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银行建设
1、信息化建设应该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计算机机房(包括场地、空调、透风、供电、供水、通信线路、安保等)信息化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设备、终端设备等)。
2、信息化软件系统建设支撑各种业务的业务信息系统加强组织(企业、政府、机构、单位)管理的管理信息系统支持组织决策的决策信息系统服务于信息系统管理的运维管理系统。
3、信息化的组织体系建设为了组织信息化的持续有序而需建立信息化组织架构,并经常进行优化调整。
4、信息化系统安全体系、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建设为了应对各种人为或自然的灾难、攻击等,需要对组织的信息化体系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并为了业务连续性而需建立灾难备份与恢复体系。
5、组织的信息化与业务连续性管理意识的培养和强化信息化建设过程只是信息化的基础,还需要长效的运行维护、升级,使得信息化是持续有效的,这就需要经常地强化组织的信息化与业务连续性管理意识,形成一个持续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支撑组织战略目标和业务的持续发展。
(1)信息化银行建设扩展资料
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建设包括了企业规模,企业在电话通讯、网站、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情况,在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的建设成就等。信息化建设是品牌生产、销售、服务各环节的核心支撑平台,并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的不断深入显得越来越重要,未来甚至许多企业就是只依靠信息化建设而生存。
品牌指数数据模型中的信息化建设权值为10分,当品牌在企业规模、通讯系统、网络、电子商务、客户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有正向的建设内容时,品牌指数将给予加分。
在品牌2.0理论体系中,信息化建设作为品牌母体树冠部分的支撑物,同属自触点,也就是品牌母体可以主导的部分。
2、银行信息化的打造银行信息化核心
<
3、中国银行:银行信息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IT厂商
网络运维
银行是靠信息化经营基础,网络是最基础的数据传输工具。大量的网络设备,需要网络工程师搭建、维护。需要网络运行维护公司。金科集团
安全
数据是银行的最大财富,数据安全更是银行声誉风险的保障,特别是现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大量对外显示,展示越多风险越大,而安全更是一个重大问题需要专业信息安全工程师做保障,需要信息安全设备商。例如:IBM 铁克塞门
服务器和存储
有了安全的网络传输,才能谈得上数据存储,银行的每天数据量非常大,从每个网点都回传到数据中心统一扎帐完毕,这里面就有涉及三次数据搬运:1.数据存储本地服务器 2.扎帐后备份当天数据 同时将数据备份到异地灾备 3.当天数据磁带备份。需要数据存储设备商。
软件
银行虽说是传动行业,但是信息化最高的地方,每个事件都是通过系统流转,每个流转都是一个应用软件,需要大量的各种软件开发商。
设备商
信息化就是服务端到终端,那两端都涉及到基本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办公外设。需要大量的设备商提供基础服务。
银行的信息化涉及的内容太多,暂时到这。
4、谁知道银行信息化主要包括哪些大类
此外,随着管理变革压力的加大,各项管理需求旺盛,但均分散在各个专业部门,导致不少银行眉毛胡子一把抓,有一个需求就上个项目。最终会导致很多系统相互独立,前后台数据不共享、信息割裂,形成信息孤岛,不但会因为重复投资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还会极大影响信息化的质量。
然而,现实中还有不少银行没有深刻领会管理变革和信息化的辨证关系,并且有些还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倾向。一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即把信息化只当成科技部门和某一两个业务部门的事情,而不作相应的管理文化变革、管理流程变革准备。另一种是畏而不前,认为管理变革阻力大,难度大而产生畏难情绪。事实上,银行要真正成为商业银行,就要搞风险、财务、人力等管理,而要搞风险管理、财务管理,没有信息化支持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信息化的推进势在必行。但是,管理变革和信息化要协调推进,只有二者的互动才能真正推动银行的革新。
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进入2005年,随着中行和建行股份制改造的推进和WTO下金融管制的完全放开,中国银行业信息化的步伐将还将加快。
从2004年起,各银行都相继推进和深入了从客户关系管理、商业智能,到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应用软件、平台软件系统方面的建设。2004年,工行为配合行内的改革和管理需要,在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价值管理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新系统,还建立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并将这套系统和针对客户开展营销的工作结合起来。2005年工行还启动了全行的数据仓库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为行领导提供经营决策支持。2004年农行已经启动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第一期的开发,计划2005午试点后推广。同时要启动第二期基于数据仓库的财务预算、分析和考评系统建设。建行根据科技总体规划提出一组具有战役性质的项目群,包括渠道整合、客户信息、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内部资源计划、信贷流程管理、内容管理、数据交换池、信息总线、安全、网络、灾难备份等。2004年项目群已经基本完成了立项、采购工作,并已经下发到软件开发中心。同时2005年还将启动了数据仓库建设和资产负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绩效管理和风险管理等四项应用主题的开发。
同时,各银行纷纷开展应用及管理系统的建构,表明银行信息化建设重点已由综合业务系统,逐步扩展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直接目标也由原来的提高业务处理效率,过渡到提高经营决策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因此,建立起包括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风险和资产负债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决策分析等功能在内的强大的银行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未来几年银行信息化的发展主旋律。
此外,务实的战略规划也是银行信息化成功的前提。管理信息系统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战略规划的重要地位。事实表明,如果不能在新的系统建设之初就做好全面的规划和设计,未来修修补补的工作将永无止息,信息系统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为避免此一困境,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尽快制定银行整体化的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
面对改制、上市等种种严峻考验,中行和建行都启动了信息化战略规划设计。建行在2004年从整体规划的角度就全行的科技发展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思考,并将这一年的信息化建设描述为“大规模战役”之前的准备。信息化整体规划力图对信息系统的应用体系架构、数据架构、技术体系等架构进行全面探索,并且在一些项目上有所推进。未来两年将是从规划到任务,从蓝图到实施的攻坚阶段,建行将集中解决怎么“打好仗”的问题。中行也启动了IT发展战略项目。以现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为着眼点,借鉴世界领先银行的“最佳实践”,结合汀建设的现状和实施能力,从应用架构、基础设施、安全架构和治理机制四个方面对中行汀的发展进行整体设计,为未来信息科技体系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和决策依据。
而从操作层面来说,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在于全行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核心是要按照统一的、唯一的逻辑数据模型,建立全行统一的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唯一。在各应用主题(财务管理、风险管理、人力管理等)的具体实施步骤上可以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
总之,管理信息化的实质是把管理中深层次的内容运用到信息化的过程。银行要上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涉及流程的变革,而流程的变动会涉及各管理主客体利益的调整,因而会遇到巨大的阻力,这是管理信息系统相对于业务系统的最痛苦的地方。银行业信息化要成功,关键在于银行管理变革是否协调同步。这也是中国银行业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5、谁知道中国工商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
中国工商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
“如果离开了信息通信技术,我们无法想象一个现代商业银行将怎样运作,在激烈的竞争下如何生存,用户将会得到什么样的服务。”走在信息化前列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林晓轩对信息通信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及其带来的影响有深刻的体会。
林总说,虽然我们无法用具体的数字来描述或者说明信息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所带来的收益和成效,但是,如今信息通信技术已经渗透到银行业的决策、管理、业务、服务等各个层次和领域,成为银行业生存的技术基础和业务创新甚至深层次改革的有力支撑。中国工商银行成立20年来,一直十分重视信息通信等新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构建了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建立了高度集中统一的电子化服务体系,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信息化差距日益缩小,在国内银行业保持领先水平。现在,高效、快捷的信息技术平台为中国工商银行迎接国内外竞争、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数据大集中:打造银行信息化核心
在银行信息化领域,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为基础的数据大集中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并成为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在内的整个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大趋势。中国工商银行在2000年就前瞻性地启动了数据大集中工程,并在2002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设。现在,中国工商银行已经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四十多个数据中心整合为互相连接、互为备份的北京、上海两大数据中心,建成了全行统一的计算机系统平台。谈起数据大集中工程对银行业长远发展的作用时,亲历工商银行数据大集中工程整个建设过程的林晓轩感慨颇深。
林总说,数据大集中工程是工商银行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大工程。
面对国内银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以及我国入世后面对国际商业银行的挑战,如何提升管理水平,增强业务开发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成为我国银行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在信息时代,实现数据大集中,建设高效、统一的数据平台是银行业的必然选择。数据大集中可以使得银行业发展初期数据分散、客户资源割裂的状态得到改变,提升银行的管理水平,并增强业务开发能力和服务创新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数据集中虽然前期投资较大,但是整体上可以有效地节省人力资源和设备投入,并通过集中化管理提高系统的可用率,提升信息系统的管理水平。第二,数据大集中实现了银行业务的集中监控,加强了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有利于银行一级法人体制管理体系的完善。大集中前,总行只能通过下面分行的报表了解走账情况;现在,全行主要的经营数据都在T+1日生成,总行可以在营业次日了解全行真实的业务运行情况。这一点是别的大型商业银行无法做到的。第三,可以加强对客户关系的分析,有利于银行准确、完整地分析客户的消费行为,发现重要客户资源,为业务产品开发、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分析依据,最终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第四,数据大集中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网上银行就是很好的例子。工商银行网上银行创办得较早,但由于以前客户信息和账户数据管理分散,业务一直处于摸索状态。2002年年底数据大集中完成后,网上银行取得了大发展,用户规模和交易数额增长迅速,目前,工商银行网上银行的企业用户达到8万多家,个人用户数则达到了900万。
数据大集中后,风险也高度集中,影响范围迅速扩大。对此,林晓轩说,数据大集中的安全性问题是银行信息化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其艰巨性决不仅仅体现在数据集中工程的技术复杂性上,最困难的是对数据集中建设的管理和技术要求,我们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借鉴。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应对组织机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细则的调整以及突然来临的大规模生产运行的应急管理和人员的思想转变,这是绝大部分银行事先所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工商银行这几年在以上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电子化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水平
数据大集中是银行业发展的后台支撑系统,而为用户带来最直观感受的则是建立在各种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化金融业务。
提起工商银行在业内领先的电子银行体系,林总说,在信息通信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撑下,工商银行不断创新,拓展服务渠道,创建了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多种功能完善的电子银行体系,并推出了95588和“金融e通道”精品品牌。其中,网上银行是最能体现信息通信技术魅力的业务之一。工商银行2000年就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并一直十分重视这项业务的发展,姜建清行长还专门为此召开了多次专项会议。目前,网上银行已经成为工行交易的一个重要渠道,交易额自2000年以来,几乎每年翻一番,并一直稳坐国内银行网上交易额的头把交椅。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被美国《环球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企业网上银行”;2003年,被该杂志评为2003年度中国唯一的“最佳个人网上银行”。2003年12月,工商银行推出了新版个人网上银行“金融@家”,为广大用户打造了一个集银行、投资、理财于一体的新一代个人网上银行,不同层次的客户都可以享受以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度安全、高度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统计显示,2003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交易额达22.3万亿元,今年预计将会超过30万亿元,而今后电子银行所占的交易比重也会越来越大。
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银行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广大用户带来了超值的金融服务。那么今后金融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如何?信息通信业又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银行信息化呢?
作为金融信息化领域的专家,林晓轩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先进的技术在银行管理和业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随着我国加入WTO,也对我国金融信息化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在银行信息化领域,传统银行将逐步向电子银行过渡,电子银行的交易额占银行总交易额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金融业数据大集中的浪潮将继续涌动,而且呈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工行目前两大数据中心将会进一步集中成一个数据中心,金融信息化在生产运行管理上的投入将会更多;信息化在银行内部管理和客户关系分析上的应用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银行内部管理和客户信息资源的价值将进一步被开发。
林总说,国内的一些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完全不落后于国际上的一流商业银行的水平。但是,我们在对客户真正需求的理解以及对业务产品开发的组织上与国际上先进的银行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国内的各类IT公司(包括著名的国外公司)的IT服务水平和层次还有待提高。
目前,银行业已经成为信息技术应用最为重要的行业之一,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银行的信息化水平在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后,在银行业和信息通信业的共同推动下,银行业信息化水平将不断提升,并将通过与税务、海关、保险等国家重要部门的网络连接和资源共享,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水平的提升发挥有力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