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强信息化频道
1、侯自强的主要成就
五十年代末以来,一直从事声学与信号处理研究,60年代他主持设计了中国第一台近岸综合声呐,积极推动在声呐中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新技术,70年代主持研制成波束形成计算机等。80年代主持研制潜艇综合声纳。以上研究分别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科学院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八十-九十年代,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期间致力于科技体制改革工作,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九十年代中重返科研第一线,密切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在我国积极倡导数字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和信息消费电子产品。1994年在中科院声学所创办数字信号处理工程中心(DSP中心),专门从事数字消费电子产品,新型网络通信设备等技术的开发,并陆续开发出VCD, DVD, 数字电视因特网数据广播多功能机顶盒等多种产品。1997年起在国内率先倡导以宽带IP网络技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1999年2月,他代表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向国务院汇报实施中国高速互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议,这一建议正式被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网通公司进行建设和运营。侯自强近年来从事网络通信发展战略研究,发表系列论文,提出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带IP城域网、以太网接入网及新3G宽带无线移动互联网,推动了我国宽带网络的发展。
侯自强既是科学家又是成功的企业家,他创办的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上市的第一家高科技企业也是中科院的第一家上市高科技公司。科健公司在80年代打破禁运开发生产出康发集成电路设计工作站装备国内设计部门,随后在医疗设备方面生产出了中国第一台核磁共振仪。98年侯自强抓住机会决定中国科健公司生产移动电话手机,99年科健手机在国内率先以自有品牌进入市场取得成功,成为国内主要手机生产厂商。
候自强自1993年至1997年担任声学所所长期间,同时担任中科院深圳科健集团董事长,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其意图主导将当时的声学所公司划转并入科健集团,但是遭到声学所公司的创始人及实际运营者的反对和抵制,而最终未能成功。之后,候自强被指利用当时作为声学所所长的职务便利公报私仇,采取停职检查,财务审计等手段,对当时持抵制和反对态度的声学所公司的负责人进行人身迫害。这些事件已经在声学所持续发酵多年,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些候自强的污点也为其个人形象蒙上阴影,难以散去。
2、自强自立的实例
青年楷模张海迪
5岁时因病高位截瘫。致残后在病床上艰苦自学,翻译和创作了多部作专品,获多项荣誉属称号。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学习的通知。
中国“保尔”吴运铎
战争年代负伤致残,一本《把一切献给党》影响了几代人。
名科普作家高士其
1928年在医学试验中因病毒侵入身体致残。后毕生致力于科普创作,为我国科学事业作出突出贡献。
草原英雄小姐妹
1964年玉荣与姐姐龙梅为保护集体的羊群被冻伤,双小腿截肢。致残后刻苦学习,大学毕业后从事青少年和残疾人工作。图中右为玉荣。
盲人化学家侯永庚
中科院研究员1980年因糖尿病双目失明,失明后仍顽强从事物质晶体结构研究,创造了著名的“侯氏程序”。
3、关于自强的故事
关于自强的故事
范仲淹 勤奋读书 幼时家贫,没有饭吃,喝只能粥,冬天煮好粥回,让它结冰,再用刀切成一小块答一小块,每天只能吃一块,他朋友知道后,给他送来吃的,他就随食物腐坏,也不碰,他跟朋友说不能让自己学会享受,最后终于有所作为,
苏秦 头悬梁,锥刺骨,发奋读书,最终以纵横之术游说诸侯,与张仪名扬诸侯之间
宋濂 幼时家贫 但是好学 向地主家借书抄写,冬天冻得手指不能弯曲,也义无反顾,最终成为明朝文章三大家之首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终有一老着,慕名前来,免费收徒授课,学成后,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4、多线IDC机房如何做防流量穿透
●价格双轨制
在整个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完善的市场经济的同时,最先进的互联网接入产业反而从市场经济退回到双轨制。
其来由是有历史原因的。
不同运营商的网间结算方式,一种是通过国家交换中心节点互联,但由于其价格由政府制定,1G的带宽每月要卖100万,所以至今形同虚设。“现在大家都走直联电路,运营商之间私有协议的互联。”著名电信专家、原中科院秘书长、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所长侯自强介绍,互联网接入的游戏规则就是——小的跟大的接,小的给大的交钱。中国的电信接入市场上是双寡头垄断,一个网通、一个电信,其中电信比网通大一倍。网通和电信互联不交钱,但是所有其他运营商,不论往电信接还是往网通接,都得交钱。
由于网间互联总流量中有83%流经中国电信网络,中国电信制定了直接接入自行协商结算费用标准。中国电信将45M以上的互联网专线接入用户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联通、铁通、移动3家基础运营商,以及教育网、长城宽带、中信网络和广电机构,其结算价格一般都高达100万元/G/月。除此之外的其他用户属于第二类,中国电信省级公司可直接受理业务,结算价格则一般只有25万至42万元/G/月。一位业内人士透露,越小的地方,中国电信给出的价格越便宜,所以某些二类客户最低能拿到10万元/G/月。
一些ISP找中国电信把带宽批发出来可能就10万-20万,加到30万-50万再转卖给联通或者中国移动,包括铁通或者广电。一位ISP告诉记者:在地(市)级方面这种漏洞很多,中国电信整体上想控制也控制不住。这个价差就促成了“流量穿透”。
●把门槛抬高
今年8月上旬,中国电信下发内部文件,要求各省公司对高带宽和专线接入进行清理,除骨干核心正常互联互通点外,清理所有其他运营商和互联单位等的穿透流量接入。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分析,此次清理表面上看是一种内部管理手段,对象主要是地方公司的第三方代理,但矛头直指广电及其他网络运营商、电信服务商。
如此一来,到9月17日为止,铁通的带宽出口已经中断41Gbps,占铁通所有带宽的近20%。除铁通外,还有多家运营商受到波及,影响到的互联网用户或将超过1000万用户。
一位业内专家称,中国电信的做法,目的是把门槛抬高,让所有竞争用户体验都很差,把垄断地位进一步巩固。
“流量穿透表面上看是违规了,但其违反的是中国电信的一家之规。”北京邮电大学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教授分析说,中国的网络对接成本太高了,比美国要高几倍,“广电现在有二三百万户的宽带互联网接入,基本在深圳、上海、杭州几个地方,如果他们现在按照电信制定的标准交费,接入费的一半都要交给电信。”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中国电信与其他运营商之间的接入价格属于垄断定价,说是‘自行协商’结算费用,实际是中国电信单方面决定,中国电信利用了手中拥有巨大的互联网接入用户的市场地位,以及ICP网站托管用户的巨大流量占有的市场地位,对弱势运营商制定了垄断价格,已经涉嫌违反国家已经出台的反垄断法”。《互联网周刊》日前发表评论说。
●二次垄断
中国60%的宽带接入用户、65%的内容资源及主要国际出口带宽都集中在中国电信手中,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提出了二次垄断的概念。“如果说‘一次垄断’是语音垄断,那么第二次垄断的特点是以数据业务、以互联网接入为特点,这个垄断其实始终没有被打破,只不过这个问题一直被掩盖着。直到互联网在电信运营商整个业务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突然这个问题浮现出来了。”
无论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还是对整个宽带产业来说,这场清洗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显然,一旦全面清理穿透流量接入成为现实,由于价格之间存在差距,这部分网民的上网成本就会倍增,势必对其产生影响。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学院副院长吕本富教授分析,这里有两个利益被损害了,第一是公众利益,用户的桌面带宽可以到10M,现在到不了;第二延缓了互联网产业的升级,现在在美国互联网已经升级到视频领域。以太网联盟创始人JohnD’Ambrosia曾描述了互联网产业从“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再到“光速时代”的变革,当家庭用户能够应用到1Gb/s的宽带速率时,以前需要用近一个小时下载的一部高清电影,那时最快只需要30秒。“以中国现在的IDC和互联网接入带宽成本,国内的互联网从文字内容到视频的升级无法完成,限制了这个产业的发展。”
还有一个不为人觉察的事实是,我国的宽带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不断拉大的趋势,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吕新杰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我国的宽带发展体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异。而根据国外的经验,解决之道在于“充分利用市场竞争和私人投资”。
针对“流量穿透清理”事件,北京邮电大学著名电信专家阚凯力教授认为,国家电信行业主管部门应该切实负起责来,可以用三步走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首先扩大第一梯队运营商的数量,引入有政策支持的竞争对手,从双寡头至少变成四寡头。第二就是让“穿透”合法化,因为互联网本身按说应该是开放业务,应该明确中国电信这种清理是非法的。第三要尽快调整国家交换中心节点互联的价格,至少要降下来三分之二。
5、自信自强的短文
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在美国,出洋预习班的同学们,目睹北美西欧科学 技术的巨大成就,对机器、火车、轮船及电讯制造业的迅速发展赞叹不已。有的同学由此对中国的前途产生悲观情绪,詹天佑却怀着坚定的信念说:“今后,中国也要有火车、轮船。”他怀着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信念,刻苦学习,于186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纽海文中学业。同年五月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专攻铁路工程。在大学的四年中,詹天佑刻苦学习,以突出成绩在毕业考试中名列第一。1881年,在一百二十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就是其中的一个。
回国后,詹天佑满腔热忱地准备把所学本领贡献给祖国的铁路事业。
3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4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5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6、侯自强的个人履历
1955年-1958年 北京大学物理系
1958年-1964年 中国科学院电子所 研实员、助研
1964年-1984年 中国科学院专声学所专 助研、副研属、研究员
1985年-198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
1988年-199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秘书长,中科院信息咨询中心主任。
1993年到1997年担任声学所所长。1997年退休。
1992年-2005年担任中科院深圳科健集团董事长,中国科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任中国网通公司首席科学顾问,国家广电总局高级顾问和上海、深圳等政府信息化高级顾问。
现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东方网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
7、中央新闻频道 共同关注的男主持 带眼镜的 叫什么 谁有资料?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籍贯:吉林省松原市 星座:金牛座 血型:o型 民族:汉 教育经历:本科 爱好:美文、美食、美景、美梦、美妙的电影 毕业学校: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主持栏目:《国际时讯》《晚间新闻》《新闻30分》《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 工作经历:200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担任播音员
编辑本段所获荣誉
第十三届北京科技声像作品“银河奖”二等奖 朱广权
作品名称:中国国家网格 制作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参与人员:王立陈超峰吕亚馨朱广权
编辑本段栏目介绍
《国际时讯》
片 长:20分钟播出时间:每周一,二,三,五,六 宣传词:最开阔的国际瞭望平台,最快捷的国际时事通道,每天晚上18:10,精彩世界尽在《国际时讯》。 《国际时讯》自2000年11月27号开播。自开播以来,就以选材精当,画 朱广权主持的节目
面编辑精致,同期声使用精确,节目制作精良等鲜明风格,给中央电视台国际新闻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国际时讯》是一档综合性分类新闻,立足于迅速、全面的对外部世界进行全景式报道。它在保持中央电视台时事报道权威性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对世界科技、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报道;突出知识性、趣味性、可视性;展示世界多元文化,凸现人文色彩。
《午夜新闻》
是一档综合性的新闻栏目,包括国内、国际、体育,时长30分钟。2002年8月5日开播,播出时间为每天00:00——00:30。 《午夜新闻》抓住了零点这一时段里人们渴望汇总信息、梳理信息的心理需求,以版块划分的形式,对当天的新闻进行汇总、解读和延伸,同时提供夜间发生的最新消息。
编辑本段栏目评论
学者评价:“中央电视台第二套节目构成了中央电视台传播价值系统中相当活跃、相当深刻的一面。当今世界,正在经历三种经济形态的巨大转变:物质流经济-资金流经济-信息流经济。而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巨大能量和表现人类文明进行的恰恰是‘信息流经济’。CCTV-2正是以其卓有成效的电视传播方式,推动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
编辑本段社会活动
央视主播牵手聋人学生共度六一“听见”快乐 2007年六一儿童节不少小朋友都是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度过的节日,而北京市第四聋人学校的 朱广权
孩子们却得到一份六一的惊喜,迎来一批特殊的导师。6月1日中央电视台播音组的李瑞英、罗京、康辉、朱广权等14名知名主持人作为名誉导师来到学校,陪聋儿孩子们一起联欢、过节。 在学校的礼堂里,《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为孩子们作励志发言。谈到曾经看过的残疾人演出,她说:“我从始至终都在感动着,因为残疾人的自强和他们感恩的心。今天来到孩子们中间,希望所有主持人能够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孩子们也派出代表,为央视的大朋友们和所有同学献上诗朗诵——《我看见了声音》,把珍藏在心里的感受通过诗歌传递给每一个在场的朋友。 孩子们虽然失去了听见声音的能力,但他们用心灵、用眼睛、用双手为央视的老师们送上惊喜。根据对荧幕上每天都要见到主持人的印象,孩子们亲笔为所有老师准备了画像作为礼物。当收到这份带着温度的特殊的礼物时,主持人们为孩子们的真挚而深深打动。《朝闻天下》的主持人赵普激动的将孩子揽入怀中。 而主播们的礼物也让孩子们很开心,之前了解到该聋人学校一共有200名聋哑学生,李瑞英、罗京就和大家集资、精心挑选了200多件漂亮的T恤衫送给每人一件,表达播音组全体人员的心意。 14名央视名主持人分别来到不同的班级里,跟孩子们一起互动。《新闻30’》主播章伟秋还带了平时自己收集的剪报,与孩子们一起分享生活和学习的智慧、经验,并学会了简单的手语。孩子们能够零距离接触央视主播,都非常热情,兴奋地比划着,用不清晰的声音努力表达着,主播们也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情感。《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说:“孩子们可能表达不好,但是只要看着他们的眼睛,就能理解心里面说的话。” 面对镜头,主持人们与孩子们一起做出“慈善1+1”和“爱要让你听见”的手势,表达出真 朱广权
正体会过“慈善1+1”带来的快乐,也希望把这种收获传递给更多的朋友,有更多的人加入到1+1的活动中来。 朱广权 在课外互动时间,央视的名嘴们和聋人学校的同学们一起进行了游戏活动。同学们发挥创意,设计了许多游戏项目:双人夹球、三人两脚、五环拉力赛等。在活动中,看不到各位主播们严肃认真的神情,而是像孩子们一样,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来,和同学们玩的不亦乐乎。主持人康辉在五环拉力赛中和同学们齐心协力,力争第一。主持人们被这种快乐的情绪感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学习,这个一个双向的收获。” 互动游戏结束之后,主持人纷纷上台合影,站在“自强不息,快乐成长”的标语下,主持人们对聋人学校的同学了给予了深深的希望,并祝福每一位同学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在分别的时刻,同学有些依依不舍,他们拉着主播的手,表达着他们心中的崇敬之情,争先和主播合影留念。当载着主播们的汽车启动离开的时候,同学们在车外向车内的主播挥手告别,主持人们和孩子们相约秋天,希望孩子们用功学习,在成熟的季节共同分享收获的快乐。
编辑本段相关新闻
“东方之子浓缩人生精华”的配音,还有您现在收看的是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李易,另外,很多专题片配音的播音员任志宏、詹泽、齐克建、王建川都很好听。央视新闻频道的朱广权,综艺频道的陈捷都是超级迷人的声音。在央视和颖颖一同进台的还有国际频道的“孙靖涵”和新闻频道的“朱广权”,他们也都是十分优秀的主持人 中央电视台2套《中国证卷》晚间版配音,王彤和朱广权先生的配音真得很棒。 解说2011年6月20日的《天下足球》世界杯特别节目“新王加冕”。声音太好了!
编辑本段央视名单
频道 姓名
CCTV-13(新闻) 邢质斌 | 罗京 | 崔永元 | 李修平 | 王志 | 沈冰 | 水均益 | 和晶 | 海霞 | 张泉灵 | 李瑞英 | 张宏民 | 白岩松 | 朱广权 | 李小萌 | 王宁 | 郎永淳 | 阿丘 | 康辉 | 李梓萌 | 杨晨 | 贺红梅 | 郭志坚 | 郑天亮 | 崔志刚 | 宝晓峰 | 翟树杰 | 董倩 | 经蓓 | 梁艳 | 章伟秋 | 方静 | 胥午梅 | 刘羽 | 郑丽 | 栗忠民 | 张璐[主持人] |张恒 | 张羽 | 耿萨 | 慕林杉 | 李文静 | 颜倩 | 纳森 | 彭坤
cctv-1 敬一丹 | 张越 | 张悦 | 赵忠祥 | 柴静 | 陈志峰 | 颜泽玉 | 黄薇 | 唐剑 | 汪文华 | 肖晓琳 | 张莉
cctv-2 王小丫 | 李咏 | 赵赫 | 马洪涛 | 马斌 | 史小诺 | 孙小梅 | 谢颖颖 | 李雨霏 | 陈伟鸿 | 冀玉华 | 朱轶 | 贾志红 | 孟莉 | 王小骞 | 熊雄 | 肖薇 | 颜芳 | 姚雪松 | 张毅 | 高博 | 周蓉 | 任鲁豫 | 庞晔 | 陈小雨 | 宁小鹃 | 计渝 | 李佳明 | 罗晓芳 | 方英 | 姚振山 | 严晓宁 | 轶男 | 钱婧 | 尼格买提 | 欧阳夏丹
cctv-3 董卿 | 朱军[主持人] | 毕福剑 | 管彤 | 张泽群 | 赵保乐 | 李红 | 施翌 | 梁璐 | 马东 | 刘璐 | 小燕
cctv-4 朱迅 | 徐俐 | 梦桐 | 王世林 | 洪涛 | 叶迎春 | 鲁健 | 刚强 | 柴璐 | 宋一平 | 李红 | 任志宏 | 桑晨 | 王端端 | 曾湉 | 孙靖涵
cctv-5 孙正平 | 张斌 | 韩乔生 | 沙桐 | 段暄 | 于嘉 | 刘建宏 | 王江 | 张宇东 | 施丹 | 宁辛 | 甄诚 | 罗宏涛 | 梁毅苗 | 袁文栋 | 孙燕 | 吴为 | 华北 | 蔡猛 | 朱虹 | 马昕 | 朱晓琳 | 朱环 | 杨健 | 魏晓南 | 尤宁
cctv-6 潘奕霖 | 王欢 | 经纬 | 瑶淼
cctv-7 毕铭鑫 | 周雷 | 陆梅 | 顾国宁 | 张玮 | 李冰 | 杜云 | 王莉鑫 | 肖东坡 | 冯琳 | 燕菲 | 刘栋栋 | 王晓燕 | 俞洁
cctv-8 刘芳菲 | 王梁 | 冀星
cctv-9 芮成钢 | 曹日 | 李东宁 | 杨锐 | 季小军 | 林东威 | 朱筠 | 刘欣 | 杨福庆
cctv-10 杨柳 | 石琼璘 | 张腾岳 | 王玲玲 | 赵音奇 | 王雪纯 | 周宇 | 李晓辉 | 方琼 | 白桦 | 朱华 | 于胜春 | 丁丁 | 高月
cctv-11 白燕升 | 董艺 | 周颖
cctv-12 撒贝宁 | 路一鸣 | 劳春燕 | 王筱磊 | 张绍刚 | 张小琴 | 阿果 | 侯丰
cctv-14(少儿) 鞠萍 | 董浩 | 刘纯燕 | 方琼 | 徐柳 | 金豆 | 红果果 | 小鹿姐姐 | 周洲 | 月亮姐姐 | 毛毛虫 | 曾媛 | 绿泡泡 | 阳光 | 曹震 | 一天 | 杜悦 | 小时 | 陈怡
cctv-15(音乐) 刘芳菲 | 董卿 | 周宇| 张越 | 王雪纯 | 孟盛楠
8、关于自强不息,奋然向上的故事
海鸣威
生于一八九九年七月二十一日,一家六个孩子,他是第二个。他母亲让他练习拉大提琴;他父亲教他钓鱼和射击。童年似乎没有创伤。中学是一九一七届的,他是一个热情的、好竞争的标准美国男孩;学习成绩好,体育运动全面发展(游泳、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参加辩论团,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已经初具日后成熟的风格的苗头),写诗。他有时中途搭别人的车,出去旅行。有一次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躲藏起来,免受法律制裁。某些批评家认为,海明威离家出游说明他童年过的是正常的生活;但在别外一些批评家看来,则象征他早年反叛橡树园的生活方式,反映他家庭生活中关系紧张。
他父亲与母亲的兴趣一定截然相反,所以引起他身上相克的反应和某种敌对性。姐姐玛茜琳尼•山福德大他两年,但同海明威一起长大,说他父母亲“互相笃爱”,但承认他们“常常相互感到厌烦”。他母亲格雷丝•霍尔•海明威是公理教会信徒,宗教观念强(她给四个女儿取了圣徒的名字),但也是一位有艺术修养的女人,她把家庭环境布置得如同教堂组织的文化沙龙。他父亲克拉伦斯•艾德家兹•海明威是一个杰出的医生,热心的、有训练的运动员,又是一个专业的研究自然界的人,他引起他儿子对于户外活动的爱好。夏天,他们居住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海明威医生有时候带他儿子一起出诊,横过华隆湖到奥杰布华族印第安人居住地去;他们经常一起钓鱼和打猎。他们关系密切,虽然他父亲严于律己,甚至比海明威太太更严格,更具有清教精神。
他双亲各自对他的影响至少粗粗看去是清楚的。他对户外活动的爱好,作为运动员的训练和勇敢,从来没有减退过。他喜欢音乐(虽然讨厌学大提琴)和美术,也一如既往。他珍爱巴赫和莫扎特,说他从“研究和声学与对位法”之中学到写作方法;又说“我从画家身上学到的东西同从作家身上学到的东西一样”。从海明威在橡树园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现有的材料看来,没有一点能说明他日后不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然而,我们看一看这位自传性异常突出的作家的创作,就发现那些以涅克•阿丹姆斯为主人公的、关于那一段时间的故事(《印第安帐篷》、《医生与医生妻子》、《某件事情的结束》、《三天大风》、《战斗者》与《杀人者》),写的却是暴力与恐惧、混乱与失望的主题——还有孤独;他的同学指出,孤独与多才多艺是海明威当年最突出之点。
他毕业前两个月,美国参战。卡洛斯•倍克尔写道:“他面临的几条路是上大学、打仗和工作,”海明威选择工作。他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一九一七年十月,他开始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这家报纸是美国当时最好的报纸之一。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G•G•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海明威在《星报》头一次知道,文体像生活一样必须经过训练。《星报》有名的风格要求单上印道:“用短句”,“头一段要短。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正面说,不要反面说。”海明威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学会把写新闻的规则化成文学的原则。
但是,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他于一九一八年五月后半月开始这场探险。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只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皮亚维河边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了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被迫手术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他受伤的时候,离他十九岁生日还差两个星期。
五十年代早期,海明威说过:“对于作家来说,有战争的经验是难能可贵的。但这种经验太多了,却有危害。”摧残海明威身体的那次炸裂也渗透他脑子里去了,而且影响更长、更深远。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失眠,黑夜里整夜睡不着觉。五年之后,海明威和他妻子住在巴黎,他不开灯仍然睡不着。在他的作品中,失眠的人处处出现。《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柏尼斯,《永别了,武器》中的弗瑞德里克•亨利,涅克•阿丹姆斯,《赌徒、修女和无线电》中的弗莱才先生,《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哈利和《清洁、明亮的地方》中的老年侍者,都患失眠症,害怕黑夜。
那个年老的侍者说:“这毕竟只是失眠。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失眠是那种痛苦的并发症的症状,海明威、他的主人公和(“有这病的人一定不少”)他的同胞都受到折磨。菲利普•扬对海明威的个性作了出色的、合乎情理的心理学分析,提出一个论点,说他这次创伤引起的情绪,非他理性所能控制。海明威晚年反复地、着了魔似地搜索这类似的经验,来驱除那种精神创伤;如果办不到,他就不断地通过创作和思考来再现这个事件,为的是控制它所激起的忧虑。
扬明智地指出,海明威最终关心的是艺术,而不是创伤。然而,在局部范围内,扬的个性学说可以把海明威的为人与他的作品统一起来。而且,对于海明威观察战争,对于这位艺术家,这种学说赋予特殊的意义。《永别了,武器》和一些短篇小说出色地描述了战争在社会、感情和道德方面的含义,然而,使他的战争经验“难能可贵”的不止是这番描述:它在他心灵上锻铸出他对人的命运的看法,这几乎影响他所有的作品。迫击炮的碎弹片成了残酷世界破坏力量的比喻,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成了寻求生存道路、受伤的人类的象征。他已经差不多准备好,可以把那种生活感受转化为文学作品了。
他取得红色英勇勋章之后的五年内,缓慢地却是目的地为写作生涯而努力。橡树园热情欢迎它的英雄归来,但是海明威的父母亲——尤其是他的母亲——感到厌烦,因为这个年轻的除了写作别无雄心,又极为乐意接受家庭的供养。有一度他为多伦多《每日星报》和《星报周刊》写特写。他姐姐玛茜琳尼写道,他刚过完二十一岁生日,他母亲提出最后通牒:要么找一个固定的工作,要么搬出去。海明威搬了出去,到芝加哥当了一年《合作福利》的编辑,这是一份宣传合作投资的机关报。那年冬天,他认识了他在文学界头一位重要的朋友舍伍德•安徒森,并且通过安徒森,认识了“芝加哥派”的其他成员。同时他认识并爱上了哈德莱•理查孙,她是一位漂亮的红发女郎,比他大八岁。1921年九月,海明威与哈德莱结婚,在家里的乡间别墅度蜜月,接着去多伦多,当了几个月的特写记者。
但是,他真心需要的是欧洲,是有空间的时间进行写作。海明威夫妇决心接受一个驻国外兼职记者的工作。此后两年,海明威成了《星报》驻欧洲的流动记者,人住在巴黎,兼写关于日内瓦与洛桑国际会议的报道,包括希土战争的简练的戏剧性电讯。他偶尔写一点轻松的、但观察锐利的印象记,内容是瑞士滑雪、西班牙斗牛和德国战后生活。他早期新闻工作的训练,加上天生爱好简洁,已经成了一种风格,他现在写的电报 ——浓缩、紧凑——使这种风格更为有力。
在此同时,他写小说,写诗,想找一个出版商发表他一篇东西,但(自一九一八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一九二二年迅速地发生一连串事件,加速了他的希望,接着他又感到失望。他凭舍伍德•安徒森的一封介绍信,带着他的作品去见葛屈露德•斯泰因,她在弗勒吕斯路的沙龙是依兹拉•庞德、詹姆斯•乔衰斯和麦多克斯•福德等侨居国外的人的艺术中心。斯泰因喜欢这个年轻人,他派头简直像大陆上的人,一双眼睛“好奇得有感情”,她鼓励他当作家,不过劝他应该完全放弃新闻记者的工作,把散文修改得更加精练一些:“这里描写很多,又写得不十分好。从头来起,写得集中一些。”庞德也喜欢这位新到的作家,同他一起散步,拳击,鼓励他继续写诗。五月份和六月份,海明威头一次公开发表作品——一篇只有两页的讽刺性寓言《神妙的姿势》和一首只有四行的诗《最后》,这首诗是补白,填补威廉•福克纳六节诗留下的空白。一家新奥尔良的杂志《两面派》把这两篇作品都发表了,他这番运气,又是靠舍伍德•安徒森帮的忙。
灾难发生在一九二二年末他参加洛桑和平会议的时候。他约定叫哈德莱带一只手提箱去迎他,哈德莱几乎把他所有的手稿都装在这只箱里(少部分邮寄)。在巴黎的里昂车站,她把手提箱放在车箱里,未加提防,过了一会儿回来,发现箱子不见了。几年以后,海明威给卡洛斯•倍克尔的信中说道:这件事使他痛苦万分,他“恨不得去做外科手术,免得去想它。”海明威没有办法,只好重起炉灶,这回获得惊人的成功。一九二三年,他几篇作品被刊物采用。哈丽特•蒙罗在《诗歌》(一九二四年一月号)上发表他的一首短诗;玛格瑞特•安德生和琴•希普在《小评论》(一九二三年四月)上发表了他六个短篇(共十八个短篇,原拟于次年一月发表,总题为《在我们的时代里》;一九二三年夏天,罗伯特•麦卡门发表海明威第一部作品《三篇故事和十首诗》(三篇故事是《在密执安》、《我的老头子》和《不合时宜》)。
虽然前途好像有把握,路上却有现实的障碍。哈德莱怀孕了,两夫妇几乎没有钱。他们同意回多伦多住两年,挣够了钱再到巴黎来,到那时候他可以致力于写作。他们在一九二三年八月离开巴黎。约翰•哈德莱(“勃姆比”)•海明威生在十月,但到了一九二四年一月,海明威夫妇已经回到巴黎和蒙巴那斯,安居在戴尚圣母院的一套公寓房子里。海明威走向成功的步子又耽误了,因为他得拿出一部分时间来干活养家。他不去过蒙马特尔区的游堕生活,吃不饱肚子,这在《流动宴会》里都有记载,但他坚持写作。正如斯泰因所观察的,“他十分认真地写作,想当作家。”突破是在一九二五年——也许是靠两位有影响的支持者帮忙。司各特•菲兹杰拉德还没有认识海明威的时候,艾德蒙•威尔逊已经给他看过海明威的作品,菲兹杰拉德印象很深,并催促斯克利布纳公司的麦克斯威尔•珀金斯去约稿。珀金斯写了信,但因为邮递方面的错误晚到了十天,海明威已经接受了安徒森的出版者波尼和利夫赖特公司二百元的预支稿酬,出版他的短篇小说集《在我们的时代里》,其中包括同名集子中发表的早期的速写,还接受出版公司对于他这两本书的权限。
从经济收入上说,《在我们的时候里》是失败的,下一本书,即讽刺模拟舍伍德•安得森作品的《春潮》,也是失败的,但是海明威引起艾伦•泰特、保尔•罗孙匪尔德和路易斯•克罗纳伯格等美国重要评论家的注意,他们都认为海明威是美国文坛新出现的声音。然而,又是菲兹杰拉德对海明威的才能讲得最有说服力。菲兹杰拉德在《如何浪费材料——评我的同代人》一文中,攻击那些已取得稳固地位的作家——尤其是亨• 路•门肯和舍伍德•安德森——认为他们“强调发掘美国的‘意义’”,是“不真诚的,因为他们自己身上并没有这种需要。”菲兹杰拉德说,侨居国外的人倒是有这份好处,能够为自己形成一种“不会败坏的风格”,表现净化了的热烈感情。菲兹杰拉德以海明威和《在我们时代里》为主要的例子,说明这位作家“具有新的气质”,而且具有上述两个方面的特点。菲兹杰拉德的文章发表在五月,五个月以后,海明威证实了菲兹杰拉德的赞扬是很有道理的。
一九二六年十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了《太阳照样升起》,不到三十岁的海明威成了有定评的文学家。作为一位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销路不错,也博得了好评。海明威晚年在《流动宴会》这部书回忆一九二一至一九二六年间的生活情景时,追忆当时的梦想,刻苦的训练和灾难。梦想是牧歌式的:对哈德莱纯洁的爱,巴黎和伏拉尔勃等美好的去处,友人的情谊。刻苦的训练——把自己写为一个挨饿的人,渴望成功心切,无情地律己,同时也为了形成自己的文学风格。灾难是随成功接踵而至的梦魔般的现实,它粉碎了梦想,破坏了训练,只剩下了欲望,放纵和失望。海明威写这本书的时候,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病痛可能加剧老年人怀旧的甜蜜和痛苦。然而,在某个意义讲,也说明海明威终于明白他早年在巴黎的时代,正是他作为一个人与作为一个艺术家最为融合的年代。他发表了《在我们的时代里》、《太阳照样升起》,尤其是一九二九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的时候,他已经有了足够的经历,形成他对人类命运的看法和极能表现这种看法的文体风格。虽然他艺术上的发展还没有结束,但是他后来写的东西至多是技巧更为精致,更有光彩,把他已经写过的主题加以变化罢了。
他此后二、三十年的戏所以能够唱得下去——除了一系列近乎传奇的轶事之外——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由于海明威相当灵活地使自己在群众中的形象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他个人在群众中有魅力,正是这个原因——不管是叫“爸爸”这个慈祥的绰号,也不管是叫“ 冠军”这个好斗的称呼。然而,更吸引人是内心的戏剧性变化。当他的名声由细流汇成潮流的时候,他的感觉能力好像在水槽里打滚。在早期作品中,恐惧与美感密切得难解难分:他们只能通过极为含蓄的感觉传达出来。艺术家驾驭了人的形象。在后期作品中,受压抑感情的细微之处常常写得过火,几乎成了感情的嘲弄。内心戏剧性的力量正在于此。因为,海明威仿佛要想弥补艺术上的失败,在生活上作出过度的反应。他在现实世界中的行动仍然反映出他关心悲剧性的经验,迫切需要对抗含有敌意的世界,肯定他的自我形象。但是,由于英雄的气概太显眼、太坚决,人物的行动写得过分明显。因此落到滑稽、令人窘迫、甚至常常令人厌烦的地步。如果说他在二十年代是在艺术上探险,那么到了三、四十年代这个艺术家本人成了冒险家。他对人生的看法没有改变,只是艺术的工夫松弛了。
在《太阳照样升起》出版、《永别了,武器》未出版之间,海明威同哈德莱离了婚,与当过《时尚》时装式样编辑的保琳•帕发费结婚,他们回到美国,定居在基维斯岛,一九二七年海明威完成并发表了第二部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一九二八年,他写《永别了,武器》初稿的时候,保琳生下他们第一个孩子(她一共生了两个儿子);他修改初稿时,得知消息:他父亲得了糖尿病,又因经济困难自杀,用的是他自己父亲内战时用过的手枪。二十年以后,海明威在插图本《永别了,武器》的序言中回忆道:“那一年有好的时光和坏的时光,”但又说他当时“生活在书里”,“比我任何时候都愉快。”三十年代早期,他经济富裕,婚姻美满,到处冒险。这些年里,他到怀俄明和蒙大拿打野鸭,打麋子,到非洲猎大动物,登上定制的“皮拉尔”号游艇到基维斯岛和别米尼岛外捕鱼。这些年头正值大萧条时期。国家因经济危机弄得情绪低落,但海明威却更像一个狂热的童子军。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六年间,他给《老爷》杂志写了二十三篇生动但没有多大价值的文章,描写狩猎和捕鱼,这给大萧条期间城市中的受害者提供了一个精神避难所。他们在海明威粗狂妄的面容和强壮的身躯上看到背运时期一位英雄的面貌;他含蓄的散文、精练的对话表现了典型的“重压下的优美风度 ”。他这些年来发表的两部非小说的作品加强了这个形象。一部是《午后之死》(1932),称颂斗牛的仪式,一部是《非洲的青山》(1935),描写一次狩猎旅行,预演人与野兽的悲剧,但几乎声嘶力竭地歌颂人类勇气的尊严。
三十年代早期,海明威小说相对地说写得比较少。二十年代,海明威发表了两部小说,三十五个短篇,一部楷模作品,一些诗,外加相当数量的通讯报道。他三十年代前半期产生的主要作品是《胜者无所得》(1933),一个短篇小说集,收入十四个短篇小说。一九三六年,他发表了他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乞力马扎罗的雪》,主人公是一个作家,因写不出“他该写”的作品而奚落自己。
从一九三七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艺术家海明威还是当他的冒险家,只是改变了装束。从《有的和没有的》(1937)中亨•利•摩根的话——“一个人不行……他好的干不出事”——开始,海明威和他的主人公牺牲了他们的私事,转向世界危机所引起的集体的责任。至少从表面上看来,大萧条与西班牙内战粉碎了海明威的信念:他长期以来认为作家的主要任务是“直接地真诚地写人”,“谁要是把政治当作出路,谁就在骗人。”左翼批评家一向嘲笑他们心目中的海明威耽乐的孤立主义,现在欢迎他的转变。其实,海明威在他的小说创作里并没有向左转,他的人物走的是老路 ——冒险,孤独,结果是死胡同。他们重新进入世界,因为民主可能比法西斯好些,但他们虽然同人民混在一起,但不是人民的一员。海明威也是如此。不管他参加什么战争,统统成了他的战争,他打仗一如既往,有他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理由。
一九三七初海明威去到西班牙。官方名义是北极美报业联盟记者,他却不是不偏不倚的旁观者。他借债为忠于共和政府的部队买救护军,在美国第二届全国作家会议上发言攻击法西斯主义,协助拍摄亲共和政府的影片《西班牙大地》(1938),发表了他唯一的一出长戏《第五纵队》,描写这场冲突。一九三九年他在哈瓦那郊区“了望农场”购买了一份地产,就在地产山顶的房子里,创作关于法西斯主义、民主和个人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小说出版几天后,保琳•帕发弗以“遗弃”为理由同他离婚。一个星期之内,海明威娶第三个妻子玛瑟•盖尔荷恩,她是圣路易市人,小说家、记者,他们共同生活了五年,婚后头两年,他们去中国当战地记者,海明威为现已停刊的纽约报纸《下午报》撰写报道。海明威在这些报道中认为:日本、英国与美国之间不大会爆发战争,但不是不可能发生。他有预见,指出如果日本进攻美国在太平洋或东南亚的基地,那么战争不可避免。
从一九四二年到一九四四年他被《柯里厄》杂志作为没有军籍记者派往巴顿将军的第三军为止这段时间内,海明威驾驭“皮拉尔号”——由政府出钱配上通讯与爆破设施——巡逻海上,成了一艘伪装的反潜艇的兵舰。虽然“皮拉尔号”没有遇上潜水艇(如果遇上,海明威准备命令自己在指挥塔上扔手榴弹和燃烧弹),海明威的报告可能帮助了海军侦察到一些潜水艇的方位并把它们炸沉,海明威因这些功绩得到表彰。一九四四年海明威在英国同皇家空军协作,几次坐飞机参加战斗,没有受伤,但在伦敦一次灯火管制时汽车失事,他头部与膝部受伤。几家报纸登出他的讣告,但不久,在联军登陆那一天,在诺曼底的福克斯•格林海滩上海明威观看了几分钟战斗才回到船上。
他虽然名义上属于巴顿将军的军队,却同第一军第四步兵师一起行动,参加解放巴黎的战斗和凸地战役。他描述自己大胆勇敢未免夸大或者歪曲,但他的行动确是更像战士,不大像记者。他在巴黎郊外一个哨所负责巡逻与查问很有成效,为莱克勒克将军部队的前进收集情报。德军反攻期间,他在休特曼森林地带冒着很大的生命危险用短武器参加激烈的战斗。军人对他的印象比新闻界同业对他的印象更好。他的同行生气也许是因为他态度傲慢,也许是因为他过分渲染他个人如何率领一支游击队组成的小部队解放旅游者俱乐部,解放里兹饭店。一群记者控告海明威违反日内瓦会议关于战地记者不得参与战斗的规定。海明威出庭,经过短短的审问免于判罪,后来还得了铜质星章。战争结束时,海明威四十六岁,他给自己画的饱经战患而又不屈不挠的老兵形象已经不是铅笔勾勒的素描,而是油彩阴沉的全身像了。还有什么呢?海明威通过言论与行动说明自己在生活与艺术方面都要来一个新的开端。他在战争的年代里,只发表了为《下午报》写的关于中日战争的报道,还有为《柯里厄》撰写的、从欧洲战区拍回的电讯。现在他笼统声称正在写一部作品,一部关于“陆地、海洋和天空”的长篇小说。海明威仿佛要加强他的新生感觉似的,在一九四五年末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并于一九四六年三月回到了“了望农场”,随同他回去的是他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妻子玛丽•威尔什,又是一位记者,明尼苏达州人。
一九四O年以后海明威一次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1950),并不是读者所期望的重头作品。一年前他险些死于丹毒。实际起因是尘土进了眼睛,揉后眼睛发炎,可是海明威夸大这件小事,说他在威尼斯附近打野鸭子时子弹的一点软塞进了眼睛。他住院时决定写这部规模较小的作品。客观情况改变不了批评界的意见,这部作品受到难听的攻击。较温和的批评家说它“情绪厌倦”,相信海明威尚有潜力;绝大多数批评家粗暴地攻击它是顾影自怜的自我仿作。在理查德•康特威尔上校身上,海明威自传性质的形象很突出,唠叨他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和勇敢—— 这是他四十年代经验的具体化。此后,他不断深入到过去经验里去,仿佛怀旧能补偿艺术上的无能。他从艺术家权充探险家又一次变为追求艺术的冒险家,这个循环过程也就接近结束了。
他先是回到三十年代,打猎和捕鱼的冒险的年代。一九五三年,他与玛丽去非洲作狩猎旅行。他已是满身伤痕,这一次又遇到飞机连续出事,险些丧命。第一次失事,玛丽断了两根胁骨,海明威肝部与腰部震裂,下脊椎骨受到重伤;第二天,飞机再次失事,海明威一生受了十几次脑震荡,这是最严重的一次(机舱着火,门被夹住,海明威用头把门撞开),外加内伤。虽然他开始倒运,不过还算幸运,在内罗毕医院养伤时居然能读到关于自己的讣告(海明威是唯一一个在有生之年见到自己讣告的著名作家)。他写了一篇长篇报告,描述他在非洲的经历,但发表在《展望》杂志上的只是连续性的两段二流水平的新闻报道。
捕鱼的收获在些。十五年前他在《老爷》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关于一个古巴渔夫的通讯,现在根据这个素材写了《老人与海》(1952),补回他在文学上的损失。同时,他得到普立彻奖金,一九五四年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金,可能也是《老人与海》帮的忙。这时,他更加使劲地排除通往过去的顽固的障碍物,走向二十年代,那时候他曾将描写斗牛士安东尼•奥多涅斯与路易斯•多明奎之间的竞争写进另一部《午后之死》里去。成果又是两段连续性的报道,叫做《危险的夏天》,发表在《生活》杂志上(原稿其余部分从未发表过),也写得苍白无力,读来乏味。
再就是巴黎了,二十年代早期他学艺的巴黎。海明威还没有从西班牙回来的时候,就在当年写下的一大箱札记中搜索,他用回力球的术语对他妻子说,他打算“反拍写传记,回忆的传记。”海明威夫妇回到古巴后,对菲德尔•卡德特罗获得胜利后的形势把握不住,就离开“了望农场”,迁居到爱达荷州克特钦的大型别墅,海明威在那里加工修改札记。他去世后,玛丽•海明威在他房间里的一只蓝箱子里发现这份打字稿。她在《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里说:“他一定认为这本书已经完稿,只待编辑加工。”一九六四年,此书出版,题为《流动宴会》。
一九六O年,海明威想写作的热情一定使他极为痛苦。他在生理上大为衰弱,高大的身躯萎缩下来了,面容憔悴,忍着痛苦。他住在梅约疗养院时,诊断结果不妙:高血压,可能还有糖尿病(此病曾经折磨过他父亲),而且铁质代谢紊乱,这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危及主要器官。心理上,他更糟糕,几乎说不清楚话,焦虑,抑郁症很严重——赛摩•贝茨基与莱斯里•菲德勒一九六O年十一月拜访过他,想请他到蒙大拿大学去做演讲,事后写道他像个“没有主意的小学生”。一九六一年春天,他进行了二十五次电疗来减轻抑忧症。他在梅约疗养院住了一个月,刚刚回到克特欠不久,在一九六一年七月二日早晨,他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的枪口放在嘴角,两个扳机一齐扣动。
在《海流中的岛屿》里,海明威的受了伤、可能要死去的主人公说:“别操心、老兄……你一辈子走的就是这条路。”当然,海明威在生活和艺术方面的探险满是死亡的诱惑。但应当记住,海明威对于生活也同样执着。他在《流动宴会》结束部分写到巴黎时打过一个比方,这个比方既适用于他自己,也适用于他书中人物的生活:“巴黎总是值得一去,你带去什么东西,总会有报偿。”
9、中国移动互联网+通讯+生活
这个我知道!
2010年的517电信日显得格外让人瞩目。虽然世界电信日已经走到了第42届,但是真正让普通消费者感觉无穷威力的,恐怕要从2010年开始;移动互联网这个概念从2010年开始,已经彻底从神坛走向了生活。
播种
2000年9月19日,中国移动和国内百家ICP首次坐在了一起,探讨商业合作模式。随后时任中国移动市场经营部部长张跃率团去日本NTTDoCoMoI-mode取经,“移动梦网”雏形初现。
2000年12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国移动通信“移动梦网”计划是2001年初中国通信、互联网业最让人瞩目的事件。
2001年11月10日 ,中国移动通信的“移动梦网”正式开通。当时官方的宣传称手机用户可通过“移动梦网”享受到移动游戏、信息点播、掌上理财、旅行服务、移动办公等服务。
随后的几年,依托电信运营商的无线概念,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百万、亿万富翁。
2006年9月,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投诉突出的情况,信产部猛力推出新的电信服务规范,严格要求基础电信运营企业执行。新规范将包括: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二次确认;IVR、彩铃、WAP等非短信类业务强制执行按键确认;点播类业务强制执行全网付费提醒。这三项主要规定均针对二季度电信服务的投诉焦点。由于三项新规涵盖了“黑”SP的所有违规利润来源,因此将对国内违规SP形成封杀之势。
萌芽
如果说创建于2004年3月16日的3G门户开创的是中国FREE WAP的另外一种模式的话,那么这种模式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长河里,仅仅是萌芽的开始。
在这个萌芽时期,先后冒出了搜索、音乐、阅读、游戏等领域的多种无线企业,不过,整个行业都处在混沌之中,因为没有人能够讲得清楚未来是什么,商业模式之争成为讨论最多的话题。
好景不长,一股运营商WAP网的寒流从2005年底悄封开始。2005年11月,中国移动推出一项政策,禁止SP在免费WAP上推广业务;一个月后,中国移动宣布不再向免费WAP网站提供用户的号码和终端信息。而在2006年7月,这种猜测和讨论让一大批FREE WAP站长不得不提前鸣金收兵,提前上岸。
2008年315晚会对于分众无线的打击,更加速了业界对于移动互联网的绝望。
洗礼
2008年12月31日上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同意启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照发放工作,明确工业和信息化部按照程序做好相关工作。
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内部举办小型照发放仪式,确认国内3G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照。由此,2009年成为我国的3G元年,我国正式进入第三代移动通信时代。包括移动运营商、资本市场、创业者等各方急速杀入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一时间,各种广告联盟、手机游戏、手机阅读、移动定位等纷纷获得千万级别的风险投资,3G概念股票逐步被热炒。顿时,围绕移动互联网的无序竞争和恶性敛财成为这个领域的意念,淫秽色情成为众多大小网站吸引用户套取广告点击最常用的手法。
2009年10月下旬开始,工信部联合中央外宣办、公安部等部门印发了整治手机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方案,由此媒体开始陆续曝光手机涉黄情况,中国史无前例的扫黄风暴席卷整个移动互联网甚至PC互联网,11月底,各大移动运营商相继停止WAP计费。运营商的计费通道暂停,让大批移动互联网企业思考新的支付通道和运营模式,而神州行支付卡等第三方支付手段逐步成为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最主要的支付通道。
成长
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中国移动将通过全资附属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中国手机支付领域再掀起波浪。
发展前景
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较2011年底增加了约3270万人,网民中用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用户占比由上年底的693%提升至722%。而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网民的数量首次超越台式电脑网民的数量,也意味着移动互联网迎来了它高速发展的时期。
2010年4月11日在艾瑞的新经济年会上,信息产业部通信科技委员会委员侯自强在谈到3G商用化发展趋势的问题上,表示公共互联网也就是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未来移动网发展的主流,而移动运营商的专网垄断将会被打破。用侯委员的话来说就是移动运营商带围墙的花园将会被打破。
3G问题也是极为热门的话题之一。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很关心3G的问题。经营者关心3G能否带来真正的新一代通信,而消费者则想知道3G时代的通信资费能否降低,业务体验能否满足个人的需要。3G时代话音业务不会有太大的改变,主要的突破是在数据业务上。一是面对企业高端用户的业务,主要为专网。二是面对个人消费者。而在
10、中国人自强不息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嘉庆九年(1804)中举。十六年中进士。曾与龚自珍、魏源、黄爵滋等提倡经世致用之学。二十五年起,先后外任浙江杭嘉湖道、盐运使,江苏按察使、江宁布政使。任上整顿盐务、兴办河工、筹划海运,采用劝平粜、禁囤积、放赈济贫等措施救灾抚民。后升任河东河道总督,亲自实地查验山东运河、河南黄河沿岸工程,提出改黄河由山东利津入海以根治水患的治河方案。十二年授江苏巡抚。江苏旱涝灾情严重,他上奏历陈民间困苦,坚请缓征受灾州县漕赋;致力兴修水利工程。为克服银荒和利于货币流通,他反对一概禁用洋钱,提出自铸银币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
詹天佑:
福建水师旗舰“扬武”
1888年,詹天佑由老同学邝孙谋的推荐,到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被湮没了七年之久的詹天佑才有机会献身于祖国的铁路事业。此时正值天津-唐山铁路施工,他不愿久居天津,就亲临工地,与工人同甘共苦,结果只用八十天的时间就竣工通车了。但李鸿章却以英人金达之功上奏,并提升金达为总工程师。詹天佑之功就这样被剽窃了。
1890年清政府又修关内外铁路(今京沈铁路),以金达为总工程师。1892年工程进行到滦河大桥,许多国家都想兜揽这桩生意,金达当然以英人为先,但英人喀克斯以建不成桥而失败。日本、德国的承包者也都遭失败。由于交工期限将至,金达才不得不求于詹天佑。詹天佑详尽分析了各国失败原因,又对滦河底的地质土壤进行了周密的测量研究之后,决定改变桩址,采用中国传统的方法,以中国的潜水员潜入河底,配以机器操作,胜利完成了打桩任务,建成滦河大桥。这一胜利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举詹天佑为该会会员。
此后,詹天佑又领导了京津路、萍醴路(萍乡至醴陵)等铁路的建筑。
林则徐
道光年间(1820~1850年),清朝政府多次颁布制止鸦片流毒的谕旨,但是,贩入中国的鸦片数量仍在逐年上升。1838年6月,清朝政府中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纷纷上书请求禁烟。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鸦片泛滥将使“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纳之银”。林则徐等大臣促使道光皇帝下了禁烟的决心。
1838年12月,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水师提督关天培等缉拿烟贩,整顿海防,命令外国商人交出鸦片,将英美商的两万多箱(约120万公斤)雅片在虎门付之一炬。虎门销烟后,英国商务监督查理.义律为了维持对华的鸦片贸易,请求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军事行动。英国政府响应义律及英国鸦片贩子的无理要求,向中国发出了挑战书。在这篇挑战书中,英国政府歪曲事实,编造侵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