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小学音乐
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几点感悟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内容的形象,情感价值的直观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从音乐中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使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另外,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所以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使许多抽象的音符变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因为用而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节课仅仅依靠课件、视频、录音机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节奏,甚至于板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感到这堂音乐课是不是谁都能来上,教师的个性,教师吸引学生的基本功,教师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吗?这就是,突然没电了,这课也别上了。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有个度,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新授课的运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中歌曲的教学是学习的音乐的基础,从简单的音符开始,再到旋律的节奏感,最后到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拓展,这些内容使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处理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导课中,课件中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动画视频出现一片美丽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一只小青蛙在歌唱。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要谈度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发展展开《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不弹琴,不范唱,不打节奏,不用小乐器练习拍子,完全依靠课件、录音机,而教师只是一个将这些电子设备联接起来的人,有什么意义,学生是否可以真正从内心情感中体会到这首儿歌的可爱呢?所以,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反复的范唱试唱,教师的丰富情感表现直接感染着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小乐器打击节奏,还有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边唱边跳边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了。
所以说,新授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掩盖住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掩盖住教师的教,学生是和人来学习,不是和机器,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价值在课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音乐的美感影响给学生。
其次,欣赏课的运用,要内容丰富,要恰当。
当然,音乐课并非都是新授课,欣赏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这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欣赏课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而当学生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体验音乐的美感就有了千差万别,如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级《彼得与狼》这一课中,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教师拿嘴讲不清楚的,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能将每一件乐器都熟练掌握。所以,当比较抽象的欣赏交响乐,配以合适的画面,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反复欣赏过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里面都会出现哪些乐器,之后,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听和看各个乐器在单独演奏的特色与特点,让学生学着分辨,通过听和看还体验乐器的不同点与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乐曲的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以及所表现的情感,最后,再听,再看,从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可以通过引深,来体验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赏课大可多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未知的知识,从而体验来自于世界知名乐曲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心情。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用个人高超的音乐素养来折服学生,让学生欣然地接受你音乐上的造诣,喜欢你的课,才能上好你的课,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助手,仅仅是应教学需要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仅仅是一样比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乐教学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真正做到既使学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又让教师开开心心上好课,不断展示个性,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
2、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摘 要: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报告中已明确指出:要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突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鼓励教师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多学科的综合学习中。音乐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对加速教育现代化、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变革音乐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 音乐课堂教学 应用
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一个声情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象美与创造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建构起“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型音乐教学模式,充分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下面结合四年级下册《小鸟请到这里来》 一课的教学案例谈一谈信息技术的应用,将给音乐学科教学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应用信息技术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把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只用乐谱、乐器、教材、黑板、挂图等教学媒体授课比较单调枯燥,教弹琴教唱,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如今多媒体计算机、MIDI等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出现,
3、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内容的形象,情感价值的直观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从音乐中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使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另外,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所以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使许多抽象的音符变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因为用而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节课仅仅依靠课件、视频、录音机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节奏,甚至于板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感到这堂音乐课是不是谁都能来上,教师的个性,教师吸引学生的基本功,教师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吗?这就是,突然没电了,这课也别上了。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有个度,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新授课的运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中歌曲的教学是学习的音乐的基础,从简单的音符开始,再到旋律的节奏感,最后到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拓展,这些内容使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处理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导课中,课件中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动画视频出现一片美丽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一只小青蛙在歌唱。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要谈度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发展展开《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不弹琴,不范唱,不打节奏,不用小乐器练习拍子,完全依靠课件、录音机,而教师只是一个将这些电子设备联接起来的人,有什么意义,学生是否可以真正从内心情感中体会到这首儿歌的可爱呢?所以,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反复的范唱试唱,教师的丰富情感表现直接感染着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小乐器打击节奏,还有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边唱边跳边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了。
所以说,新授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掩盖住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掩盖住教师的教,学生是和人来学习,不是和机器,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价值在课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音乐的美感影响给学生。
其次,欣赏课的运用,要内容丰富,要恰当。
当然,音乐课并非都是新授课,欣赏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这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欣赏课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而当学生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体验音乐的美感就有了千差万别,如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级《彼得与狼》这一课中,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教师拿嘴讲不清楚的,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能将每一件乐器都熟练掌握。所以,当比较抽象的欣赏交响乐,配以合适的画面,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反复欣赏过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里面都会出现哪些乐器,之后,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听和看各个乐器在单独演奏的特色与特点,让学生学着分辨,通过听和看还体验乐器的不同点与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乐曲的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以及所表现的情感,最后,再听,再看,从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可以通过引深,来体验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赏课大可多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未知的知识,从而体验来自于世界知名乐曲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心情。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用个人高超的音乐素养来折服学生,让学生欣然地接受你音乐上的造诣,喜欢你的课,才能上好你的课,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助手,仅仅是应教学需要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仅仅是一样比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乐教学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真正做到既使学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又让教师开开心心上好课,不断展示个性,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
4、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解决重难点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在音乐教育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为教学服务。”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音乐课堂应该如何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其充分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一、恰当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
音乐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能清晰、生动、形象地展示音乐的特点,从而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气氛中得到知识,还能形象地表现出语言难以描摹的情境。如在讲《两只小鸟》一课时,我是这样导课的。首先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同时,屏幕中出现了两只正在站在树枝上的小鸟。我于是借机问:“这两只小鸟在干什么呢,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就这样,在接下来的听一首歌这一环节中学生很自然的融进歌曲中。又如在导入
新课时,用流动的画面来体现教学意图,创设出绚丽多彩、声情并茂的环境,给学生以美的熏陶及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例如,我在新授《柳树姑娘》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用课件展示):寒冷的冬天过去了,春姑娘来了,飘逸的长裙播洒着滋润万物的雨露,枯黄的小草冒出了嫩芽,花儿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池塘里的冰融化了,干枯的柳树抽出了嫩枝,就像是春姑娘的一头秀发,在春风中飘动„„同时,播放出欢快的鸟叫声,使声音与画面融为一体,营造出这首儿歌所描绘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孩子们动脑、动手,不断想象、创造中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动画与音乐融合的同时,也把春天的美好融入孩子们的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演唱这首歌曲的浓厚兴趣。
二、恰当运用多媒体,解决教学难点。
当前小学音乐教学所追求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计算机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功能,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变的直观具体,更好地突出了教学的重点。如:学唱歌谱,只要
点击鼠标,学生就能轻声跟着电脑录音哼唱,学起来既快又准。部分难点节奏,点击鼠标,难点界面放大,重点进行训练。“休止符”及“换气符号”都事先用醒目的色彩标出,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平时被视为棘手的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有的放矢地的再现,由远及近,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变得形象直观,通俗易懂,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领略音乐美。
音乐是一门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学科,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是音乐教学重要的任务。因此,教师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的同时,必须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和审美教育。如在唱歌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素材的组合、融入,生动直观地表现歌曲所描绘的美丽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活动场景„„,让学生在看与听的同时也得到美的体验。例如:教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假若由教师范唱,无论唱得有多好,也仅仅是独唱,怎么唱都唱不出合唱的效果。我播放了少儿合唱团演唱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大家欣赏。雄壮、有力的歌声和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少
先队员敬队礼等画面让学生充分体会了国旗的神圣,队礼的庄严,少先队员的自豪,让歌曲充满了丰富的情感,让学生有直接的感知,能轻易地去认识和理解音乐。通过欣赏,再来演唱这首歌,学生的情绪、咬字吐字、节奏的把握等等,都令人满意。省去了很多老师讲了,学生也未必理解的尴尬,对歌曲的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也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如在上《小雨沙沙》一课时,先播放一段雨声沙沙的录音,学生听声音画画面,接着播放这首歌的旋律,在欢乐的音乐声中,教师再用动画展示出一颗颗种子发芽,生根,长出绿油油的叶子,这样,新歌的意境全部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通过听音乐——看画面,再看画面——听音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词意,同时也培养了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力。学会了唱这首歌曲,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种子的发芽、生根、长叶。这一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对音乐主题、旋律、节奏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实现了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艺术创新的能力。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积极性
5、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来优化音乐课
当今社会是科学发展的社会,网络技术日趋发达,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被广泛地运用到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是审美艺术,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在音乐教学课堂中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质量,为实现素质教育而服务。
一、音乐欣赏中的多媒体教学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儿童,这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如在教学欣赏乐曲《花儿与少年》一课时,我运用计算机辅助,把乐队演奏时的规模阵容、指挥的风格手势、小提琴独奏演员演奏的动作表情让学生看得明明白白,把音乐的情感形象,乐器的音色特点,让学生听得清清楚楚。
二、歌唱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生通过优美的歌声直接抒发对音乐作品的心理感受。在教学中,不但要教会学生会唱歌曲,而且要教会他们怎样演唱好歌曲,唱出对歌曲的领悟。这就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只是通过范唱、听录音模仿来学唱歌曲,歌曲的意境处理也只是从教师的口述中理解。如在学习京剧歌曲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网上搜集许多与京剧有关的资料介绍给学生。如京剧的历史、京剧中的角色、京剧的著名曲目、京剧演唱家等等。通过影视、图片的播放,学生渐渐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掌握了演唱的方法,加深了意境理解。歌唱时,能准确表现出音乐形象。
三、乐理知识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乐理基础知识教学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我通过播放不同节拍的歌曲的同时,屏幕上同步演示乐谱。这样,学生就能十分容易感受并理解所教的乐理知识。在音乐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视听结合,图、文、影视并茂,使教师的讲解变得更直观、更清晰、更具吸引力。通过情境再现,能激发情绪,丰富情感,学生学得更快且印象更深。为学生的欣赏与听辨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提供足够的时间增大教时的密度,使教学过程最优化。
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漂亮的画面和清楚的声音设置,二年级音高感知能力的培养方面有这样一个片段课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四个游戏板块:
板块一:利用多媒体设计一个剧场,学生在剧场中做“听音找位”游戏:教师弹琴学生听辨和演唱单音,拿着自己的票(票上有唱名)找到戏院里相应的座位。
板块二:课件显示一个“花仙子跳舞”的意境,学生们随着教师弹奏乐曲的音区变化,改变手的舞蹈位置进行律动,表现音区的变化。(下转65页)
(上接63页)
板块三:剪辑动画片《三只小猪》中的部分情节,做“小猪盖房子”的游戏:通过听辨音组判定出场的小猪是哪一个,猪大哥――“135”盖草房,猪二哥――“531”盖木房,猪弟弟――“222”盖砖房,然后做盖房子的游戏,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地为三只小猪传送不同的建房材料。
板块四:用flash制作一个“老鹰捉老鼠”的音画作品,之后引导学生做游戏:根据老师讲述的故事情节和弹奏乐曲的旋律行进方向,贴出旋律线,即旋律上行、下行、平行的变化。学生们在有趣的音乐游戏板块中进行了音高的听辨和判定活动,快乐而充分地亲身感受到了不同方式的音高变化:单音、音区、音组、旋律线中的音高变化,所展示出的音乐的无穷魅力,激起他们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在这个片段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将看不到、摸不着的音高变化、形象化、情境化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引导学生参与到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在快乐的感受和体验中提高了音乐的感知能力。
四、拓展教学中的多媒体教学
拓展教学是对音乐活动的延伸,是审美特点的综合体现。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大大拓展了音乐教学的空间和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和音乐视野,有利于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为师生的音乐情感体验提供了条件和环境。
总之,多媒体的运用正如一支清新的活力剂,使音乐课堂焕发得更加蓬勃朝气,让教育在音乐殿堂里得到更完善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在美妙的音乐殿堂里放声歌唱,在音乐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6、小学音乐教学软件有哪些?
小知大数做音乐教师好用的信息化工具,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识读乐谱、欣赏音乐、钢琴弹奏,为学校美育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7、如何结合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中
“音乐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课程在新形势下应当注重倡导关注学生的发展,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发掘生命的创造性,让小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造在生机勃勃的课堂环境中焕发和飞扬起来。”课堂教学形式的丰富,内容的形象,情感价值的直观体现是音乐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也是让学生从音乐中感受,从音乐中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身心得到愉悦,使学生充分领悟音乐的魅力。另外,现在学生的知识来源丰富,不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和广播电视,所以做为一名音乐教师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不光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使许多抽象的音符变得简单明了,便于理解,同时还会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与意义。
当然,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不能因为用而用。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一节课仅仅依靠课件、视频、录音机来授课,而传统的示范唱、领唱、指挥、节奏,甚至于板书消失得无影无踪,使人感到这堂音乐课是不是谁都能来上,教师的个性,教师吸引学生的基本功,教师组织教学引领学生学习的通通都不重要了吗?这就是,突然没电了,这课也别上了。所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有个度,应当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新授课的运用,要有分寸感,要合理。
众所周知,音乐中歌曲的教学是学习的音乐的基础,从简单的音符开始,再到旋律的节奏感,最后到歌曲情感的体验,歌曲的拓展,这些内容使课堂内容极其丰富,所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让课堂教学更加形象,对于学生理解处理情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教学一年级《小青蛙找家》,如果单一教学这首歌,相信学生也可以很快学会,但是学习的效果不会多好,所以,导课中,课件中传来各种小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一猜,之后动画视频出现一片美丽的荷塘中,一片又大又圆的荷叶上一只小青蛙在歌唱。这样通过课件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课堂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之后的教学水到渠成。
接下来,就要谈度这个问题,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发展展开《小青蛙找家》这节课,不弹琴,不范唱,不打节奏,不用小乐器练习拍子,完全依靠课件、录音机,而教师只是一个将这些电子设备联接起来的人,有什么意义,学生是否可以真正从内心情感中体会到这首儿歌的可爱呢?所以,教师个人魅力的体现恰恰不需要用信息技术手段。反复的范唱试唱,教师的丰富情感表现直接感染着学生;学生最喜欢的小乐器打击节奏,还有学生最喜欢的音乐游戏和角色扮演,边唱边跳边表演,这时的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很快就体会到小青蛙欢快的心情了。
所以说,新授课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能掩盖住了学生的表现,更不能掩盖住教师的教,学生是和人来学习,不是和机器,所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情感价值在课堂上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生真正受益的是教师恰当运用信息技术后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将学习方法渗透给学生,将音乐的美感影响给学生。
其次,欣赏课的运用,要内容丰富,要恰当。
当然,音乐课并非都是新授课,欣赏课也占了很大比重,这时信息技术手段可以适当的多用一些,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欣赏课时,教师的讲解只能起到引导与提示的作用,而当学生达到一定认知能力的时候,体验音乐的美感就有了千差万别,如同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读《红楼梦》都有不同的感悟一般。
比如四年级《彼得与狼》这一课中,各种乐器的运用是教师拿嘴讲不清楚的,而且教师也不一定有这样的本事,能将每一件乐器都熟练掌握。所以,当比较抽象的欣赏交响乐,配以合适的画面,信息技术就是最好的帮手。反复欣赏过乐曲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里面都会出现哪些乐器,之后,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听和看各个乐器在单独演奏的特色与特点,让学生学着分辨,通过听和看还体验乐器的不同点与与众不同的特色。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体验乐曲的故事背景、创作情况以及所表现的情感,最后,再听,再看,从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与收获。最后,可以通过引深,来体验作家其它作品。
所以,欣赏课大可多用来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未知的知识,从而体验来自于世界知名乐曲带来的美感和愉悦心情。
因此,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看出一位音乐教师,应该用个人高超的音乐素养来折服学生,让学生欣然地接受你音乐上的造诣,喜欢你的课,才能上好你的课,而信息技术手段只是一个助手,仅仅是应教学需要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仅仅是一样比较好用的教具而已,所以,音乐教学要处理好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真正做到既使学生得到的美的感受,愉悦身心,获得知识,又让教师开开心心上好课,不断展示个性,激发教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这难道不是我们教学的目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