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战争
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1、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信息化战争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依赖于信息的战争形态,是指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及信息时代核威慑条件下,交战双方以信息化军队为主要作战力量,在陆、海、空、天、电等全维空间展开的多军兵种一体化的战争。
2、信息化战争的特点:
战争工具决定着战争形态,有什么样的战争工具,就会有什么样的战争形态。信息时代的战争工具主要是信息化武器装备,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特征是实现了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一体化。
体系对抗 信息化战争中,作为主要武器装备的C⁴ISR系统、信息战装备、精确制导武器和信息化作战平台,通过全球信息栅格进行无缝连接之后,将形成全维度、全天时、全天候的一体化、实时化作战体系。
时间加速 信息化战争中,弹道导弹速度达到15马赫,战术导弹速度达到3—5马赫,然而,比这个速度更快的是光速和电磁波速度,每秒钟30万公里,所见即所得。只要眼睛看见目标,这个目标就意味着立即被击毁。
全频谱控制 传统战争中,战争的实施主要依托作战指挥方式和作战手段的运用。信息化战争中,当全球信息栅格建立起来之后,全维空间呈现一体化模式,在这样的作战空间内,传统的战场概念将不复存在,依托于特定战场和特定军兵种而萌生的作战方式也将自然消亡。
精确保障 从保障对象上来看,冷兵器战争中人是战争中保障的主要对象。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中,作战平台和枪炮弹药等武器成为保障的主要对象。
人机一体 信息化战争中,人的智能与武器的性能融为一体,赋予武器以智慧和灵性。信息化武器不再是傻大黑粗的机器组件,而是具有人工智能、会思考、能判断,可以自动发现、识别和打击目标的机器人,“战斧”巡航导弹,JDAM卫星制导炸弹等都是这样的机器人武器。
(1)信息化的战争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信息化战争依托网络化信息系统,大量地运用具有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当代高新技术水平的常规的武器装备,并采取相应的作战方法,在局部地区进行的,目的手段规模均较有限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指主要使用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武器装备系统、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信息化军队为主体、以信息中心战为主要作战方式,以争夺信息资源为直接目标,并以相应的军事理论为指导的战争。信息实力包括信息高速公路,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太空兵器,智能部队,以及具有高技术、高知识、高素质的人员。
2、几个有关信息化战争的例子,要详细一点的
1991年的海湾战争虽称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的信息战,但信息战武器在其中功勋卓著。多国部队取得了绝对意义上的“制信息权”,通过计算机病毒武器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网络系统,使其完全失效,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时隔8年,1999年北约部队对南联盟发动空袭的同时,也利用信息战技术破坏无线电传输、电话设施、雷达传输系统等,以瓦解塞族的电信基础设施。幸亏南联盟政府不具备太多的因特网基础,其军事信息似乎也并不利用互联网进行传输,从而其军事力量未遭受空前的削弱。
伊拉克战争也一样,但应用的范围更广,对战争产生的影响更大。美英联军通过一系列特殊形式的信息攻势,达到了造“势”、造“假”、造“谣”和煽“情”的目的,淡化了战争带来的负面影响,鼓舞了己方士气,以确定和不确定的“新闻”施以强烈的刺激和影响,造成敌军心理哗变的态势,将战役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己方手里,给伊军造成强烈的心理震慑。
3、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信息化战争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不仅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战争的式样也变得面目全非了。人们普遍地认为,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短兵相接”,而是信息化战争。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 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
4、信息化战争经历了哪几个战争阶段,并举出具有代表性的战争
信息化战争经历的战争阶段包括:萌芽阶段、形成阶段、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高技术格局战争拉开了信息化战争时代的序幕。代表性战争有:越南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英阿马岛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军空袭利比亚。
2、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是全面信息化战争的雏形。代表性战争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
3、发展阶段:地面部队数字化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识。代表性战争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4)信息化的战争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
1、高度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
信息化的武器装备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的武器装备系统。其构成主要包括信息攻防武器系统、单兵数字化装备和指挥控制系统。
2、急剧升值的信息资源
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化战争是以争夺战场“制信息权”为主要行动的战争。攻城略地已经成为机械化战争的历史,在信息化战争中,地理目标日趋贬值,信息资源急剧升值,争夺“制信息权”将成为敌对双方对抗的焦点。拥有信息资源,握有信息优势,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3、超大多维的作战空间
随着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作战空间逐渐呈现出日益拓展的趋向。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特别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应用,战场空间随之发生了新的变化,不仅从陆、海、空三维物理空间扩展到了外层空间,而且一种新的作战空间——信息空间正在悄然形成。
4、迅疾短促的作战时间
促使战争时间迅疾短促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战场信息流动加快,作战周期缩短。二是战争的突然性增大,时效明显提高。三是广泛实施精确作战,毁伤效能剧增。
5、非接触交战的作战行动样式。
战争实践证明,实施非接触作战具有许多优越性:一是能够充分发挥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威力。二是战争突然性增大。三是能提高生存能力,减少伤亡。四是战争的政治风险小。
非接触作战能够在与对方不接触的情况下有理、有利、有节地实施打击,作战行动易于控制,可避免深陷战争泥潭,以较低的风险达成有限的战争目的。
5、信息化战争是什么意思?
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取代机械化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形态。信息化战争是指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战争工具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不会改变战争的本质,但战争指导者必须考虑到战争的结局和后果,在战略指导上首先追求如何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那种以大规模物理性破坏为代价的传统战争必将受到极大的约束和限制。
信息化战争中的信息是指一切与敌我双方军队、武器和作战有关的事实、过程、状态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被特定系统所接收和理解的内容。就对信息(数量和质量)的依赖程度而言,过去的任何战争都不及信息化战争。在传统战争中,双方更注重在物质力量基础上的综合较量。如机械化战争,主要表现为钢铁的较量,是整个国家机器大工业生产能力的全面竞赛。信息化战争并不排斥物质力量的较量,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较量,是创新能力和创新速度的竞赛。知识将成为战争毁灭力的主要来源,“计算机中一盎司硅产生的效应也许比一吨铀还大”。
火力、机动、信息,是构成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重要内容,而信息能力已成为衡量作战能力高低的首要标志。信息能力,表现在信息获取、处理、传输、利用和对抗等方面,通过信息优势的争夺和控制加以体现。信息优势,实质就是在了解敌方的同时阻止敌方了解己方情况,是一种动态对抗过程。它已成为争夺制空权、制海权、陆地控制权的前提,直接影响着整个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当然,人永远是信息化战争的主宰者。战争的筹划和组织指挥已从完全以人为主发展到日益依赖技术手段的人机结合,对军人素质的要求也更高。从信息优势的争夺到最终转化为决策优势,更多的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
信息化战争进入信息化社会后,不仅人类社会的生活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就连战争的式样也变得面目全非了。人们普遍地认为,未来战争将不再是“短兵相接”,而是信息化战争。
电子战是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敌对双方所进行的电磁斗争。它主要有三种方法:侦察与反侦察、干扰与反干扰、摧毁与反摧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电磁波为“武器”,所打击的目标不是敌方的有生力量,而是敌方的通信、雷达以及计算机网络等电子设备。其目的是使敌方的通信中断,雷达迷盲,兵器失控,指挥瘫痪。电子侦察是用装载精密电子设备的侦察卫星群、侦察飞机和进攻性武器中的侦察装置来探明敌方电子系统的情况,搜集军事情报。例如,当对方发射导弹时,侦察卫星中的红外线探测器便能迅速探测到导弹的行踪。这一信息立即被送到地面雷达网,指使雷达网对导弹进行跟踪,同时将有关信息送往指挥中心的计算机;计算机很快便分析出导弹的飞行方向,并指挥己方的导弹予以拦截。
电子干扰就是通过电子手段来扰乱敌方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这里所说的电子手段是指有意识地发射或反射某种电磁波,使对方的电子设备产生“错觉”或无法正常工作。根据干扰对象的不同,电子干扰可分为通信干扰、雷达干扰、制导武器干扰和指挥系统干扰等。有干扰,必有反干扰。反干扰的目的是尽一切努力削弱以至消除敌方干扰给己方带来的不利影响。其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在现代战争中,干扰与反干扰真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互不相让。
“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
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 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
6、信息化战争的含义?
信息战争是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化战争包含了不一定完全是信息化了的战争和已经实现了信息化的战争。信息战争既然是信息化了的战争,称之为信息化战争是无可非议的。信息化战争既然包含了信息化了的战争的一面,称之为信息战争也未尝不可。但是,信息化战争还表示着一种发展的过程和趋向,其信息化程度有较大的伸缩性。信息战争似乎已经达到了或基本达到了发展的目标,其信息化程度有一定的确定性,是一种较固定的战争形态。信息战争与信息化战争虽然在信息化程度上有量的不同,但其使用武器和作战手段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对它们在概念上的区别不必过于苛求。战争发展到今天,其形态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了。就像一支很长的行进队伍,其先头已经到达二点,尽管其后尾可能离X点还有一定距离,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支行进队伍已经到达了X点。同样,从战争形态的发展轨迹看,其“先头”已经达到信息战争的坐标点,标志着战争形态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信息战争的领域,成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
7、信息化战争有哪些基本特征?
信息化战争有以下基本特点:
1、武器系统信息化
武器系统的信息化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智能化。
2、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
拥有完善的C4ISR甚至更高级别的系统。可以实时远程侦察和预警,及时快速更新情报,指挥网络化、即时化,一体战场控制。作战命令可直达单兵作战单元。通讯达到近乎无阻碍的标准,可全方位武器平台单兵单元战场定位。以前那种宝塔式的逐级指挥体制将不复存在。
2、信息战场全维化、网络化
涵盖海陆空天电的战术数据链连接直至单兵,及时刷新单兵或基层指挥员作战电脑上的战场资讯,方便明确的更新战场时态。确保直接指挥权在特殊情况下的传递。传统的作战地域概念和习惯已经不管用了。信息作战是无缝连接、高立体、大纵深、全维度。
3、作战方式多样化
什么心理战、太空战、机动战、电子战乃至虚拟世界的网络战,一开始就全方位的面临,没什么充裕的准备时间。而且要打,就贯穿整个战争的始终。非接触作战和接触作战同等重要。
所以一场这样的信息化战争是极度考验一个国家的战争意志的。
4、毁灭性武器的高技术化
信息作战不代表伤亡和战损小,而恰恰比传统战争残酷。
大面积的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作战意图明显,针对性强。
这就是说在战争初期就使用这种武器的可能性不是降低了而是大大增加了。如三代核武器中的中子弹、三相弹、中子弹当量都很小,但效果是致命的。再如电磁脉冲弹,很可能在战争一开始就被使用。四代的反物质弹和再聚变弹更小,效果更凶狠,也更方便战术使用。所以我们对战争不断升级之后才会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核武器的认识一定要改。虽然谁都不愿意改。
5、非接触的作战行动样式
非接触作战是美军首先提出的一种作战思想并用于战争实践。非接触作战的出现,是一体化的远距离侦查信息系统和远程作战武器发展的必然结果。
(7)信息化的战争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
1、战争空间急剧拓展
信息化战争是高度立体化战争,即战争不仅在地面水面,水下进行,而且,向外层空间扩展。
2、战争进程明显加快
以往战争持续时间一般比较长,而信息化战争,节奏明显加快,进程大大缩短。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的速度加快,杀伤力在增加;高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军队的机动能力,打击能力和保障能力大大提高,单位时间作战效能明显增强;此外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迫使进程加快。
3、作战力量多元一体
作战力量的大小,不再以数量的多少,作战能力的强弱和人员,武器数量决定,高技术的武器装备只有同高素质的战斗人员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大效能。其次,也需要多兵种的有机结合。
4、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爆发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信息化战争具有明显的精确化趋势。
5、指挥控制智能化程度高
6、战争耗资巨大
高新技术装备造价昂贵。高技术武器使用空前频繁。
7、信息优势成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发生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并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主要战争工具和作战手段,以系统集成和信息控制为主导,在全维空间内通过精确打击、实时监控、信息攻防等方式进行的瘫痪和震慑作战的战争形势。
8、作战方法灵活多样
高技术兵器广泛应用于战场导致了作战方式更加多样化。
9、非军事因素对战争的影响更加直接
战争受经济、政治、外交等非军事因素的影响更直接。
8、信息化战争的定义
简要地说,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及其物化的武器装备,通过夺取信息优势和制信息权取得胜利而进行的战争,就可称之为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大量使用。
信息技术,是扩展人的获取、传递和处理、利用信息功能的技术,基本的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信息化战争与以往战争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信息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信息作为一种新型资源,改变了物质和能量的作用方式,进而改变了作战制胜机理,无可争议地成为生成战斗力的新的主导资源。
(8)信息化的战争扩展资料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信息社会以后的必然产物。农业时代的战争,有信息但谈不上信息技术,信息的传递靠自然信道和人体信道,军队的指挥靠旗、鼓、锣、角和人的传信。
工业时代的战争,出现了电报、电话、雷达等信息技术,可以用电磁波传递信息,为大空间、远距离作战开辟了道路。但这是机械化战争,并不是信息化战争。
当战争中使用导弹这种信息化武器时,信息化战争就萌芽了;当导弹战与电子战结合运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的威力已震慑世界军事领域;当战场信息基础设施已经完成,
建立了CI系统,建立了信息化部队(数字化部队),病毒、黑客这些数字化程序化武器登上舞台并越来越起重要作用的时候,信息化战争也就形成了。
9、信息化战争的战争方法
什么是信息化战争?信息化战争简称信息战。简单地说,它是敌我双方在信息领域中争夺信息控制权的战争。其作战对象主要不是人,而是对方的各种信息系统以及与之有关的各项设施;其任务是获取、管理、使用和控制各种信息,同时防止对方获取和有效地使用各种信息。 “摧毁”是一种硬杀伤手段。它是在电子侦察的配合下,通过电子摧毁或力摧毁手段,使敌方重要的电子设备或系统永久失效或彻底破坏。在这方面,除了使用爆炸性武器外,还大量使用电磁能武器(如高能激光器、微波武器)和电子计算机病毒等。“反摧毁”的手段也很多,例如,就通信而言,常常是同时运用多种通信手段,实现多径传输,使得一个系统受到破坏时,能有其他系统可以代替或迂回。
有人认为,在21世纪,类似1942年“珍珠港事件”的突然袭击,很可能会以信息战的方式重演。它所袭击的对象不是飞机、大炮和核武器,而是敌方的计算机系统;不只是军用系统,还包括更为广泛的民用系统。所采用的手段包括计算机病毒、隐码、数据破坏程序等。其目的是阻塞以至摧毁敌方的计算机网络,使其指挥失灵、交通混乱、电力中断、金融瘫痪。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中,美国的情报部门就曾暗中用装有固化病毒的芯片,置换了伊拉克从法国进口的防空系统电脑打印机的相关部件,然后用遥控的方法激活病毒,其窜入电脑主机,最后造成伊方防空系统的瘫痪。英国《时代》周刊声称,美国不久将能使用键盘、鼠标器和计算机病毒,不放一枪一炮地对敌方的军事和民用基础设施发动迅速、寂静、广泛和毁灭性的打击。据此,我们可以认为,未来的战争没有前方与后方之分,凡网络系统所及的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战场。
在现代信息化战争中,保持通信机密至关重要。因此交战双方往往还要在通信保密措施上决雌雄、见高低。对语音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改变发信顺序,是经常采用的一种加密措施。为了防止对方破译,不仅密码需要经常变换,在加密方法上也是越来越奥妙了。
信息化战争的形成条件
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是促使信息化战争形态到来的原动力。
二、军事斗争的需求是信息战争形成的直接动力。
三、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出现是战争形态自身发展的必然。
四、战争目的和手段的矛盾运动,推动高效益战争样式应运而生,引起战争形态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