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1、举例说明我国物流发展现状问题
21世纪,物流在我国蓬勃发展。作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她理应有一个好的景象。如果实地调查我国物流市场现状,你会感到:物流理论和物流公司的实际运作相去甚远,景象不尽人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是理论超前,还是运作模式落后?笔者通过对众多物流公司的考察,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了一些本质的东西。
一、破旧的包装
现在国内物流公司发送的货物普遍存在严重的磨损问题,外包装普遍沾有污垢,包装破损也很常见。这种情况不但影响客户满意度,而且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纠纷。破旧的包装是我国物流业最直接的外在表现,那么隐藏其后的是什么东西呢?
1.对物流的包装不重视。一些物流公司认为,包装是临时的,用后即弃,能省则省。他们对物品包装的作用存在认识误区,或只进行简单包装,或干脆不包装,而使用托运人本来的包装代替物流包装。国内物流公司中很少有对物品进行专业的二次包装(耐磨、防震、防湿等)作业的,这样在运送投递的过程中,托运人原有物品的外包装损毁当然难以避免。所以,当收货人拿到货物时,物品外包装面目皆非也就不足为奇了。
2.配送作业的环境恶劣。和管理人员的办公室比起来,配送仓库的条件就非常差。闷热的仓库,缺少放散货的架子,货物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地面上满是灰尘和水渍;运货车辆乱停乱放。在这样的环境里,很难保证客户的货物不变得乱七八糟。然而,不少物流公司的景象的确如此。
3.运输与搬运作业落后。我国货运业的“野蛮装卸”属业内久治不愈的顽疾。即使用高价格的EMS发送货物,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磨损。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普遍的看法是作业工人素质太低。另外,企业不重视开发和使用简易的装卸工具,只靠员工双手和体力进行物流作业,也是一个直接原因。比如,运输车辆距地面一米多高,在没有装卸机具的情况下,大件货物要四五个人才能卸下来。而一般工人送货、卸货的时候人数比较少,又没有专用机具,想卸下货物,恐怕只有往下抛了。
二、员工素质不高
员工素质是决定公司发展速度的关键因素,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缺少基本的专业培训,加之人员素质不高,造成服务态度恶劣,形成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通过两个实例或许更能形象地说明这一点。
一次,我的同事到某物流公司查货,接电话的人不但说话阴阳怪气,而且对货物的情况还一问三不知。当时客户急着要货,我的同事对物流公司工作人员漫不经心的态度非常气愤。他想投诉,但是只有这一部电话可以打通,同事只好作罢。其实,当客户不投诉或无法投诉时,物流公司的损失可能更大。因为,很有可能该物流公司将永远失去这个客户。起码,该物流公司口碑式的企业形象会受到沉重打击。
另一件事情是:我的一个同事工作调动,托运的行李一直没有音信。当他追查行李下落的时候,才知道是自己写错了电话号码。物流公司按填写的地址送货上门三次,都因电话不对,找不到收件人而返回。送货司机非常恼火,扬言不再给送货了。我的同事闻讯后分别给货运公司和司机打电话,说明情况、赔礼道歉,并请求再次送货。物流公司同意再次送货,但司机把本应送上门的行李扔在楼下后扬长而去。
经常看到一些物流公司的员工送货时不太注意形象:穿衣不整洁;有的敞胸露怀,卷着裤腿,躺在货物上等人;有的从车上往下扔货物;有的只顾自己方便把车乱停放;有的开快车、闯红灯或者违章驾驶。
其实,我本人倒经历过一次与上两例截然不同的事:有一次,我准备寄一个电吹风到境外。我打电话给某一个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由于一些技术问题,该公司上门收货三次,才把货物寄出去。我很纳闷地问他们:三次上门的成本已超过我付的运费了,你们做这个太不划算了。上门的员工笑着说:我们不会总遇到这种问题吧。别人不做或不能做的事,我们就做,这就是我们公司的独特之处。
上举事例,事情都不算大,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却以活体广告的形式告诉我应该选择哪家物流公司。
现在,物流公司拼抢客户已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上至总经理,下至市场推广人员,都为争取客户煞费苦心。客户是公司生存的基础,可是客户就这么简单地被一线人员推开了。客户如果不投诉,管理层不会知道丢失客户的真正原因。每个员工的素质都关系着公司的利益,相对来说,管理层和客户的距离比较远,和客户发生直接联系的是一线人员。一线员工的素质不仅反映了公司的服务水平,也反映了管理层的水平。发生损害公司声誉的事情,单单责备一线员工是没有用的,管理层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即使把肇事的员工解雇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并不能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一个缺乏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的物流公司,其员工的“杂牌军”形象和行为,是不会吸引并赢得客户的。
三、物流专业人员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物流专业人员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事教学科研的人员,主要是集中在各大院校的教师,还包括一些正在攻读物流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另一类是具体的物流从业人员,这部分人集中在企业。前者是理论型专业人员,后者是实战型专业人员。
我曾经旁听过一所名牌大学MBA班(物流方向)的讨论会。参加者除了在读MBA的学生,还有一些教授。讨论会上,他们读了很多的经典案例,讲了不少吸引人的故事。当然免不了大谈特谈联邦快递、联合包裹的经验启示;马士基、沃尔玛的成功模式;宝洁公司的奋斗历程。然而当谈到华南地区的物流市场时,我发现他们大多没有到货运市场考察过,甚至一些人对于广州市物流公司的状况一点不知情。他们得到的信息、知识,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很少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没有亲自调查过实际的市场运行状况,写的论文多半是援引别人的观点、例子和调查结果。显然,理论型的专业人员这种脱离实际的理论研讨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难以有实质性的帮助。
一些物流公司的经理、主管级的人物,对于工作中的问题缺乏基本的专业见解。主要表现为对行业分析、部门发展规划等对公司有关键意义的论题缺少独立的认识,写出的报告、规划多是参考别人的东西拼凑成的,因而很多都是脱离公司实际运营状况的,所以执行起来难以有实效。
很多物流从业人员一味地迷信崇拜所谓的专家意见,热衷于谈论一些新鲜的理论;要么就是急着去考一个什么证书,以表明自己已经具有从事物流职业的能力了。总的说,研究物流业应该怎样做的比较多,但研究当前物流业的现状、存在哪些差距和怎样缩小这种差距的人很少。实战型的人员不具备一线作战能力,使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能力远不及他人。
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不高
物流自动化是物流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物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程度并不高。在我曾参观过的一些物流公司中,对计算机的配置大致可分三种情况:1.全部是高档的计算机设备和高速网络。达到这样配置的主要是国内几家比较有实力的物流公司。但是,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业务流程、经营决策和物流管理方面的应用非常有限。2.有几十台性能比较差的计算机,拨号上网。这样的公司多是中小物流企业。他们多半是大物流公司的业务合作伙伴。计算机主要用来打印一些文件和报表。3.没有计算机。这样的公司虽然名子叫做物流公司,但实际上是一些运输公司,其货源和客户都不固定,管理不规范,公司的业务管理仍是手工作业。
很难确定到底有多少家物流企业真正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信息系统。国内几家大的物流公司中,处理业务的主要手段多是电话+货运单据;对外的业务联系主要依靠电话;业务活动的依据就是接受货物时填的货运单据(有的公司会把单据输入计算机)。目前,国内比较先进的做法是:物流公司的网络和生产厂商的定货系统连接在一起,系统会下载订货信息并根据这个信息打印出装车单,工人根据装车单给订货商装车发货;订货商收到货物,确认无误后,在装车单上签名,交给司机带回公司存档。
物流公司的这种业务操作方式决定了业务活动还是以纸张记录为中心的。没有对货物进行数据库管理,造成了流程效率低下、成本提高。既然物流自动化能够带来很多的好处,为什么在一些企业里系统的使用率低下呢?首先,系统运行不稳定。由于各种技术原因和突发事件,常常使得系统不稳定,导致数据出错,工作人员因此不敢完全依靠系统。其次,物流软件开发不成熟,应用软件不兼容,系统功能不实用,工作人员对物流系统不满意,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员工使用的积极性。再次,工作习惯。不少员工对计算机功能掌握不够熟,因而更习惯手工作业。
五、经营规模小,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际知名的大公司相比,我国的物流公司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公司品牌、运输网络等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很难形成规模效应。物流公司在管理方面呈粗放状态,基础管理工作没有落实,加大了公司的运行成本。在上面举例中,国际大公司可能偶尔为提高或保证服务质量而加大成本,但在众多基础管理细节上十分到位,成本自然比粗放型公司低得多。像联合包裹公司的管理制度中,一个卡车司机就有900个标准动作必须得到严格的执行。而沃尔玛则定期对运行中的公司车辆进行调查,因为沃尔玛的卡车上都带有公司的特殊号码,所以沃尔玛的司机一旦违章,就可以很方便地根据车上的号码来进行报告和监控。沃尔玛的这种监管方式,明着是减少事故和意外的发生,实质是节省公司的费用,最终目的是降低公司的成本。
上述的种种表象说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需要脚踏实地地做许多工作。一是要树立物流公司提供的是服务,而不是体力的观念。由于物流的全过程都是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前提。二是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抱怨员工素质低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规范专业培训,形成一个人才梯队,物流公司应付人才流动的能力跟随市场变化的能力才会增强。三是要制定一套合理的标准化服务流程。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物流公司,合理的、标准的、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流程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管理的基石。四是要做好日常最基本的工作。我国物流企业经营过程中,因忽视细节管理的工作,以至于一些很好的商业计划没有做成功。五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学习外国企业的经验,跟随物流发展的方向是应该的。但是,发展现代物流一定要按照每个公司的实际状况,采用适合企业特点的管理技术。盲目引进当今最先进的物流技术,想一步到位建立一个先进的信息系统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在发展现代物流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习理论,但不拘泥于理论;要学习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但也要形成自己的风格。
2、我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什么
在国际上,物流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近几年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很低,功能也不尽完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管理已由原来的粗放型管理模式向集约型转变,而企业对于作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也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企业的运营中,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一直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而对于那些大型商业企业来说,一套优秀的内部物流体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将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完善客户服务体系,健全产品追踪网络。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企业管理方式的变革,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已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目前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所谓企业内部物流,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所产生的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的整个过程。通常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涉及包装、装卸、运输、储存、配送和物流情报等活动[1]。企业内部物流涉及产品链的每个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关系到企业成本控制的好坏,进而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的成败。因此,企业内部物流体系的完善不仅是物流优化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元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整体经济总量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在我国,短缺经济时代已经结束,经济发展进入结构性相对过剩阶段,经济增长已从供给约束为主转变为需求约束为主,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是大量商品、服务和信息流通的加速,从而也带来了对于物流需求的成倍增长。2010年,我国社会物流总值达到12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了15%,明显高于同期GDP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同年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7.8%,同比下了降0.3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物流运行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我国物流业发展依然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一些大中型企业的内部物流在从传统储运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中进展缓慢,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化的物流信息网络,与发达国家相比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从社会物流成本方面即可窥其一斑[2]。据统计,2009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6.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8.1%;2010年总费用为7.1万亿元,占同期GDP的比重为17.8%。这一比率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仍然远远高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水平。
目前我国物流业的运行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企业内部物流,另一类为“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指为企业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即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公司。在我国,很多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属于企业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利用建立的内部物流系统,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内部物流拥有有针对性的网络覆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品牌价值,为很多大型的商业企业所欢迎。例如很多烟草公司构建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提高了配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虽然有些企业在自身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方面比较成功,但从整体来看,我国企业内部物流仅仅处于摸索阶段,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内部物流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包括观念上的,设施上的以及具体操作上的问题,理清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是完善内部物流管理体系、提出相应发展对策的必要前提。
1、企业管理者对内部物流的理念认识不清
一些企业管理层的观点还处于物流的原始阶段,即把物流简单认定为产品的仓储和配送,从而导致企业内部物流的重点仅仅停留在产品的仓储和配送这些最基本的环节。在那些以生产观念为导向的企业中,企业内部物流只是由过去的生产单位到仓库领取物资转变为物流系统送货上门,物流仅仅作为一项服务项目而已[3],并没有很好的把物流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也没体现全产品链的物流管理理念。
2、企业内部物流基础设施匮乏,人才不足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很多企业管理层对于物流方面的研究也刚刚开始,且大多还停留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实际操作经验不足,相关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还相当匮乏。很多企业内部物流在装备上一般仅有仓库和运输车辆等基础设施,在人才上更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4]。因此,物流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建设的一项重要因素。
3、企业内部物流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现代化的企业内部物流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物流的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物流的信息化整体水平偏低,信息化手段利用率不高,企业电子商务进程缓慢。目前很多企业的物流信息管理工作仍沿用最传统的人工方式,填写各种表格、凭证、账册、卡片和文件。这些传统的物流操作模式不但影响了企业经营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会因为大量的人工错误而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4、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虽然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很大,但与此同时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物流作业的运输方面。运输过程中交通工具排放的大量废气以及不合理的配送路线导致的迂回运输是影响的主要方面。据统计,2008年,在世界范围内,交通部门的能源消耗占到全球石油消耗的一半,而物流业的运作主要依靠运输,可见其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之大[5]。
5、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有限,不能很好地发挥规模经济优势
企业内部物流由于受企业规模和内部物流定位的影响,往往只为本企业经营服务,因此本企业对物资的需求量决定了其内部物流系统对于物资计划量的制定。而单一企业的物资需求量较小,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企业内部物流系统在集中采购时的规模优势不能有效的发挥,因此就不能够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三、我国企业内部物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快速变化的信息经济时代,促使了企业内部物流时刻做好相应变化的准备,要紧跟时代潮流,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市场为导向,最大程度满足客户日益变化的需求,这是企业生存的本质体现,也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前提。
1.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体系
现代化企业内部物流应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其中,高新技术在企业内部物流运输业的应用与发展的表现尤为突出,它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重要意义[6]。如沃尔玛通过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和ITS(智能交通系统)等信息技术成功的对内部物流进行了整合和优化,实现成本控制、提高效率的目的。
2.绿色物流成为企业内部物流未来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类对于环境的愈加重视,“低碳”已经渗透到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每个环节,在这种背景下,“绿色物流”的概念也应运而生,相应的也为企业内部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绿色物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对物流系统的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如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和夜间运货等;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发达国家政府还在污染发生源、交通量、交通流等三个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形成倡导绿色物流的对策系统。
3.整合企业内外部的物流资源是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实际企业内部物流的具体操作中,我们会发现,由于季节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于物流的需求和企业内部物流的供给往往会出现一些偏差,即可能会出现物流资源的紧缺抑或物流资源的闲置。这时我们需要借助外部资源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当出现物流供应的紧缺时,我们可以暂时借助第三方物流来满足企业内部物流的“缺口”;当企业内部物流出现闲置时,我们可以暂时充当第三方物流来避免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浪费。这种机动灵活的整合方式是未来企业内部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
4.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制定是企业内部物流的前进方向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物流业的起飞,同时也提高了客户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客户已从过去对于产品和服务的低价位要求,上升到现今的高品质及个性化服务。为了及时满足不同地区的客户对产品的不同需求,需要企业尽可能地将产品定制延迟到供应链的最终阶段。在客户确切订单后,根据订单上的具体要求完成最后的组装和配送,让企业能更加及时准确的响应市场的需求,这种个性化需求定制以较短的供货周期、紧急订单的灵活处理和库存的合理调配等优点满足了客户的需求[7]。如IBM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就是一个企业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的成功案例。
总之,国内企业要想真正做好内部物流体系的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逐步改善全体员工的工作意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多方配合,着手行动,才能优化物流资源,降低成本,使有限资源得到最大利用。
3、为什么我国物流信息化落后
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装备陈旧,物流现代化程度低,从而影响了我国物流效率的提高,成为物流业实现信息化及流通现代化的“瓶颈”。主要表现为: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0.43公里/万人,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和1253.59公里/万人,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我国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发展水平低,经济系统中能够有效连接不同运输方式的大型综合货运枢纽、服务于区域经济或城市内部的各种物流基地、物流中心还比较缺乏,这严重影响物流集散乃至运输的工作效率;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标准化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运输装备标准不统一,应用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等,这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物流业向国际化、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物流采购管理(MRP)、企业资源管理(ERP)等物流管理软件,在整个物流领域中应用水平比较低,同时也缺乏真正行之有效的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在我国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2.专业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尚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尽管我国物流业近几年有了较快发展,但与西方国家相比,物流企业数量少,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也不尽如人意。除少数企业以外,大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仍比较落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大大影响了物流服务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大多数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很少能提供物流策划、组织及深入到企业生产领域进行供应链的全过程管理,物流增值少。更重要的是,企业缺乏通晓现代物流运作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员工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足,缺少市场开拓的主动权。随着中国进入WT0,在物流这一领域,有许多国外的大公司,例如UPS,DHL等都带着他们的管理理念来到了中国,并在国内的物流配送中占得一席之地,这应当引起我国物流企业和相关部门的重视。3.物流管理不统一,阻碍了全国性综合物流体系的建立现代物流的发展,要求打破传统的行业与区域限制,特别我国电子商务中的物流瓶颈物流经济是在电子商务的趋势下,要创造方便快捷的购物环境,在物流方面就应当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综合性的物流体系。但是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管理与行业管理还没有划分明确的职能,国家经贸委、交通部、铁道部、外经贸部、内贸局等各承担了一部分物流管理职能。从各地看,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地方保护主义依然存在。因此,我国物流发展呈现出明显部门化、区域化特征,工业、商业、物资、交通等各自为政,都在争项目、抢市场,相互间协调性差,造成了资源浪费。这种局面也造成了企业物流活动很难达到必须的经济规模和预期的投资回报,致使规模小、实力弱,增长乏力。4.发展现代物流的法制环境尚未完善目前,发展现代化物流业所需的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尚未出台,现有与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大多是部门性、区域性规章,这往往带有部门或地方性保护色彩。物流市场的进入与退出、竞争规则等基本上无统一法律法规可循,对社会性的物流服务缺乏有效的外部约束,致使不正当竞争难以避免。由于缺乏对物流企业的正确认识和合理界定,在一些地方的工商部门的企业注册目录中至今没有物流企业的一席之地。物流企业的设立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手续繁琐,专业物流组织策划企业的法律地位尚未得到法律承认等等,限制了第三方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综上所述,要实现电子商务,必须要有物流系统的支持和保障,要发展物流业务,也必须有电子商务的支持,这种相互融合的关系的本质是传统的物资流通技术和现代的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另外一个都不会有完整意义上的发展。在我国,物流处于经济领域的落后部分,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会加剧物流的瓶颈程度,所以在关注电子商务的同时,应该以更大的精力建设基础物流平台系统和与电子商务配套的物流配送服务系统。虽然要在短时间内全面解决电子商务中的物流问题是不现实的,但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可行措施和有力对策,大胆探索,就能加快其发展,从而有力推动我国电子商务的进程。中国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物流服务商的收益85%来自基础性服务,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与支持物流的财务服务的收益只占15%。增值服务主要是货物拆拼箱,重新贴签/重新包装,包装/分类/并货/零部件配套,产品退货管理,组装/配件组装,测试和修理。原因是:一方面,多于一半的物流服务商认为企业将内物流外包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认为我国缺少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商,再加上企业认为自己有条件把企业内物流做好。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物流企业与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仍有相当长的距离。
整个第三方物流市场还相当分散,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小,没有一家的物流服务供应商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
物流服务商认为阻碍其发展的一个最大障碍是很难找到合格的物流管理人员来推动业务的发展。他们还同时反映复杂的行业监管环境和政府的限制,也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我国物流外包的需求状况
客户对第三方物流需求千差万别,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对客户而言,降低成本和周期,提高服务水平是面临的主要挑战,但不同行业重点不一
客户认为国际物流供应商在IT系统、行业以及专业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同时,他们认为我国物流供应商在成本、本地经验与国内网络方面的优势较为显著。这一结果同时证实了国内物流供应商同国际物流供应商建立战略联盟的协调效应。
我国企业,尤其是传统的中国国有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少。与此相反,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方面的脚步最快,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望采纳!
4、我国物流信息技术发展的缺陷 要如何解决
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层次不高
我国物流行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础信息化,即利用信息技术使企业顺利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和共享,最终为企业决策提供相应信息支持;二是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即在基础信息化实现的基础之上,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三是供应链管理,主要解决的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调节各物流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据不完全统计,虽然我国已经实施或部分实施信息化的物流企业占39%,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占10%,但对国内企业来说,基础信息化仍然是当前需求的主要内容,整体信息化需求层次不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所占比例较大的原因所致。我国只有少部分企业已经将信息化重点转移到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的优化上,部分领头羊企业如中外运、中远集团等信息化建设已经进入第三境界。此外,还有相当多的中小物流企业基本没有实现信息化。
(二)物流中小企业多且发展的不确定性使信息化难以推动
据预测,未来几年,我国中小型物流企业数量将以每年16%—25%的速度发展。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1000万家中小企业中,实现信息化的比例还不到10%。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更是亟待进一步发展。中小型物流企业的起点很低,实力较弱,技术有限。再加上环境的不确定性、发展的不确定性和需求的不确定性造成了物流信息化在中小企业难以推动。
(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向各类用户提供信息交换与共享服务的开放式的网络信息系统,是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重要载体。由于物流行业要和很多行业打交道,比如海关、民航、铁道等等。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滞后,使得物流信息分散、条块分割,信息不能共享,从而导致信息资源不能进行有效整合,形成了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居高不下,无法有效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
(四)信息技术应用和物流设备落后
目前,在我国物流企业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比较落后。信息技术在物流企业方面不仅应用比较少,而且应用层次较低。主要局限在办公自动化和日常事务处理方面。相关资料显示,在国外物流企业得到广泛实用的技术如RFID等,在我国应用较少,部分技术应用效果不理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调查,2004年我国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尚不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已经拥有信息系统的物流企业中,其信息系统的业务功能和系统功能也还不完善,缺乏必要的订单管理、货物跟踪、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等物流服务系统,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能力尚未形成。另外,多数国内物流设备都比较陈旧,与国外的物流管理自动化相比,差距很大。
(五)普遍缺乏高素质的物流信息管理人才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物流信息化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绝大部分物流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业务,又懂得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通讯技术相关知识,并熟悉现代物流信息化运作规律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物流信息管理人才。目前虽然有些大中专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但其培养方案与企业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很大的距离。
(六)物流信息化供应商的商业模式不成熟
随着我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物流市场上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物流信息化供应商,但很多物流信息化供应商的经营业绩不尽如人意,目前我国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非常成功的物流信息化供应商。而在发达国家,比如像SAP、IBM、EXE等企业,技术不但领先,而且还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客户提供大量实用的解决方案。
(七)服务标准化和规范化不统一,市场分割严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目前,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完善,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严重,各个部门自成体系,使得物流环节的运输工具、承载设备等标准规范不统一,最终导致物流无效环节增加,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上升。
二、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对策分析
要解决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加快发展的步伐,笔者建议采取如下七项对策。
(一)坚持以需求为主线,不断提升现代物流信息化水平
如前所述,我国物流行业对于信息化的需求分为基础信息化、涉及流程改造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三个层次。三个层次由浅人深,其中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其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国目前物流信息化需求的现状仍然以基础信息化为主,小部分处于第二层次,部分处于第三层次。因此,处于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应切实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紧紧抓住自身需求这条主线,不断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路径,利用信息化手段适时、快速、高效地实现信息化管理的升级和转型。
(二)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研制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
针对中小型物流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信息化难以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可以以政府投资的方式研制一些低成本甚至是免费的中小企业信息系统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这样,在推动中小型物流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同时,还可以统一电子单证的标准,进而促进产业的标准化,加速我国物流集约化的进程。
(三)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可以有效整合行业资源,实现行业资源交互和共享,充分发挥物流行业的整体优势,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关键性问题是采用何种技术或标准,以进行不同系统数据信息的交流与整合,具体涉及到交易软件与物流软件、买卖合同与运输保管合同、决策系统的对接等系统集成问题。目前日渐成熟的扩展标记语言(XML)为电子数据交换(EDI)提供了在互联网上的解决方案,它能完全适应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扩展标记语言(XML)是一种与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有关的、功能强大的编程和数据库工具的变速器,比HTML有更强大的自我描述、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它是一种通用的表示法(数据格式),允许计算机储存和传输那些能够被其他计算机系统所理解的数据,保持数据的结构和内容,而将商业规则从数据中分离出来。这样,每一个商业伙伴就都可以采用自己的商业规则。这种灵活性是提供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完整解决方案的关键。把扩展标记语言(XML)、Internet、基于Internet的服务和数据库连接等相关技术结合起来,就有了针对新型电子数据交换(EDI)的完整解决方案。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搭建从建设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以政府有关部门为主投资的方式,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的物流信息平台跨行业,服务对象多元化,具有很强的社会性、综合性和公益性。另一种是以企业为主投资的方式,主要体现在某一行业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上,涉及的企业范围和业务范围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一个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需要提供四类信息:一是物流公共基础设施资源信息,比如公路、铁路、水运、运输装卸设备等;二是物流市场需求信息,比如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和物流总代理等;三是物流业务运作资源信息,比如国际物流报关和税收等;四是其他物流咨询服务信息,比如物流市场调查研究与预测、物流相关政策等。
目前,我国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例如交通部的三大平台建设,包括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和公共信息服务,均取得了新的进展。
(四)针对企业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
所有的信息技术与物流设备只有在存在需求的时候才有可能起到推进产业发展的作用。所以,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选择先进的信息技术,比如EDI、GPS/GIS、RFID、EOS和条码等以及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更好地实现货物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的功能。同时,还应建立并完善相应的技术支撑体系,此体系主要包括信息化标准、基础信息技术及设施、事务处理系统、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和ERP系统等,以完成不同模式下物资资源需求的准确预测,制订全面的资源计划。另外,也要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关注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抢占先机。
(五)制定相应的人才与教育政策,重视和培养专业人才
人才是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物流信息化人才应具备坚实的文化基础知识,精通物流专业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方法论、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等。因此,在进行人才培养时,要注意从上述几个方面合理地构建培训内容,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环境和实践环境,并注重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的渠道,鼓励行业协会、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制定物流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采用多渠道培养高层次复合型物流信息化人才的政策。同时,制定相关法规,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新兴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经验,不断完善吸引国外物流专业人才的机制。
(六)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商业模式
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国内几乎没有一家在技术上和商业模式上都非常成功的物流信息化供应商。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物流信息系统,目前我们还处于模仿、学习的阶段;二是物流信息系统的标准较为混乱,不成体系,难以互通互联,实现信息共享。因此,我们要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与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的研发能力,进一步完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我国未来市场需求很大,国内外的著名物流系统供应商已经开始关注我国的中低端市场,传统的信息系统供应商将从制造商销售产品的角色转变为服务商,帮助客户使用信息技术获得效益。而共性的、基础性的服务在市场竞争中将会被整合,趋于标准化、规模化。与此同时,中小信息系统供应商将在市场细分和专业化方向寻求发展。
(七)进一步完善我国国家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不断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
为了保证我国现代物流信息化的顺利实施,国家应针对我国现状制定和完善物流信息化的政策和标准,以保证行业管理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的各类数据信息交换过程的标准化转换,更好地支持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以及不同行业和不同格式数据之间的相互交换与分享。从而打破“条块分割”,真正打破物流信息共享的瓶颈,实现信息的无障碍交换与传输。
5、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及我国物流行业当前主要的发展问题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迅速发展,但是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也让许多企业不堪重负。虽然专物流成本属与我国现在的发展阶段、产业布局、经济结构有较大关系,但是物流路径缺乏优化、运输方式缺乏合理分工、货物多次装卸搬运也使得物流运输环节过多,抬高了物流成本。
据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商业模式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当前我国物流信息化还存在不少问题。第一,物流信息化系统标准不统一,物流行业之间互联互通水平低,资源难以实现共享,影响了物流市场的整合。
第二,物流信息化程度低,特别是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一方面,是因为信息化建设成本高,中小型物流企业不舍得投入;另一方面,市场上缺少对应的信息化系统。
第三,物流信息化人才匮乏,制约着物流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对于人才要求更高,而当前显然还难以满足需求,人才的匮乏阻碍着物流信息化普及。
第四,物流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发展缓慢,加大了企业整合难度。
6、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是怎样的,举例说明如何做好物流信息化建设工作
我国物流的信息化水平还处于一个非常初级的阶段,但是南方要好与北方.
主要是国内的大型企业本身的信息话水平就不高,很多其他都还在利用ERP或MRP进行信息化改革.
7、我国智慧物流发展现状
这几年来抄,我国对于智慧物流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产业集群效应显现,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智慧物流市场规模达到2000亿元,预计到2025年,智慧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
智慧物流得以迅猛发展,一方面是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紧缺问题日益凸显,必须提升物流信息化、自动化和机械化水平,才能应对即将来临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困境。另一方面,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趋于成熟,对物流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有关智慧物流的想象逐步落地。
综上所述,智慧物流发展大势所趋。在先进技术助力下,物流业将全面推进智能化升级,智慧物流由此迎来高速发展,行业爆发指日可待。
8、丛我国物流设施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论述我国应采取的政策???
前瞻产来业研究院发布的《源2014-2018年 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58.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2.3%。2012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3.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10%。报告分析认为由于我国物流行业各细分市场发展前景良好,促进我国物流业快速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