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信息化思维
1、公安信息化思维能力教案
构建科学的、完善的、具有公安特色的民警教育训练体系是紧跟现代警务机制改革步伐、创新民警教育训练模式的必然选择。同时,公安信怠专网的建设和逐步完善为公安民警远程网络教育训练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充分发挥公安信息网优势,打破传统的教育训练形式,是提高教育训练成效的根本出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各警种的数据库系统为平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强化全警参与,全面优化民警信息化教育训练体系,已成为公安教育的当务之急。一、公安民警信息化教育训练工作存在的不足1.教育训练模式落后,训练内容重普遍、轻专业。我国民警教育训练的主要特征是注重训练的形式和规模,而忽略训练的质量和效益。重视对新录用的人民警察的初任培训工作,但忽视对在职民警的培训。很多民警凭着初任培训时掌握的一些警察工作入门知识,走上了各种专『】岗位,由于入职后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许多人无法胜任工作。同时,训练的内容莺普遍、轻专业。在各级各类训练中。一贯比较重视政治理论、法律基础、公安业务基础等知识的训练,而对于作为一名合格民警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重视不够。2.培训教师素质不高。目前,我国警察教育训练的师资队伍.基本上是各警察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为我国警察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能力、水平与我同公安教育培训工作发展的要求尚有差距,主要问题在于缺少既熟悉公安业务,又具有较好的一般科学理论基础的公安业务教师,不足以保障公安教育和警察职业教育训练的质量和效果。3.教育训练机制不健全。在教育训练的机制上,目前还没有从行政主导向依法规范转变,没有建立一个计划、培训、任用有机结合的训练机制。我国现行的警察教育训练机制,一般先是由上级公安机关( 公安部、省、市三级) 组织人事部门制订培训计划,确定某段时间内培训的要求、规模、对象、方法、内容,然后将培训任务下达给培训单位( 主要是警察院校) ,由警察院校具体组织培训、考核,同时.要求下级公安机关按条件派人到警察院校参加培训。这种计划与培训相互脱节的训练机制,难以保证教育训练的质量,一方面使县( 市) 公安机关没有进行警察训练的自主权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少了广大一线民警受训的机会。二、利用远程网络优化民警信息化教育训练体系针对当前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中的不足,应重视全面创新公安民警教育训练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公安信息网为依托,以远程网络教学为主要形式,构建合理的民警信息化网络教育训练系统,实现全国公安优势教育资源的无界共享已成为必然趋势。利用远程网络可提高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远程网络教学注重实践,与民警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 平时乐着学、竞赛领着学、考试推着学” 等各种方式,推动民警信息化基本功训练。有利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警务人才。1.依托远程网络实现信息化教学内容。通过远程网络的形式进行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的训练是一项新事物,其工程浩大,内容复杂,任务艰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利用行业优势,调动各种力量。整合其他各级公安院校的优势教育资源,由专业教师、实战专家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参与,设计与开发高质量、贴近公安实践的网络课件、资源库和试题库,搭建网络训练平台,积累并发布训练教学资源。依据省厅下发的民警信息化培训岗位标准( 公共部分) 。收集、整理相关训练试题。同时,依据各警种工作实践中对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需求标准。从各警种征集相关信息化训练试题。训练题目以选择、填空、判断等题型录入训练平台题库,并定期依照新时期公安工作实际,不断丰富和更新题库内容。同时。依据省厅下发的民警信息化培训岗位标准.编写信息化培训系列教材,主要采用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学资源,使广大民警随时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进行信息化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对于复杂的操作,以视频录制的方式直观地进行演示,让广大民警通过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掌握相关操作。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如Authorw are平台、M CG,Photoshop,3dM AX,Fl ash等各种多媒体制作工具,制作形式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这种方式可提高学员的记忆效率,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万方数据 茹跄2.搭建民警自主学习的平台。参训民警利用远程网络学习燃燃可以有效地突破时间限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时间、内容及进程,并随时从网上下载学习内容。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通过网络创造一个体现学习者个性特色的个别学习环境。做到完全以参训民警为学习的中心,教育训练过程完全由参训民警自己掌控,民警成为学习的主人,对自己的教育训练成效负责。同时,在推广公安信息化建设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能力过程中,要在技术上和使用上积极为广大民警服务,及时解决信息化实战中存在的问题。要指定专人,网上要开设系统答疑栏目,为民警的自主学习和训练提供强有力的保障。3.模拟仿真实战演练。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信息时代。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计算机相关领域中继多媒体技术、Intem et网络技术之后研究、开发与应用的热点,也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一项多学科综合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是采用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高科技生产逼真的视、听、触觉等一体化的虚拟环境,用户以自然的方式与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交互,相瓦影响.产生亲临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育的深入,远程网络教育有了新的发展。真实、互动、情节化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这也正是虚拟现实技术独特的魅力所在,它使得基于远程网络的教育系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也必将引起教育方式的改革。由此我们想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训练,可以使教育训练工作更加直观、更加安全,并节约了成本。在提高民警信息化能力的训练平台中。引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相应的模拟仿真实战演练系统,让民警可以通过远程网络,虚拟实践办案,和其他兄弟单位的同行协同作战,在实践中提高信息化技能。4.远程网络检验信息化培训教学效果。可以采用如下措施:第一,提供趣味测试渠道。为检验学习效果。在网络平台上提供可用于自我检验学习成果的测试模块。做到随时学习随时了解知识掌握情况及信息化能力变化情况j 第二,定期开展知识竞赛。通过远程网络定期开展知识竞赛。竞赛采取网上自动报名的方式,不受地区、单位及警种的限制,综合考评广大民警对信息化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竞赛结果在网络上公布,对于多次获得优秀成绩的干警进行鼓励,并可考虑同实践工作及警衔晋升等考核挂钩,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竞赛,以赛代练,充分调动广大民警信息化学习的积极性。5.推行民警信息化应用技能等级标准,举办等级考试。以促进信息化综合应用、提升应用成效为主要目标,建立信息化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检查考核,督促各级公安机关强制推广、强制应用、强制考核.不断增强民警的信息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应用技能,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变成全体民警的工作习惯和自觉行为,并成为民警开展警务活动的规定动作。考试的目的之一是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是民警计算机应用知识与能力的一个证明,为民警今后晋升、提职提供~个统一、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在考评体系中。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设计考试方案,审定考试大纲,制定命题原则,指导和监督考试的实施。等级标准的设置要以省厅下发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为依据,可分=三级:初级、中级、高级。考试形式采用全省统一命题、上机考核的方式。考试每年可举办两次,民警报名不受年龄、岗位、学历等背景的限制。任何人均可根据自己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的实际情况,选考不同的等级,等级证书由省公安厅颁发,全省通用。利用远程网络优化民警信息化教育训练体系,使一般民警能够做到独立运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完成本职业务工作的网上T作流程,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做到能够独立运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处理日常领导、管理、审批、审核等丁作,可全方位地提高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能力,使公安教育训练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如何为老干部提供信息化服务能力
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转变观念。一是破除传统的老干部服务管理完全依靠老干部原单位和老干部局工作人员的陈旧观念。要加大对老干部工作社会化服务重要性的宣传,通过加强报纸、媒体的宣传力度,向全社会大力宣传信息化平台在老干部居家养老服务中的主要做用和新优势。二是大力倡导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工作理念。选派老干部工作人员到先进地区学习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新经验,引导老干部工作部门认识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在社区“四就近”工作中的重要意义,不仅不会自找麻烦,增加工作量,反而减轻了对老干部工作人员的“依靠”,由社会共同承担更多的职责。三是要做好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安装呼叫系统的工作部署,进一步增强“一键通呼叫器”对老干部的吸引力和信任感。通过向老同志发放服务手册与子女、家庭成员逐一进行深入宣传,讲清建立信息化平台安装呼叫系统的目的是给老干部多一层关怀,多一份帮助,多一份更便捷有效服务的积极措施,从而打消老干部不必要的顾虑,改变老同志的思想观念,让老干部能认可信息化平台的服务,使工作得到落实,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为老干部服务的热情。
2.形成合力,规范运行。一是在信息化服务平台所属服务商的整合上由政府部门进行指导,由协作单位采取区域整合的办法,根据老干部居住区域,选择在社区周边或者居住地集中的地方选择服务项目齐全,覆盖能力强,有为老服务经验的服务商为老同志提供服务。二是由老干部工作部门严格把关,对平台协作单位及其整合的服务商,服务能力进行实地考察审核,请专业法律人员对相关合同条款进行审定,查看信息平台协作单位及其服务商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等是否齐全有效,保证符合法律、法规规范要求,避免为老干部提供服务时出现问题。三是建立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根据区域的不同情况合理制定服务参考价格,对服务商的服务质量全程监督,建立健全赔付制度,保障老同志的利益。四是建议市委老干部局通过市级层面协调有关单位将110、120、等应急救助部门与信息化平台直接连通,预留专线为老干部应急救助提供方便。五是出台相关文件,由组织、老干部工作部门牵头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组织老干部工作部门、老干部所在单位、街道社区”共同经营的多层服务网络,建立监控平台,开展网格式配套服务。
3.拓宽渠道,争取支持。一是将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纳入老干部工作相关制度,争取党委、政府以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出台相关的措施和规定,制定好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发展规划,使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有章可循,从而调动全社会做好老干部居家养老工作的积极性,达到规范运行,有效服务。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议加大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工作经费的投入,增加社区“四就近”服务工作经费。探索由政府、单位出资购买低偿服务的方式定期为老干部发放服务“代金卷”,让老同志利用信息化服务平台享受到最快捷,最直接的实惠。三是建议市区两级财政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专项经费,并将其纳入常规预算,用于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3、如何培养基层干部的系统思维
只要把向上爬的精神的百分之一拿出来,这个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其实现在的领导干部也是怪可怜的,都坐在地狱的边上,一点点的震动都可能万劫不复。
4、什么是信息化思维?有什么特点?
信息化思维”,是对信息化意识的综合反映,即用信息化视觉来认识、版分析和处理审权执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从而实现工作与信息化的有效结合。具备“信息化思维”,能够更好地推进信息化对传统司法审判管理、司法人事管理和司法政务管理的改造,能够更加主动接受信息化新生事物和新的要求,能够善于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审判质量效率。
5、如何运用大数据思维建立干部信息收集评价体系
所谓大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专时间内属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客户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维克托在《大数据时代》中指出,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人类第一次有机会和条件,在非常多的领域和非常深入的层次获得和使用全面数据、完整数据和系统数据,获取过去不可能获取的知识。大数据有三个不同于先前的理念——“关联思考、全体数据、混杂思维”,即大数据不拘泥因果思考而重视关联思考,它也不侧重随机个案而是注意全体数据,其思维也是看重混杂思维而不看重精准思维。
当前对干部信息的收集和评价重样本、重来源、重精确度,渠道比较单一,信息量少,得出的结果往往不能全面的反映出一个干部的情况,导致干部“带病提拔”或是不胜任本职工作的情况偶有发生。个人认为,可以运用大数据理念和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全方位考察考核干部的信息收集和评价使用体系,也就是因果思考与关联思考要并驾齐驱,对随机样本的关注与对全体数据的发现使用要统筹兼顾,既要习惯用精细思维也要习惯用混沌思维。
6、领导干部为什么要加强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是一个点到点直接联通的网状结构,不分距离远近,不分圈内圈外,所有人版都能直接沟通交流。权比如对于微信的使用,任何一个领导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后,可 以把每一项具体工作任务,通过不同的微信群直接分配给相关人员,一点即到;工作进展情况也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反馈回来,一看便知;政策执行效果还可以通过数 据分析评估,一目了然。又比如智慧城市,城市管理、交通管理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统一的指挥平台调配督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领导干部必须充分发挥互联网影响 广泛的优势,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业务性、管理型的专家,以专业视野、专业水平、专业精神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互联网扩大影响力、提高公信力, 增强人民群众执行决策的自觉性。
7、作为一个领导,如何运用现代信息化来管理干部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手段,其支持领导的管理主要在决策支持方面:
1、对干部的绩效,可以有量化的KPI,如销售额、利润、汇款等;
2、对机关干部的管理可以从工作的投入产出,如出勤率,人均效率等。
3、部分干部可以考察精细化管理水平,如预算执行情况等。
评价一个干部要全面,数字技术只能作为支撑。小胜靠智,大胜靠德!
8、领导干部如何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理论思维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强弱的核心要素。军委胡主席指出,思想理论素质是领导素质的灵魂,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理论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实际工作看,为什么有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后,工作领域拓宽,责任增大,就有力不从心之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理论思维能力不够强,具体表现为:视野狭窄,缺乏宏观思维,习惯于做事务性工作,遇事不善于从全局上思考谋划;想问题、作决策只顾眼前、不谋长远,缺乏前瞻思维,超前谋划指导不够;科学统筹抓落实不够,不能合理统筹领导力量,影响了工作落实的质量。这说明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是领导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工作全局、履行职责使命的迫切要求。
提高理论思维能力,首先要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科学理论是管根本、管方向、管全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掌握科学发展观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思维品质和思维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备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的理论思维能力。要自觉克服“学好不如干好”的认识误区,培养浓厚的理论兴趣,在打牢理论根基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认真学习党中央、中央军委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为部队建设提供遵循,确保理性思维不“脱纲离谱”。在抓好理论武装的同时,还应抓好哲学、历史、政治、经济、管理特别是军事高科技和信息化战争知识的学习,在不断丰富知识储备中提高理性思维能力。
行成于思,学也成于思。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还应努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要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结合实践加强理性思考,把推动本单位科学发展的过程作为提高理性思维能力的过程。要以本职岗位为主阵地,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通过部队建设的具体实践深化思想认识,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零碎认识上升到系统认识,把好的经验做法上升为制度机制。要善于抓住影响和制约单位建设的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找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点,从而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增强工作谋划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在不断破解难题中提升理性思维层次。
9、新常态下干部谋发展亟需哪些“新思维”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当下,中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放缓、要素成本提高、经济结构转型、产能相对过剩的“新常态”,呈现出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这“四个战略转变”。面对新常态下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中国经济硬着陆”“中国经济拖累世界经济”等各种流言甚嚣尘上。作为“决定因素”的干部,必须站在时代潮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认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这个大逻辑,作好这篇大文章,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破除老框框、走出老套套、摈弃老经验,树立新理念、拿出新思路、创出新方法、抓住新机遇,掌握一套领导经济发展的“杀手锏”,从而引领新常态、谋求新发展、再创新辉煌,奋力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新胜利,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新常态下“三新”是干部谋求发展的“杀手锏”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树立发展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创新首先是一场理念上的革命,一切成就,一切财富,都始于一个好的理念。但好的发展理念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就是干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必须树立的新理念。干部必须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以变应变,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着力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变为经济发展新强态的必然选择,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减法”一起做,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坚定发展新信心。越是经济下行时,就越有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唱衰中国,鼓噪中国经济要“硬着陆”,这时候干部就越不能自乱阵脚。“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干部要清楚地看到我国物质基础比较雄厚、市场需求比较大、区域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不断丰富的发展优势,认识到新常态下我国进入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即使在2015年这种世界经济低迷、国内结构性矛盾凸显、困难和挑战不断的不利环境下,中国经济总量仍然在10万亿美元基础上实现中高速增长,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朝着内需拉动、创新驱动、服务业带动、绿色推动的方向更加均衡协调发展。只要干部有信心,广大群众就有决心,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就会焕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就能得到激发,不但中国经济产生新的动能,而且也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干部要确定发展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高度,企图决定版图,格局决定结局。干部在新常态下要有新作为,要实现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实现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期待,就必须要有新思路,并以新思路为指引,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活力;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形成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新动力;优化空间格局,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增长带;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新期待;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公平竞争的新环境;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干部要用“五破五立”新思路引领新常态
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就意味着要不拘一格、打破常规、弯道超车,出奇招妙招,破除旧思路,树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思路。
一要突破片面强调经济增长速度的旧思路,树立以人为本、共享发展的新思路。“人是发展主体”、增长不等于发展。发展不仅仅只是GDP数量的增加,也不仅仅是少数人的享有,而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人享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增长。共享发展不仅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新常态下干部谋求新发展,必须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当然,共享发展不是平均主义,不是“吃大锅饭”,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一种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包容性发展,是平衡效率与公平前提下的发展,重心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实实在在体现在医疗、教育、就业、扶贫、食品安全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共享发展就要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我国还有14个集中连片贫困区、12.8万个贫困村、7017万贫困人口,要实施精准扶贫,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使发展更具公平性、普惠性,让全体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最终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要突破资源驱动型发展的旧思路,树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创新发展动力机制,将经济发展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单纯依靠资源的投入和生态的破坏来获得经济增长,这种发展只是暂时的、难以为继的,最终只会造成空气污染、淡水缺乏等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最必需的空气、阳光、水和绿色这些公共产品越来越遭到破坏。因此,实现从资源驱动型到创新驱动型这一发展方式的转变,技术创新是关键。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工业革命4.0、“互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发挥中国作为互联网大国、一半以上人口在互联网上的优势,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将中国制造打造成“中国智造”,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智造强国,将中国经济打造成绿色、低碳、开放经济。制度创新是保障,既鼓励技术创新,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又推动知识产权交易与具体应用,充分利用基于公共利益的强制实施许可制度,发挥金融创新作用,运用小额贷款、资金整合、风险担保、土地入股、承包租赁等方面的制度改革与创新,有效保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功实施。
三要突破传统经济结构对发展制约的旧思路,树立将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思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为发展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长期以来,我国作为制造大国,耗费了大量的资源,生产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初级产品,造成了大量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化解产能过剩,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三产业的繁荣必然在就业机会、收入增长与社会保障上夯实发展的根基,从而使得人们的需求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常态要求经济增长从过度依赖投资转向更加注重消费,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消费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要求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提高产品质量,消化过剩产能,发展第三产业,为广大消费者生产出更多满足需要的高质量消费品,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和实现。
四要突破传统的非平衡、不协调发展旧思路,树立起区域、城乡和阶层均衡协调发展的新思路。长期以来,我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不协调,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贫富差距悬殊,严重影响了发展质量。尽管中央政府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精准扶贫等方式来消除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状态,但仍然任重道远。新常态下干部要谋求新发展,必须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处理好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等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的重大关系。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不仅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还要让每个人都能吃到蛋糕,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结构,解决分配结构失衡问题,化解利益结构板结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冲突明显化的问题和矛盾,使发展更具可持续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五要突破传统的单纯依靠行政方式对发展进行干预的旧思路,树立起市场起决定作用的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思路。经济新常态要求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丰富完善新的调控方式,增强调控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层次地对发展进行调控。面对新常态下的增速换挡,宏观政策要稳,“任尔东西南北风”,始终保持定力,不要动不动就“踩油门”、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避免因为阻止经济增速放缓而加剧产能过剩、负债上升、资产泡沫、环境污染等结构性问题的产生。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就要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瞄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确定调控“靶点”,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坚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不搞强刺激,不进行大的政策调整,给市场主体稳定的预期和信心。在保持宏观政策取向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要认清周期性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长率存在较大易变性的特性,坚持微观政策要活,及时、适时、有序进行预调微调,主动作为,避免经济增速滑出合理区间。
(作者为浙江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