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1、渤海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特色
高职学院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实训为中心”,带动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积极探索适应高职教育的“零距离”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符合高职办学特色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综合素质养成”三大体系。按照专业所面向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设置课程,同时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不仅出现了讨论式、案例式、模拟式、情景式等教学模式,还设立了“名师系列”课程,把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和专家请进课堂。以实习带动就业,走“外在推动”和“内在激励”两条路,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银领人才。几年来坚持对专业和课程进行深入改革,每个专业以5-8门主干课为核心,按照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整合所有课程内容,并取得可喜成绩。
学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实施名师、名课、名专业、精品教材、优秀教改立项和优秀教学成果等“名品工程”建设,现有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多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13门。
实践基地是高职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实现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上手速度快,成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几年来,学院一直重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累计投入400万元。现已建成实验室32个,其中专业实验室17个,公共实验室15个。同时,还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特点和需要,与社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挂钩,建立了50个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学院还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工作,现己成功取得包括电子商务师、公关员、秘书、物业管理员、调酒师、面点师、中式烹调师、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员在内的职业资格鉴定权或培训权。保证高职学生毕业时既有毕业证书,又有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为提高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人才,充分落实教育部关于高职办学的理念。学院实行了2+1的办学模式。自2003年夏季开始实施以集中实习为主的教学改革制度,该院派出第一批实习生集中奔赴北京之后,截止到目前,参加该院组织的集中实习的学生总数已占应届在校毕业生总数的70%。实习的地区及城市包括:以深圳为主体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以苏州吴江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以及北京、沈阳、大连等省内外大中城市。涉及的专业包括旅游与饭店管理、外贸、市场营销、保险代理、证券投资、以及计算机与财会等专业。据了解,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所在实习单位或实习所在地的其他单位就业。集中实习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缓解了本地区的就业压力。
经过多年的努力,渤海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成为辽宁省举办高职教育最早、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声誉较高、影响较广的高职院校。今后,为实现把该院建设成为“国内前列、省内一流”的奋斗目标,学院会始终不渝地坚持以内涵发展为主的战略,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努力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不断谱写壮美的新篇章。
2、高等职业教育的5大特点是什么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学生“双证书”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
(5)产学结合、校企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只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延续,是次等高等教育,不是正规的教育,因此对高职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当然,同中等职业教育一样,高职教育也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把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技能作为主要的培养内容,但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高职教育不仅为广大中职毕业生构建了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立交桥",更是在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高等教育。当然,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一) 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有明确的要求。
高职教育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人才,不同岗位(群)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要求。高职教育各专业均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把它作为衡量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并逐步与世界接轨,采用全球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简言之,高职教育要求毕业生不仅要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还要同时获得多本职业资格证书。如:
(二) 围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行"现场教学"。
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除按要求开设公共课程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保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占总课程的30-40%,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将课堂搬到模拟实验室、车间等岗位工作环境中,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锤炼,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 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
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评价高职教育效果的优劣,只能由社会、由市场来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毕业生就业率高,则说明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素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广大高职院校则自觉将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
3、南阳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
特色就是生命力 就业才是硬道理
学院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打造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崭新服务模式。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教育渗透于教学全过程,大规模开展顶岗实习,就业服务保障体系健全,功能强大。校内设有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学院网站与各省、市人才交流中心联网,实行远程招聘和网上推荐。在北京、郑州、上海、广州、杭州、大连等经济发达地区建立了毕业生实习就业基地。
在省内高等教育界率先创建特色创业学院,开设心理学、管理学、投资学等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创业素质训练。并建立创业风险投资机制,创办“科创”创业基金会、“科创”创业帮助巡讲团等,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理想,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学院毕业生定向就业首选单位:
休闲娱乐板块:“中原第一漂”旅游集团、山川旅行社、桦树盘养生度假区、郑州思念高尔夫俱乐部、华彬高尔夫庄园。
艺术经济板块:业之峰装饰、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
地产机械板块:建业住宅集团、升龙集团、正商地产联盟、汇森集团、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鸿准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西保集团、西排集团。
软件化工板块:微软亚洲研究院、联想控股有限公司、中软国际有限公司、龙成集团、宛西制药。
专业化的高等学府,引领高职教育前沿理念;
创新教育,引领创业学院建设;
在这里,创业思维主导学习,给你勇气,创业教育开省内高等教育创业先河,面向学生全面开展普惠式创业教育;
在这里,以实景式教学为基础,学院按照AAA级景区建设标准,力争打造成河南最美的高职院校。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建立了南阳职业学院大学生写生基地,成为全省率先拥有自己写生基地的高职院校。把艺术设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的课堂开设到旅游景区和写生基地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体验感悟,增长知识;
在这里,在河南率先开办了高尔夫球场管理方向、大数据采集与管理方向、医用电子仪器维护方向、3D打印技术方向、电线电缆制造技术方向、电梯检测与维护方向等专业,为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方向的发展拓宽了途径;
在这里,实践性教学模式让你学会学习;
在这里,浓郁的大学氛围让你学会聆听;
在这里,开放创新的学术氛围,不同文化碰撞交流;
这里,正孕育着中国未来的新生力量。
来吧,相约南阳职业学院,共享奋斗的乐趣和成功的未来。在这快乐的大家庭里,你能拥有展示才华的舞台,找到高薪就业、成功创业的起点和平台;
来吧,相约南阳职业学院,让我们一起,亮出自己非凡的才气,乘着知识的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飞翔。
4、办学特色应该有哪些具体材料作为依据
(1)从专业设置切入,力求实现“产销”链接
调查表明,解决就业问题的基础环节是专业设置要适应市场要求。很多学校搭建与市场需求这一链接的第一步,就是从专业设置切入。专业设置瞄准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走向,在广泛调研的前提下,组成由行业、企业、学校参加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对人才需求预测、产业发展前景分析、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安排、主干课程设置、能力结构要素、专业开办条件以及专业建设的社会可利用资源等方面进行评议、论证、审核;在此基础上,决定该专业设置与否。一大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专业应运而生,如“会展策划”、“微电子技术”、“软件工程”、“商务日语”、“商务韩语”、“通关管理”、“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机电技术操作”、“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机械电子”、“眼镜技术”等——这是很多学校保持较高就业率的一个必备的前提条件。
通过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学校专业设置的定向是明确的,专业建设的目标是清楚的。同时,由于社会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专业调整、改造,同样需要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给予专业建设以新的内涵。很多学校一些传统专业的改造、专业外延的扩大、专业内容的整合、专业方向的拓展,甚至一些专业的撤销或停止招生,同样是这种产销链接的形式在发挥着作用,如“秘书/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纺织工艺/工业外贸”、“机械设备及自动化/工业外贸”,“机电一体化与市场营销”、“服装工艺与国际贸易”、“广告设计与企业策划”、“纺织品检测与国际贸易”等复合型专业的设立,以及“仓储管理”调整为“物流管理”、“国际商务”调整为“报关与国际商务”、“国际贸易”调整为“国际贸易与日语”等情况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这些专业瞄准社会需求,突出办学特色,培养用人单位急需的技术、工艺、管理、服务岗位的应用性专门人才,所以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能找准就业方向,较快地进入到工作岗位。
(2)从培养模式做起,努力打造订单培养方式
调查表明,很多学校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做起,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努力打造订单式的培养方式,在满足用人单位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方面迈出了卓有成效的步伐。
——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安排正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内进行调整,取而代之的是“2+1”的模式(即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训)、企业介入的方式(即根据企业需要,调整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课程整合的方法(即调整部分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增加技术基础课,安排技术含量高的实训课程)等。
——实施订单培养试点。鉴于一些学校的办学管理体制本来就隶属于相应的产业集团,他们积极利用这种天然的联系纽带,进行订单式的培养试点;另外一些学校瞄准市场需求,主动根据用人需要进行教学改革,包括实施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与方法等各方面的调整,适应了企业技术岗位对技术、工艺、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很快能进入职业环境,适应技术要求,安心岗位工作,用人单位非常欢迎这类订单培养方式。
——推行毕业设计、岗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方法。以往的毕业设计方法正逐渐被毕业设计、岗前训练和就业安置相结合的“三合一”方式取代。毕业设计环节大都放到企业中去进行,同时进行上岗前的训练,企业通过这一环节,了解毕业生并作为企业接收的考察过程。
——开展各种技术竞赛、科研训练等活动。无论是教育部与信息产业部每两年一次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还是各省的技术、技能大赛,高职高专院校逐渐成为主角。高职高专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参与竞争,提高了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一些高职高专学生积极参加由教师承担的科研与科技服务等活动,对提高自身的实际技能起到了促进作用。这种社会性的竞赛,尤其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和学生,正在受到用人单位的特别关注。
(3)从双证培养入手,搭建企业需求人才的桥梁
双证培养在一些建校时间较长的高职高专院校早有实践,并建立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了很大成效,一些学校的毕业生接受双证书培养的比例达到90%,推动了毕业生的就业。
——逐步扩大提高 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实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些学校由原来起步阶段(技术等级培训)初、中级的3-5个工种,逐步扩大到以中、高级职业资格培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10-20个职业岗位,从而加大了培训的技术含量,提高了适应要求。
——逐步引入规范 双证书培养制度从无到有,现已在更多的学校内实行。但是,每个专业如何对口社会需求以及实施哪几个相应的职业资格培养还在摸索,这是一个尚需逐步完善、健全的工作领域。目前,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的学校正在深入进行研究、调整,其结果会是专业性更突出,适应性更明确,对毕业生就业会更具有拉动作用。
——逐步纳入计划 随着双证书培养制度的不断完善,高职高专院校在总结自身工作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将双证书培养制度化,即正式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组织评估,检查双证书培养的实际成效。目前,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安排的,均为试点时间较长、具有工作基础且社会基本认可的一些职业岗位资格证书。
实施双证书培养制度,既是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保障,在一些学校做得很有成效。如在大学生就业相对困难的内蒙古自治区,2003年7月初全区2000余名高职毕业生的签约率仅为36.7%,而青城大学毕业生此时签约率为100%。原因是,青城大学面向市场需求,调整专业结构,进行技能培训,313名毕业生在校两年内共考取了1327个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整合资源 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离不开产业、企业的需求导向,而产业、企业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的巨大可利用资源。调查结果反映,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高职教育需要行业、企业的深层次参与。他们通过积极打通产学合作的途径,拓展技术与技能培养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
初始阶段——一般性的参与合作。企业参与接收学生实习、选用优秀毕业生、给予一些资金支持、开展联谊等活动。从调查中反映出,这类较浅层次的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影响不大。
过程之中——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企业介入高职教育的办学过程,参与新专业设置论证、教学计划开发、课程开发、毕业设计与论文指导等环节,同时接收毕业生实习训练。这种协助性的介入合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起到了推动与促进的作用。调查表明,很多学校都采用了这种方式。
最终目标——互动性的产学合作。学校、企业共同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这种形式是在前两种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的互动性产学合作。这种深层次的合作,是将学生培养全过程的绝大部分内容由学校、企业合作完成,企业已经成为“育人主体”的一部分;学校主动参与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等企业发展活动,协助企业完成营造“学习型企业”的任务。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做到校企双方资源的有效共享。这种形式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中已初见端倪,并赋予了合作双方更积极、更有活力的合作空间。当然,这种形式目前只是在少数一些学校和具有行业主管隶属关系的学校内能够实施,但它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推动订单培养方式的实施。
拓宽渠道 扩大毕业生就业的领域
随着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走向基层,走向一线,走向西部,这应该是必需的。
调查结果表明,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既有国企、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又有民营、股份、个体等企业,而后者愈来愈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在基层,在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就业岗位主要是一线的技术、工艺、技能方面的管理与操作人员。
就业状况反映4大问题: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地域差异影响就业 突发情况延缓就业 尚未得到社会认同
调查表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学校办学不适应社会需求
一些学校与专业之所以存在着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与市场需求脱离,无论是办学指导思想,还是人才培养模式,都沿袭了普通高校的传统办学思路,其根本点是没有面向市场需求,没有把就业作为导向。
地域经济发展的状况影响就业率
调查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需求是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反之,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本身对人才吸纳的能力有限,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更加困难。依据对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新疆为60.8%,四川为64.6%,安徽为61.64%,而北京则为84.5%,广东为88.9%。
突发情况延缓了毕业生的就业
“非典”疫情在一定时间内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特别是导致了一些服务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好。
另外,2003年是我国1999年本科扩大招生后的首届毕业生就业年,本科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对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冲击,影响了就业率。
社会不认同高职高专学历
调查反映出,社会对高职高专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很多偏差。在许多地区的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声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免谈”。这种情况既有高职高专不适应需求的一面,也有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用工制度、毕业生待遇等因素的影响。而现实的情况是:各个行业(基层)急需大量的具有实际技能的新生劳动者,而大批高职高专毕业生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作用的岗位。
2003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况
根据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有效数据统计,截止2003年12月底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87.6%,未就业率平均为11.7%,不就业率平均为0.7%。其中,“就业率”项目中5个具体栏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签约率平均为56.8%,待签约率平均为18.4%,上岗率平均为7.7%,升学出国率平均为11.2%,自主创业率平均为5.9%。
此次调查还反映出,2003年6月底的毕业生一次派遣就业率平均为60.9%,未就业率平均为37.9%,不就业率平均为1.2%。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2003年12月底较6月底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大幅攀升。
另据此次调查反馈的347所高职高专院校统计资料表明,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的学校有153所,占调查反馈学校总数的44.1%。其中,对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调查统计,就业率在95%以上的专业共有383个。
同时,部分高职高专院校2002年12月底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较2002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有一定的提升,增幅为1.9个百分点。
另外,2003年12月底与6月底高职高专男女毕业生的就业比,调查统计分别为:1.22∶1和1.29∶1。调查表明,由于管理方法的不同步,毕业生的就业率不等同于签约率。
高职高专毕业生往往首选三资、大型企业等用人单位,之后再向民营、私企等中小企业应聘,其签约时间必然拖后;同时一些民营、私企根本不办理就业协议,这样的情况出现了:一方面毕业生已经走入工作岗位,另一方面仍然没有办理协议手续。
有的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0%以上,而此时的签约率仅为1%;一次就业率高出同期签约率10倍、20倍、30倍的院校在广东并不是少数,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东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广州市职工大学、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说明,签订就业协议已不再是毕业生就业与否的惟一标志。
2003年高职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
数控机床操作,汽车维修,生产线设备维护,微电子技术组装、检修,机电设备管理、调试、安装、维修、操作,生产线操作,功能测试技术,品质检验,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会计,酒店管理,农资经营,农产品加工,园林绿化,民用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监理,产品营销与商业策划,通关管理,各类综合文秘,各类艺术设计岗位。
未来三年高职专业需求情况
根据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提供的情况,下列地区未来三年的专业需求较大。
华北地区 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广告设计,文秘,物业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建筑装饰,数控技术等。
东北地区 工业电气自动化,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一体化,物业管理,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数控技术,装潢,农业实用生物技术,畜牧兽医,保护地园艺,平面形象设计,建筑装饰,市场营销,旅游酒店管理等。
华东地区 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数控技术,电气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电子工程,机械制造,旅游管理,工民建,市场营销。
中南地区 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模具制造,数控技术,机械电子设计、制造,汽车维修,工民建,建筑装饰,艺术设计,市场营销,宾馆管理等。
5、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
(2)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3)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例。
(4)以学生“双证书”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关键。
(5)产学结合、校企结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
高职教育只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简单延续,是次等高等教育,不是正规的教育,因此对高职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当然,同中等职业教育一样,高职教育也以职业技术教育为重点,把培养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岗位(群)所需的技术、技能作为主要的培养内容,但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近年来,高职教育不仅为广大中职毕业生构建了进入高等学校接受高等教育"立交桥",更是在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的高等教育。当然,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一) 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有明确的要求。
高职教育面向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第一线岗位培养人才,不同岗位(群)有不同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技能的要求。高职教育各专业均针对不同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对学生应掌握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教育,把它作为衡量职业技能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并逐步与世界接轨,采用全球性的职业资格证书,扩大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简言之,高职教育要求毕业生不仅要获得大专毕业证书,还要同时获得多本职业资格证书。如:
(二) 围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的培养,加大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实行"现场教学"。
高职教育在课程设置上,除按要求开设公共课程外,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则坚持以"够用"、"必需"为原则,保证专业技术、技能课程占总课程的30-40%,构建了"强能力"、"重应用"的课程体系。在专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将课堂搬到模拟实验室、车间等岗位工作环境中,实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岗位工作环境中锤炼,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 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
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办学,评价高职教育效果的优劣,只能由社会、由市场来判断。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毕业生就业率高,则说明专业设置符合社会需求、毕业生素质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高,说明毕业生所具有的岗位技能、实践能力得到社会的承认。广大高职院校则自觉将这两个指标作为衡量办学成果的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断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较高的就业率。
6、山东胜利职业学院的办学特色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来导向,源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育人模式,专业设置和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先后开办普通高职专业26个、对口高职专业13个、五年制高职专业15个,形成了以石油类专业为特色,机、电、经、医相结合,门类相对齐全的专业体系。“发挥企业办学优势,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技能人才”成为学院办学的亮点。