成为战场打击的主力已经为期不远了。

另外,2005财年国防预算还将投资100亿美元保障导弹防御系统,比去年增长20%,增幅处于所有武器系统之冠。其中,为导弹防御局提供91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和部署,处于所有武器系统之冠。布什政府已经决定在两年内部署一个具有有限拦截弹道导弹能力的防御系统,其具体计划是:在 2004财年,部署10枚地基拦截弹;在2005年,计划建立起20个陆基导弹拦截系统(ground-based interceptor)和10个海基导弹拦截系统(sea-based interceptor),同时,早期导弹预警雷达和指挥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备也将得到升级。在2005财年还投资4.87亿美元采购108套“爱国者- 3”型导弹,98亿美元用于导弹的研究、发展、测试及评估(RDT&E)。此外,根据预算案,2005年导弹防御局还将投入2.39亿美元资金,专门用于研发和改进联合地基巡航导弹防御系统,并把地基中程防空导弹融入巡航导弹防御系统的架构中,加速开发综合火力控制系统和网络传感器系统,力争到 2010年建成第一支具备综合火力控制能力的导弹防御部队。

六、国防部管理向“高效运作”转变

在对部队建设和武器装备开发进行投资的同时,改组国防部管理方式,减少浪费,降低机构风险,高效地利用军事资源也成为2004财年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增大国防投入的同时,提高军事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可增强美军的军事实力。美国国防部认为,目前国防部公务处理程序过多,效率不高,不能及时有效地对不确定的威胁做出反应。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称,在1962年,美国有关防务问题的审批手续只需1页纸,而到2001年,竟需534页。美国国防部每年向国会提交陈述理由的文件就达2.6万页纸。因而,办公程序的转型,要“产生适应21世纪安全挑战要求的及时效果”。此外,美国防部在计划制定、武器装备研制的“螺旋式发展”、采购周期、资源配置计划制定等方面都力求面向未来需求,高效运作,从提高美军能力出发不断提高办公效益。

国防部改革的重点是简化决策过程,改进财政管理,优化采购程序。美军在伊战中得到的教训是采办系统不能及时应对作战指挥官的紧急装备需求,因此,2004 年进行战时快速采办改革,目标是:从收到作战指挥官需求之后,应在15日内签署合同。改进业务流程,使国防部业务过程和财政管理系统标准化和一体化,改进后的财政运作将保证国防部决策人员及时获得可靠的财政数据,从而有效地管理国防费。精减机构,减少重复,区分国防部的核心与非核心职能,对非核心职能作出合理外包,并为核心职能配备相应人力资源,以提高作战能力。对一些国防资产进行评估,减少不必要的设备,提高重要设施的战备与质量。加强国防部电子化建设,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资源效率。优化采购过程,缩短国防采购周期,可以容易地控制整个计划的开支。

七、结论

国防战略向“先发制人”转变,建军模式向“基于能力”转变,军事转型向“全面推进”转变,部队建设向适应任务需要转变,作战方式向联合作战转变,武器装备向适应未来作战需要转变,国防部管理向高效运作转变都是美军事转型的主要内容,也是2004年美国防政策与军队建设的重点。这些转变,都是美国为更好地应对国际安全环境变化而作出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最大可能地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时,这些调整也遵循一条经济学基本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最少的军费投入,得到最大的军事效益。

2、美军信息化武器不断创新的原因是什么?

美军信息化武器不断创新的原因,就是美国现在的。科技水平是地球上可以说是一专流水平,它属聚集了所有高端科技人才。她拒绝了,所有高端科技设备那么它对信息化武器发展有很好的基础。所以说他们的军事化武器的投入也很大因此美国信息化武器不断创新也就是隶属应当的。

3、想了解美军的管理制度,请大侠帮忙

近年来,德国预备役部队建设朝著小规模、快机动、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具有如下特点。

采取双轨动员体制。德国采取的是双轨制动员方法。作为军队一方,武装力量指挥 参谋部将预备役人员动员的命令下达给军种指挥参谋部,军种参谋部再将命令下达给各作战部队动员处和军

区有关的动员机构。对于地方,武装力量指挥参谋部将命令下达给联邦军事管理局,联邦军事管理局再将命令下达给军区军事管理局、县兵役补充局和动员基地等机构。军地双方各负其职,协同配合,从而大大提高了预备役部队和人员的动员效率。此外,为提高预备役人员的动员速度,德国规定,一类预备役人员在退伍後1周内必须到指定的兵役局报到,预备役人员的住址和职业如有变化,均需在1周内通知兵役局。预备役人员若要离开住地8周以上,必须事先提出书面报告。按照目前的动员实力,德陆军战时兵力可超过平时兵力3至4倍。

奉行精兵之路。根据德政府“联邦国防2010”计划,德国正规军军事人员将从目前的28.5万削减至25万,文职人员将从12万削减至7.5万,在2010年前再关闭105个军事基地。在大幅裁减正规军的同时,德国政府还计划将预备役部队人数削减近75%。根据这一计划,德国预备役部队人数将从目前的30万人减至8万人。这一裁减将通过把预备役部队与正规军合并以及撤消一些部队建制来实现,目的是使调整後的德国军队具有更强的机动性和全球部署能力。

注重实践训练。德国的预备役部队训练以实践课目为主,战斗部队的预备役人员和战斗支援部队中的炮兵预备役人员每年训练1次,装备部队中的预备役人员每2年训练1次,後勤部队的预备役人员每2至3年训练1次。德国有数十个陆军预备役人员训练中心,每年每个训练中心开办12至15期训练班,训练目标是让预备役部队48小时内可补充到现役部队。根据德国《兵役法》规定,为提高预备役人员的战术技术水平,预备役人员必须定期参加一定时间的军事训练。德国对预备役力量的训练方式和手段进行了重大改革,缩短了预备役士兵士官的轮训周期,由过去的6年30天调整为现在的4年24天。这样,轮训的周期虽然缩短了,但每年的训练时间却相对地集中延长了。

人事管理严格。为加强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提高预备役人员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德国对现行法律和规定中的部分条文进行了补充和修订。一是健全晋升制度。通常情况下,凡定期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只要本人愿意都能晋升。士兵可以晋升为士官;士官可以转为军官;各个级别的军官还可以晋升为其上一级职务。二是严格晋升条件。预备役人员晋升前除必须按规定参加正常预备役训练外,还必须经过进一步的深造和通过较严格的晋升考试,具备任职能力的考试合格者方能得到晋升。三是完备就业保障。为保证预备役军人能够按时定期地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德国政府对预备役人员实行就业保障,严令禁止企业公司以任何理由解雇参加预备役军事训练的预备役军人,并规定在预备役军人参加军事训练期间要照发其工资。

4、怎样写关于美军信息化战争的论文?

就从美军近几年来发动的几场战争来写。

例文:

美军近次战争信息化特点

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和多国部队所建立的战区通信网络是有史以来最大、最多、最全、最先进的,它运用卫星通信技术和数字化通信网络技术,把数十年来各国研制、生产和装备的各种战略、战区及战术通信网络和设备全面融合,综合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C3I通信系统,以98%以上的高战备率确保白宫、五角大楼、后勤支援基地与中央总部、多国部队和基层作战部队之间的联系,确保洲际之间、战区与本土之间、多国及友邻部队之间、各军兵种之间、飞机、舰艇和坦克等作战平台之间,以及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不间断的持续通信和信息交换。海湾战争总指挥施瓦茨科普夫上将当时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开设战区指挥部,各下属司令部也是在沙特开设。施瓦茨科普夫与各级指挥官讨论重大问题或研究作战方案基本是采用电视会议或视频面对面商谈的方式进行,各级指挥机构信息沟通也是采取电话、电报、软盘传递等方式进行。

科索沃战争是第一次大规模实战运用全球一体化C4ISR指挥控制系统。在科索沃战争中,由于牵涉到北约十几个国家联合作战,所以还是沿用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三级指挥体制。

阿富汗战争中,美军刻意试验网络中心战和扁平式指挥的能力,所以没有按照战略、战役和战术层次设立指挥体系,也没有在阿富汗战区设立前沿指挥部,只是在美国本土设立了一个战略总指挥部,下面直接就是战术指挥层次,所以这场战争的指挥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性战斗的指挥尝试。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首次试验网络中心战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从阿拉伯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有80%以上事先并不知道要去战区的什么地方、攻击什么样的目标,只是在起飞以后的飞行途中才接到指挥系统发来的最新任务指令,这时飞行员便可在指挥系统的引导下,选择最佳路径和方式对目标进行攻击。从阿富汗战争开始,网络中心战就已经正式进入作战程序,在这种作战程序中,指挥机构的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最主要的不再是听取下属发来的请示,也不再是拟制电报或下达话音指令,而是在C4ISR系统的辅助指挥控下,侧重于做好这样三项工作:一是通过C4ISR系统掌握敌我双方的情报,驱散战争迷雾,定下作战决心;二是进行作战规划计划,提前下达作战任务指令,确定联合作战中各部队的具体认为是、出动批次、作战任务、作战目的、作战要求,具体各部队如何实施没有必要进行统一部署,只是提出准确的打击时间、地点、目的和要求即可,按照委托式指挥原则由部队自行协同;三是进行毁损评估,对上一次任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以便确定下一批次的打击任务。

伊拉克战争中,由于地面部队的大规模介入,所以美军又恢复实施三级指挥体制。战略指挥部仍然设在美国本土,技术上主要依托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战区指挥部中央总部司令部设在卡塔尔,中央总部陆军司令部设在科威特,中央总部空军司令部设在沙特,中央总部海军司令部设在巴林;战术级指挥机构分别在各司令部下设立战术作战指挥中心。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

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在本土有21处、本土之外基地上有33600名人员对航天侦察监视系统进行支持。美国部署的军用卫星系统覆盖了对伊作战所需的各个信息领域,动用的卫星包括侦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在侦察卫星方面,主要包括3颗锁眼光学成像卫星,3颗长曲棍球雷达成像侦察卫星,3颗入侵者电子侦察卫星和12颗二代白云电子型海洋监视卫星;在导航定位卫星方面,共投入了GPS—2和GPS—2R共24颗卫星,定位精度从16米提高到10米。还动用了由14颗国防卫星通信系统卫星、4颗军事星和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组成保障伊拉克战区战略及战术通信的天基信息传输系统。此外,租用了一些商用卫星,主要是地球资源卫星和气象卫星等。

例文2: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信息网络战

摘要:在新军事变革的引领下,战争有机械化战争阶段发展到了信息网络战的新阶段。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到信息网络战这种作战模式的巨大威力。同时也显示出制约信息网络战的“软肋”,这将为我国的军事变革、军队建设以及信息网络化建设提供借鉴和经验教训。

关键词:信息网络战

战争,使信息网络成为军事打击和心理战的重要载体,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作战工具。信息战已衍生为一种重要的作战方式和战斗力。传统战争是兵马未动舆论先行,现代战争的信息网络行为已贯穿战争的全过程。从伊拉克战争中可以看出,信息网络已成为一把高悬在战场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一、信息网络战的特点及巨大威力

信息网络战在在科索沃战争中就开始显示出来,只不过在伊拉克战争中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信息网络战是利用强大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将各种分散在空间、陆地和海上的探测系统、指挥系统集成一个统一、高效的信息网络体系,使陆、海、空军各级作战人员能够利用该网络共享战场态势、交流作战信息、协同指挥与实施作战行动,其目的是通过攻击敌计算机网络窃取情报,破坏、瘫痪敌信息系统,并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己方网络安全,夺取和保护“制网络权”。

信息网络战的主要特点:一是作战力量广泛。由于信息技术有很强的军民通用性和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性,使得凡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知识、掌握着一定网络攻击手段的人都可以介入网络战;二是作战对象平等。计算机网络战中,只要拥有高水平的计算机网络人才,网络战就可以得到有效实施,而与国力大小、兵力多少无关;三是作战空间广阔。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地域限制,只要网络能够到达的地方,网络战都可以实施;四是作战时间连续。计算机网络战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干扰,不受天候因素制约,可在任何时段进行。 五是破坏信息系统和影响人的心理,破坏信息系统的效果是敌方无法利用信息系统的设施获得所需要的正确信息,既可以从物理上摧毁地方的硬件设施,也可以是破坏系统软件,使系统崩溃或提供不正确的信息。通过提供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可以对人的心理造成影响进而控制人的行为,影响士气,削弱敌方的战斗力。

信息网络战主要有三种形式:心理战、电子战和计算机战。心理战是指通过各种手段施加对敌方不利的信息,影响人的心理从而削弱战斗力。电子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内容之一,将其归为信息战武器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各种电子设备,无论是探测器(雷达,光电设备,监听设备),还是信息处理平台、通讯设施(无线通讯,有线通讯),核心都是电子设备。通过电子干扰可以削弱雷达等探测器的能力,使得敌方无法及时收集信息;无法及时传递信息或者传递错误的信息。计算机是信息系统的基础和平台,在信息系统中具有核心的地位,计算机战是指利用计算机开展的以信息系统为主要目标的作战形式。其形式主要有: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网络特性、电磁特性对敌实施网络窃密和电磁窃密;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计算机芯片攻击、网络“黑客” 攻击、电磁干扰等手段实施网络进攻;采取加强“防火墙”技术、断开核心系统与外界的链接等措施进行网络防护;进行系统备份,为网络恢复做好充分准备等。

伊拉克战争是21世纪初爆发的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场声势浩大的信息网络战,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作战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伊拉克军队的反应能力。作战的速度之快和程度之猛烈,使伊拉克军队多次陷于美军的集中打击之中。美军采取的打击方式是,集中摧毁伊军的一个战斗单元,然后迅速移动到下一个目标。伊军的指挥通信系统,也在美军对巴格达发动进攻前被美军彻底摧毁。由实行网络中心战而获得的信息优势,是美军实现快速作战的关键。美军能知道伊军的位置,而伊军不知道美英联军的位置,也不知道联军的下一个攻击目标。因此,可以说美国以网络中心战赢得了这次战争的胜利。

1.及时获得可靠的目标信息

这次战争中,先进的卫星系统、侦察飞机、地面站和地面侦察人员等,组成了一个天、地(海)、空一体化的情报、侦察和监视(ISR)系统。它为部队提供作战空间的情况,包括各部队的部署、兵力兵器、作战意图等方面的情况和提供毁伤效果评估。它也为战斧巡航导弹和由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制导的联合直接攻击炸弹等的精确打击提供目标信息,为反爱国者导弹提供预警和目标信息。在海湾战争时,美军一般需要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对目标的侦察评估和打击准备,而现在最快只需几分钟。

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在ISR领域,由于卫星侦察和监视的覆盖范围大,并能实现全球覆盖、运行时间长和在平时可以进入敌方领土等优点,已成为实施网络中心战的前提。其中,6颗军用成像侦察卫星通过伊拉克上空,包括3颗KH-12卫星和3颗“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每颗卫星一天两次通过伊方上空。KH-12卫星精度达到0.1米。“长曲棍球”雷达卫星最高精度达到0.3米。美军充分利用了有人和无人侦察机、战机以及个人跟踪系统所提供的实时情报和图像。这些信息定向直接传送到指挥部或者指挥官的战区指挥控制车。实时的情报和图像有助于区分敌我,减少传感器到射击器的时间。美国国防部所拥有的所有情报、监视以及侦察资源,在战争中都高速运行,为联军地面指挥部的陆军指挥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其他指挥官,提供了一幅通用的作战图。美军已经在通信与数据网络中集成了ISR平台,并为它们的运行提供带宽。

2.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质量和安全性

保障军用信息传输系统的畅通,提高信息传输的速率和可靠性,加强信息管理能力,是实施网络中心战的重要保障。卫星通信以其广域覆盖和全球覆盖,独特的广播、多播能力,快速灵活组网,支持不对称带宽要求和可以按需分配带宽等优势,为战场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了条件。

美国国防部投资16亿美元构建了国防文电系统,对其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进行安全加密,确保向国防部用户、各业务局以及合同商传送秘密以及最高机密的信息安全。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这个系统较之使用自动数字网或其他类似的军用文电系统,其传输速度更快、保密性更强且更易于使用。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是通过用于分发语音、视频以及数据信息的国防信息系统网(DISN)进行传输的。由于严格的保密原因,国防文电系统的信息与Outlook的信息有些微小差别。但是用户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国防文电系统信息,然后使用带有加密令牌的Fortezza卡,对信息进行标记并加密。

当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场与伊军交战时,网络空间的战斗也在紧张地进行。自对伊战争爆发以来,联军的网络系统遭受了轻微的网络攻击,而且尝试发起攻击的行为异常频繁。因此,认为不安全的设备将被迅速隔离,脱离网络并进行病毒扫描,以防止更大问题的发生。在实际战场上,如果部队身处危险境地,程序将被保护,甚至破坏那些面临危险的设备和系统,以避免敏感的数据流落到敌人的手中。例如,链接到国防部保密IP路由器的计算机带有可移动硬盘,一些加密设备也有类似的保护措施。在美军驻卡塔尔的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在开始指挥所有联合空中任务之前,其信息系统需要进行鉴定与授权。信息安全公司负责承担了这项紧急任务。

3.依靠有效的数据链实施精确打击

网络中心战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信息网络系统,在武器平台之间实现横向组网,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武器平台的作战效能,以实施精确打击。传统的以坦克、战车、火炮和导弹为代表的陆基作战平台,以舰艇、潜艇为代表的海上作战平台,以飞机、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作战平台等,都必须在火力优势的基础上兼有现代信息优势,才能成为真正的高技术信息化武器装备。因此,一种链接各作战平台、优化信息资源、有效调配和使用作战能量、用于链接整合军队各战斗单元的数据链,正日益受到重视。数据链将成为未来军队作战力量的“粘合剂”和“倍增器”。此次对伊战争中,美军基本上使用的是旧式飞机和坦克,但这些旧武器通过网络进行链接,从而把飞机的座舱、指挥所和坦克驾驶员联在一起,使其看到他们视野外很远的地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3月底伊拉克一度被沙尘暴,搅得昏天黑地,但是美军仍能清楚地看到战场上的情况,甚至在高空飞行的B-52轰炸机的飞行员,也能透过滚滚黄沙,俯瞰地面的动静。B-52轰炸机能通过使用其他侦察机传送过来的雷达图像,对伊拉克军队进行精确轰炸。

这次战争中美军广泛使用的“21世纪旅和旅以下部队战斗指挥系统”,是一种基于因特网的通信系统。它综合了卫星、无人机和特种部队的信息源。它已成为美军数千装甲车、坦克和直升机上的标准装备。这个系统实现了坦克之间、直升机之间的共享数据。坦克可以发送文本信息,在激烈的战斗中文本信息的可靠性高于语音通信,直升机也可以通过文本信息呼叫炮兵火力支援。每台车辆都有计算机地址用于识别,车辆的位置信息通过全球定位系统随时修正更新。加密的数据通过无线电在部队车辆之间传送。跳频技术使敌方无法对信号进行导向目标追踪。坦克的所有功能都通过一台相当于奔腾Ⅲ的计算机控制。如果主系统出现故障,将由备份系统继续操作。如果整个计算机系统全部失效,最后可用手动控制。一旦坦克乘员被俘,他们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删除敏感的数据。

全球导航定位卫星更是精确打击的关键。在战争中,依靠美军的GPS系统,为美军的精确打击武器提供了有效保障。美军这次所使用的精确打击武器为海湾战争的10倍左右。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他们投掷精确制导炸弹1.5万枚,其打击精度明显高于海湾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军能使用大量精确武器,对伊拉克领导目标和共和国卫队,实施时间敏感型的攻击。

4.实现了部队快速机动

在机械化战争时代,由于部队的通信、机动和兵力兵器投送能力有限,无法很快地集中兵力,实施攻击。地理位置上的限制,还使部队很难在保持高度协调一致和得到充分后勤保障的情况下,实施快速、远距离机动。但是,在实施网络中心战后,部队将不再受地理条件的制约而实现快速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创造了日行170公里的开进速度,这等于海湾战争时部队开进速度的3倍。令人关注的是,这种机动方式直奔要害领域,甚至可以不顾暴露后勤保障的危险。由于部队能够进行快速机动,就可大大减少参战人员的数量。这次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场的美军总人数约12.5万人,远远少于海湾战争时的50万人。

二、从伊拉克战争看信息网络战的不足

由于伊军在这次战争中几乎没有任何信息战和网络战的任何能力,让美军在网络空间如入无人之境。实际上,美军的信息网络仍然是较脆弱的,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际上也没有受到真正的考验。尽管如此,美军在作战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也揭示了美军的网络中心战尚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第一,假信息掣肘美军战斗力在信息战中,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依赖于对信息的正确采集、处理和使用。在现代战争中信息量的空前增大和信息传播环节的增加难免造成虚假信息的泛滥和有用信息的失真现象。这就使信息在采集和处理过程中真假难辨,进而影响战斗力的发挥。在海湾战争中,伊军放置的假坦克、假阵地使美军侦察系统摸不清虚实,采集回来的信息也良莠不齐,从而导致美军判断失误,对假目标狂轰滥炸。同样的,在科索沃战争中,美军的侦察卫星不能完全识别南联盟巧妙的伪装,对移动的车辆和其他目标难以跟踪,也不能穿过云层和森林发现目标。因此,当北约得意洋洋地宣布“重创”南联盟军队几天之后,南联盟人民军军容整齐地开出隐蔽地域。当时他们只损失了十几辆坦克。
第二、信息化武器发挥作用受战场环境限制

信息战对作战环境要求很高。气象和地理条件都会影响到信息进攻。比如丛林、沙漠、山地等地形和恶劣的天气就会对信息武器系统产生影响。美五角大楼承认在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复杂的气候和地理环境迫使北约取消了20%以上的空袭行动。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沙尘暴曾使美军信息化武器失灵,大大延缓了作战行动。

第三,信息网络系统发达却易受攻击

首先,美国不能独占信息战的技术。它要占领和控制世界信息市场就必须输出先进软件、硬件和加密技术,并创造信息环境。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扩散性和共享性,使得美国在建立起一个信息系统平台用于信息战时,也为其他国家和个人利用这个平台攻击美国提供了机会。并且袭击这种信息系统的大部分技术,如计算机、调制解调器很便宜。因此,任何头脑灵活的人都可以把自己武装成信息战士,轻而易举地使美国军用和民用电脑网络陷于瘫痪,甚至可以破坏美军高层决策机构所依赖的指挥控制系统。

其次,庞大的信息系统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招架无力。在国内,美军和政府行使职能越来越依赖于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大量的后勤社会化保障不得不借助民用通信网。美国防部有200万台计算机、1万个局域网络、100多个长途网络。这些网络设备用于协调和执行国防部各方面的任务,包括从武器设计到战场管理。虽然美军进行实际作战的计算机一般是安全可靠的,但是管理军饷、人事、运输、零部件的计算机防护能力低,而且与公共通信设施联网,极易泄密和遭到破坏。在国际上,美国是当前信息技术最发达的国家。统计资料表明,因特网上80%的信息来自美国,而世界范围内80%的数据处理是在美国进行的。美国高度发达的经济依赖完善健全的全球信息网络。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扩大深入,美国经济对全球的依赖性就愈强,美国的文化和经济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就会越发紧密。这样美国不仅将能向世界各地随心所欲地伸出触角,同时通过“计算机接口”也将自己更全面地暴露于世界,更易于成为众矢之的。据美国防部的报告指出,政府和军队的信息系统曾遭受过3.8万次攻击,成功率高达88%,可是检测到的只有4%。这4%中95%无法采取任何应急措施。可见庞杂的信息系统可使美军在信息进攻面前毫无招架之功。

在信息战中,美军要是想维持其信息技术优势,就必须加大信息工程建设、改造、维护和更新的投入。但是这笔费用非常大,美国现在还不能轻松承受。比如,作为集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信息化武器平台往往价格不菲。“爱国者”导弹每枚110万美元,“战斧”式巡航导弹每枚135万美元,E-8电子侦察机每架4.25亿美元。目前,信息技术的研制费和采购费在飞机、舰船、坦克、大炮等武器装备中占22%~30%,在导弹中占45%,而在一体化信息系统C4ISR中,所占比例更高。此外,信息化武器装备的软件系统具有看不见、摸不着和专业性强的特点,其研制和采购费用高昂,更难估算。同时由于信息安全的投资回报收益在短期内并不显著,甚至可能会血本无归,即便是财力雄厚的公司也不愿倾力相助,政府也难免资金短缺。所以,在信息战中,美军防御乏力。要改善这种状况,恐怕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信息网络技术或知识优势可能赢得战争,,但是这种优势是十分脆弱的,这种优势可能因为一根保险丝而全面改变,也可能因为一句谎言,也可能因为你保护自己的优势不被敌人偷去的能力有限等原因而失去。优势的这种脆弱性在于认识掌握信息的主体,人的任何一点疏忽都会造成错误。历史证明,不管是在冷兵器时代还是网络时代,人仍然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网络中心战虽为决策优势提供了条件,但从信息优势转变为决策优势还要取决于指挥员乃至整个军队的素质。而在军队各种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创造性。

三、几点启示:信息化社会里,一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活动都将围绕网络这个中心来进行。在未来战争中,控制了网络空间,就意味着夺取了在陆、海、空、天多维空间里行动的自由权。为了应对网络战的威胁,夺取制网络权,世界各国都在加紧备战网络战。而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实施和抵御信息网络战的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主要表现为:一、硬件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目前尚不能自给生产CPU芯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其他部件的关键技术,也都掌握在外国生产商手里。二、软件方面漏洞较多。由于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起步较晚,国内使用的大部分软件存在有安全隐患。另外信息安全技术也与世界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因此,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提升整个社会的信息网络化水平,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是适应未来信息战要求的一项极为迫切的工作

(一)是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在武器装备上,不能有太大的时代差,否则在战场上就无法获取哪怕是战术上的优势,这就很难打赢战争,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军事信息网络化建设。未来的信息化战争,以宽带、大容量、数字化的网络传输能力为基础和前提,所以,加快军队的信息网络化建设,特别是末端建设和移动网络的建设势在必;进一步提高一体化建设水平。未来作战是联合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真正一体化还有较长的路要走,只有加快建设和发展适合自己国情的综合集成系统,才能真正实现情报侦察、预警探测、信息对抗,特别是武器平台控制的现代化目标。此外,还必须推进民族信息产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信息战能力是建立在本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水平上的。因此,我们要在这方面下大力气去抓,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同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体制方面的优势,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展开联合攻关,以形成我们的优势领域,铸就自己的“撒手锏”。
(二)是必须创新作战理论,装备技术落后可怕,但思想观念滞后更危险。作战理论的创新一方面要求和现有武器装备相匹配,一方面又要与作战对象相协调,伊军的作战理论非常落后,在这两个方面都不适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综合军事理论研究。面对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影响,应不断跟踪探讨适合各自国情的信息化建设特点与对策,加大军事理论创新的力度,从而促进多出成果,加速发展。
(三)是要注意建设周边以及国际安全战略环境,伊拉克的失败与萨达姆在国内推行独裁统治,在国际上缺少朋友很有关系。
(四)培养网络训练人才。在未来的信息战中,人的因素仍然是首要的、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因素,高素质的人才能驾驭高科技的装备。要适应网络战需求培训三类人才:一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研究的电脑专家队伍;二是懂得网络对抗技术及其战术的指挥员队伍;三是具有一定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网络技能操作人员,逐步造就一支专门从事网络对抗的计算机专家队伍。
(五)建立网络安全防护屏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网络安全法规体系,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的开发、应用、管理、安全问题法律化,以法律手段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应该开发相应的防护技术。技术是实现网络安全精锐武器,必须发展网络防护技术。应着重开发密码鉴别技术、计算机网络信息泄漏防护技术、计算机网络安全等薄弱环节检测技术等,首先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军事情报的研究和改进,军事情报是迈向执行信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1、[美]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战争》,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2、[俄]B.A.利西奇金 JI.A.谢列平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信息心理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版。
3、张绍忠著《怎样打赢信息化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6月版。

5、美陆军训练管理有哪些特点,对我军有何启示

数据管理是军队信息化建设基础性工作,也是实现军事电子信息系统一体化综内 合集成的重要环节.美军经过容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网络为中心"的数据管理阶段,全面支持以军事信息栅格为基础环境的网络中心战.我军数据管理的 建设水平与美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本文在简要描述美军数据管理策略演进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并提出了对我军的启示和建议,以期促进我 军数据管理水平的提升.

6、美军是如何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来进行军事训练的?

不同兵种使用的模拟系统都不一样
所以做到了一一匹配 做到最合适的
合成军作战训练器材
(1)“凯蒂斯”合成训练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于199O年装备部队,它是一种面积杀伤武器战术模拟系统,可用于模拟间瞄火力、核生化武器及地雷的作战效果。该系统除可模拟火炮、火箭和导弹外,还可模拟舰炮火力。它与“迈尔斯”或其它模拟系统兼容。该系统包括4个主控站、52个中继站、6O0台接收装置、6O0套声光示爆模拟装置及16台单兵佩戴的小型化接收装置。
(2)成军火力支援战术训练模拟器。原称“闭环炮兵模拟系统”,它能逼真而廉价地进行炮兵射击训练。它可在营区内按照美国陆军的训练标准通过模拟实弹射击来训练炮兵连或排;它是一个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模拟系统。它可用于单个炮兵分队的训练,又可进行炮兵闭环联合训练。它能在合成军作战环境中进行炮兵分队的训练,1997年开始装备部队。
(3)SAWE面积杀伤武器训练模拟器。该系统用于野战实兵对抗战术训练,能模拟火炮、化学武器、地雷等武器的杀伤效果和评估伤亡,并可在战场上产生声、光模拟效果。该系统模拟范围广,从迫击炮到大口径火炮、乃至远程导弹发射系统、常规炮弹、化学弹、核弹和雷场均可以模拟。该系统还可强制参训者采取适当的对抗措施,例如在遭受化学武器攻击时使用防毒面具。该系统兼容性好,可与“迈尔斯Ⅱ”激光交战模拟器配合使用。
——射击指挥训练器材
(1)“加德菲斯持Ⅱ”炮兵观察员模拟训练器。它是野战炮兵前进观察员使用的一种可运输型训练器。它可将计算机产生的目标和炸点的效果叠印在视盘所提供的背景画面上。任何与“塔克法”射击指挥系统兼容的数字设备均可与该训练器配套使用。训练中可以发射的弹种有改进型常规弹、瞬发榴弹、延时榴弹、HC发烟弹和照明弹。
(2)榴弹炮射击指挥训练器。这是一种合式训练器,用于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弹炮的射击指挥训练,它为炮兵指挥官提供了练习攻击多种目标和发射密集火力的手段,他们还可以用它练习弹药控制和地面导航。
——反坦克武器训练器材
“标枪”反坦克武器系统训练器。该系统可用于教室内和野战条件下的训练,是一种轻便的、卓兵携带的、“打了就不用管”的反坦克武器。根据训练场所不同又分为两种:
一是基本技能训练器(BST)。用于教室、舰上或营区内的训练。训练方案可预编程序,在模拟的指挥发射装置内可通过彩色液晶显示器看到目视图像,训练器的轻型昼夜热成像瞄准镜、发射控制器和射手的目镜显示器合为一体,BST可在野外战场监视、搜索和定位及火力控制方面提供初级训练;二是野外战术训练器(FTT)。它与“迈尔斯”系列的训练器相互兼容,不仅可用于射击训练,也可用于战术对抗训练。FTT配有“迈尔斯”激光器和发射模拟器,能合成红外图像,模拟300O米远的导弹。此外,锁定目标后由跟踪器为激光器定向,发射效果模拟器能模拟导弹发射时的闪光和声响。
——防空武器训练器材
MTS一Ⅱ多种武器操作和战术训练器。它是美国M87“红眼/毒刺”导弹的第二代产品, 199O年1O月装备部队,其演习方案的选择范围更广,训练设备更多,射手可在”毒刺”、“伏尔康一、“标枪”、“小懈树”等多种武器上进行训练。它设置在直径为19.5米或6.09米的圆顶建筑内,圆顶建筑作为目标、背景、干扰和红外图像的 36O度圆周显示屏幕,它可投射三个独立的飞机图像,它们有自己的红外信号特征和红外干扰,可记录和评定受训者的成绩,并可提供数据供教官讲评使用。
——其它
(l)炮位侦察雷达训练器。主要用于AN/TPQ-36T和AN/TPQ—37雷达的操作手和维修人员的培训,在美国的野战炮兵学校使用,训练器能给学员的训练评分,而学员行为均在教官的显示器上综合显示。
(2)机载战场侦察雷达训练器。它主要用于训练士兵和机组人员判读数据和提供近乎实时的战斗情报,现已装备美陆军和空军。
2、作战模拟系统训练方面。位于堪萨斯州利文沃思堡的陆军作战指挥训练中心,于1988年开始实施“战斗指挥训练计划”,即对师级指挥官及其参谋人员进行模拟指挥训练。它是通过广泛运用计算机模拟演练与逼真的敌方部队进行对抗的作战原则,并在指挥的各个环节上进行合成实践。既可以提高高级指挥官和参谋人员的指挥水平,又可以检验作战指挥程序,使作战指挥程序标准化。94年上半年美海军先后5次以我军为假想改进行计算机模拟演练。演练设想2O1O年美海军第7舰队及其支援力量在中国沿海巡逻时,触发中美海战。计算机模拟显示我军拥有岸基和潜射精确制导远程巡航导弹、战场机器人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快速部署能力,而在空问部署了包括反卫星系统在内的武器系统。中国军队首先以反卫星系统击毁美侦察卫星,并向前进基地快速部署海空兵力。随后以大量的岸基和潜射巡航导弹齐射美指挥舰和航母,以导弹、航空兵攻击美编队作战舰艇,最后美指挥舰和航母被击沉,航母编队其它作战和辅助舰只被重创。
其还有专门的模拟训练基地 类似我国的朱日和
训练基地是美军进行正规集体训练的重要场所。各训练基地都集中采用了模拟训练的方法。其中设在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堡的国家训练中心是美国陆军最大的训练基地,该中心的模拟训练最具有代表性。
国家训练中心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260O平方公里,其中训练场地225O平方公里。这里气候于燥,人烟稀少,地形复杂,既有沙丘又有高地。基地内设有对抗演习、实弹射击、后备役部队三个训练场地,设置了l00多个种类目标,安装有现代化电子、光学模拟训练设施,为受训部队提供了一个近似战场的环境。基地内还驻有一个坦克营和一个机步营的专任假想敌部队,按原苏军摩托化步兵团编成,由经过特别挑选的100O多名官兵组成,在 国家训练中心服役4年,这就为受训部队提供了一个近乎真实的对手。此外,还有300多人的施训和管理部队。训练过程一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模拟美本土部队增援海外战区和战略空运。受训的坦克营、机步营及旅司令部人员从其驻地空运到欧文堡基地附近的空军基地,尔后通过陆路开进欧文堡,领取预存作战装备。第二阶段,进行逼真的、近似实战的合成训练。轮训部队在战术空军支援下与假想敌部队进行地面攻防作战与电子对抗演练。第三阶段,进行实弹射击。训练射击场设置的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自动隐现目标,显示敌军的各种兵配置。训练中心配置的多种综合激光模拟交战系统装在陆军各种武器上,射出激光编码束。射击后,目标(人或车辆)上的该系统可计算出是轻伤还是致命伤,以及对武器的毁伤程度整个演练过程摄制成录像,成绩由计算机运算,作为鉴定的重要依据,为参训军官和部队提供极为有用的训练档案。该中心每年可施训陆军14个旅42个营。目前,已有930个营次在此训练过。进入90年代后,该训练中心又建立了模拟火炮和空中火力系统,研制能穿透烟雾的激光交战系统,建成了可进行模拟的模拟器网络。
国家训练中心实兵对抗的主要特点是:(1)具有较强的实战对抗性。训练中心作战环境真实,近似实战,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反方部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演习过程中强调针锋相对,独立性、竟争性强,实战气氛浓,能够极大提高部队实践能力。陆军有关数据表明,经过国家训练中心训练的部队在作战中取胜的机率比未经训练的部队高15倍。(2)以现代化设施保障演练。训练过程中运用激光和电子多种模拟手段进行演练,不仅可以实施各种对抗演习,而且可以详细记录、分析各种训练材料,向受训部队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3)提高协同作战能力。与实战一样,在营旅指挥所设置火力协调组,由炮兵连长任协调组组长,空军向指挥所派联络宫,以全面协调对步兵装甲兵火力支援。由于该中心与内利斯空军基地相邻,便于进行陆空协同作战演练。
还有拟真训练器等等
都是美军训练的重要部分组成
望采纳!!

7、美军伊拉克信息化战争的弱点

过度依赖高科技和侦察,而忽视了地形地貌结构的复杂及民众关系的复杂性。看到了,不一定能找到。

8、越南战争中美军得到了什么教训

不是考试题啊

笫一个大教训就是:美军的师出无名;越南的冲突在一开始就专是其国内的一场政权争夺属战争,而美国介入的原因则是防止"民主的"吴庭艳政权倒台。这也可以看成是美国在冷战中常见的代理人战争无法维持下去,所不得已而介入的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最初是向南越派出顾问并提供军援,帮助南越通过军事手段稳固自身政权,而后来美军介入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美军介入这场战争,既没有得到国会授权,也没有一个正式宣战的目标,更没有进行战争动员,所以,这场战争对美国而言就完全是一场不明不白的战争。

笫二大教训就是:美国在这场战争的战略指导思想中缺乏一个明确的战争目标;这也就是说,美国领导人从一开始就没有确立军事干涉的具体目的是什么?却一步一步被动的升级在越南的军事行动。

第三大教训是:美军指挥权的混乱,在越南战争中,战场上美军受到美国驻越南最高总司令,驻南越美国大使的双重指挥,因此在军事行动上协调不力导致作战效果不佳。

美国在越战教训告诉了我们,尽管自己有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为了实现自己的战略企图的时候,却不清楚如何运用自己的军事优势服务于自己的政策目标,这不仅是不明智的,而且十分危险的。

9、了解军事常识

楼主要的太多 建议慢慢学习 。。我这里推荐一些军事类的书籍和杂志可以供你专参考
1、《环球军事》 这个力属荐啊,此杂志从小编从军之前就开始每年都订阅的,相当不错。
2、《名枪》、《轻兵器》、《特种兵》、《兵器》、《兵器知识》、《坦克》、《军事科技》、《舰载武器》、《枪手》、《世界名枪》都是些介绍武器装备的每期我都有看都算不错
推荐的写多了总是被 (和?谐)先写这么多吧 如果楼主有具体问题想问可以直接问我。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