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
1、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
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
2.工程管理现状: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建立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实行项目管理资格认证制度;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的创新:Partnering模式、动态联盟模式、伙伴关系模式。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项目风险管理技术、项目集成化和结构化管理技术、项目管理可视化技术、项目过程测评技术、项目回顾和项目管理成熟度评价思想与方法、大型项目管理和多项目管理方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淡薄,法制不健全,2)在项目的获取上还缺乏营销的概念,3)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范围有待扩展,4)竞争中过分重视价格的作用,5)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6)工程项目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技术应用还不够,7)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8)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①组织关系复杂,协调工作大、②投入资金的管理问题、③各自资任不明,分工不确切、④重进度,轻质量、⑤计划工作不落实、⑥材料供应、设备落实问、⑦合同问题。
3.发展趋势: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
3.2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项目管理也将成为一个热门前沿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3.3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所谓全寿命管理即为建设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经济上可行的工程项目,对其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直至工程项目拆除的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内、在计划投资范围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所要求的工程质量标准,满足投资商、项目经营者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在项目运营期进行物业的财务管理、空间管理、用户管理和运营维护管理,以使该项目创造尽可能大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3.4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例如“SIPOC”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将工程项目的过程简单描述为:S-供应商;I-工程项目输入;P-工程项目的系统处理过程;O-输出;C-客户。它将工程项目的利害关系者集合和工程项目的过程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进行研究,揭示了工程项目的系统集成是工程项目内在本质的要求。转自项
3.5合作管理:传统的建设合同中,业主与承包商中间往往视彼此为对手,这导致了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此,业主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来处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于是,合作管理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和使用。所谓合作管理模式,是指业主与工程参与各方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一种短期或长期的协议;在充分考虑参与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确定建设工程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勾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产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建设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工程风险和有关费用,以保证参与各方目标和利益的实现。选择了合作管理模式,就应达到一种“双赢”局面而努力。因此,人际关系,权利的平衡和各方股东利益的满足是合作管理模式需要解决的问题。
3.6工程项目总控: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首次出现并形成相应的理论。我国于1998年首次引进该模式。工程项目总控是指以独立和公正的方式,对工程项目实施活动进行综合协调,围绕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等目标进行综合系统规划,以使工程项目的实施成为一种可靠安全的目标控制机制。它通过对工程项目实施的所有环节的全过程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和咨询,提出对工程项目实施切实可行的建议方案,供工程项目的管理层决策参考。根据建设工程的特点和业主方组织结构的具体情况可以分为单平面和多平面两种类型。项目管理者联盟
3.7代建制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是指业主委托一个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所谓代建制则是指项目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与建设经理制相比,无论是在代理人的定义上还是在选择程序上,代建制都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4.对策: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进入WTO的竞争态势和国际大承包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积极面对现实,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研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发展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就目前来说,国内的项目管理公司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4.1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有严格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4.2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3必须组建项目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这是我国项目管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项目需要通过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公司去实现。这种公司有资质、有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是专营工程承包业务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4.4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项目经理圈子: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工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索质,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4.5加快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的项目管理在这一方面与国外差距巨大,因此,今后应努力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建立项目信息平台提供基于互联上的项目管理和信息交流,真正实行网上办一切事。这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4.6扩展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项目经理博客:项目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项目的实施阶段,还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以及项目的物业管理阶段,而目前国内的项目管理公司还有很多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工作,因此,为了积极发展国内的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必须针对不同公司的实际,逐步将项目管理的范围扩大到项目全寿命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4.7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项目经理圈子: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应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指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
4.8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项目是否合理可行,在实施前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及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由此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监利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等。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投资项目都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盲目上马,学学了事,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也埋下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大管理,二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9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1982年,日本大成公司承包我国布鲁革水电引水隧道工程推行项目管理,揭开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篇章。至今,新旧模式同时存在,应该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彻底取消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这方面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作好表率。二是让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从事基本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如房地产开发公司,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改制成国际型项目管理公司。
4.10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业
1.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工程项目管理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对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的系统管理活动。从内容上看,它是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理,即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管理。从性质上看,项目管理是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微观基础、其性质属投资管理范畴。工程项目建设是利用投资完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或使用功能的建筑产品的过程,是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具体化,是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具体形式。它通过项目的建成投产使垫付出去的资金回收并获得增值。
2.工程管理现状:2.1理论与实践新进展作为传统的实行项目管理的工程建设领域,近几年来在工程项目管理理论和实践上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2现阶段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
3.发展趋势:3.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入全球市场,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
3.2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项目管理也将成为一个热门前沿领域。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
3.3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所谓全寿命管理即为建设一个满足功能需求和经济上可行的工程项目,对其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直至工程项目拆除的项目全寿命的全过程进行策划、协调和控制,以使该项目在预定的建设期限内、在计划投资范围内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并达到所要求的工程质量标准,满足投资商、项目经营者以及最终用户的需求;在项目运营期进行物业的财务管理、空间管理、用户管理和运营维护管理,以使该项目创造尽可能大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
3.4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就是利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模型、工具对工程项目相关资源进行系统整合,并达到工程项目设定的具体目标和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例如“SIPOC”工程项目管理模型将工程项目的过程简单描述为:S-供应商;I-工程项目输入;P-工程项目的系统处理过程;O-输出;C-客户。
3.5合作管理:传统的建设合同中,业主与承包商中间往往视彼此为对手,这导致了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因此,业主们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模式来处理与承包商之间的工作关系。
3.6工程项目总控:模式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德国首次出现并形成相应的理论。我国于1998年首次引进该模式。工程项目总控是指以独立和公正的方式,对工程项目实施活动进行综合协调,围绕工程项目的费用、进度和质量等目标进行综合系统规划,以使工程项目的实施成为一种可靠安全的目标控制机制。
3.7代建制项目:代建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建设经理制。是指业主委托一个称为建设经理的人来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可行性研究、设计、采购、施工、竣工试运行等工作,但不承包工程费用。建设经理作为业主的代理人,在业主委托的业务范围内以业主名义开展工作,如有权自主选择设计师和承包商,业主则对建设经理的一切行为负责。所谓代建制则是指项目业主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社会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代建单位),负责项目的投资管理和建设组织实施工作,项目建成后交付使用单位的制度。与建设经理制相比,无论是在代理人的定义上还是在选择程序上,代建制都更具科学性和先进性。
4.对策:目前,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国进入WTO的竞争态势和国际大承包商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必须着眼于长远发展,积极面对现实,坚持以创新为主线,认真研讨工程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发展态势和发展措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迎接新的挑战。就目前来说,国内的项目管理公司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积极的努力。
4.1积极与国际惯例接轨: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有严格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
4.2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项目管理者联盟文章: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
4.3必须组建项目管理公司: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这是我国项目管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项目需要通过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公司去实现。这种公司有资质、有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是专营工程承包业务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
4.4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项目经理圈子;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工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索质,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
4.5加快项目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建设:正是由于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同时由于我国的项目管理在这一方面与国外差距巨大,因此,今后应努力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建立项目信息平台提供基于互联上的项目管理和信息交流,真正实行网上办一切事。这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转自项目管理者联盟
4.6扩展项目管理工作的范围项目经理博客:项目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项目的实施阶段,还包括项目的前期策划以及项目的物业管理阶段,而目前国内的项目管理公司还有很多只是针对某一方面进行工作,因此,为了积极发展国内的项目管理,增强项目管理公司的竞争能力,必须针对不同公司的实际,逐步将项目管理的范围扩大到项目全寿命周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公司的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4.7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项目经理圈子: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项目管理应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指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4.8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项目是否合理可行,在实施前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及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由此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监利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等。然而,目前我国许多投资项目都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盲目上马,学学了事,这不仅在经济上造成巨大损失,也埋下质量隐患。因此,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大管理,二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9对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进行改革:1982年,日本大成公司承包我国布鲁革水电引水隧道工程推行项目管理,揭开了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篇章。至今,新旧模式同时存在,应该加大改革力度。一是彻底取消工程建设指挥部管理模式,这方面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作好表率。二是让有条件的建设单位从事基本建设管理的职能部门。如房地产开发公司,高校大型企事业单位等,改制成国际型项目管理公司。
4.10大力发展我国的工程咨询业:国外的咨询工程师的任务既包括为业主进行工程设计,又可受委托监督施工过程。我国传统体制下的设计院通常只负责工程设计,较少参与施工过程。与国际通行体制对照,我国以前的体制缺乏对施工过程的监督机制,建设监理制度的建立满足了这种需要。参照前述工程管理模式的研究,我国监理公司有两种发展方向:一种是现行设计院与监理公司分立的情况下,监理主要从事施工旁站监理工作;另一种是参照PCM模式的职责和发展历程,走独立发展道路,向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发展。现有的监理公司必须拓展专业业务范围和专业深度,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担当更多的责任,真正参与到工程咨询,设计与施工监理全过程,为业主提供全过程服务。目前,国际上的大型项目,正在发展一些新的模式,使得国际工程包括的咨询和承包两大行业并为一体。
2、IT项目管理的书籍
书 名 IT项目管理(工业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立项项目)
丛 书 名 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规划教材
标准书号 ISBN 978-7-115-27882-1
作 者 郭宁 编著
责任编辑 李海涛
开 本 16 开
印 张 22
字 数 523 千字
页 数 342 页
装 帧 平装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时间 2012年6月
定 价 42.00 元
内容提要
本书针对IT项目管理的特点,以IT项目为研究对象,对IT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项目的9个知识域和过程管理等环节进行了系统全面的介绍。全书共分12章,主要内容包括IT项目管理的概念与内涵、IT项目的管理环境、IT项目全生命周期及其各阶段的主要工作、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冲突管理、采购管理及项目管理工具Project应用指南等。在各章都配有实际的案例,突出了IT项目管理的特色,有利于扩展读者的思路,提高IT项目管理的能力,这些启发性的案例本身就是对IT项目管理的最好注解。同时,在各章后面还配有习题与实践环节的参考题目,可供读者复习巩固和拓展知识之用。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可读性相结合是本书的最大特点。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IT项目管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有兴趣了解IT项目管理的人士也可利用本书进行自学。
目录
第1章 IT项目管理概述 1
1.1 项目的概念 1
1.1.1 项目的价值 1
1.1.2 项目定义 2
1.1.3 IT项目的特点 2
1.2 项目管理概述 4
1.2.1 项目管理的含义与价值 4
1.2.2 项目管理的特征 5
1.2.3 项目管理的发展 6
1.2.4 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 7
1.3 软件项目管理 9
1.3.1 软件项目管理的特点 9
1.3.2 项目管理的本质 10
1.3.3 IT项目中的常见问题分析 11
案例研究 12
习题 13
实践环节 14
第2章 组织环境与项目管理过程 15
2.1 IT项目管理的环境 16
2.1.1 项目环境 16
2.1.2 项目与组织战略 17
2.1.3 项目相关利益者分析 18
2.1.4 组织结构 19
2.2 IT项目生命周期 24
2.2.1 IT项目生命周期 24
2.2.2 IT项目各阶段内容 25
2.3 IT项目的管理过程 27
2.3.1 项目管理过程 27
2.3.2 IT项目的管理过程 30
2.4 项目经理的责任和权力 33
2.4.1 项目经理的地位和作用 33
2.4.2 项目经理的职责 34
2.4.3 项目经理的权力 34
2.4.4 项目经理的能力 35
案例研究 37
习题 39
实践环节 40
第3章 IT项目整体管理 41
3.1 项目启动和可行性分析 41
3.1.1 项目准备和启动过程 42
3.1.2 可行性研究 44
3.2 项目管理计划 47
3.2.1 项目计划 47
3.2.2 制订项目管理计划 51
3.3 IT项目目标管理 52
3.3.1 IT项目目标体系 52
3.3.2 IT项目目标控制 53
3.4 项目计划执行与变更控制 56
3.4.1 指导与管理项目执行 56
3.4.2 项目整体变更控制 57
3.5 项目收尾与验收 58
3.5.1 结束项目或阶段 59
3.5.2 项目验收 61
3.5.3 项目移交与清算 63
案例研究 64
习题 67
实践环节 68
第4章 IT项目范围管理 69
4.1 项目范围管理概述 69
4.1.1 项目范围与范围管理 69
4.1.2 IT项目范围管理的重要性 70
4.2 项目范围规划与范围定义 70
4.2.1 项目范围规划的编制 71
4.2.2 收集项目需求 71
4.2.3 项目范围定义 73
4.2.4 软件项目的需求管理 74
4.3 项目工作分解结构技术 77
4.3.1 工作分解结构 77
4.3.2 工作分解的过程 78
4.4 项目范围核实与控制 81
4.4.1 项目范围核实 81
4.4.2 项目范围控制 81
案例研究 84
习题 84
实践环节 85
第5章 IT项目时间管理 86
5.1 项目时间管理概述 87
5.1.1 项目进度管理的重要性 87
5.1.2 项目进度及项目进度管理 87
5.1.3 项目进度管理过程 87
5.1.4 IT项目时间管理的特点 88
5.2 活动定义 88
5.2.1 活动的定义 88
5.2.2 项目活动的特征 89
5.2.3 项目活动定义过程 89
5.3 活动排序 90
5.3.1 活动排序的依据 90
5.3.2 网络图 90
5.4 活动资源估计 92
5.4.1 IT项目资源分类 93
5.4.2 资源估算的主要依据 94
5.4.3 资源估算的过程 94
5.4.4 编制资源计划的方法与工具 95
5.5 活动持续时间估计 98
5.5.1 历时估计的依据 98
5.5.2 历时估计的方法 98
5.5.3 软件项目的工作量估算 99
5.6 编制项目进度计划 100
5.6.1 项目进度计划 101
5.6.2 进度计划编制的依据 102
5.6.3 计划编制技术 103
5.6.4 进度计划编制结果 109
5.7 IT项目进度控制 109
5.7.1 IT项目进度控制 110
5.7.2 进度控制的工具和方法 112
5.7.3 项目进度优化与控制 113
案例研究 117
习题 118
实践环节 119
第6章 IT项目成本管理 120
6.1 成本管理概述 120
6.1.1 项目成本与成本特点 120
6.1.2 项目成本管理过程 124
6.2 项目成本估算 125
6.2.1 项目成本估算过程 125
6.2.2 软件项目成本估算方法 127
6.2.3 项目成本估算的结果 133
6.3 项目成本预算 135
6.3.1 成本预算概述 135
6.3.2 项目成本预算的步骤 136
6.3.3 成本预算的结果 138
6.3.4 项目费用与资源的优化 138
6.4 成本控制 139
6.4.1 项目成本控制的原则和内容 140
6.4.2 项目成本控制方法 141
6.5 项目成本效益分析 148
6.5.1 成本效益分析的必要性 148
6.5.2 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148
案例研究 149
习题 153
实践环节 154
第7章 IT项目质量管理 155
7.1 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155
7.1.1 项目质量管理的概念 155
7.1.2 质量管理的过程 158
7.1.3 软件质量 158
7.1.4 IT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161
7.2 IT项目质量计划 163
7.2.1 质量计划的依据 163
7.2.2 编制质量计划的方法 164
7.2.3 质量计划的输出 165
7.3 IT项目质量保证 167
7.3.1 IT项目质量保证的思想 167
7.3.2 质量保证体系 168
7.4 IT项目质量控制 171
7.4.1 常见的IT项目质量问题 171
7.4.2 实施质量控制 172
7.4.3 IT项目质量控制工具与技术 173
7.4.4 质量控制成果 176
案例研究 177
习题 179
实践环节 180
第8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181
8.1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181
8.1.1 项目人力资源 181
8.1.2 IT项目的人力资源管理 182
8.1.3 IT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 183
8.2 项目人力资源规划 184
8.2.1 IT项目组织的确定 184
8.2.2 IT项目工作设计 185
8.2.3 项目组织计划的编制 186
8.3 项目团队建设 189
8.3.1 项目团队的特殊性 189
8.3.2 项目团队的发展阶段 190
8.3.3 团队成员的选择 192
8.3.4 项目团队建设 194
8.3.5 人员培训与开发 199
8.3.6 项目绩效评估 201
8.4 项目人力资源的激励 203
8.4.1 动机理论 203
8.4.2 激励理论 205
8.4.3 激励因素 207
8.4.4 团队激励与组织凝聚实例 208
案例研究 209
习题 210
实践环节 211
第9章 项目沟通管理 212
9.1 项目沟通管理概述 212
9.1.1 项目沟通管理概述 212
9.1.2 沟通的作用与影响 214
9.2 项目沟通规划 216
9.2.1 项目信息传递的方式与渠道 217
9.2.2 编制项目沟通计划 220
9.3 信息发布 222
9.3.1 项目信息分发 222
9.3.2 召开有效的工作会议 222
9.4 绩效报告 223
9.4.1 绩效报告的工具与技术 223
9.4.2 绩效报告的结果 224
9.5 利益相关者管理 224
9.5.1 利益相关者管理 224
9.5.2 有效沟通的原则 226
9.5.3 项目沟通障碍分析 227
9.5.4 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228
9.6 项目冲突管理 230
9.6.1 冲突管理的概念 231
9.6.2 冲突来源 232
9.6.3 冲突处理策略 233
9.6.4 冲突管理的技巧 235
案例研究 236
习题 238
实践环节 238
第10章 IT项目风险管理 239
10.1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39
10.1.1 风险概述 240
10.1.2 项目风险管理概述 243
10.1.3 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与作用 245
10.2 风险管理规划 246
10.2.1 风险管理规划的内容与依据 247
10.2.2 风险管理规划的程序 248
10.2.3 风险管理规划的成果 248
10.3 IT项目风险识别 251
10.3.1 风险识别过程 251
10.3.2 风险识别方法 252
10.3.3 风险识别的结果 256
10.4 项目风险定性与定量分析 257
10.4.1 风险评估基础 257
10.4.2 定性风险分析 259
10.4.3 定量风险分析 261
10.4.4 项目风险评估 263
10.5 项目风险应对规划 264
10.5.1 项目风险应对原则 265
10.5.2 项目风险的应对措施 265
10.5.3 制定风险应对措施的依据 268
10.5.4 风险应对规划的结果 268
10.6 项目风险监控 269
10.6.1 项目风险监控概述 269
10.6.2 风险监控程序 270
10.6.3 风险监控的方法 271
10.6.4 风险监控的成果 272
案例研究 273
习题 275
实践环节 276
第11章 项目采购管理 277
11.1 项目采购管理概述 277
11.1.1 项目采购 277
11.1.2 项目采购管理 280
11.2 采购规划 280
11.2.1 编制采购规划的依据 281
11.2.2 编制采购规划的方法和技术 281
11.2.3 采购规划的输出 282
11.3 项目的招投标 283
11.3.1 招投标的基本程序 283
11.3.2 编写项目标书 285
11.3.3 投标决策 287
11.3.4 编写投标书 288
11.3.5 产品选择与商务谈判 289
11.4 项目合同管理 290
11.4.1 签订合同时应注重的问题 290
11.4.2 软件项目合同条款分析 291
11.4.3 合同管理 297
11.4.4 合同收尾 298
案例研究 299
习题 302
实践环节 303
第12章 Microsoft Project 2007应用指南 304
12.1 Microsoft Project 2007概述 304
12.1.1 导言 304
12.1.2 Microsoft Office Project 2007简介 305
12.1.3 启动Project 2007 305
12.1.4 Project视图 307
12.2 创建项目计划 311
12.2.1 创建新的项目计划 311
12.2.2 设置非工作日 312
12.2.3 输入项目属性 313
12.3 创建任务列表 314
12.3.1 输入任务 314
12.3.2 估计工期 315
12.3.3 输入里程碑 317
12.3.4 分阶段组织任务 317
12.3.5 链接任务 318
12.3.6 记录任务 320
12.3.7 检查任务工期 321
12.4 设置与分配资源 322
12.4.1 设置人员与设备资源 323
12.4.2 设置材料资源 324
12.4.3 设置成本资源及资源费率 325
12.4.4 为单个资源调整工作时间 326
12.4.5 为任务分配工时资源 328
12.4.6 为任务分配额外资源 330
12.4.7 为任务分配成本资源 333
12.5 跟踪任务进度 334
12.5.1 保存项目的基准 334
12.5.2 根据日程跟踪项目 336
12.5.3 输入任务完成比例 336
12.5.4 输入任务的实际值 338
习题 340
实践环节 341
参考文献 342 作者:孙雨生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开本:185*260
版次:2011年12月第1版
印次:2011年12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42.00元
《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系统全面,《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通过丰富的IT项目管理实例和完整的项目分析与设计过程,由浅入深、图文并茂地介绍了Project2010的操作方法与使用技巧,涵盖了Project2010基础知识、IT项目计划制定、IT项目实施控制、IT项目信息沟通与协作等内容,构筑了一个面向实际应用的知识体系。全程图解本书采用全程图解的方式进行操作演示,语言通俗,步骤详细。书中的图像做了大量的裁切、拼合和加工,信息丰富,效果精美,轻松易学。案例一致本书始终以同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为例,进行基于Project2010的IT项目管理介绍,便于读者构建完整的lT项目管理知识体系。资源丰富本书免费提供多媒体课件及书中实例的完整素材文件,便于读者自学和进行实践练习。
《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既是一本project最新版本的教材,又是一本project实际应用的参考书。《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共分为4篇12章,主要讲解了it项目管理的具体内容及基于microsoft project 2010的it项目管理操作技能,内容包括it项目管理与project 2010的基础知识,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进度计划、资源计划、成本计划的制作、优化及发布,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资源、进度、成本跟踪与控制,以及基于project 2010的it项目信息提取、沟通与协作管理。《基于project的it项目管理》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结构清晰、循序渐进,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软件工程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以及项目管理工程硕士、mba相关课程的教材,又可供it项目管理人员和it咨询服务人员参考使用,还可作为各种电脑培训机构的培训教材。 作 者: (美)斯奇沃泊(Schwalbe,K) 著;邢春晓 等译
出 版 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1
字 数:
版 次: 1
页 数: 365
印刷时间: 2008/08/0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111240235
包 装: 平装
编辑推荐
自2002年第1版在中国引进出版以来,这本教材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不但很好地阐述了项目管理的知识体系,而且结合IT项目特别是软件工程项目的特点,讲述了IT项目管理的方法和过程。全书通过许多现实中的成功和失败的项目实例,讲述了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项目集成、范围、时间安排、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以及采购。
随书光盘包括:
●软件的120天试用版。
●FissureProjectSimulation软件,利用该软件学生可以在模拟的业务环境中亲身体验如何进行项目管理。
有关本书的附加资源(例如,各章课堂笔记的幻灯片、FissureProjectSimulation软件的详细说明、模板文件等)请访问华章网站。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IT项目管理方面的教材,全面阐释了与IT项目相关的概念、技巧、工具和技术。书中介绍了运用项目管理的9大知识领域(项目综合、范围、时间、成本、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管理)以及启动、计划、实话、控制和收尾等过程组。增加了运行案例、模板以及一些项目管理模拟软件,帮助读者掌握并运用在本书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Kathy Schwalbe美国明尼达大学博士,现为奥古斯堡学院企业计、信息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等课程。在1991年进入学术界以前,她做过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以及信息技术咨询顾问等。她还是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的活跃成员。
目录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项目管理概述
1.1 简介
1.2 什么是项目
1.2.1 IT项目的例子
1.2.2 项目属性
1.2.3 三项约束
1.3 什么是项目管理
1.3.1 项目干系人
1.3.2 项目管理知识领域
1.3.3 项目管理工具和技术
1.3.4 项目成功要素
1.4 项目经理的作用
1.4.1 项目经理的工作描述
1.4.2 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技能
1.4.3 IT项目经理的重要技能
1.4.4 领导才能的重要性
1.4.5 IT项目经理职业
1.5 项目管理专业
1.5.1 项目管理的历史
1.5.2 项目管理学会
1.5.3 项目管理认证
1.5.4 项目管理的职业道德规范
1.5.5 项目管理软件
第2章 项目管理和IT背景
2.1 项目管理的系统观点
2.1.1 什么是系统方法
2.1.2 系统管理的三球模型
2.2 了解组织
2.2.1 组织的四个框架
2.2.2 组织结构
2.2.3 组织文化
2.3 干系人管理
2.3.1 高层管理承诺的重要性
2.3.2 组织对信息技术承诺的需要
2.3.3 组织标准的需要
2.4 项目阶段和项目生命周期
2.4.1 产品生命周期
2.4.2 项目阶段和管理评审的重要性
2.5 IT项目的环境
2.5.1 IT项目的本质
2.5.2 IT项目团队成员的特征
2.5.3 多样的技术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组:案例研究
3.1 项目管理过程组
3.2 把过程组映射到知识领域
3.3 开发IT项目管理方法
3.4 案例研究:JWD咨询公司的
项目管理内网项目
3.4.1 项目启动
3.4.2 项目计划
3.4.3 项目执行
3.4.4 项目监控
3.4.5 项目收尾
第4章 项目综合管理
4.1 什么是项目综合管理
4.2 战略规划与项目选择
4.2.1 识别潜在项目
4.2.2 IT与业务战略相结合
4.2.3 选择项目的方法
4.2.4 项目章程
4.3 初步的范围说明书
4.4 项目管理计划
4.4.1 项目管理计划的内容
4.4.2 项目管理计划编制的指导原则
4.4.3 干系人的分析和高层管理的支持
4.5 项目执行
4.5.1 协调计划和执行
4.5.2 提供强大的领导力和支持性文化
4.5.3 为产品、业务和应用领域的知识投资
4.5.4 项目执行工具和技术
4.6 监控项目工作
4.7 综合变更控制
4.7.1 IT项目中的变更控制
4.7.2 变更控制系统
4.8 项目收尾
4.9 使用软件辅助项目综合管理
第5章 项目范围管理
第6章 项目时间管理
第7章 项目成本管理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第11章 项目风险管理
第12章 项目采购管理
附录A 微软Project 2003使用指南
附录B 对PMP考试及相关认证的建议
附录C 运行案例339
附录D 模板344
附录E Fissure公司项目管理模拟
术语表
最新的第五版《IT项目管理》做了较大的修改,由杨坤翻译,2009年1月第一版已经出版,还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主要修改是全书的结构主要按照项目管理的九大手法来编排,内容作了精简,使得学习和阅读更为简单;同时还加入了对PMP考试的指导。 书 名: IT项目管理
作 者:凯西.施瓦尔贝(KathySchwalbe)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年10月1日
ISBN: 9787111318132
开本: 16开
定价: 69.00元
内容简介
《IT项目管理(英文原书第6版)》是运用九大项目管理知识领域(包括项目集成管理以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风险管理和采购管理)以及全部五个过程组(包括启动、计划、实施、监控和收尾)的唯一一本教科书,为管理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框架和内容。《IT项目管理(英文原书第6版)》适合高等院校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使用,也可作为it从业人员、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凯西.施瓦尔贝(Kathy Schwalbe) 译者:杨坤
凯西·施瓦尔贝(Kathy Schwalbe),凯西·施瓦尔贝教授任教于明尼苏达奥格斯堡学院商务管理系,主讲项目管理、商业问题处理、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项目和电子商务等课程。作为明尼苏达大学的兼职教师,她为工程系的研究生讲授项目管理课程。同时,她还为一些组织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并在一些会议上发表演讲。在1991年进入学术界之前,她在工业界工作过10年。她曾是一名空军军官、系统分析师、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和IT顾问。凯西女士还是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活跃分子,负责PMI明尼苏达分会学生会的联络工作,担任明尼苏达分会分管教育的副主席,以及《ISSIG评论》联络和编辑部主管,她还是PMI考题编写组成员。
凯西女士毕业于圣母玛丽亚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在美国东北大学的高科技MBA项目完成了MBA的学习,最终在明尼苏达大学的高等教育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图书目录
前言
致谢
作者简介
术语表
第1章 项目管理概述 1
第2章 项目管理与信息技术环境 29
第3章 项目管理过程组:案例研究 63
第4章 项目集成管理 115
第5章 项目范围管理 161
第6章 项目时间管理 195
第7章 项目成本管理 237
第8章 项目质量管理 275
第9章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321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365
第11章 项目风险管理 405
第12章 项目采购管理 445 基本信息
书号:7-113-07991
作者:谭武梁等
定价:24.00元
版次:1版1次
开本:16开
出版日期:2007.08
配套教材:IT项目管理习题与指导
出版单位:中国铁道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循序渐进地介绍了IT项目从启动到收尾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并通过校园网项目的实例,让大家了解IT项目管理的规范,掌握IT项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全书共分为13章,主要包括:IT项目管理概述、项目启动与立项、项目计划、项目进度管理、资源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范围管理、整合管理、项目收尾。本书层次分明,实例丰富,图文并茂,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高校计算机类的教材,也可供从事IT项目管理的人员参考和使用。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项目启动与立项
第3章 项目计划
第4章 进度管理
第5章 资源管理
第6章 成本管理 第7章 质量管理
第8章 项目风险管理
第9章 项目采购管理
第10章 项目沟通管理
第11章 项目范围管理
第12章 项目整合管理
第13章 项目收尾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3、软件项目管理原理与实践问题。
SMART原则一 S(Specific)——明确性
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明确的目标几乎是所有成功团队的一致特点。很多团队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因为目标定的模棱两可,或没有将目标有效的传达给相关成员。
示例:目标——“增强客户意识”。这种对目标的描述就很不明确,因为增强客户意识有许多具体做法,如:减少客户投诉,过去客户投诉率是3%,现在把它减低到1.5%或者1%。提升服务的速度,使用规范礼貌的用语,采用规范的服务流程,也是增强客户意识的一个方面。
有这么多增强客户意识的做法,我们所说的“增强客户意识”到底指哪一块?不明确就没有办法评判、衡量。所以建议这样修改,比方说,我们将在月底前把前台收银的速度提升至正常的标准,这个正常的标准可能是两分钟,也可能是一分钟,或分时段来确定标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有项目、衡量标准、达成措施、完成期限以及资源要求,使考核人能够很清晰的看到部门或科室月计划要做哪些那些事情,计划完成到什么样的程度。
SMART原则二 M(Measurable)——衡量性
衡量性就是指目标应该是明确的,而不是模糊的。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衡量是否达成目标的依据。
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比如领导有一天问“这个目标离实现大概有多远?”团队成员的回答是“我们早实现了”。这就是领导和下属对团队目标所产生的一种分歧。原因就在于没有给他一个定量的可以衡量的分析数据。但并不是所有的目标可以衡量,有时也会有例外,比如说大方向性质的目标就难以衡量。
比方说,“为所有的老员工安排进一步的管理培训”。进一步是一个既不明确也不容易衡量的概念,到底指什么?是不是只要安排了这个培训,不管谁讲,也不管效果好坏都叫“进一步”?
改进一下:准确地说,在什么时间完成对所有老员工关于某个主题的培训,并且在这个课程结束后,学员的评分在85分以上,低于85分就认为效果不理想,高于85分就是所期待的结果。这样目标变得可以衡量。
实施要求:目标的衡量标准遵循“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质化”。使制定人与考核人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的、清晰的可度量的标尺,杜绝在目标设置中使用形容词等概念模糊、无法衡量的描述。对于目标的可衡量性应该首先从数量、质量、成本、时间、上级或客户的满意程度五个方面来进行,如果仍不能进行衡量,其次可考虑将目标细化,细化成分目标后再从以上五个方面衡量,如果仍不能衡量,还可以将完成目标的工作进行流程化,通过流程化使目标可衡量。
SMART原则三 A(Attainable)——可实现性
目标是要可以让执行人实现、达到的,如果上司利用一些行政手段,利用权利性的影响力一厢情愿地把自己所制定的目标强压给下属,下属典型的反映是一种心理和行为上的抗拒:我可以接受,但是否完成这个目标,有没有最终的把握,这个可不好说。一旦有一天这个目标真完成不了的时候,下属有一百个理由可以推卸责任:你看我早就说了,这个目标肯定完成不了,但你坚持要压给我。
“控制式”的领导喜欢自己定目标,然后交给下属去完成,他们不在乎下属的意见和反映,这种做法越来越没有市场。今天员工的知识层次、学历、自己本身的素质,以及他们主张的个性张扬的程度都远远超出从前。因此,领导者应该更多的吸纳下属来参与目标制定的过程,即便是团队整体的目标。
定目标成长,就先不要想达成的困难,不然热情还没点燃就先被畏惧给打消念头了。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坚持员工参与、上下左右沟通,使拟定的工作目标在组织及个人之间达成一致。既要使工作内容饱满,也要具有可达性。可以制定出跳起来“摘桃”的目标,不能制定出跳起来“摘星星”的目标。
SMART原则四 R(Relevant)——相关性
目标的相关性是指实现此目标与其他目标的关联情况。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完全不相关,或者相关度很低,那这个目标即使被达到了,意义也不是很大。
因为毕竟工作目标的设定,是要和岗位职责相关联的,不能跑题。比如一个前台,你让她学点英语以便接电话的时候用得上,这时候提升英语水平和前台接电话的服务质量有关联,即学英语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平这一目标直接相关。若你让她去学习6sigma,就比较跑题了,因为前台学习6sigma这一目标与提高前台工作水平这一目标相关度很低。
SMART原则五 T(Time-based)——时限性
目标特性的时限性就是指目标是有时间限制的。例如,我将在2005年5月31日之前完成某事。5月31日就是一个确定的时间限制。没有时间限制的目标没有办法考核,或带来考核的不公。上下级之间对目标轻重缓急的认识程度不同,上司着急,但下面不知道。到头来上司可以暴跳如雷,而下属觉得委屈。这种没有明确的时间限定的方式也会带来考核的不公正,伤害工作关系,伤害下属的工作热情。
实施要求: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工作任务的权重、事情的轻重缓急,拟定出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检查项目的完成进度,及时掌握项目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对下属进行及时的工作指导,以及根据工作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工作计划。
总之,无论是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还是员工的绩效目标,都必须符合上述原则,五个原则缺一不可。 制定的过程也是对部门或科室先期的工作掌控能力提升的过程,完成计划的过程也就是对自己现代化管理能力历练和实践的过程。
4、项目管理有哪些理论和方法?哪个管理软件具备呢?
一、项目管理理论经历了产生、形成和发展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产生、到80年代的30年间发展出成体系的理论、此后至今的30年间其理论体系得到发展和完善
1、20世纪50年代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产生项目管理理论产生在实践中.
在20世纪中前期.由于几个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需求.如“曼哈顿工程”.管理和工程人员共同致力于研究并运用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用有限的资源和资金高效的完成预期工程目标的方法。在这些工程完成后.人们总结经验.发现在运行大型复杂工程的时候,限制时间、限定资源、严格控制进度和成本等视角和方法有非常客观的效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杜邦公司和兰德公司于1957年一起研制了一种系统的计划管理方法关键路径法(CPM)。在此之后,美国海军于1958年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核潜艇时.提出另外一种系统的计划管理方法PERT。两种方法都是基于网路模型技术,所以统称为网络计划技术。该技术被认为是项目管理的起点。从此,在工程、军事、生产中.网络计划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并发挥巨大作用。
2、到80年代理论体系初步形成网络计划技术的出现.
为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技术.使得许多重大的项目获得成功.从而项目管理Et益为理论界和管理者们所重视。研究和开发项目管理的方法和技术的热潮在欧美各地蓬勃兴起。在学术界,一些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项目管理学术团体.并于1965年成立了第一个项目管理的国际学术团体IPMA, 以各自的团体为基础.项目管理的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理论体系逐渐搭建起来:通过长期的研究和探讨.在8O年代.一些项目管理的专著陆续出现,如1983年的《项目管理手册》,其集众多专家和管理者的思想于一体,众多专著和学术论文及报告为项目管理搭建起基础的理论体系。
3、至今理论体系逐渐成熟项目管理理论体系形成之后.
随着其应用环境的变化和项目操作实践的丰富.形成初期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不能够承载项目管理实践的需求.学者们和高级管理人员结合在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开发出一系列具体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项目管理理论迅速的发展 其中,按照项目管理的内容把项日管理理论细分为项目评价、项目组织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成本控制、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优化管理、项目团队和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和项目管理软件理论和方法。以上lO项细分的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都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如下表所示,共同构造出逐渐完备的项目管理理论体系。
二、项目管理方法是关于如何进行项目管理的方法,是可在大部分项目中应用的方法。主要有:阶段化管理、量化管理和优化管理三个方面。
1、阶段化管理指的是从立项之初直到系统运行维护的全过程。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我们可将项目管理分为若干个小的阶段。
2、量化管理也很重要,在公司的运作方面,应尽可能的进行数量化,做到责任清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时常会碰到这种问题,客户对前一阶段内的工作成果认为符合要求;另一阶段内的成果就不对或存在严重的问题;再就是虽然存在问题通过改进后还能使用等等。那么这其中的问题出在那里,责任该由谁负,责任又多有大呢,为此必须把各种目标、投入、成果等分类量化,比如:用明确的模块或子系统表达客户的需求,精确计算到每阶段所需的人工、物力、财力等等。把各种量化指标存入数据库,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解决上述的问题了。每个阶段都有清晰的量化管理,也非常有利于整个项目进程的推进。
3、优化管理就是分析项目每部分所蕴涵的知识、经验和教训,更好地发扬项目进程中的经验,吸取教训,在全公司传播有益的知识。再如前面例子,前一阶段的工作,由于管理得好,工作能顺利完成并符合要求,就应该使这一阶段内的管理经验和知识更好地发挥成效。后面部分的工作为什么不成功?是客户的需求没提清楚;是理解的错误;还是设计的问题。通过这些分析后,有利于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
5、求助,IT 项目管理资料
IT项目管理:问题、体系、方法
摘要: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项目管理的学科、技术和应用的普及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的发展又将IT项目管理推向了全新的应用高度。本文分析了IT项目管理技术及其应用与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系统集成理念构建的IT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技术框架,肯定了IT项目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实施策略是“需求牵引、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项目管理 体系结构
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信息化成为我国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快速发展国民经济的着眼点。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就明确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六大再次明确:“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目前全国上下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信息化项目的开展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业务活动为主体,以现代化管理为指导思想的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全新在于信息技术这一新生事物的飞速变化与发展,复杂在于信息技术、业务工作、项目管理思想的一体化融合与集成化应用,这正是IT项目管理问世的缘由。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结合信息化应用特点,采用项目管理技术而开发的专用方法对IT项目在计划落实、质量跟踪、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管理,是保证IT项目达到预期目标的有效手段。
本文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介绍了IT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回顾了学术界和工业界在不同方向上为解决这些问题所做的努力、获得的成果。在系统集成理念的指导下,探讨IT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和模型驱动的集成技术与方法。
1 IT项目管理的特殊性
信息技术发展快、渗透广等特点,使得IT项目与一般工程项目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性造成了基于工程项目管理理论与经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在处理IT项目时面临诸多的难题。
第一,IT项目的需求来源广泛,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几乎所有领域都能够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而构成信息化项目。信息技术可以支持多种业务需求的发展:
(1)市场要求,如商业银行提供网上支付业务,以支持越来越频繁的电子商务活动。
(2)环境需求,如企业为了应对各国越来越严格的环境标准中对产品回收再利用的要求,启动一个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项目。
(3)经营需要,如一个传统的大型商业企业开展网上销售业务,以扩大其销售收入。
(4)技术发展,如飞机制造企业为了提高设计水平而开展虚拟制造系统的项目。
(5)用户要求,如快递公司要构建一个物流管理系统,以满足顾客对跟踪其委托的快递物件过程状态的查询需求。
(6)法律需求,如一个城市为了减少合同犯罪的数量,而启动企业印鉴信息系统;为了杜绝假文凭的泛滥而建立文凭查询信息系统。
正是由于信息化项目涉及到了几乎所有的经济领域,因此很难形成有针对性的规范和标准,这无疑增加了项目管理的难度。
第二,与一般工程项目所涉及的领域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技术相对成熟不同,IT领域是目前发展最快、最活跃的领域,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技术更新也非常迅速,因此IT项目开展过程中会具有更多的风险因素。有统计表明,每18个月,CPU的速度就会翻一番,与之关联的计算机体系结构、软件架构等也发展非常迅速。例如早期的集成信息系统采用大型主机带终端的结构,随着网络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的发展,出现了Client/Server结构的信息系统,而目前流行的架构则是在互联网上基于Browser/Server结构的信息系统,C、C++、Java等各种开发工具更是一代代迅速更迭,各类操作系统、协议、标准等都是IT项目必须面对的,这些都会增加项目过程中的风险。
为了处理好技术发展迅速所带来的问题,IT项目团队必须在先进性、实用性、经济性、成熟性等诸多方面进行权衡,片面追求技术的先进性往往会事与愿违。在保证项目所采取的技术具有相当的前瞻性、先进性和可扩展性、可集成性的同时,从需求出发,注意技术的可靠性、成熟性和经济性。
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主体在管理领域,管理信息系统包含了特定的管理理念,将这些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与业务逻辑进行整合是信息系统实施的关键任务。IT项目的阻力75%以上是来自人和管理的因素,因此,IT项目特别强调技术、管理与人的集成。如何处理好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人的问题是成功管理IT项目的关键。
从更深层的角度而言,经典项目管理理论是构建在土建工程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基础上的,基本的项目管理方法并不能解决IT项目的特殊问题,例如:
(1)如何衡量项目进度的问题,土建工程使用完成土石方的量来标识工程进度,但是完成软件90%的代码编写工作并不意味着还有1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软件开发项目了。业界普遍认为在工程项目中广泛使用的挣值法在IT项目中缺乏适应性。
(2)在计划的调整方法上,土建工程在计划拖期时,可以通过增加资源的方式来加快进度,但是对于一个软件开发项目,如果出现同样的问题,寄希望于增加编程人员的数量来追赶工期,只能造成更大的麻烦。
另外,除了信息技术之外,IT项目还涉及信息系统应用单位的组织、管理的调整与经营过程/业务流程的重构,单靠信息技术是无能为力的。因此,要成功管理IT项目,要成为IT项目的合格从业人员,需要一套全面的IT项目的知识体系与方法的支撑,它的内容将覆盖项目管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系统集成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等多学科领域,这正是IT项目管理技术研究和实践的目标与方向。
2 IT项目管理技术的发展脉络
目前在信息化领域的不同方向,许多学者开发了针对不同方面的项目管理方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软件项目管理和广义的IT项目管理。
软件项目管理是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的有效结合,将项目管理中重视过程、重视计划控制的观点引入软件工程领域,目的是控制软件开发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风险等问题。近几年IT领域进一步引进全面质量管理理念,认为软件开发企业自身质量控制体系和控制能力的优劣,将会极大地影响软件产品的质量,这就要求软件企业从修炼内功入手,也就是确认质量是控制出来的而不是检测出来的,从根本上保证软件产品的质量,由此提出了软件过程改进和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概念。CMM基于经典的产品质量原理,建立了定量控制软件过程的项目管理和项目工程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CMM有关能力成熟度的操作方法也被引入经典项目管理领域,用以测评承担项目的组织的项目管理能力。
广义IT项目管理是目前业界讨论比较多的,也出了不少这方面的专著,其基本思路是将IT项目当做一般工程项目,使用PMBOK的方法体系,结合一些信息技术项目的案例,研究如何在信息技术项目中应用项目管理方法。
广义IT项目管理是将所有与IT有关的项目不加区分地通盘考虑,包括IT产品开发项目的管理和IT应用项目的管理。实际上广义IT项目可以细分出多个类别,各个类别之间的差距是非常巨大的。计算机硬件开发项目与一般家用电器产品的开发设计具有非常高的相似度,而软件设计开发则完全不同,信息技术应用项目与上述两个分支领域更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广义的IT项目管理实际上是在经典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尝试解决IT项目的具体问题。目前来看这种处理方式比软件项目管理体系的针对性差很多,对其进行细分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IT项目管理的针对性,提高解决方案的系统性,学术界和企业界在企业信息化、数字化城市与电子政务、数字化军工、供应链与物流、电子商务等不同领域分别开展了体系结构、实施指南、参考模型等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IT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与方法论
系统参考体系结构是“一组用以描述所研究系统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开发阶段的、结构化的、多层次多视图的模型和方法的集合,体现了对系统的整体描述和认识,为对系统的理解、设计、开发和构建提供工具和方法论的指导”。
系统参考体系结构为IT项目的管理提供了体系参考和方法论,经过各国专家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批相当有代表性和广泛影响力的体系结构及其建模方法,并进行了大量的工业实践,如CIM开放系统体系结构(CIM-OSA)、GRAI集成方法论(GIM)、IMPACS、普度参考体系结构(PERA)、集成的信息系统体系结构(ARIS)、通用企业参考体系结构与方法论(GERAM),以及在我国提出的阶梯形CIM系统参考体系结构(SLA)等。
在信息化项目管理过程中,系统的认识和构建是阶梯上升的,在概念定义阶段需要明确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据此形成集成系统的目标,然后围绕系统目标,从组织、资源、信息、产品、功能和经营过程等角度描述企业的现状,形成对企业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的完整描述。在这些描述的约束下,采用合适的模型分析手段进行分析,找出现有系统中的问题进行改进,然后构建目标系统,形成多视图的目标系统的描述。在形成目标系统描述时,除了使用各个视图的描述方法外,还可以应用其他建模方法,以便提供对系统更为完整的描述。完成基于模型的设计后,就是在构建工具集的帮助下,将设计转化为实际系统构建的技术说明,并构建实际系统。系统描述对于系统的运行仍然能够发挥作用,可以作为实际系统运行的参考,并据此进行系统的优化与调整。
一方面由于信息化项目的多专业性,为了解决沟通和分析设计的问题,需要借助建模的手段实现对被处理对象系统的描述;另一方面由于信息化处理对象的复杂性,依据“化繁为简、分而治之”的原则,使用多层次多视图的模型来描述目标系统。视图的划分包括反映结构信息的信息视图、资源视图、组织视图、产品视图,反映系统时间和逻辑特征的过程视图,结合反映系统功能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功能视图,以及反映企业经济性和目的性的经济视图。静态结构反映了系统的存在,行为结构给出了系统的属性和运行方式,而评价结构则将系统和它的目的性关联在一起。透过多视图,为IDEF、ARIS等其他建模方法和工具的集成,对于制造企业原模型和企业本体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框架。利用模型技术解决IT项目的交流、设计、技术转移、系统构建乃至运行维护的问题是目前学术界和业界的普遍看法,模型驱动的体系结构是目前的一个研究和实践的热点。
4 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IT项目管理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分析IT项目的内在特征和特有问题,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架构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适应性的理念和方法,将是IT项目管理领域的发展方向。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并不是IT项目的目的,满足应用对象的需求和战略目标才是其出发点,因此需要切实做好项目的需求分析,一切从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在集成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整个系统的集成要求,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相关的成熟技术、应用系统和产品,同时做好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才能保证信息化项目发挥实效。国家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在大量信息化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需求牵引、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是IT信息化项目管理的总体指导思想。
6、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的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论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探讨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
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括:
(1)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课题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2)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5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该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同时介绍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3)论文开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技术、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4)论文开题报告——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5)论文开题报告——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1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2.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技巧
(1)提出问题注意“层次”
选题是撰写学术论文的第一步,选题是否妥当,直接关系到论文的质量,甚至关系到论文的成功与否。不同于政策研究报告,学术文章聚焦理论层面、解决理 论问题。有的学生的选题不具有新颖性,内容没有创新,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总结,或是对前人工作的重复。在选题时要坚持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及可行性的原则。在提出问题时,要以“内行”看得懂的术语和明确的逻辑来表述。选题来源包括:1、与自己实际工作或科研工作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2、自己从事的专 业某问题发展迅速,需要综合评价;3、从掌握的大量文献中选择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瞄准主流文献,随时整理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 选择文献应先看近期的(近3~5年),后看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读书笔记。
整理资料时,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时不是将看过的资料都罗列和陈述出来,而是要按照一定的思路将其提炼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献综述,也才能写出好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而为写出好的论文打下基础。
(3)研究目标具体而不死板
一般论文开题报告都要求明确学位论文的研究目标,但笔者认为,研究目标不宜规定得太死板,这是因为,即使条件一定,目标是偏高还是偏低,往往难于准 确判断,研究工作本身,涉及求知因素,各个实验室条件不同,具体研究时条件也不同。学位论文选题和研究目标体现了研究工作的价值特征。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保证
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高论文质量,就必须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价。论文开题报告会由3~5位相关学科的专家对论文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与 企业合作的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聘请1~2位相应企业的具有高级职称的专家参加,不同学科的论文开题报告的侧重点不同。江苏工业学院研究生部规定学生必须进行 论文开题报告,并规定了统一的格式,设计了专门的论文开题报告评审表,论文开题报告会上研究生应对课题进行详细汇报,并对专家提问做出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论文开题报告的成绩考核以合格、不合格记。评审小组成员最后签名并给出学生是否合格的评审意见,并以百分制打出具体的分数。论文开题报告成绩不合格者,不 得进入课题研究。
为了提高论文质量,研究生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论文开题报告,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从各个方面提高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通过理论思维发现研究问题的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工作的开始,良好的开端为优秀的学位论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项目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有什么相互关系?
理论是基础,是实践的指导,是制定各项目管理的工作的理论基础;实践是理论的延伸,是理论的具体实施,同时也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法,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实际的保证,又从哪里理论的发展。主要从这二方面来说。
8、浅谈项目管理理论在税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进入20世纪60年代,各类项目日益复杂、建设规模日趋庞大,项目外部环境变化频繁,项目管理的应用也从传统的军事、航天逐渐拓广到建筑、石化、电力、水利等各个行业,项目管理成为政府和大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工具。从税务系统来看,随着税收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精细化和规范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尤其是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类工作规范等方面,已初见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雏形,项目管理作为科学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方式,已经得到系统内部各级领导的关注和重视,并将成为税务管理实践中创新的一个新起点。
一、项目及项目管理应用于税务管理中的理论分析
项目的初始定义是指项目干系人为了创作某一独特的产品或服务所做的一次性的努力。在税务管理工作中除了日常工作之外,还有一类就是项目类工作,区别于日常工作,项目类工作更注重时效性、整体性和一次性。而项目管理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实现或超过项目干系人对项目的需求和期望。项目管理理论涵盖九大知识领域,简介如下:
1、项目范围管理是项目管理的一项内容,它包括保证项目完成并仅仅完成全部要求的工作以便成功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立项、范围计划编制、范围的定义、范围核实、范围变更控制。恰当的范围界定,能够确定项目实施的层次和范围,保证项目参与人员的范围和分布,并以简化的流程、简约的成本完成项目。
2、项目时间管理包括为确保项目按时完成所必要的过程,包括:工作流程定义、工作流程排序、工作时间估计、制定进度计划、进度控制。
3、项目成本管理包括确保在批准的预算内完成项目所需要的诸过程。主要过程包括:资源规划、费用估算、费用预算、费用控制。
4、项目质量管理是项目的中心所在,包括保证项目满足其需求所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它包括确定项目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面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5、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需要最有效地利用涉及项目人员的过程,它包括所有项目受益者,如,发起人、客户、个体贡献者和其它方。具体有:组织的计划编制、人员招聘、队伍开发等过程。
6、项目沟通管理包括保证及时、适当地产生、收集、发布、储存和最终处理项目信息所需的过程。它是人、意见和信息之间的关键纽带,是成功所必须的。主要过程包括:信息计划编制、信息发布、执行情况汇报、行政收尾。
7、项目风险管理包括对项目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过程。它包括对正面事件效果的最大化及对负面事件影响的最小化。
8、项目采购管理包括需要从执行组织以外获得货物和服务的过程。主要过程包括:采购计划编制、招标计划编制、招标、选择来源、合同管理。
9、项目整体管理包括那些确保项目各要素相互协调所需要的过程,它牵涉到在竞争目标和方案选择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干系人(参与人、受益人)的需求和期望。
二、项目管理理论在税务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在税务管理工作中,项目管理的应用无处不在,我们就拿设立税务登记为例简要说明。设立(办理)税务登记。
1、整体管理。该项工作由市局、区县局征管科负责计划、监督,然后逐级由基层税源管理单位和办税服务厅负责具体实施、审核。整体管理流程为:纳税人先申请→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岗)受理、审核、录入、发放、归档→审核环节移交基层税源管理单位(税收管理员岗)负责审核、实地到纳税人注册经营地进行查验、资料移交办税服务厅←区县局征管科实施监督管理←市局征管科实施监督管理。
2、范围管理。该业务首先明确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的范围为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个体工商业户和其他纳税人。其次明确办理税务登记的税务机关的范围为纳税人从事生产、经营所在地的税务机关。
3、时间管理。该业务指出纳税人必须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三十天内到当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同时明确税务机关内部工作时限要求:①受理时限:受理纳税人报送资料在两日内完成案头审核。②审核时限本文由收集整理: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日内审核完毕。③发放时限:应当在办结之日起两日内向纳税人发放证件。④归档时限:应当在办结之日起三十日内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4、质量管理。质量管理环节可以说是整个税务登记工作的中心,不仅要求纳税人要严格按照标准提供详尽资料,而且要求税务机关要严格审核,达到质量要求。①纳税人提出申请并提供如下资料: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原件及复印件,注册地址及生产、经营地址证明,验资报告、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证明身份的合法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纳税人跨区县(市)设立分支机构须提供总机构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②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岗审核纳税人提供的证件、资料是否齐全,填报表格是否完整,对资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其补正或重新填报,对发现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登记的,转入税务违法违章处理程序。③税源管理单位税收管理员岗对申请设立税务登记的纳税人进行实地调查,核实税务登记事项的真实性,对核实与实际不符的,填写《不予办理税务登记提交表》,并上报区县局分管领导,交区县局征管科备案。④市局、区县局征管科对此项设立税务登记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开展税收政策辅导,不断完善管理措施并实施责任考核追究。
5、沟通管理。办税服务厅综合服务岗人员在审核纳税人资料的过程中将需核实的疑点信息及时传递到税收管理员岗,税收管理员岗人员据此疑点项目进行实地查验全面核实,并将核实情况及时报告税源管理单位负责人,得到批准,并向办税服务厅岗位反馈。同时区县局征管科对基层税源管理单位的上报请示,能答复的及时答复,不能答复的及时向市局请示,市局要及时做出答复。
6、风险管理。首先进行风险识别将设立税务登记项目存在的风险点找出来,比如:未按规定进行资料审核或未按规定进行实地调查,造成虚假登记,导致税务登记准确率降低及给后续管理工作带来的风险;不能正确录入登记内容,造成登记事项与实际不符,影响后续税务管理工作的风险;对企业违法税务登记行为不进行处理,造成执法不公并触及廉政的风险;未按规定时限进行文书流转,逾期整理发证,可能导致纳税人行政复议或诉讼的风险。其次对这些风险点进行风险应对,比如:用《税务登记表》及附报资料、《税种登记表》、《税务登记事项调查核实表》控制审核风险;对纳税人逾期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录入登记基本信息后立即进行违法违章处理;对资料不全的一次性告知其补正或重新填报;税收管理员岗人员对税务登记疑点事项进行实地查验时,对填报资料与实际情况相符的,在《税务登记事项调查表》签署“情况属实,同意办理税务登记”字样;严格按照规定时限进行纸质资料审核审批及综合征管软件文书流转。
税务管理工作在运用项目管理理论的实践中要结合自身作为政府公共部门的实际和直线职能型组织的特点,以项目管理的原理和理论为核心,摸索适合税务管理实际的新型项目管理流程和标准,实现项目管理的重构,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优化行政配置资源,并且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促进税务管理创新和发展,开创现代税务管理的新篇章。
9、请高手推荐一些经济学、管理学【项目管理】方面的经典书,即理论、实践知识全面,可以帮助外行迅速入门的
1、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经济学之鼻祖;你计划2年搞定,可能内不太现实;看书容看快了没用的。如果你正常上班,一本国富论能在一年内读完就不容易了,我说的是读,不是看。
2、汪辉祖德《佐治药言》
3、《论语》和《韩非》
4、《管子》
5、中国人的管理,要看根在中国的书,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