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学科 » 审计局加强信息化建设

审计局加强信息化建设

发布时间: 2021-02-12 22:03:40

1、请问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如何做好审计档案规范化工作

莘县审计局 武娴
在信息化大背景和金审工程的要求下,在审计工具、审计重点、审计范围、审计线索、审计方法和审计流程等各个方面,较之传统的审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审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审计档案管理只有实现信息化,才能与审计同步发展,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审计工作需要。基于审计信息化建设为契机,推进审计档案规范化工作,全面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对基层审计机关克服人力资源不足,提交审计精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审计档案不仅能够真实地记录审计成果,再现审计过程,而且有利于审计人员对以往审计经验进行学习和借鉴。最近几年,基层审计机关都补充了一些年轻力量,学习借鉴以往审计经验是这些年轻同志迅速提高审计能力、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开展好审计工作的最好途径。随着各行各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政府机关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生成和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种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都已纳入计算机管理,以数字化形式存在,这就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和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审计档案以及各种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的电子化归档,档案管理人员便可以通过计算机将需要借阅的档案资料快速调出并借阅给审计人员学习,减少档案借阅时间,也有利于审计人员快速掌握需要学习的业务知识和经验,大大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审计档案管理信息化是加快审计信息化步伐的重要一环,也是推动审计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基于信息化环境下,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服务,成为当前基层审计机关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基层审计机关应主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适应时代潮流,把握好新的变化。一是服务内容发生了新的变化。随着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基层审计部门的工作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需要综合部门沟通联络的事务更多更具体,需要收集提供的信息更快更准确,需要协调督办的力度更大更有效。二是服务手段发生了新变化。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公文处理、信息采集、文稿起草、公文流转等工作都离不开新技术、新手段。
第二,提高认识,增强意识。面对新的形势,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一是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档案工作纳入机关整体工作和分管领导工作考核内容之一,真正使档案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着力解决档案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实际问题。二是把审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重要日程,与审计质量建设、审计项目评比进行统一部署、检查和考核,提高全体人员对审计档案重要性的认识,把审计档案抓紧。三是使全局干部职工和档案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既是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考虑的重要事业,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将档案法律法规纳入普法学习内容,通过普法学习、集中学习不定期的组织档案知识讲座,把档案管理与审计业务相结合,有效提升了管理档案的责任意识。
第三,高瞻远瞩,加大力度。一是加大档案工作力度。做好档案工作,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更有助于我们借鉴历史,指导工作实践。这就要求我们一是要坚持依法治档。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要求,坚持依法推进档案工作。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要创造良好的条件,普及档案的计算机贮存、检索和查询利用,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尽快建立起档案信息数据库,努力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查询服务和资源共享。三是要大力创新档案服务工作。按照立足根本、体现特色、打造精品、创造亮点的要求,努力推出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档案服务创新典型。
第四,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硬
件设施。配备专用电脑、档案管理软件、扫描仪等现代化设备,
设置阅览室,实现所有电子资料通过网上传输和批阅,通过档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网络化流水作业和数字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利用档案数字化成果,查询迅速,方便利用档案。
因此,
审计机关档案管理部门平时就要与业务部门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对业务部门档案的建立提出积极的建议,以便在文书档案产生之初,就尽可能地得到完整的、必要的资料,避免事后弥补的麻烦。
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介入,对专业化和科学化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如何对企业信息化系统建设进行审计调研

信息系统审计是一个获取并评价证据,以判断计算机系统是否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数据的完整,以及有效率地利用组织的资源并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由于信息技术在经营、管理领域的广泛运用,信息系统审计已经贯穿在各种审计之中,成为审计全过程的一部分。
信息系统审计的内容:
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审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对信息系统的管理、规划与组织的审计--评价组织信息系统的管理、计划与组织方面的策略、政策、标准、程序和相关实务。
·对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审计--评价组织在技术基础设施与操作实务的管理和实施方面的有效性及效率,以确保其充分支持组织的商业目标。
·对信息资产的保护的审计--对逻辑、环境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进行评价,确保其支持组织保护信息资产的需要,防止信息资产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使用、披露、修改、损坏或丢失。
·对灾难恢复与业务持续计划的审计--这些计划是在发生灾难时,能够使组织持续进行业务,对这种计划的建立和维护流程需要进行评价。
·对应用系统开发、获得、实施与维护的审计--对组织业务应用系统的开发、获取、实施与维护方面所采用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满足组织的业务目标。
·对IT相关业务流程的审计--评估组织业务系统与处理流程,确保根据组织的业务目标对相应风险实施管理。·与信息安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审计--评估与安全相关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程序、实务,以及“信息安全,人人有责“的企业文化。信息系统审计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组织自行完成的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是检查组织各部门对安全保障制度的遵守情况,要保证内部审计师在他们能自由地和客
观地进行工作时是独立的,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和不偏不倚的判断意见。信息系统审计执行主管应该对审计委员会、董事会或其他治理机构报告业务工作,向机构的首席执行官报告行政工作。另一种是由会计师事务所或专业技术服务提供商完成的外部审计。外部审计通常是因为上市、并购、年终检查或其他法规的要求而进行,一般都很正规,也非常深入。进行信息审计的受托方应当独立于委托方,以保证信息系统审计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3、县级审计机关如何应对审计信息化建设

一、冷静思考、沉着应对。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入网”的两大机遇和挑战。我国经济已开始逐步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因特网的出现和迅速普及,标志着全球性的信息化正迅速到来。社会信息化,经济信息化必然要求国家管理方式信息化。作为政府管理工作和国家审计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县级审计机关也必须实现信息化。实现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是审计署提出的“金审工程”的需要,是人、法、技建设的重要内容。全国政协副主席、审计署原审计长李金华曾明确提出: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刘家义审计长也对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此,县级审计机关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常说,“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加快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进程正是当前的有所为之举,不要畏首畏尾,要知难而进。
(一)审计信息化有利于缓解县级审计机关任务日益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使审计监督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就县一级而言,当前政府部门、单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在积极进行信息化建设,经济责任审计、绩效审计日益加温,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任务也更加繁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传统审计方式已难以适应和承担。实现审计信息化能给审计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先进的审计手段。只有审计信息化建设跟上了,才能全面履行审计的国家监督职能。
(二)审计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县级审计机关队伍建设。一方面,审计信息化必然促使审计人员更新知识,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从而在技术上保证审计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审计信息化必然带来审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进而保证审计的公正性。这种廉洁高效的审计队伍,正是审计不断适应时代潮流,推动审计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三)审计信息化有利于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工作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在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时,出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作假、造假和犯罪,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也时有出现。只具有传统检查手段的审计人员,无法揭露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审计面临着失去资格的巨大行业风险。当前,相当一部分被审计对象管理松弛,违法犯罪的现象比较严重,而且技术手段越来越先进和隐蔽。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审计的技术和手段落后,查处难度很大。尤其是当前利用计算机犯罪的事件屡屡发生,传统的手工审计已是力不从心。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大,“金审”工程在县级审计机关的实施有利于此问题的解决。
二、积极参与、取长补短。
现在,我国县级审计机关近3,000个,县级审计机关的干部约占全国审计干部的60%,在县级审计机关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审计队伍,以适应审计信息化的挑战,是未来审计工作的关键。我认为,在县级应建设一支廉洁、高效、富有战斗力的审计队伍,而要建成这样一支队伍,首先要形成一种保障机制,这实现信息化是最强有力的保证。因为审计信息化必然带来审计工作规范、透明,使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有规范,透明度提高,便于监督。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人为因素对审计执法的干扰和影响,提高对审计全过程的监督能力。强化审计全过程各业务环节的相互制约,可以从技术上、机制上保障审计监督的公正性和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第二,随着全社会信息化,特别是全社会信息网络化、数字化建设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网上结算、会计信息电子化日益普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已突破现实意义上的时空界限。这种突破对我们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果我们不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手段,不面对严峻的挑战,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所以,必须使每名审计干部掌握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必须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第三,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县级审计机关会遇到很多的现实困难,我们要正确面对。其中:资金少、审计人员知识层次较低、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是主要的、且不争的事实。所以,要加大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要正视困难,但不怕困难。目前,在县级行政区域内,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大多数是中、省直单位,而大部分县级直属部门、单位和企业没有使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通过实践,我们感到,可以利用专用审计软件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单位不多。所以,在“金审”工程没有完成前,我们主张利用一些常用办公软件进行辅助审计。例如:利用“EXCEL”软件的一些功能,对企业的成本结转和所得税进行计算,对税收完税证与缴款书进行核对,运用“EXCEL”软件的多层嵌套的条件函数进行公式设置,对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工资、奖金等情况进行计算,在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时,经常会发现建设单位超概算投资的问题,所以,可以利用电子表格EXCEL和文字处理工具WORD快速查找出超概算工程项目,并可自动地生成审计查证资料。所有这些,都能大幅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是能操作计算机进行信息化处理的人。从总体上讲,县级审计机关是我国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当务之急,县级审计机关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审计人员对专用审计软件应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使审计干部尽快掌握专用审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另外,还要使全体审计人员了解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方法、内容、步骤,使审计人员都能独立采集数据,利用所采集的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
二是,加强对计算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现在计算机培训费用较高,如果审计干部一次都参加培训,势必会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要有重点地对计算机专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对其他审计干部进行再培训。这样既可以不影响正常审计工作的开展,又可以使培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加强常用软件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开发自已的审计应用程序。专用审计软件并不是万能的,不能适用于所有的审计项目,所以要在审计实践中认真进行总结,注重开发自己的审计应用程序或软件。例如,利用简单的编程语言开发一些小程序、小模块等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中。经过实践,再把它们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
四是,建成局域网和远程工作站。当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县级审计机关的当务之急,应是首先建成局域网和远程工作站,并使其发挥作用。要做的工作是:1、为每个科室配备必要的计算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刻录机、移动硬盘等设备;2、通过局微机室由微机员在互联网上把国家关于审计工作的常用和最新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等进行下载,然后局微机员通过局域网分别传送到各科室,实现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变传统的纸质传送为网上电子传送。提高办公效率;3、建立审计法规资料库,把审计工作常用的法规资料制作成电子法规资料库,并且随国家的法律、法规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而进行更新和完善;4、建立审计对象电子资料库。根据审计工作需要,把审计对象的自然情况、审计次数、历次审计结果以及各种违纪违规情况输入计算机归入电子资料库并随时补充和完善,以保证审计对象相关信息的完整和齐全;5、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局域网页,开辟审计宣传专栏和设立举报箱等。6、在充分发挥局域网作用的同时,积极开通与上级审计机关连接的远程工作站。以实现与上级审计机关之间文件传送、视频互动、沟通信息、联系工作、上情下达或下情上传的网络化。并创造条件尽快加入政府公共网和接入国际互联网,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地开展。7、努力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办公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文件签批、文件收发、从事管理、审计对象管理、建立电子审计档案和审计法规资料库、编辑审计简报,开辟审计学习园地、进行办公用品管理和局域邮件网络传送等。目前,依县级审计机关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很难开发出相关办公应用软件的。因此,当前县级审计机关实现信息化的最佳途径是借助“金审”工程的东风,谋化好、实施好。五是,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审计工作是收集信息、加工整理信息和产生新的有用信息的过程。在审计机关收集和掌握的信息中,包括很多的商业秘密、工作秘密、国家秘密甚至国家机密,其安全一旦受到危害,轻则影响审计工作,重则会影响国家利益,所以县级审计机关在审计网络信息化建设中,要将这一问题考虑进去,主要应包括网络系统的物理安全、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和网络系统信息的保密安全等。
实现县级审计机关审计信息化是进一步提高审计事业发展水平的必经之路,所以说:早起步、早主动,早起步、早受益。

4、如何开展和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办公不仅仅适用于互联网公司,它能够为各行各业的公司所使用。一个企业要走的更远,必须要先练好“内功”。如果企业的内部管理落后,终究只会是昙花一现。这个时代企业必须要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而企业信息化最基本的工具首先是一个“简单、实用、开放、灵活”的协同云工作平台的应用。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率偏低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没有提高;资金缺乏,更倾向于投入到立竿见影的业务项目中,没有几套真正适合中小企业的OA协作办公软件。
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的开始可以采用基于通用化设计理念、免安装、免维护的SaaS模式的T立方OA云工作平台,它将为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普及奠定良好的基础。T立方主要适用于中小企业,功能简单实用,舍去了传统OA软件中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功能。T立方SaaS模式的OA办公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节省了企业多方面的运营成本,使中小企业在“小米加步枪”的薄弱基础上也能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同时T立方解决了传统软件模式存在的弊端,直接将协作办公的成本降到最低。产品使用的人越多,产品本身的边际成本就越接近于零。SaaS模式的企业协同OA云平台,是在用普及的战略打破信息化发展的瓶颈,把信息化普惠给全国更多中小企业!

5、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大数据审计

正视现实,应对挑战,自觉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注重人才,强化队伍,不断提高审计人员信息化应用能力

加快推进,强化应用,促进审计业务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

6、如何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加强组织领导,将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修订完善制度,深化责任落实。

加大投入,增添软硬件设备。

加强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加快推进计算机审计项目。

7、如何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的信息化工作

审计机关的信息化建设,是随着国民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发展的。1998年,中国就出台了《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使审计机关在利用计算机作为重要辅助工具开展工作时有了执行的法规依据;2001年11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较为明确地提出了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审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01年3月,审计署提出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和构想》,明确了审计信息化工作的五年目标和基本建设内容,使我国的审计信息化建设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2003年 7月在《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加强对审计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和协调”,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如“办公系统”和“辅助审计系统”等提出更为详细的要求。审计署在《2004年审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指导意见》中提出2004年审计信息化要在“软件应用”上下功夫,用好审计OA (管理系统)和AO(实施系统)。
一、我国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审计对象配置的不均衡
随着大量国有企业的改制以及工商、税务等一些涉及国民经济地位的部门和单位管理体制发生变化,实行系统垂直管理,脱离了地方的监督。这样就造成了一方面上级审计机关由于受能力的限制,对分布在各地的审计对象无法全部顾及;另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对象却在不断减少,尤其是在县级,由于国有企业较少,有些地方几乎已无国有企业,县级国家审计机关对企业的审计对象已是凤毛麟角。因此,作为国家审计机关一个整体来讲,既形成了审计监督盲区,又造成了审计资源配置的浪费。
另外,从审计机关内部来看,按归口管理设置的审计业务职能部门,由于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审计对象的不均衡已日益显现。在审计实践中,审计项目仍然是按各处室职能进行划定的,由于每年审计工作的重点不同,容易形成科(室)之间苦乐不均的局面,如上述的企业审计科(室)、县级审计机关的外资审计科等每年几乎没有指令性审计项目。
2.缺乏适应审计信息化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
审计系统利用计算机手段开展审计工作已有十多年,但至今没有得到国家的专项投资,只是依靠财政安排的小额设备购置费和各级审计机关挤一点机关经费来购置计算机设备。现有的一些设备本来不多,又由于计算机技术发展较快,有些设备已濒淘汰,计算机审计的手段严重落后。
审计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是一个完整系统。尽管审计署近几年来制定了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但在审计软件开发过程中,各单位各行其是,开发了一些相互独立的审计软件。由于信息没有共享,缺乏沟通,各单位采用的审计软件没有统一,造成各应用单位自成体系,重复投资开发,设备闲置和紧缺现象并存。因此,开发、购买满足审计需求的计算机审计软件,是当前审计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3.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的运用相对滞后
就目前而言,审计人员在现场审计中大多还是运用个人的职业判断和一些传统审计方法为主,内控制度测试以及统计抽样等现代审计技术运用实际的例子尚不多见。但就目前应用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审计项目和审计人员仅仅久留在从查阅手工账跨越到查阅电子账的阶段,能真正利用审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和数据库查询技术进行审计的只是体现在个别案例中,离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
另外,尽管审计系统在1996年开通了审计机关远程网和电子邮件系统,但由于各种原因,系统开通率情况不是很好,使得审计系统内部信息不畅通,包括审计机关与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关与派出机构之间、审计机关与派出审计组之间,缺乏有效的快速信息联系;在审计机关与被审计单位之间没有网络连接,不能快速有效地取得审计所需数据,影响了审计职责的有效履行。
目前,审计部门的系统网络仅依靠PSTN通信方式显然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应当尽快建设一个连通审计系统及其重点被审计单位的多种通讯方式的快速传输的宽带网络系统。
4.缺乏计算机审计骨干和审计专家
审计署这几年在对审计人员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方面下了较大力量,把计算机知识技能培训达标作为审计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到 2000年底,全国审计人员中已有24000多人通过了计算机达标考试,初步掌握了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知识技能。
但是,光有基本知识技能是不够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需要有一支既懂审计业务、又掌握信息网络技术的复合型审计骨干队伍。计算机审计骨干要达到“五能”:一能打开被审计单位数据库;二能将被审计单位的数据导出到审计人员的计算机中并转换成为审计人员可阅读的数据格式;三能使用具有的查询分析功能的通用软件或审计软件进行查询、分析数据;四能在审计现场搭建临时局域网;五能排除常见的软硬件故障。同时,还要有一批精通计算机系统审计和电子数据审计的专家队伍。
二、加强对事业单位审计的信息化工作的建议
由于事业单位审计信息化程度严重落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的步伐,笔者认为这与整个行业对这一工作的重视不够有极大的关系。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相关的职能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审计信息化的重要性
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必须提高会计、审计教师的计算机水平,改革审计专业教学中关于计算机审计方面的课程设置:
(1)提高重要的常用软件如EXCEL应用水平,不能只停留在初级计算的阶段。
(2)开设适当难度的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
(3)开设高级程序语言课程(要随财务软件所用的语言同步调整);必须集中一批既懂财会、审计业务、由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经验的专业人员,开发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审计软件。
从现在审计信息化的实施难度来看,网络建设及硬件的配备是相对简单的,但审计软件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就目前市场上的审计软件,存在两大致命问题,一是数据接口不灵活,二是与业务系统无法对接。具体可在审计署设立审计信息化部,积极地进行宣传,使他们深入认识到计算机审计、网络审计的重要性。由该部推进各地方审计机关发展信息化并促进审计机关制定相应的规划。
2.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
为促进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包括法律规范、业务规范和技术规范。我国已建立了与审计相关的法律规范,然而,由于被审计单位实现了信息化,审计环境发生了变化,在实际审计工作中会出现一些新问题,而现行法规中并未明确规定,导致在审计实践中遇到了法律障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法律规范。业务规范是指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业务规范滞后也会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审计工作,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审计准则和审计指南应考虑信息技术环境和出现的新型审计业务而不断完善。
审计信息化不仅要有信息技术的支持,还要开发许多种审计软件,应用于审计工作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金审工程”的实施,要把多种软件开发统一到“金审工程”应用系统平台上。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技术的规范,制定审计应用平台数据交换接口标准、审计软件开发指南等,使审计软件的开发更加系统化、标准化,从而延长软件生命周期,节约开发成本。
3.整合内部人力资源,发挥整体效能
首先,要建立长效的教育培训机制,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其次,要落实定期轮岗制度,以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着力改变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再次,要建立灵活多变的人员调配机制,在提高审计人力资源的利用上下功夫。
一是在审计项目安排上要打破科室职能的界限,要从项目实施的全局统筹安排,将全年工作任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平衡各处室的工作量,坚决避免业务职能部门制定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个别性安排,导致实施审计作业时的重复劳动,以达到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二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人员进行统调统配,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如审计项目招投标制,完全打破处室界限,在全局公开招选审计组长,审计组长在全局范围内与审计人员双向选择组成审计组,并确立了奖励机制,大大地调动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试行审计项目组长处内竞标制度。总之,要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选择行之有效的方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来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加强审计信息、技术的交流,充分实现资源共享
首先,要搭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台。利用机关内部审计信息进行调研交流,实现局内资源共享;同是加快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信息交换网络化,拓宽信息共享渠道,实现全国各级审计机关信息的畅通交流和共享。其次,积极推广和应用审计创新的经验和作法,总结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技术、经验与方法等,加强审计技术与方法的交流,加强对基层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培训。
再次,要搞好审计基础数据库建设,通过审计署的OA办公软件和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之间的数据交互通道,努力构建审计对象、审计法规、审计专家库等共享作业平台,为审计人员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和技术支持。提高其现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热点内容
大连枫叶职业技术学院 发布:2020-09-08 06:45:45 浏览:508
南昌英语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3:04:22 浏览:505
中专学费多少 发布:2020-09-10 19:33:34 浏览:504
上海美容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06:45:56 浏览:504
培训web前端开发机构 发布:2020-09-11 08:20:55 浏览:502
会计专业免考 发布:2020-09-10 05:23:09 浏览:502
成都造价培训机构 发布:2020-09-09 12:16:44 浏览:502
厦门中职学校 发布:2020-09-09 11:38:33 浏览:502
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 发布:2020-09-09 10:57:58 浏览:502
山东专科招生 发布:2020-09-09 09:41:05 浏览: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